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車評人胡永平在微博上為廣大車主安利洗車設備時說:「我自從16年買了洗車機之後,就沒有在洗車店洗過車。」
想提醒她,現在洗車店基本上都不用這種洗車設備了,這種洗車設備已經out,因為這種設備不僅要花費車主很多的時間而且浪費水,還存在汙水排放的問題~2020年已不再是追求「玩水」的世紀了。
對於大多數車主來說,玩水帶來的樂趣遠不及玩遊戲和存錢。他們更喜歡「省事」的洗車設備,也就是現在市場上非常流行的智能洗車機器人。
當然洗車設備贏得市場這麼高的認可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已經為此努力100多年了。
如今洗車設備的發展已經來到全新時期。無論是日德還是中國的洗車企業—[研發新產品][突破舊技術]才是現階段最主要的工作。
那麼,目前市面的洗車設備存在哪些短板?
和人工洗車相比,洗車設備最明顯的短板是無法清洗汽車內飾,這也是所有洗車公司最明顯的突破口。
既然是突破口,那麼就會有很多挑戰。清洗汽車內飾最大的挑戰便是洗車設備要處理各種複雜情況,這對洗車設備的感應系統、洗控程序、數控概念以及化學藥劑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然也有很多人表示:「這個突破口完全沒有必要突破,清洗內飾交給人就好了」,可是人口老齡化已經越來越嚴重了不是嗎?
洗汽車內飾不同的是,洗車設備的[場地通過性]成為了行業內公認的短板。存在這個短板的主要原因是,隧道式、龍門和無接觸洗車設備佔地面積都較大(最少需要22平方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內外洗車設備企業都紛紛推出了移動式智能洗車設備, 這種設備優點是靈活、佔地面積小,缺點是還不夠成熟。
最後就是主流洗車設備各自的短板了:隧道式洗車設備佔地面積大,洗的不夠乾淨,設備價格高;無接觸洗車設備存在用水量大、洗得不夠乾淨、風乾效果差等問題;龍門洗車設備介於以上兩種設備之間—洗得最乾淨、風乾效果最好,但是佔地面積也是其突破口。
綜上,大眾車主和洗車企業都需要高度智能化、自動化、高效且快捷的洗車設備,從根本上來看他們的需求是一致的!只不過現在我們處在一個過渡階階段,在這個階段裡,車主要做的就是享受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積極且樂觀;而洗車企業要做的便是乘風破浪,快馬加鞭地去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