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我思存」的《東宮》是一部意難平的小說,當翻開書頁後就註定了這部小說將成為我心中永遠的痛。
意難平的原因是小說開篇肆意灑脫,結局卻悲涼沉重,我們都猜錯了故事的走向。
當看到小說前部分的時候認為「小楓」和「李承鄞」是一對歡喜冤家,兩人在打鬧中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他們應該生活的幸福美滿,他們未來會嘴角洋溢笑意。
但是看到後期才知道這是一個悲劇,小楓曾經忘卻了一段記憶,她一直以為自己與「李承鄞」相見應是洞房花燭時,其實他們早就相見過,是在西涼的茫茫月色中;我們始終認為他們的分離是因為年輕人的打打鬧鬧,但殊不知他們的分離是因為一場血雨腥風。
忘川之水能忘情,但沒有讓他們忘卻一生,相互掙扎中他們愛上了對方,在情深義重中想起了過往。
01
這部《東宮》很成功,運用了強大的筆法,將一個老套的故事寫出了新感覺。
小說從頭到尾都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這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要跟隨小楓的視角了解整個故事脈絡,具有極強的代入感,能淋漓盡致體現小楓經歷的悲痛後,也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心中的絕望和崩潰,讀者能最大限度的感同身受,所以這部小說能虐倒一批人不足為奇。
作者選用第一寫作視角能規避很多風險。小說全文都是用小楓的視角來寫,從來沒有寫過李承鄞的想法。
我們自始至終看到的都是李承鄞做什麼,但沒有人知道他內心真正的念頭。即使是番外也沒有從李承鄞的視角為出發點,留給我們的僅是無限的遐想。
作者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很高級,畢竟這個人物很難寫,其實此人有唐宗漢武之才,將會成為一個好的帝王,但在女主的心中他性格狠辣。這能從側面反應出此人的多面性和複雜性,不同角度寫這個人會有不同的結果。作者在進行人物性格處理上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李承鄞的事業和權謀因為不是愛情主線,作者用一筆帶過的方式寫出來。作者完美避開了他的缺陷,選擇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保持了人物的最大魅力。
02
李承鄞開始逐漸清晰化,他性格冷漠,為人涼薄。
可以將與自己有白首之約的女人恩愛三年後視為草芥;他武藝高強,能射出五銖連環箭讓眾人啞口無言;他運籌帷幄,17歲便親入西域滅掉突厥全族;他心機深沉,可以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去爭權奪利;他冷酷偏執,殺了阿翁,逼瘋了小楓的父親,逼死小楓的母親,甚至殺了顧劍,一步步殺光了小楓身邊所有的親人。他不是個好夫君,也不是個好情人,更不是個好兒子,他是個天生為皇權所生的存在,是個心硬血冷的帝王。
他是一個對身邊人充滿警惕和懷疑的人,但是他愛上了單純的小楓,並獻出了自己的深情和炙熱。他擔心小楓生氣,會去給她抓螢火蟲,他會為小楓放棄自己爭取到的一切,他愛小楓所以陪她跳入忘川水,願意用生命來救贖。
這樣看似無理的感情,細細想來還是有理的,長期生活在暗無天日的黑暗中,對光明有渴望很正常,他喜歡這個心思單純的女孩,更想帶著這個女孩走向新的光明。
03
小說最讓人拍案驚奇的是小說的結構,小說以倒敘開篇,所有看小說的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而整部小說在最甜蜜的時刻戛然而止,引出了前塵往事讓人措手不及,這樣巨大的前後差異給讀者帶來極大的視覺衝擊力,更為小說奠定了悲劇的基調。
而在結局選擇上,匪我思存也是不落窠臼,沒有團圓、沒有原諒,而是以小楓的死為結束。李承鄞恢復記憶畫上了句號,給人一種宿命的感覺,在一瞬間讓所有的矛盾點都爆發了,虐的人肝腸寸斷百感交集,但也會感覺到痛快淋漓。
作者的這個結局與小說的人設和前文遙相呼應,是註定但也有無可奈何的成分。匪我思存在微博上也曾放出過另外一個結局,小楓沒有死,李承鄞讓她回到了西涼,這個結局讓讀者叫好連連,但是感覺這個結局少了一些爆發點,沒有了意難平的餘韻。前面寫得肝腸寸斷,後面結尾平淡收官,少了一點衝擊力。
另外小說中的李承鄞是一個性格癲狂和偏執的人,此人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所以能放手有些牽強。
但無論如何小說整體故事還是很不錯的,好的文筆,樸素的敘述,讓人在閱讀小說的時候心也跟著一波三折,但不得不說匪我思存的文筆不是蓋的,清晰明了且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