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67年後,張純如為何自殺?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你

2021-02-23 崔黎黎

欲知故事烹酒,敬請關注崔黎黎

1968年,一個叫張純如的漂亮小女嬰在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出生了,她是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第二代華裔,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

張純如的祖父是抗日將領張鐵軍,後棄戎從筆,做了臺中華日報的總主筆;張純如的父親張紹進是臺大物理系的第一人,後考入了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出版了在業界舉足輕重的專著《量子場論》。

張純如(右一)和家人合影

這樣一個書香門第,所娶的媳婦也自然不是什麼泛泛之輩,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也相當優秀,同樣畢業於哈佛大學,成功取得博士學位,後來和張純如的父親一起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城校區研究微生物學。

父母在伊利諾伊大學從事的都是科學研究的工作,跟隨他們一起在大學長大的張純如完美地繼承了好學的基因。

張純如的丈夫布萊特·道格拉斯曾在追憶妻子的文章中寫道:「青少年時期,她在伊利諾伊大學圖書館和其他地方圖書館中花費數千小時,鍛鍊閱讀和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

張純如

有著非凡的成長背景,張純如自小便自律優秀,在父母的影響和引導下,後考入了伊利諾伊大學,修了數學和計算機學的雙學位。

如果按照這樣的人生軌跡走下去,張純如以後大概也會像她的父母一樣,做一個優秀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學教授。

但是張純如是一個思想很獨立的優秀女性,她對這個世界有著獨到的認知,對自己的人生也有著清晰的規劃,於是在大三那年,毅然決然放棄了即將到手的數學和計算機學雙學位,轉修了新聞學。

要知道,在美國修習雙學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能這樣有魄力地放棄即將到手的成果,張純如的意志力非同一般。

張純如

得益於自小培養的超強學習能力,張純如在轉修新聞學以後,在落後其他人2年多課程的情況下,還能儘快趕超同系同學,畢業時成為系裡的優秀學生。

畢業時,張純如年僅21歲,但已經有著非常純熟的寫作能力。她曾擔任《芝加哥論壇報》的專刊記者,但在具體的工作中,她發現自己更加擅長撰寫長篇報導,為了更深層次地挖掘自己這一項能力,張純如又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修,並於2年後獲得了寫作碩士。

在獲得寫作碩士的同年,張純如也解決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嫁給了學生時期認識的男友,電氣工程師博士布萊特·道格拉斯。

張純如與丈夫道格拉斯結婚照

23歲的張純如正值青春,在許多同齡人還掙扎在畢業即失業的生存線外時,她已經在婚姻、事業上獲得了雙豐收。

無疑,張純如的人生看起來是如此的完美和幸福,可是有的人是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當她短暫的享受了家庭帶給她的愉悅後,就該帶著武器去同這個世界鬥爭了。

張純如的武器和魯迅的一樣,是那支可以書盡歷史真相、表完中華兒女屈辱史的錚錚「鐵筆」。

張純如的心中一直有一個揭開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夢,自小她便聽著自己的父母長輩講述他們親曆日寇侵略中華大地以及南京大屠殺的殘忍,雖然她在美國出生、也在美國長大,可是身體中始終流著屬於中華兒女的血。

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曾說道:「雖然純如沒有經歷過那場殘忍的戰爭,也出生在美國,但是她始終認為自己的根在中國。」

當1994年的12月,張純如在美國加州的一個影展上首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的照片時,她被其中的慘烈和殘忍驚呆了。憤怒的情緒充斥著她的大腦和胸腔,她不明白,中國南京確確實實經歷過一次人間煉獄般的屠殺,為何甚少有人知道?在西方世界,幾乎人人都知道希特勒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可是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卻如同被抹殺了一般。

加上自小便聽著那段歷史長大,作為中國人後代的張純如在那一刻覺得揭露這段歷史的使命必須由她馬上擔起來了,不能再等待和拖延。

為了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張純如還專門飛到了南京搜集資料,在悶熱的盛夏,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

因為張純如對中文掌握得沒那麼純熟,她的母親張盈盈便幫助女兒將諸多信件、筆記、日記、政府報告等都翻譯成英文。

張純如在江蘇淮安的紀念館

曾幫助張純如搜集資料的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衛星回憶張純如時,感慨道:

「她那時才27歲,由於氣候不適應,經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點也不耽誤。當時南京的天氣很熱,她不顧自己的身體,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國內資料上,每天工作時間有10小時以上。」

