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悟透曾國藩的8字處世方針,定能受益匪淺

2020-12-20 琢磨君專欄

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個人成長,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

俗話說:「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可見曾國藩做人做事必定有許多可取之處。要不然,他怎麼會在晚清亂世取得那麼大的成就,被後世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呢?

那麼,曾國藩都有哪些做人的智慧和處世之道呢?其實,歸根結底就是8個字,2條行為準則。情商高的人,都懂得按照這2條行為準則來為人處世,因此福氣也多。我們悟透曾國藩的這8字處世方針,定能受益匪淺。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01

鹹豐九年十月十七日,曾國藩晚上睡不著覺,寫下一副對聯——「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並記錄當了當天的日記中。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學取別人的長處來補益自己的短處;自己有長處,也有記得幫助別人,大家一同進步;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

其實,「取人為善與人為善」的說法來源於孟子,在《孟子·公孫丑上》寫道:「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他人有優點,我們向人學習借鑑,則可以彌補自身短板;我有優點或者好處,則分享給他人,助人為樂,與他人一起進步。正人君子能夠做到的最大事情,就是與人為善,取人為善。

這2條行為準則,8個字的處世方針,就是曾國藩後半輩子一直所謹守的,而且對他受益無窮。

02

其實,曾國藩剛開始並不擅長為人處世,因為性情偏激,他幾乎把整個官場的人都給得罪了。他在京城當二品侍郎的時候,喜歡直言進諫,批評鹹豐皇帝的缺點,又喜歡與京城諸位身居要職,名聲高遠的人鬧意見,所以他在家書中說自己想辭官歸鄉,只是苦於沒有路費回家。

曾國藩的這種剛強性格,讓他「人至察則無徒」,後面在創建湘軍的過程中困難重重,處處人事不通。鹹豐七年,父親去世,曾國藩回家奔喪守孝,藉此機會向鹹豐發鬧騷,想要實權,要不然就不帶兵。但是鹹豐眼看湘軍打了幾個勝仗,有沒有曾國藩都一樣,於是就坡下驢,批准曾國藩在家守孝。

這種結局對曾國藩心裡打擊很大,也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自己苦心經營的湘軍成了他人嫁衣。於是曾國藩悲痛、憤怒、失望、悔恨,但又反思、反省。就是在家守孝的這2年內,他的思想得出重新洗滌和鍛造,大徹大悟,並且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他在家書中對弟弟說:「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03

鹹豐八年,前方戰事吃緊,鹹豐重新啟用曾國藩。曾國藩也是一改之前做人風格,他二話不說就奔赴前線,而是不再提任何要求,對待同僚也更加和善。為了警惕自己,曾國藩還專門去湖南巡撫哪裡,找巡撫的高級幕僚左宗棠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正所謂「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矣」,曾國藩變得不再怨天尤人,與人和睦友善相處,多反思自己身上問題,使得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正如他在家書中所寫:「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

之後,曾國藩的內心更加懷有善念,懂得換位思考,也更加願意幫助他人,事情也越來越順利。因此,在鹹豐九年,忙裡偷閒的時候,曾國藩寫信了「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這副對聯,用來繼續自我勉勵。

04

到了同治二年,已經官居兩江總督之職的曾國藩,更加認可「取人為善與人為善」的處世方針,因為他從中受益匪淺。在當年正月二十一日的日記中,曾國藩再次詳細分析取人為善與人為善的妙處。

他在日記中寫道:「思古聖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燻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然徒與人則我之善有限,故又貴取諸人以為善。人有善,則取以益我;我有善,則與以益人。連環相生,故善端無窮;彼此挹注,故善源不竭。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

這番話的大概意思分為兩層:一個是與人為善要樂於助人,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傳授給他人,要像聖人孔子那樣「誨人不倦」。身邊人都變好了,我們自己也會受益,這就是利人又利己。正如老子《道德經》中所講:「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第二層意思是取人為善,曾國藩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個人能力畢竟有限,要想做成大事,必須要善於駕馭人才,向他人學習借鑑。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薦保舉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餘人,這就是他「取人為善」的最好證明。

他人有長處,我們則學習借鑑;我們有優點,則分享給他人。這樣一來,互利共贏,雙方都受益,形成良性循環,一切就會越來越好。所以,曾國藩最後總結「君相之道」、「師儒之道」都是一個道理——取人為善、與人為善。

結語:

用曾國藩的話說就是:無論當上級還是下屬,無論當老師還是徒弟,無論年長還是年幼,只要能夠秉持取人為善與人為善的處世方針,則彼此之間都充滿真善美,大家都會在日積月累中越來越進步。

所以說,我們若是在人際交往中,能夠悟透這8字真言,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多分享自己的好處給他人,多汲取他人的長處或優點,則可以人緣良好、人事通達、受益匪淺。朋友們,您覺得呢?

