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歌手·當打之年》經過激烈比拼,最終華晨宇奪得總決賽歌王,成為首位90後歌王,且達成歌手舞臺九冠王,袁婭維獲得第二名,蕭敬騰第三名,吉克雋逸獲得第四。
那麼,憑什麼華晨宇一首《哥譚》能夠獲得歌王呢?七重人格更像是 DC裡的「小丑」?這也是今天小編要分析的地方。
首先,回顧比賽,決賽四強中,可以說每位歌手都用盡了心思,在演唱方面都有著很多的設計,給人有著不一樣的音樂藝術情感。
吉克雋逸——《好女孩》
吉克雋逸這場帶來了一首Alternative Rock,整首歌的氣質非常「叛逆」,吉克雋逸一直選曲非常在線。
這首歌蠻有意思,吉他的音色蠻有張力。吉克雋逸前半段用了一些嘶啞的腔調,更加體現了不羈而放蕩的感覺,到結尾的段落有所爆發,非常的有力量感,唱出了「我的生活我來主宰」的自信感。現場肢體語言都有放蕩不羈的感覺,尤其是最後把口紅抹到側臉,有種意想不到的撩人,算是一場不錯的表演。
蕭敬騰——《猴籠》
這是一首英文版的《Dance Monkey》翻譯過來的作品。
而這首歌曲是來自澳洲年僅19歲的Tones and I。
由於特殊唱腔、聲音辨識度極高,再加上洗腦的旋律和強勁的節奏,Tones And I 釋出第二支單曲《Dance Monkey》立刻引起家鄉轟動,澳洲單曲榜至今連續 22 周冠軍,打敗 2014 年Justice Crew 推出的 9 周冠軍曲《Que Sera》,成為澳洲單曲榜史上「冠軍最久的本地歌手」,接著又打破了 Ed Sheeran《Shape Of You》15周的冠軍紀錄,成為榜單上的紀錄保持人。
2020年3月11日,《Dance Monkey 》也獲得2019年全球十大最暢銷單曲。
《Dance Monkey》本來應該是一首很動感的歌曲,編曲裡的合成器Bass很吸引我注意。
而蕭敬騰中文版的《猴籠》聲音非常幹,而且現場似乎沒有給足混響(整場的混響似乎都不大夠的樣子,也不知道是什麼環節出了問題),整首歌本來應該起到Hook(記憶點)作用的「Dance for me Dance for me」,咬字顯得太輕了點,如果加強咬字力度的話,舞蹈感會更強、更帶勁一些。
(另外,最後那裡蕭敬騰被抬起來……讓我想到了黑人抬棺的梗……)
袁婭維——《Starfall》
《Starfall》是袁婭維今年發行的一首新作品,於2020年2月28日發行,同時作為上海米哈遊所製作的遊戲《崩壞3》中《天穹流星》動畫短片主題曲。
曲風Pop Rock,標準的三大件編配,選曲其實相比之前的R&B、Urban、Rap等曲風,已經算是非常保守了。
而在比賽舞臺上,Tia 唱歌從來不缺技巧,歌手版的編曲加入轉音,即興,最高音到了怒音的 Bb5。一晚上的唱跳,高音,Tia可能累了,可能是激動了,確實有些音準,節奏不在狀態。
恰恰是這些瑕疵,讓她的感情如此清晰。我甚至認為這是 Tia 最動人的一個現場。Tia 選擇的,從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小眾的曲風,小眾的唱法。有人說不喜歡她的技巧,說她沒感情,還有知名樂評人說 「Tia 的音樂是自認高級,難以打動人心。」
「Ones so small and the world so wide, every step forward echoes a sigh. I reach out for the halo far up high.