經過3年的艱苦探索和寫作,首部英文版揭露日軍在南京犯下大屠殺罪行的書籍在張純如的手中誕生了,張純如給這本書取名RAPE OF NANKING,中文翻譯為《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

張純如的第一本書《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便揭露了當年錢學森因為麥卡錫主義者的專制,遭受到了人身安全威脅以及科研成果被竊取的不公,最終曲折回國的故事。

這本書的出版深深刺痛了美國社會,在官方的幹擾下,這本書是遭到了美國市場的打擊的。可是儘管如此,張純如卻依舊沒有被現實磨平稜角,她曾說:「這本書能不能賺錢我不管,對我來說,我就是要讓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發生的事情。」

相比大部分只想著自己生存最為緊要、趁著年輕趕緊賺錢的年輕人,張純如勇敢追求真相、執著於心中理想的倔強模樣實在是太酷了。

功夫從來不會負有心人,張純如的夢想實現了,《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於1997年12月1日、南京大屠殺60周年公祭日發行,短短一個月後,該書便進入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這是全美最權威的暢銷書榜單。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經發行,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震動,這樣的效果是遠遠超出了張純如的預料的:「這本書雖然重要,但我以為只會得到圖書館的垂青。」

提筆之初,張純如沒有想過這本書會為她帶來什麼,她只是在執行一項神聖的任務,作為一個華人,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類,她想要世界記住這段歷史,保存這段真相。

張純如

有的人生來就是為別人而活的,比如張純如,她讓世界了解了當年日本在中國南京犯下的滔天大罪,卻也給自己招惹了巨大的麻煩。

在無數個深夜,她面對著那些婦女被強姦、頭顱被砍掉甚至開膛破肚的照片和史料時,沒有人知道她內心承受了多麼大的壓力。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揭露侵略者暴行的張純如在29歲時享譽世界,可是無形中也讓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因為《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太過成功,張純如成為人道主義以及中國人民的朋友時,也同時成為了某些刻意隱瞞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的日本人的敵人。

她一次又一次地被威脅,不僅自身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連家人的安危也繫於她的手上。她不再僅僅只是一名寫書的作家,更是歷史學家、人道主義鬥士,她的勇敢和堅韌守護了歷史應該存有的真相,但也導致她走向了末路。

張純如的精神狀態肉眼可見的直線下滑,她曾想過用新生命來拯救自己,於是通過代孕的方式生下了兒子克里斯多福。

兒子的出生讓她有過短暫的被救贖,但是很快這個被張純如寄託了無限希望的孩子被診斷出了自閉症。

張純如和丈夫、兒子合影

或許是自責,又或許是絕望,精神狀態本就不是特別好的張純如在兒子2歲那年飲彈自殺了,年僅36歲。

對於暢銷書作家張純如的自殺,外界有過很多猜測,有人說她是因為南京大屠殺自殺的,可此時距離南京大屠殺已經67年了,而且據張純如的丈夫回憶:「純如早在1997年就完成了《南京大屠殺》的寫作,而且在2004年之前從未真正表現出任何精神疾病的跡象。」

道格拉斯親吻亡妻張純如

不過張純如的丈夫布萊特·道格拉斯也曾透露過一個不為外人所道的事情:「1999年夏天,為期一年半的《南京大屠殺》巡迴籤售活動終於結束。純如打算在家休息和調整一段時間,我們也開始試著要第一個孩子。接下來的幾個月,純如遭遇了幾次流產,這造成嚴重的荷爾蒙紊亂,我們後來知道荷爾蒙不調可能導致躁鬱症的發病。她變得比2004年以前的任何時候都反覆無常,並且極易激動.」

所以張純如為何自殺?原因應當是多方面的,對來自日本右翼勢力威脅的恐懼、籤售會的疲憊、流產導致的內分泌失調、兒子的自閉症.

張純如遺體告別儀式外場

當一個人遭受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打擊時,本來就容易出現抑鬱暴躁的情況,張純如身在這個孤獨的陷阱裡,她的家人走不進去,她自己也爬不出來,這樣一種無形的疾病折磨得她求助無門。

有的人或許會責怪她的家人為何沒有給她及時的溫暖和幫助,但是張純如的抑鬱症並不是來自家人的疏忽啊,她曾勇敢從事的事業以及在揭露真相的途中所面臨的煎熬和痛苦沒有人可以為她分擔。

張純如墓碑

她是一個具有歷史使命感的人,是為了留存這個世界的真相而活,為了南京大屠殺的無數冤魂而活,所以別再問她為何而死,也別再為她的死亡蒙上更多的神秘面紗。

我們只需要記住,這個世界曾有一個勇敢的鬥士,寫了一本叫《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的書,向西方世界宣傳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她的名字叫張純如!

