今天的頭條依舊是樂視網老師。槽點滿滿。待基金君一件一件說。
最新的討論說是樂視網98億收購樂視影業的交易,已經大限將至,但至今還沒有任何消息動靜。
這個交易是今年5月7日董事會審議通過的,按理說應該在六個月內發出股東大會通知。時間已經到頭,顯然交易是遇到麻煩。
押寶的郭敬明的《爵跡》可能要敗北,樂視影業今年要賺錢很難。合理的推測是:在今年票房裸泳的背景下,樂視影業今年5.2億和明後年7.3、10.4億的承諾利潤完成可能無望。
估值需大幅下調不能盈利的話,還以98億元裝進上市公司,估計證監會那邊也過不了。
以上純屬合理分析。
一、A股無情,哪能跟你天荒地老!
昨天賈躍亭發了一封很有誠意的公開信《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被巨浪吞沒,還是把海洋煮沸?》,承認樂視資金鍊緊繃,願意承擔責任,自願永遠只領取公司1元年薪。
公開信很長,總結一下就是:
1、外界說我們沒錢了,這個是真的。我們的各產業也都需要錢;我們新招了很多人,工錢不低,都需要錢。
2、燒錢砸用戶數的做法我們做不動了,全面叫停。我們在前方策馬揚鞭到處打勝仗,現在才發現後方糧草跟不上了。這只是一場考驗,我們歇口氣,把進攻改為休養生息。
3、樂視還是很牛的棒棒噠,電視很厲害手機也很厲害樂視網也很厲害你們一定要相信。
4、樂視汽車我以後不投錢了。讓深創投、聯想控股、泛海、新華聯、平安系資本他們掏錢。
5、樂視網股價暴跌讓我很頭疼,我宣布以後我賈總會親政樂視網上市公司,計劃將樂視影業注入樂視網,還有好多利好舉措啊,請股民們一定要看好樂視網的股票快買啊!
6、說了這麼多,我宣布組織結構要重新調整,什麼?你問是不是要裁員?調整,怎麼能說成是裁員呢,這是進化,是組織結構生態化反!
最後賈躍亭唱了一首《海闊天空》。
公開信出來之後,N多投資人都嚇了一跳,這無疑是作死的節奏?資本市場需要你兌現之前講過的故事,現在兌現不出來了,投資人會認為這封信「承認自己講的故事真的只是故事」。
把海洋著沸?這種夸父追日般的英雄主義情結,能夠塑造出極大的個人魅力。但是對於一個企業家來說,卻很容易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在現實中幾乎每個人都有「小概率幻想症」。簡單地說,就是幾乎每個人都會高估好的結果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概率,而低估壞的結果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概率。
大部分時候,我們都逃不脫一個簡單的定律,叫做「出來混遲早要還」。
樂視生態的小編表忠心說看哭了。
基金君想說的是,哭的不止你一個。還有45塊錢參與定增的三家基金公司跟牛散章建平。
樂視網今日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收報37.85元/股,已經跌破38元/股。 只今日一天,樂視股價就下跌了1.86元,蒸發市值36.83億元。 而其連續四天股價累計下跌了14.62%,蒸發市值已達約128.31億元。
參與定增的虧了多少錢現在?基金君已經算好了。總共7個億,估計他們這幾天都睡不好覺。
不止A股的樂視網,港股酷派集團跌幅一度達到25%。樂視持有酷派股份28.90%,為其第一大股東。
二、樂視跟小米開撕
正當所有人在關注樂視網股價,令人費解的是,樂視卻又無意之間和小米竟然公開「對撕」起來。
今日下午,「樂視生態」官方微博曝光了一則疑似小米董事長雷軍與他人的微信對話,截圖中雷軍對樂視的遭遇進行了評價。雷軍稱:
「昨天,幾個大供應商和我說,樂視欠款總額在150億以上,四五家供應商欠款在10億以上。明天估計有四五家開始起訴……」
「少來一些胡來的人,大家都可以專心做事。」
當我們還未從雷軍大膽的言論中反應過來時,樂視控股旗下官方微博「樂視生態」毫不手軟的回擊稱:
「樂視牆從未垮,加把勁也白搭。您手機被碾壓,電視名存實亡,如果黑科技就是黑競爭對手的手段,那您的黑科技多得罄竹難書。我們很想希望這種壞人之壞、小人之小的行為非您所為,愚蠢的是,您承認了這對話。雷總@雷軍,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溼腳。天在看,做人一定要積德。共勉。」
樂視的回擊迅速又有力量,但可惜的是,樂視的微博小編並不能因此受到獎勵多加一個雞腿,因為沒過多久,這張微信截圖就被爆出是偽造合成的,並遭到了小米官方否認。
在新浪科技以截圖向小米副總裁魏來求證時,他表示截圖明顯為偽造的。
甚至在廣大網友的「幫助」下,出現了眾多周鴻禕、餘承東等行業大咖們的微信截圖,都是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微信背景,不同的名字與頭像而已。
很快,小米公司就予以回擊,在官方微博隔空喊話樂視:1、請樂視正視自己供應鏈欠款問題,不要企圖用卑劣的手段轉移視線;2、請告知股民和用戶到底欠了供應鏈多少錢。
不過令基金君不解的是。小米最正常的做法難道不是闢謠說雷軍沒發過那些話麼?但也有可能小米這邊是知道樂視想故意把水攪渾,但澄清反而容易越洗越黑,效果遠不如開撕,就直接反擊了
不少網友猜測,樂視的這種做法會不會是轉移視線焦點的老招數?
