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師的母親是鹹豐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鈕祜祿氏的侄女,亦為鈕祜祿氏。
毓老師七、八歲時,在母親嚴格督促下,至十三歲時熟背「十三經」,背完時母親責備他:「沒出息!」因為其他皇子大多都十二歲就已經背完,竟然比人家晚一年。太師母又曾責備老師說:「樣樣通,件件松,就是不懂得『擇善而固執之』!」老師上課時回憶此事,曾開玩笑說:「讀書時『恨』母親,但現在可以唬你們,真得感謝老母親!」又說:「我沒有一天不看書。散步的時候,也在腦海裡回味經書。」
毓老師曾提起過當年讀書的情形:晚上回去後,太師母就要他背書,如果背不出來就要罰跪,直到朗朗上口。旁邊的家僕會看太福晉的臉色,臉色不好就沒人敢動作,老師就只好跪在不平的地上背書,一直要跪到書背熟了,才能起來。如果哪天太福晉的臉色不太生氣了,僕人就會偷偷扔一個跪墊給老師,讓老師跪得比較舒服。
有一次,老師的阿瑪進來,看到這件事,想講點情,剛講了一句「教養孩子要慢慢來,不急——」,太師母就說:「我管兒子,你別插嘴!」老師的阿瑪只好背著手,走出去了。這就是「男主外,女主內」,二門以內的事情,都有女人當家。
毓老師曾講過一個受太師母罵的往事。
▲北京天橋老照片(源自網絡)
毓老師在十六、七歲時聽說北京天橋好玩又好吃,天橋有好聽的戲,也有不少禮親王府未吃過的菜餚。
老師看天橋有「左府菜」(左宗棠),卻沒有「曾府菜」(曾國藩),笑說曾國藩白活了,一生沒吃過好菜。老師吃了回回的羊肉,覺得味美極了。回禮親王府後,有人向太師母打小報告,太師母問:「去哪兒了!?」
「天橋!」老師知道東窗事發,定然知道他的去處,從實招來。
「做什麼了呢?」
「沒花紅柳綠!」
「這我知道了,還有呢?」太師母繼續問道。
「到回回店吃了羊肉——比咱們府裡燒的好!」毓老師實話說。
「什麼?回回的羊肉比咱們禮親王府燒的好吃?」太師母的聲音高了起來。
毓老師知道事壞了,不曉如何收拾,幸好嬤嬤們出面打圓場:「以後不要去天橋了,以免吃壞肚子。」
太師母吃初一、十五的菩薩齋,平時素菜多,太師母又常命令婢女磨珍珠粉讓老師吃,在府裡的菜色吃久了一定會膩,老師從小就不喜歡吃菜,偶爾吃回回做的羊肉,當然感覺新鮮味美,脫口說出實話,沒想到差點闖禍。
滿、蒙本來都信奉薩滿教,八思巴尊奉藏密佛教,成為忽必烈的國師,藏密佛教遂成為滿、蒙多數人的信仰。太師母信佛至誠,每天早上都要禮佛誦經。
老師曾說,虔敬拜佛的婦人身體都很健康。老師解釋,有些婦人把銅錢放在佛經上,一個字一個字拜,拜一個字挪一下銅錢,一部佛經磕完頭都有幾百個,運動量夠,身體不健康也難。不曉得太師母是否也如此虔誠禮佛。
在太師母拜佛和耳提面命中,老師深深體會太師母誦經佛菩薩,是要將所做功德回向愛子,而老師一言一行,太師母也給了準則:「不能對不起祖宗。」
太師母對老師十分嚴格,太師母的親友見太師母管教老師太嚴,好心說:「你就一個兒子,捨得這麼嚴管教嗎?」太師母回道:「就只有一個,才要嚴格管教!」
從幾件小事看來,太師母頗有主見,且個性剛嚴,老師十分敬畏。
老師在日本讀書,太師母曾去探望,看見日本女孩光腳丫,大罵說:「這是什麼玩意兒?」老師曾穿皮鞋回家,皮鞋發出叩叩響聲,太師母喝道:「怎麼穿那個騾蹄子!」