歡迎大家訂閱本專欄,閱讀更多關於曾國藩的文章,學習曾國藩的思想與智慧!下期再見!

如果大家想要曾國藩《挺經》的原文和翻譯,可以關注我,然後發送私信「曾國藩」,即可免費獲取書籍!

今日話題:

您的處世之道是什麼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跟著琢磨君一起,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悟透這3個處世潛規則,讓你人生路順風順水
    老實人總是會被道德纏住手腳,而精明人則會用人性解放自己,因此很多人發覺,自己踏踏實實的卻無法得到器重,甚至於被忽略,而那些精明的人早就在人生巔峰的道上昂首前進了。而老一輩早已洞察這一切,留下了三條處世"潛規則」,悟透它,讓你人生路順風順水。
  • 曾國藩一生大起大落,最終悟透了《易經》中這句話,從而收穫成功
    歷史上許多偉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熬得住困境,能夠從低谷中爬出來。曾國藩是晚清最大功臣,官居極品。創建了湘軍,保滿清天下60年。曾國藩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是近代唯一一個完人。但是曾國藩只這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的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最終悟透了《易經》中的這句話,從而收穫了成功。《易經》是五經之一,記載了中國人對自然規律的理解和探索。
  • 曾國藩為人處世的五字箴言,馬雲以這個字為首,能做到前三鮮少
    曾國藩是一位帶著平凡氣息和生活智慧的人,他說的話,來源於生活,但是總是能夠從另一個方面看出這個世界的其他真相,《曾國藩家書》更是這樣的一本睿智的書的存在。曾國藩為人處世的五字箴言,馬雲以這個字為首,能做到前三鮮少。
  • 曾國藩談處世:男人慾成大器,不在能力和金錢,關鍵要悟懂這2點
    看完之後,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嘆:怪不得曹德旺能成為「汽車玻璃大王」,將福耀玻璃做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原來做事就和做人一樣,懂得以柔克剛才是贏家,從曹德旺的為人處世上,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著在採訪中,曹德旺就說出了自己做事的原則和信仰,離不開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的這12字藥方: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什麼意思呢?
  • 曾國藩智慧:做人,學會這8個字,你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人生都有所不同,但是對於成功的追求卻是每個人都極為注重的,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學習關於為人處世的學問,只有掌握了這樣的學問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所不一樣,也能夠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曾國藩身為清朝最為顯赫的漢臣之一,在他的人生中經歷了非常多的挫折後才迎來了成功,因此曾國藩對於人生的感悟是非常的精到的,在曾國藩看來,每個人只要能夠做到八個字。
  • 曾國藩家書:只用3個字,教孩子如何持家、處世、做人
    古往今來,能做到這三點的只有三個人,分別是孔子、王陽明、曾國藩。曾國藩時常用3個字來警醒自己並訓誡後代,一來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二來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後代從未出過敗家子。《曾國藩家書》有言:「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家敗離不得個「奢」字詩人李商隱曾有詩曰:「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 當你負債纍纍,想要獲得轉機時,需悟透曾國藩這「三句話」
    聰明的人都懂得「欲揚先抑」的道理,當人生走進了低谷,其實是給自己一個教訓,是在考驗一個人。再看曾國藩,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一開始家裡也是貧窮的,背書也背得很慢,但憑藉自己做官做到鹹魚翻身了。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日子過得不如意的時候,想要重新開始時悟透曾國藩這三句話,也許命運也會有所轉機,有了更多「鹹魚翻身」的機會。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後來曾國藩便將這12字留在了家訓中,讓子孫後代始終銘記,而曹德旺也將這12字寫成對聯,掛在自己的辦公室50年,一生都以其為人生導向標。曹德旺從中悟到:為人處世要柔剛並濟,在商業上要獨裁、使出雷霆手段,但當獲得一定財富後,就要擔起自己的責任,心懷大家,造福社會。
  • 40歲前被萬人嫌,40歲後收盡人心:曾國藩的「處世心機」,越早知道越好命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誰都搞不定的人,卻偏偏在人生下半場,從一個低情商的愣頭青,進化成了   「人情練達的古今第一完人」:別人機關算盡,眾叛親離,    他卻能贏回皇帝信任,晚年得以善終;都說富不過三代
  • 馬雲:曾國藩這8個字,被無數成功者奉為無上真言,助我功成名就