關於這場「罵戰」,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目前樂視並未對此進行回應。
不過基金君覺得樂視的小編還是怪怪的,上一周就有樂視體育的小編發了一條微博犯下了嚴重的政治錯誤,這裡就不具體展開說了。
三、樂視有多缺錢?開賣50年會員
樂視開賣50年會員,看來真的是缺錢了,這招都用上了。讓我想到了姜文的「讓子彈飛」,把稅徵收到100年後的縣政府。
從 2015 年 12 月,樂視為電視投資 TCL 到現在,樂視每次花出去的錢都是大手筆。
5 月 11 日,樂視控股子公司樂視致新 18.7 億元投資 TCL 多媒體交易完成,佔股 20%。
5 月 16 日,樂視控股用 29.72 億元購買了上海世茂股份旗下的部分房地產資產。
6 月 17 日,樂視又用 10.47 億港幣買了酷派 11% 的股份,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
7 月 27 日,樂視控股宣布用 20 億美元全資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電視機廠商 Vizio。
8 月 10 日,樂視宣布將在浙江莫幹山高新區建設汽車工廠和體驗園,總投資額為 200 億元。
9 月 19 日,賈躍亭宣布樂視汽車完成了 10.8 億美元的首輪融資。
10 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稱,樂視網(香港)完成了一筆總額為 1.5 億美元(約合 10.14 億元)的借款,利息為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向上浮動 300 個點。
樂視手機賣了不少,但一直沒能賺到錢:賈躍亭在郵件中稱手機今年出貨量在 1700 萬臺。但它建立在高額補貼的基礎上。
樂視汽車也是燒錢大戶:賈躍亭稱自己在汽車上已經投入了一百五六十億。主要用於建廠以及在美國開設研發中心、招募一千人團隊。但基金君想問的是:特斯拉谷歌百度奔馳寶馬豐田這個級別的公司智能汽車都還在小心翼翼搞技術,樂視能在這裡折騰出多大水花啊。
缺錢就得融資啊,根據鈦媒體的趙何娟老師從五大方面的不完全統計:
1、樂視網二級市場直接融資紀錄(含發行股份、增發和發行債券):上市公司總計直接融資總額超過100億,而待實施的還有118億。
2、賈躍亭個人股權質押紀錄:
3、樂視生態子公司(大多至今還沒有成熟產品)的一級市場融資紀錄:總計金額也在大概200億人民幣左右。
4、賈躍亭和上市公司擔保明細紀錄:已經接近400 億元
5、子公司股權被出質情況
鈦媒體的結論是:五大部分直接、間接募資額已接近千億元級別了,數據說話,要說樂視不擅長融資和資本運作,恐怕是很難有說服力的。當然這其中不少有抵押質押、也有對賭,所以隱含的間接債務風險也相當高。
四、樂視是下一個德隆系???
