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歲的我是個衣食無憂的家庭主婦,孩子八歲,接送、吃飯由保姆亞琴管,唯一需要我花費力氣去鬥爭的只有日漸鬆弛的皮膚,老公身邊花枝招展的女孩子,那時候我以為自己是最幸福的那一個,老公俊生是個老實人,工作家庭兩點一線……」
這是在《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一開始的內心獨白,她的生活簡單富足,過著闊太太的生活,看似讓人羨慕。
找個「老實人」是很多女人的夢,如果這個好男人再有點錢,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就是在幸福不過的事情了。
陳俊生和羅子君剛結婚的時候,他就給了羅子君「我負責掙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的承諾。
這個羅子君眼裡的老實人,別人眼裡的好男人,最後還是毅然決然的背叛了婚姻。
他主動要求和羅子君離婚,無論對方怎麼哭泣,他都不會回頭,並且對羅子君說:「我已經無可救藥的愛上了她。」
羅子君和陳俊生婚姻的插足者凌玲究竟有什麼魅力,可以讓「好男人」陳俊生如此絕情放棄了這麼多年的婚姻。
而且最為關鍵的一點是,羅子君和羅晶是大學同學,而且羅子君還是校花,當年的女神啊。
反觀凌玲是一個帶著孩子的離婚女人,長相普通,人到中年,應該是最她最好的詮釋,可是就這樣的一個女人,搶走「好男人」陳俊生。
這難道不知道我們去反思感情和婚姻嗎?其實凌玲,給全世界所有的女人上了一課。
愛情和婚姻,是動態變化的
在劇中,其實凌玲並沒有向羅子君一樣愛陳俊生,可是陳俊生卻愛上了凌玲。
在愛情世界裡,所謂的輸贏,不過是比較誰更愛誰,他是否愛你。
凌玲作為一個本就離婚的人,她比羅子君更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她也更明白現實和婚姻的關係。
羅子君恰恰意識不到這一點,在她的思維意識裡,認定的則是「老公永遠愛他。」
她每天重複著一樣的生活,自我沒有提高,把所有的精力和重心都放在了孩子和丈夫陳俊生身上。
她在陳俊生眼裡是不夠獨立的,更是無聊沒有魅力的,所以「好男人」陳俊生,他才會被凌玲所吸引。
所以,我們發現其實愛情和婚姻並非一成不變,有時候你們兩個人的關係就會被一點點的小事消弭掉,讓人措手不及。
很多女人錯就錯在一開始以為自己嫁給了愛情,就能幸福一輩子,其實婚姻和夫妻關係遠遠比你想的要複雜的多。
懂一個人,遠比滿足一個人,更有吸引力
01)、羅子君也會去滿足自己的丈夫,不過她的滿足都是建立在自我基礎上的,也就是她覺得對方需要什麼,她就會那麼做,然而卻永遠不知道重點在哪裡。
就好比是在劇中,陳俊生說自己喜歡向日葵,她就把自己的網名改成了向日葵。
這種做法像極了婚姻關係中的一些女人,你們極力討好對方,卻並不明白對方需要的是什麼。
陳俊生忙碌了一天,他有時候需要的可能是妻子默默的陪伴,或者說是一個幫助她排憂解難的人,可是羅子君卻讓他更加煩惱。
然而,林凌卻很清楚陳俊生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她永遠不會給他添麻煩,而是可以獨立自主。
正如在劇中凌琳對陳俊生說的:「怪我自己,是我非要喜歡你的,這是我的事,跟你沒關係,不怪你。」
02)、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林凌太會滿足陳俊生的需要,她會給他面子,更會幫他解決問題,最主要的是無意間表達了自己的讚賞和愛。
她的滿足行為並沒有羅子君那樣沉重,看似毫不費力,卻能夠讓「好男人」陳俊生感受到那份愛。
女人不要輕易的去依賴一個你認為的「老實人」,更不要讓自己活成別人的附屬品,你應該努力的生活,熱愛自己。
作為女人來說,一旦她愛上一個人,就會把對方當做全部,由於太過於在乎,我們經常會全盤託出,把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強加給對方。
真正聰明的女人,她懂得邊界感,她不會輕易的迷茫和墮落,更會花時間去了解這個男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愛他。
無論你處在任何一個感情期,都該明白自己給的愛是否是他需要的,否則你不僅會越來越累,對方也會開始厭倦你。
亦舒說過:「能夠說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夠搶走的愛人,便不算愛人。」
正如李銀河教授在面對「出軌」話題時,她說:「我們在接受一段關係的時候,也要做好關係變化的準備,因為關係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任何關係都在改變。」
你把一生寄托在一個「好男人」身上,反倒是不如把重心放在自我身上踏實。
參考資料:《婚姻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