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五月,一位異性戀女牧師不顧廣大社會的譴責與撻伐,創立了臺灣第一間同志教會,讓長久以來,不見容於教會之中的同志基督徒,有了安身立命之處;如今,開創者已辭世,他們依舊在信仰的衝突中掙扎,然而傳統基督教派也因臺灣同志婚姻平權法案的推動,反同聲浪日趨激烈外顯;因此, 他們決定發出自己的聲音,即使付出代價,還是努力的想用生命影響生命,期盼有一天⋯⋯能讓愛化消對立與誤解。
《牧者》的敘事手段是屢次出現的臺灣前牧師楊雅惠的獨白(從她的自傳節錄),配合她(由替身扮演)穿著牧師袍在鄉間的小路上鬱郁獨行的黑白畫面,安插在段落與段落之間,作為點睛。本身不是同志的楊雅惠在1996年創辦臺灣第一個包容LGBT教徒的同光教會,卻不見容於主流教會,備受壓力。2008年,她自殺明志。
與這寧靜而孤獨的寫意畫面交替出現的,是去年5月臺灣同志團體在司法院前集結,宣示立場並等待政府針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釋憲結果的紀實視頻,以此喧囂激情來串連全片追蹤的三名楊雅惠的後繼者──他們在不同時期加入同光教會,如今有各自的生活,工作軌跡,鮮少交集,可就在這場集結裡同框。
香港牧師黃國堯跟楊雅惠有著類似的遭遇,2014年偕妻到臺灣接掌同光教會。紀錄片導演盧盈良跟著他倆回港探視應還在念中學的一對兒子,發現離港半年,孩子幾乎不做家務,家裡一團亂。一家四口開飯,畫外音黃國堯心疼憶述兩個個性不同的兒子在自己當年遭香港保守教會排擠時,對他們的情緒產生的不同影響。他們本有一個符合傳統觀念的家庭,卻為堅持信念而令「美滿度」打折。對家縱有萬般留戀,兩夫妻還是重新背起包袱,再赴臺灣繼續為理想奮鬥。
臺灣第一個出櫃牧師曾恕敏,因為性取向而不被教會聘任,窮困潦倒,身體狀況糟糕。紀錄片跟拍他的一次「零工」──主持女同志婚禮,全場哭得稀裡譁啦,不單為見證「終成眷屬」,更感念這對「新人」一路走來的艱辛,尤其其中一方的家人始終無法接受,沒人參與;另一方親友對之寬容,踴躍出席,母親親自牽著穿雪白婚紗的女兒的手交給「女」婿。
串連曾恕敏與第三個人物小恩的場面,是小恩帶著吃的找上門給賦閒宅居的曾恕敏送暖。小恩在美國學了神學歸來,卻同樣無法在教會工作,只能做散工餬口。她的母親當了一輩子的教會工作者,卻在女兒開始到處演講為同志教徒發聲之後,也開始遭到教友排擠,卻始終無怨無悔地支持女兒。
-THE END-
防失聯、交流群、合作推廣 可掃碼或加 lovedoc2000
前次推送(2019/4/7)
日本紀錄片 前進,神軍!.ゆきゆきて、神軍.1987 這是一部是有關記憶與戰爭罪行探究的記錄片
俄羅斯紀錄片 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2010
日本這個小男孩出生後,家裡的柴犬就像大哥一樣開始對他無限寵溺
歷史推送
十二月推送合集 十一月推送匯總 十月推送匯總
九月推送匯總 八月推送匯總 七月推送匯總
六月推送匯總 五月推送匯總 四月推送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