    馬雲4次登頂中國首富,他曾說過,自己非常敬佩曾國藩,常常品讀曾國藩的書,每每在自己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都能從曾國藩的著作中找到破解之道。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8個字——利不可獨,謀不可眾。有時候,適當的捨棄,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也能更好地和別人相處,達到長久發展的效果。你拿的好處多了,別人分的自然就少了,最後就會為自己帶來麻煩。有時候,適當的捨棄,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也能更好地和別人相處,達到長久發展的效果。
  • 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 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經過多年攻滅太平天國。
  • 莊子智慧:做人最高明的境界,莫過於這8個字!悟懂者受益匪淺
    莊子尤其是莊子這一句話,可以說是道出了做人最高明的境界,悟懂者皆會受益匪淺。這一句話便是: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原話出自莊子以自己命名的書籍《莊子·人間世》,室:比喻成人心,心若能空虛,則純白獨生也。後來用這一句話比作是澄澈明朗的境界。
  • 和尚寫下十二字真言,助曾國藩起死回生,道出處世真諦
    曾國藩近代以來,政治人物最為推崇的官場「楷模」,非晚清名臣曾國藩莫屬。他不僅有原則,有能力,還在官場上吃得開,一身正氣。殊不知在曾國藩處於人生低谷,重病垂死之際,一位和尚的十二字真言,讓曾國藩起死回生,重新站了起來。這句話就是廣為流傳的「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 曾國藩的一副對聯,只有12個字,卻被曹德旺掛在辦公室整整8年
    1985年,一位朋友勸曹德旺讀讀《曾國藩》,並且把書都寄過來了。曹德旺忙裡偷閒,花了2個月把《曾國藩》這本書看完了,但是不明其意。後來,曹德旺又重新讀了兩遍,恍然大悟,對曾國藩為人做事深感佩服。曹德旺對書中曾國藩所寫的一副對聯印象深刻。這副對聯雖然只有短短12個字,但卻是曾國藩面對人生困境、走出人生低谷的12字藥方。
  • 其精髓就這6個字,悟透者受益匪淺
    可以說,能讀懂一部《道德經》,自身的智慧必定能有所增長,人生一定也能有很深刻的感悟。但《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文,想要讀懂可不簡單。相信許多人看完之後,依然是一臉迷茫。《道德經》之所以晦澀,並不是其中的道理難懂,而是文章皆是古文,通過白話文翻譯後,所表達的意思、語境很難精準表述出來,所以使人不知所云。
  • 曾國藩:為人處世3不信,老祖宗的智慧受教了!
    一次比一次驚險,曾國藩都挺了過來。他也成為了自唐朝郭子儀之後,功高震主有能安度晚年、全家榮華且全身而退的第二人。這是曾國藩天縱英才嗎?顯然不是。那麼又是什麼造就了曾國藩這樣的成就?你能說他不用心、不努力嗎?顯然不能。而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但是如果,把問題想前一步呢?
  • 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
    人活著就不得不和各型各色的人打交道,為人處世的能力也就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優勢,和人打交道有時候很難,有時候又很簡單。難和易不是由別人決定,而是在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應對,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
  • 【村田學堂】悟透自己
    人生在世,和「自己」相處最多,打交道最多,但是往往悟不透「自己」。走上坡路時,往往把自己估計過高,認為一切都能唾手可得,甚至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身價的一部分而喜不自勝。悟心境人生不過百年,轉眼也就成空,我們匆匆來人間一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
  • 曾國藩教育理念6個字,家長要看一看
    《顏氏家訓》云:「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史料強調了教育孩子方法的重要性,望子成龍沒有錯,但要成為人中龍鳳,必先成人。曾國藩,晚晴重臣,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他的修身、治國、齊家之道被很多人奉成真理,他的教育理念讓他的子孫後代人才輩出,都說「富不過三代」,他的後代竟然歷經八代依舊輝煌。
  • 曾國藩:牢記八個字,你也能成為讀書高手
    答案是否定的。許多喜歡閱讀的人通常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即看書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明白了某些道理,但是仔細想一想,卻又沒什麼心得。其實這也就是很多人說的明明讀了很多書,卻什麼都沒記住,一點收穫也沒有。一百多年前,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於是他便向父親曾國藩請教。關於兒子的這個問題,曾國藩送了兒子八個字:虛心涵泳,切己體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