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記載的秦始皇墓中,
以它作為「江河湖海」;
歷朝歷代,不少帝王想要長生不老,
服用以它煉成的仙丹;
中世紀的歐洲,
甚至還有婦女服用它來避孕
……
其實,這種叫水銀的流動金屬,有劇毒!
近日,因為媽媽不讓玩手機,杭州餘杭15歲少年阿飛(化名)竟一氣之下打破12支水銀體溫計吞服下去,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的搶救下,阿飛脫離生命危險、平安出院。
10月15日,家人帶他再來複診時,小夥子身體已無大恙。目前患者血汞、尿汞檢測,均已降至正常。
「品嘗」水銀溫度計、塗抹狐臭的紅粉、吃了江湖遊醫「包治百病」的仙丹……今年以來,浙大一院急診科接診了不少汞(水銀)中毒的患者,急診科主任醫師陸遠強強調:「汞中毒不容小覷,應儘早就醫進行驅汞治療!」
「大夫,快來看看我兒子!」9月下旬,浙大一院急診科搶救室收治了一位15歲的餘杭男孩阿飛。4天前,因為作業未完成,媽媽勒令阿飛不許再玩手機,與媽媽大吵一架的他,將自己反鎖在屋裡,打破家裡的兩支水銀體溫計,剔除玻璃,喝了下去。
沒有告訴家人、也沒有任何症狀的阿飛,為了「威懾」住媽媽,第二天中午又去藥店買來10支水銀溫度計咬破後吞下。當天下午,得知兒子喝下了12支溫度計裡的水銀後,媽媽慌了神,帶著他到臨平當地醫院就診,當地醫院給阿飛洗胃後,還是建議他轉診至大醫院就診。最終一家人來到浙大一院急診科求助「解毒」。經檢測,發現阿飛的血汞指標升高了8~9倍。接診的主治醫師童婭玲介紹,接診後,他們立即對男孩進行檢查——阿飛神志清楚、皮膚及鞏膜無黃染,腹部柔軟,沒有出現壓痛及反跳痛,血液裡的各項指標也正常,中毒症狀並不明顯。因為金屬是不能被X光穿透的,通過腹部CT可以清楚地看到,阿飛喝進去的水銀都散布在胃腸裡。
「水銀喝到胃腸道的吸收率只有萬分之一,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不吸收的。」 童婭玲醫生說,這種情形下,最擔心的其實是胃腸道破潰穿孔或是口腔潰瘍,會導致水銀四散到體內,造成嚴重的炎症,甚至危及生命。「洗胃」其實是一種有風險的方式,最好的辦法還是使用物理療法和藥物排毒結合,讓患者使用二巰丙基磺酸鈉藥劑進行規範的「驅汞治療」,並通過喝豆漿、蛋清,吃韭菜和芹菜,最終,阿飛成功將水銀順利排出。
杭州的吳先生就遠不如阿飛這樣幸運了。
1979年出生的吳先生,因為狐臭,一直購買某種除腋臭粉塗抹於腋下。該藥品使用說明書上明確強調「只能在短期內使用」,但吳先生因為沒有什麼不良反應堅持使用了十多年。
最近半年,他開始反覆出現口腔潰瘍、手指微顫,記憶力下降等症狀,今年1月起更是一直腰背部疼痛。開始,他被其他醫院懷疑為「腎炎症候群」,但是久治不愈,來陸遠強主任這裡問診後,經過多項檢查,最終確定了罪魁禍首——就是他一直塗抹在腋下的除臭粉,裡面的紅粉(氧化汞)讓吳先生中毒了!
水銀是金屬「汞」(Hg)的俗稱,是唯一一種常溫下呈液態的金屬。這種白色液態金屬,常溫下易蒸發,富於流動性,粘度小,流動性大。金屬汞吸收後易通過血腦屏障,蓄積在腦幹和小腦。體內還主要蓄積在腎臟,要經糞便、唾液、汗液、乳汁、月經排洩出去,通過胎盤還可進入胎兒體內。
陸遠強主任說,今年以來,浙大一院急診科連續接診了多例汞中毒患者,其中最容易忽視的,是慢性汞中毒。他舉了個例子,一支標準的水銀體溫計,約含有1克汞,在一間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間內,如果全部蒸發,房間內的汞濃度將達到約22.2mg/m³。而普通人在汞濃度為1~2mg/m³的房間裡呆上2個小時,就可能出現頭痛、發燒、腹部絞痛、呼吸困難等中毒症狀。
不過,雖然汞中毒會給身體帶來很大危害而且預期很差,但是大家沒有必要杯弓蛇影。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機會能夠直接暴露在水銀之中,而且能夠接觸的量很少。
短時間大量吸入後數小時發病,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乏力、全身酸痛、寒戰、發熱(38~39℃),嚴重者情緒激動、煩躁不安、失眠甚至抽搐、昏迷或精神失常。可能出現口腔炎,表現為齒齦腫痛、糜爛、出血、口腔黏膜潰爛、牙齒鬆動、流涎。重症可發生消化道潰瘍穿孔。肺間質性改變,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發紺、聽診可於兩肺聞及不同程度乾濕噦音或呼吸音減弱。可發生蛋白尿、管型尿及腎功能障礙,直至急性腎衰竭。多見於中毒後2~3天出現紅色斑丘疹。早期於四肢及頭面部出現,進而全身,可融合成片狀或潰瘍、感染伴全身淋巴結腫大。嚴重者可出現剝脫性皮炎。慢性汞中毒
常見的臨床表現有
含有水銀的用品一旦被打破,要先關掉室內所有加熱裝置,防止吸入中毒。用溼潤的小棉棒或膠帶紙將灑落的水銀粘集,封存如小瓶中,註明「廢棄水銀」等標識性文字,交給社區居委會廢液管理人員處理或送到環保部門專門處理,千萬不要把收集起來的水銀倒入下水道,以免汙染地下水源。對掉在地上不能完全收集起來的水銀,可撒些硫磺粉,以降低水銀毒性。
浙江在線健康網整合自浙大一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主編:尉潔婷
責編: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