老師在日本學會喝啤酒,太師母有一天見著,問喝什麼,老師回答:「藥水兒,健胃整腸的藥!」
老師小時候,鬧彆扭,寫字亂畫,太師母發脾氣,老師阿瑪卻說:「小孩子肯畫就好!」老師父母管教孩子方式截然不同。
太師母信佛,老師只能全心全力作佛事,為娘親祈福壽。
太師母一大早誦佛經,念《金剛神咒》《心經》《往生咒》,老師來臺灣後讀佛經但不誦念,於是買了錄放機,每天早上一大早就播放佛經,希望此岸孝心能遙寄彼岸,以慰親心。
老師雖然不念經,卻閱覽佛經來虔誠報答母恩。老師擔任文化學院哲學系主任,閱覽室是藏了一部《大藏經》,老師天天讀《大藏經》,讀了一遍半。
▲毓老師沐手恭繪觀音大士像(其一)
太師母往生後,老師發願十年內,千佛刊經,手繪千尊觀音大士,大士像摹自吳道子。吳道子的觀音圖有數種,老師手繪的千尊觀音圖與西安石刻碑林相同,大概清宮畫師依西安碑林而作。此圖有解脫之識,神秘之筆。觀音體態秀雅,手足安舒,衣褶分明,圖成品相,整肅威儀。
▲乾隆御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音大士圖像上方拓有乾隆御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下方印有毓老師親筆落款,「天德侍者,虔祈雙親蓮池升座,沐手薰香,恭繪大士法相千尊齎眾供養,廣結善緣,鹹沾法雨,度一切苦厄。戊午正月既往。」
▲毓老師親筆落款
圖繪觀音像,多數是禮佛侍者,老師沐手繪觀音,自言儒家人物的毓老師卻是為孝順母親而發心,是尊生孝親的「天德侍者」。
▲毓老師沐手恭繪觀音大士像(其二)
老師作畫全神貫注,一勾一勒不敢苟且,八十多歲還在作畫。老師畫了千幅觀音大士像,一年近百幅,三五天就要完成一幅。老師曾說:「晚上睡不著覺就起來畫觀音大士像,把功德回向雙親。」
毓老師不只閱《大藏經》、畫觀音圖,老師還「遵母命,刊經籍廣聖學。」1975年,毓老師以「仁匃遯者」之號刊行《易經來注集解》,書頁前加了一頁:「仁匃遯者,行年七十有一,恭上慈親九秩晉一千秋。遵母命刊經籍、廣聖學、興治藝。丙辰正月既望之吉。」
▲毓老師刊印《妙法蓮華經》圖片(黃世明老師提供)
除了完成千幀觀音大士繪像,刊行新校《慈恩本周易集注》,老師還倡印兩千部《妙法蓮華經》,老師倡印《妙法蓮華經》與經文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關。普門品佛告訴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毓老師母親信觀世音菩薩。毓老師繪觀世音菩薩回向父母,又刊《妙法蓮華經》,甚至在「靜園」設「仁壽宮」,毓老師在其母親百壽,可說已經卯足心力,回報慈恩。
▲毓老師刊印《妙法蓮華經》之序文
毓老師母親百壽千秋時,在印月禪寺為母親做法事一星期,法事圓滿功成,並在寺內辦了一桌素席,席間說道:「我們夫妻能夠在八十歲之齡為老母親百歲上壽,這是多麼難得的福分啊!」
毓老師遵母命信佛,但只信佛、法二寶,不信僧,所以自稱「二寶弟子」。
毓老師信奉孔學儒家,並且說:「儒家人物的老師為了盡孝卻繪佛像印佛經,老師已經盡了人子的責任,卸下了心頭的重擔。」《妙法蓮華經》刊印前言」造像刊經,舍園為廟「就是毓老師在母親百壽時盡全力報母恩,可謂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