這是一場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多米諾骨牌的遊戲,終於進入了它最後也最具觀賞性的階段。———袁劍《中國證券市場批判》。
這段曾經用來描述德隆的話語,現在開始被人套到樂視頭上(鈦媒體老師的觀點)。然而,樂視和德隆有著高槓桿的相似性,卻也有著模式和路徑的很大不同。
德隆本質是用槓桿炒作股票,並試圖併購實業擴張;而樂視是在運用資本市場的追捧,獲取大量資金進行產業(或說)擴張。不同的是,德隆是個股票炒家,樂視被認為是新興產業的夢想「炒家」,德隆更多依靠股價高企股票質押及向客戶融資獲取資金,樂視也依靠質押和股市融資獲取資金,但作為實體企業的樂視是具有依靠實業自我產生正現金流的可能。
一位基金經理說,雖然我也看不懂樂視的那麼多故事,我也沒買樂視的股票,但從內心而言,我希望樂視能夠成功。樂視畢竟在一定程度代表著企業的創新和夢想,對推動社會發展是有益的。「我覺得樂視電視就挺好用的。」
相同的是,二者的發展都仰仗著高槓桿快速發展。德隆從股市整合產業並未成功,隨著湘火炬、合金股份、新疆屯河股價的崩盤而大廈坍塌,而樂視面臨的問題是,不斷的通過股市融資、質押、套現等獲取資金,甚至公司的信譽等也與股價息息相關。
樂視在樂視網(上市公司)之外,進行的各種生態發展,目前來看,上市公司樂視網依然是基礎和支點,這個基礎就是股價及市值。有了股價,賈躍亭可以賣股套現、可以質押獲得資金,可以有大市值公司背書,可以將非上市公司資產,以高價裝入上市公司。比如上市公司樂視網要以98億元的天價收購樂視影業,如果能夠完成,二級市場股民買單,賈躍亭又可以獲得巨額資金。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樂視網的股價支撐。
微博一個基金經理@南江何佳 發表了一個觀點《樂視:冰與火之歌》,值得細讀:
樂視本質上再簡單不過:就是樂視的高槓桿運營模式出問題了。
樂視,一直以來都是高槓桿運營,把信用擴張放到了極致,每賺1萬塊就再拿這個盈利模式去融資十萬塊,然後幹個100萬的事情,這樣做的好處當然是一旦100萬的事情成功了那麼盈利就會讓企業得到了極大的擴張。
而相反,一旦某一個或者幾個策略錯誤,那麼整個資金鍊條就會被拖垮。在資本市場上這樣的事情太多了,當年唐氏兄弟也是這麼掛掉的。只不過,有人是為了圈錢而純資本高槓桿擴張,有人是為了做事而實體戰略擴張,但無論哪種,槓桿蹦得這麼緊,任何一根稻草都可能隨時壓垮這頭虛胖的駱駝。
金融本質上就是一個放大槓桿和風險管理的問題。一個企業把自己現在手裡的每一分錢都以信用和未來預期作為本金來融資以壯大發展,這樣的搞法結果就是幾種,攤子鋪得大但是東牆補西牆撐過來了,慢慢的盈利回升,然後慢慢把槓桿降下來,最後軟著陸。
另外一種就是覆滅。很顯然,從樂視的公開信內容來看,軟著陸的可能性已經大大減小,至少難度極大。當然憑著本能的直覺,我們也可以陰謀論樂觀角度猜測沒準樂視相反已經處於扭虧為盈的邊緣,這個時候的這個行為,恰恰是主動降槓桿的軟著陸戰略行為。
但更大的可能是:如果再不自曝其短,只會被動地被媒體和投資人爆出更多壞帳最終無法收拾。現在態度擺出來了:「我們已經出問題了,但我們還有希望,大家願意和我們共渡時艱麼?」
但其實,我們真正應該注意的不僅僅是樂視的問題。這幾個月來去看看創業板高估值的成長股,都在逐漸地殺估值。當然跟三季報後會有半年沒有預期彈性可講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依靠併購和畫餅模式的擴張逐漸證偽。
就創業板權重前50而言,除了環保等少數標的外,大部分都走得很不理想。在存量資金撬不動大量藍籌權重板塊,成長股又不斷降低估值的情況下,四川雙馬,次新妖股行情,本質上並不突然。
但依靠盈利推動的慢牛,和憑藉存量集中活力幹起來的局部妖股行情,這是不同性質的戰役。這個戰役的性質決定了參與者的參與力度和方式以及延續度。
我們真正和即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沒有牛市,也沒有熊市,沒有畫大餅充飢估值緩慢下降而其中夾雜著純行為藝術博弈的混合行情,這才是大部分大資金不敢上倉位的關鍵。
樂視的事情告訴我們,在冰與火的激烈碰撞中我們可以選擇其中一方來憧憬要麼涅槃要麼入定的絕對,而冰與火之後混合之後,我們只能在煅燒中,要麼毀滅,或慢慢煉成真金。
近日,樂視網股價的崩塌,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連鎖反應。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