個體如此渺小,世界如此龐大,每往前一步都有一聲嘆息迴響。我伸手向著遙遠的光亮。」我想這是 Tia 的答案,雖然有時嘆息,但是心中的光永遠在遠處閃耀。
但是舞臺上的她張開雙手,全場的觀眾齊聲吶喊。她的眼神一如既往,堅定,閃著光。
華晨宇——《哥譚(七重人格)》
這首原名叫《七重人格》的歌曲,在決賽上華晨宇卻改名成了《哥譚》。
而提到《哥譚》和他的《瘋人院》作品,個人感覺更多的靈感都來源於美國DC漫畫中虛構的作品。
阿卡姆瘋人院是美國DC漫畫中虛構的醫療機構位於歌譚市郊,是DC漫畫中最知名的經典建築之一。
你可以將其理解為蝙蝠俠的世界中的「非正常人類研究中心」,其中關押的大部分都是極為危險的高智商罪犯。可以說但凡是《蝙蝠俠》系列作品中的知名反派,最後幾乎都將被蝙蝠俠親手送到這裡。
包括著名的「小丑」、「哈莉·奎茵」、「貝恩」、「企鵝人」、「雙面人」、「謎語人」、「稻草人」、「毒藤女」、「急凍先生」、「殺手鱷」、「泥臉」、「瘋帽匠」等,可謂群星璀璨,每一位人物都有著自己的經歷,也是一個社會的諷刺。
另外,《哥譚》描述了DC漫畫中超級英雄和超級惡棍的起源故事——這是從未有人說過的故事,是他們人生中的全新篇章。
在這些充滿標誌性的設定中,哥譚市的重要性堪比任何一個角色。哥譚是一個墮落和骯髒的大都市,是一個聯繫非常緊密的世界,是邪惡和腐敗的一個縮影。Baseman指出,哥譚才是最重要的那個大角色。
同樣的,我們在華晨宇的作品《哥譚(七重人格)》和《瘋人院》看到了其中人物的心理特性,與自己另一面心魔作鬥爭的場景。要是讓我選擇一位,那更像就是「小丑」。
而在此次的《歌手》決賽上,華晨宇同樣的唱了出來,把一個人物的七重性格完美的演繹了一遍。
「童真、反思、神性、控制欲、浪漫、悲觀、癲狂」。
「夜幕低垂蟲鳴叫,看天空飛過知更鳥,窗邊的麻雀為誰在哀悼(shut up! )」
開頭詭異的、有點失真的鋼琴聲(應該是故意處理不是音質問題)和貌似童真的唱腔聽起來極不協和,有一種矛盾感。貌似童真的唱腔聽起來極不協和,有一種矛盾感。
贊同評論區朋友的話:「童音是一種直白和粗礪的感覺,像是個大人的童年回憶」。
接著一聲shut up打斷了前面的童真人格,出現的是的反思人格,反思這這個世界,如果光陰流逝,典籍消失,如果人們都從麻木不仁中清醒過來,如果人能夠篡改命運又會如何,就是因為從童真中打量這個世界便產生了對這個世界的反思,而這種反思又讓他成長,產生了悲憫的神性。
思考遞進,唱著古今天地,和聲唱著大慈悲觀世音菩薩咒,全知全能的神性也滋生出控制欲,萬物由他主宰,任他主宰,由此我聯想到他自己心裡的小世界,在他的世界裡萬物包括他自己的宿命由他主宰,而這也讓他無畏無懼,產生了浪漫的人格。
衝著漫天的狂風暴雨中奔去,強大的精神世界讓他不斷衝殺,不顧身上的傷口,渴望著自由。最終,幾個人格的矛盾與衝突,相互產生,相互牽制,帶來的矛盾產生了癲狂人格。
在曲風上,個人認為算是帶有少量Metal元素的Pop Rock,存在一點點Art Rock的傾向。
而《七重人格(哥譚)》這首歌的亮點在於段落結構的多變,除此之外還包含了4/4拍和12/8拍的交替,華晨宇很喜歡12/8。
對整首歌的評價,我覺得算是非常有想法的一首歌曲,稍有缺憾的是不同段落之間的旋律聯繫比較弱。
但是,唱腔的變化有層次感,這首歌高音(疑似)高到F5,最後一下嘶喊非常極端,表現瘋狂、失控的感覺還是蠻合適的。
毫無疑問,個人認為華晨宇此次這首《七重人格(哥譚)》作品能夠拿下歌王,實至名歸!
至於《七重人格(哥譚)》內容描述的人物象徵,你會覺得更像是DC哥譚裡的「小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