相關焦點

  • 《臨淵而立》: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若往一個深淵裡張望許久,則深淵亦朝你的內部張望。——尼採《善惡的彼岸》日本電影《臨淵而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男主的朋友殺人犯出獄了,找到男主在他的工廠裡工作並寄宿在男主的家中,殺人犯逐漸與男主妻子產生情愫。
  •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隱秘的角落》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尼採《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壞小孩》,小說的內容比電視劇更加豐富,更加刺激,喜歡推理小說的可以好好暢讀一番,會有意外驚喜哦。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不要讓僥倖侵蝕了每個人的良心,天底下沒有密不透風的秘密,作過的惡必會遭到嚴懲。
  • 展評| 孫一鈿:當深淵凝視我們時,我們卻不知道凝視來自深淵……
    凝視,一種貌似很平常和普通的人類活動,但為哲學家們總是對其感興趣?說到凝視與哲學,人們一定想起尼採那句老的箴言:「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是,又有多少人明白深淵為何要凝視我們?現場圖,《看什麼看》,MINE PROJECT, 香港「深淵懂得凝視」,因為它像黑洞一樣吸引了一切目光,正如「看什麼看」和「你不看我怎知道我在看你」這組普遍性的悖論,它代表著每一個人凝視的背後都已經同時間蘊含了一種「被凝視」。那麼凝視凝視者的又是什麼呢?孫一鈿以一系列作品給出答案——Void《空洞》。空洞一直都在引起凝視,這也是深淵能凝視我們的原因。
  • 歐冠辣評|你凝視著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昨晚的歐冠,馬競慘被0-4,繼拉菲慘案後,西甲三強面對拜仁的又一場潰敗。 這也導致了西甲這幾年正在慢慢隕落,更何況新冠疫情家具了西甲沒落的速度,僅此而已。你凝視著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 地下城與勇士玄學論 當你凝視DNF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2.From-掌遊寶-5646876622.From-掌遊寶-若果你
  • 張純如自殺是因為《南京大屠殺》嗎?張純如母親怎麼說……
    但就是這位迅速贏得國際關注的女作家,卻在2004年11月9日,開槍結束了自己36歲的生命。外界輿論一度曾將張純如的死與她在寫作《南京大屠殺》所接觸到的殘忍、陰暗的史料聯繫在一起,但在近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由張純如母親張盈盈所撰寫的回憶錄《張純如: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一書中,張盈盈第一次披露了張純如的死因與輿論所傳相去甚遠。
  • 願你凝視深淵時,無所畏懼!
    雄鷹不畏暴風折翼,狼群不為黑夜畏懼,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有這樣一段字,「往彼端去是危險的,停在半途是危險的,向後瞧望也是危險的,戰慄或不前進,都是危險的」,這就是在說深淵,深淵是什麼呢?
  •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表示不想理你
    說到底,沒有什麼深淵可供凝視,因為這個深淵從一開始就是一片虛無的國度。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去世16年,為何要自殺?
    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作者,一個悲劇式的英雄,她勇敢地向世人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種種劫難,並因此將自己最光輝的歲月燃燒殆盡。張純如的外公外婆都是南京人,在南京淪陷之前跟隨蔣介石逃往重慶,後來又輾轉臺灣,遠赴海外。
  • 東野圭吾|《惡意》: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與一般的推理小說不同,讀者不再執著於尋找罪犯是誰、犯案手段是什麼,故事不再在罪犯面對證據供認不諱後戛然而止,《惡意》這本小說,你甚至一開始就能猜到兇手,故事不到三分之一時兇手就已經落網,令人反覆無法琢磨的是犯罪動機,而千迴百轉的是真正的犯罪動機是什麼?罪犯承認犯罪事實與犯罪經過、願意接受法律的制裁,卻始終對殺人動機緘口不言?
  • 尼採經典語錄——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4.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5.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 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8.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9.不能聽命於自己者,就要受命於他人。10.
