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播出過半,雖然口碑漸次下滑,但收視熱度依然不減。該劇之所以能引起廣泛關注,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以血緣論親情。
電視劇打破了傳統意義的家人觀念,重新定義了家人和家庭,傳達出了「相比血親,愛和陪伴才是更深的羈絆」的理念。很多人都被這個「三娃兩爸」的五口之家逗笑逗哭,特別是小哥賀子秋。
01
小哥原是大boss
賀子秋年幼時被生母拋棄,幸而生母曾經的相親對象李爸爸好心將他接過撫養。雖然養父一家待他良善,但因為寄居的身份,仍擔心被二次拋棄,賀子秋總是以陽光活潑、乖巧勤勞的形象示人,較同齡的孩子過於懂事和早熟。
也因此,當生父找上門來,儘管心中不舍,為了減輕養父負擔,他還是決心跟隨生父出國留學。跟養父談起自己的決定時,他表現得輕鬆自若,可是,一當養父轉身離開,他的眼淚就再也藏不住。
與親媽重逢,嘴上說著不在意,內心早已波濤洶湧。然而,坐在對面的母親卻冷靜到近乎冷漠。被刺痛的少年忍不住說出決絕之言,即使這般,也沒有激起生母情緒的半點漣漪。
明明已經紅了眼眶卻還是要保持倔強的姿態,不讓眼淚掉下來。訣別之後一個人在回程的路上,終究還是止不住地悽然落淚。
這兩場哭戲看得人分外心疼,也讓賀子秋的扮演者張新成頻頻被刷上熱搜。同時,也有眼尖的觀眾發現,明明是主角之一的張新成竟然不在主演之列,而僅僅是以「特別出演」的身份參演該劇。這是什麼情況呢?原來,張新成在該劇中不僅是演員,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出品人。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藝非凡公眾號喲:efifan
要知道,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是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兒,堪稱整部作品的靈魂人物,直接決定了影片的風格、種類還有市場走向,是真正的幕後大boss。
說到此,有些觀眾或許會感到不解,既然身為出品人,在選角上就有一定的話語權,那張新成為什麼不直接飾演男主,反而甘願作一個配角呢?
原因有二,一是男女主角早已敲定,二是張新成十分喜歡賀子秋這個角色。當很多年輕演員還在為番位而爭時,張新成已然明白,比起咖位,演員和角色能否高度契合才是關鍵所在。事實也證明,他的選擇很聰明。
02
不急於轉型,更期待專、精
這不是張新成第一次火了。早在2017年的那部《你好,舊時光》中,大眾就熟知了那個溫暖活潑的小太陽林楊,同時也記住了演員張新成。
在出演這部劇集前,生活中的張新成性格其實偏內向。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導演不停要求他要多笑一點,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張新成無形中也被自己塑造的角色所溫暖。今年3月播出的《冰糖燉雪梨》,張新成飾演的男主角黎語冰也一度成為「少女心收割機」。
為了呈現出黎語冰作為冰球運動員的專業性,張新成開拍前每天訓練6個小時左右,開拍後更是達到8-10個小時。正是因為這樣傾情的付出,才塑造出了黎語冰在運動場上的颯爽英姿,使人物愈加鮮活、可信。
回顧張新成的歷程,自2016年出道以來,他的主要作品不多,一共就7部,其中5部都是青春題材。談到選角存在的慣性現象,張新成顯得很坦然:「我以前覺得演員應該不斷地突破,但我現在更期待專、精,我更希望把某幾個角色先做到極致,然後再去跨越。」
他並不急於轉型,而是在把握自身優勢的同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循序漸進地尋求改變。比如《大宋少年志》裡行事不羈的元仲辛。
這個角色亦正亦邪,與張新成本人的性格差距甚大,人物身上的「不正經」和「小聰明」尺度稍微把握不當,就容易引人生厭。好在經過一番精心的揣摩後,張新成最終很好地詮釋了這個人物。從林楊笑得一臉人畜無害,到元仲辛笑得一臉吊兒郎當。
既具有反差性,又不讓人感到違和。為了使角色更加細節化,張新成還特意設計了一些小動作,比如摸項鍊。這個項鍊是哥哥小時候送給元仲辛的護身符,元仲辛很依賴它。所以在思考或焦慮的時候,他都會下意識地做這個動作。
最終,這部由張新成主演的電視劇去年在無宣傳、無預熱的裸播情況下,依然收穫了豆瓣8.2的好評,成為了他繼《你好,舊時光》之後的又一部口碑之作。
03
努力本身也是一種天賦
雖然張新成接演了5部青春劇,但其實每一部都各有差異:《你好,舊時光》是「青春+校園」;《最強男神》是「青春+電競」;《蝸牛與黃鸝鳥》是「青春+勵志」;《冰糖燉雪梨》是「青春+體育」;《以家人之名》是「青春+成長+治癒」。
如何把相似的角色演繹出不一樣來,實際上更具難度,也更考驗演員的功夫。作為因青春偶像劇圈粉無數的張新成,也不急於擺脫「偶像」標籤。在他看來,「偶像」一詞至少代表著大家對他外貌的認可。而且,他覺得流量與實力並不衝突,他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名二者兼備的演員。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藝非凡公眾號喲:efifan
當然,一個人不管再怎麼努力,也有難以成功的時候。對於張新成來說,這個時候就是《蝸牛與黃鸝鳥》的播出。劇集口碑低到不忍直視,很難想像是劇本部部大爆的張新成的作品。談起接演原因,張新成坦言是因為角色與自身高度統一。
男主角李臻言是天才鋼琴系學生+學霸。張新成本人從小也對音樂和舞蹈充滿興趣,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把音樂當成夢想。但是,後來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他還是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的音樂劇表演專業。對他來說,出演《蝸牛與黃鸝鳥》既是一次「圓音樂夢」的機會,也是對年少努力的一種補償和安慰。
而且,張新成本人也是學霸。三大戲校滿貫,五校藝考第一,文化分逼近一本線。他非常認同李臻言在天賦的基礎上依然堅持努力的成功之道:「我覺得對於絕大部分的成功來說,都符合1萬小時定律。凡事你先做完1萬小時之後,再看自己適不適合。那個時候才有資格說自己做不好這件事是因為沒天賦。」
在張新成看來,想要出人頭地,天賦遠遠不夠,還需要付出非同一般的努力。他說:「可能我們經常忽略的一個事情就是,努力本身也是一種天賦。」誠然,25歲的張新成還沒有厲害到能駕馭所有角色,演技也還未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不出風頭,穩紮穩打,內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這樣的人遲早會發光。
如今,已然大爆的張新成,勢必會擁有更多更好的資源,不過未來的路還很長,要想笑到最後,小夥子依然要繼續努力。正所謂,走過萬水千山,仍需跋山涉水。
轉載授權請聯繫藝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