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是困擾國內影視行業發展的一大頑疾,一部作品因為某類題材火了以後,隨後短期內在該題材上就會大量出現一系列的跟風之作,直接結果就是「紅一部,拍一堆,毀一類」。
柳雲龍執導的《暗算》當年火遍全國後,跟風者無數,一時間螢屏上輪番播出諜戰劇;鄭小龍執導的《甄嬛傳》贏得高收視後,《陸貞傳奇》、《楚喬傳》等各種大女主戲一部接一部。
動漫電影領域,自然也未能免俗。今年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一路開掛,豪取49.74億元票房,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二名(僅次於《戰狼2》),口碑炸裂,豆瓣評分高達8.5。
它為中國神話IP「翻拍」樹立了榜樣,雖然取材於名著《封神演義》,除了人物姓名外,劇情、形象甚至人物關係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講述了一個符合現代價值觀的封神故事。
老IP新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的「神話宇宙」,也會要走這個路線,「魔改」出一個現代觀眾喜歡的劇情。因為,孫悟空、哪吒等神話IP都太出名,他們的故事已家喻戶曉。
如何能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就要看主創團隊(尤其是編劇)的功力了。客觀地說,中國動漫數十年來淪為「扶不起的阿鬥」,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把老故事講出新意的能力。
在不少網友的心目中,手持三尖兩刃刀的二郎神楊戩與孫悟空、哪吒並稱「天庭三霸」,甚至希望《大聖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團隊能夠合作,把楊戩的故事給「做」出來。
不料想,卻被導演殷玉麒搶先一部下手,由他編劇並指導的動漫電影《楊戩》日前發布首款海報,宣稱將講述少年楊戩成長為一代英雄的大俠楊戩的故事,打造又一個中國超級英雄。
許多人對二郎神楊戩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西遊記》和《寶蓮燈》,大部分時候都是半反派,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覺得洗白了反而不好。
在計劃於2021年上映的《楊戩》中,楊戩之母不顧天庭戒律,與凡人生下子女,後被天庭捉拿壓在桃山之下。楊戩拜師學成後劈開桃山救出母親,又消滅九大金烏拯救蒼生……
二郎神劈山救母?好像這是他外甥沉香的英雄壯舉(《寶蓮燈》就是這樣講述的),怎麼被移花接木到楊戩的身上?「魔改」的尺度是不是太大了一些?
其實,故事這樣講也沒毛病,吳承恩在名著《西遊記》中就借美猴王之口講出了二郎神楊戩的身世。
大聖道:「我記得當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麼?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讎;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
當然了,二郎神楊戩的故事有多種不同的版本,《楊戩》中這樣講述與名著《西遊記》吻合,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至少要比由羅晉和王麗坤主演的古裝神話劇《封神演義》要更靠譜。
在那部備受吐槽的神劇中,楊戩居然和蘇妲己是兄妹(沒有血緣關係),青梅竹馬地長大,成年後還談起了戀愛……這對CP的情感戲讓人大跌眼鏡,卻讓劇作頂著罵聲贏了收視。
儘管有《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前,但尚在製作中的《楊戩》並不能讓人心裡有底。
從已經公布的劇情大綱來看,又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與《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如出一轍。倒不是說不行,而是通過不同的故事演繹同一個主題,真的會讓人感到膩。
觀眾會不由自主地把三部同樣是講述中國神話中超級英雄故事的動漫電影來做對比,珠玉在前,如果《楊戩》達不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就會招致瘋狂的吐槽甚至是罵聲。
從日前曝光的首款海報看,除了備受好評的哮天犬細犬造型外,無論是二郎神的形象創意,還是海報的整體創意,都沒有給人驚豔的感覺,不及《大聖回來》、《哪吒之魔童降世》。
「海報都這麼窮,其他的不敢指望!」「設計海報的可以拉出去槍斃了!」「這海報發了還不如不發,感覺不太靠譜的樣子!」「藝考生能畫出這個?那真丟藝考生的臉!」……
是超越預期的驚喜,還是尬出底線的驚嚇,等到《楊戩》2021年上映後才能揭曉答案。導演殷玉麒希望利用現有的頂尖製作技術,創作一個有筋骨、有溫度、有傳承、有創新的作品。
《山海經》、《西遊記》、《封神榜》、《搜神記》……中國神話系列IP是動漫電影的寶庫,如何通過重新解構把經典故事講得充滿新意、契合現代人的價值觀,卻任重而道遠。
日漫靠演技,美漫靠特技,而國漫只有打造好的內容才能實現崛起。如果純粹是想跟風賺快錢,不把心思和資源用在故事創意和動效製作上,呈現的只能是平庸甚至粗製濫造的作品。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