  • 凝視深淵
    一「.額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讓你猜猜額是誰.」電影《蒙上你的眼》,英文片名《Bird Box 》,這翻譯也算肉麻到臺灣省去了。沒有人知道,因為但凡看到的,就會不顧一切的自殺。什麼炸樓,地震海嘯,屠戮,灰機槍炮..統統沒有,太低端了。控制意識,就控制了人類;既然能輕鬆隨意的控制,為什麼非得要下令將所有人置之於死地?
  • 梵谷的自畫像——你在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
    他凝視著自己,他將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對象來看待,自省、自我凝視、自我詢問生命的意義,嚴肅地逼視自己的心靈感受。凝視著深淵的他,也被深淵所吸引,漸漸滑入其中……第一幅畫是他到巴黎沒多久,畫的第一張油彩自畫像。巴黎印象派畫風的流行讓他不太適應,他晦暗的畫作在色彩繽紛的世界裡顯得格格不入。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為何自殺(丈夫的解釋)
    連結:《無法遺忘歷史的女子》《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為何自殺(丈夫的解釋)今天還應當為另一個人默哀致敬,她就是國際暢銷書《南京大屠殺》的作者張純如。1997年,《The Rape of Nanking》(南京大屠殺)出版,張純如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進行了大量採訪,在書中詳述日軍瘋狂暴行的細節,分析軍國主義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日本士兵對人類生命的漠視。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自殺的背後.
    「南京大屠殺」與張純如1997年,第一本用英語講述「南京大屠殺」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在美國出版後反響強烈,迅速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冠軍,並被Bookman
  • 《道林格雷的畫像》: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道林一開始並不在意,直到他欺騙了一個女演員的感情,導致對方自殺後,他發現畫像裡的人有了微妙的變化,畫裡面的人,臉部有些扭曲,而嘴角帶著一絲邪惡的笑。就像道林·格雷,結交亨利勳爵後,他開始效仿亨利勳爵的觀念和行事方式。因為他的緣故導致戀人西比爾·文恩自殺後,他一開始是自責的,但當他接受亨利勳爵灌輸給他的有毒的理論後,他轉眼就忘卻了悲傷,而是馬上開始追逐下一場歌舞演唱。王爾德曾說:道林·格雷是我期望中的形象。可見,王爾德是希望成為道林·格雷的。
  • 《聖誕惡魔》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你可能以為會壞事了,但是託比沒事。等託比平安的回到自己的房間,他的奶奶已經在他房間裡等著他了,嚇他一跳,她叫他不要亂跑。但是到了第三天晚上,更恐怖的事情發生了。託比睡得很熟的時候,胸口居然被惡魔抓傷了,整整三條抓痕。這好像是某種動物的爪痕吧。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閉環。託比一直被恐懼牢牢抓住。
  • 《築夢情緣》:沈其東凝視深淵時,並沒被深淵吞噬
    所謂心靈救贖就是指,付出一定代價後,心的枷鎖被打破,心靈獲得了自由。《築夢情緣》在眾人的不舍中,慢慢拉上帷幕。大結局中,大哥沈其東,多年夙願終實現,從此不再背負家仇前行。他的心靈也得到救贖,走出心的枷鎖,奔向更廣闊天地。沈其東在凝視深淵時,並沒被深淵吞噬,是值得慶幸的,一起隨影視新語來看看吧。大哥沈其東,突遇家庭變故,從此套上復仇枷鎖。
  • 榜單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為什麼會自殺?
    1997年,第一本用英語講述「南京大屠殺」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在美國出版後反響強烈,迅速躋身
  • 對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批評
    ,但是張純如那本書一面世,大屠殺派都受不了了,《南京暴行》最後在日本沒有出版,不是如中國FQ造謠的那樣是右翼分子阻撓,恰恰是張純如和大屠殺派產生了糾葛。張純如本以為南京大屠殺在西方被徹底遺忘了,想寫本書幫人家回憶回憶,誰知突然冒出這麼多名牌大學教授,個個都比她這個半吊子厲害,最後只好公開承認電報問題是她錯了,之後沒過多久便一槍把自己崩了,空給國人留下一段洗腳時的談資:張純如是受不了日本右翼威脅自殺的,張純如是看了太多大屠殺罪證精神失常自殺的,張純如是被謀殺的……】田伯烈可是中國專家的重要研究對象,他當年寫給西方的關於大屠殺的報導資料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