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皮囊》後才明白;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擁有什麼樣的世界

2020-12-24 紅衣記史官

周末在家讀了《皮囊》,晚上的時候輾轉反側。在讀了這本書後,我對人的一生有了新的認識。

直到今天上午,我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寫的是每個人的一生。

《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馬塞爾·普魯斯特曾說過: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

通過《皮囊》這本書,我再一次重新審視了自己。

曾經以為,一本書最少要面世五年,再版五年,被讀者評價五年,被市場檢驗五年,才有資格定義其中的思想內涵。

又以為,一本書存世時間越長,就越有價值。就像一瓶白酒,存放時間越長,存得越久,香味越濃。

如此才能影響更多的人。

我認為,喜歡同代人的作品就好比是喝一瓶昨天才剛加工完成的可口可樂,很痛快,卻沒有營養可言。

我們應該往回看,看看過去的人都寫了什麼。那些年齡較大的作家,能通過自身經歷,為我們提供一些寶貴的經驗。

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難和錘鍊,就寫不出"走心""悲愴"的文字。

但是《皮囊》改變了我的閱讀觀,讓我明白,世界其實就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

而同齡人寫的文章,也可以那樣深刻。

這本書雖然像是一部散文集,但是按照其中的脈絡來讀,卻像是一部小說。

我們可以把它當做一部小說來讀,書中的主人公有時候是自己,有時候又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

作者筆風清奇,極少蘊含感情,只是在講述一樁樁故事。有感情的文筆仿佛烈酒,讓人沉醉。《皮囊》的文筆卻仿佛一杯清茶,讓人回味。

正是這樣真實的筆法,讓很多讀者都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曾經的家庭,曾經的朋友。

隨著書本的翻動,很多回憶都湧上心頭,關於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朋友、戀人,這些人有的只能在回憶中相見,有的是再也不見。

直到這時,大家才發現,我們是怎樣的人,就擁有了怎樣的世界。

《皮囊》,這個感動了百萬讀者的國民級讀本,由韓寒監製,劉德華做序,白巖松、劉同、蔣方舟、阿來傾情推薦。

獻給那些身在異鄉,心在家鄉的遊子們。希望無依無靠的你,能像書中主人公一樣,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下面跟大家分享《皮囊》中的幾句話,我們一起感悟人生,感悟世界。

1.從本質意義上,我們都是既失去家鄉而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

2.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

3.這樣的感覺,不激烈,不明顯,只是淡淡的,像某種味道。只是任它悄悄的堆積著,滋長著,會覺得心裡沉沉的,悶悶的,像是消化不良一般,我知道,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悲傷。

4.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

5.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像的狂熱,而是務實的、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

6.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阿太,我記住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請一定來看望我。

7.我真想和你好好聊聊,關於我們要怎麼享受生活,而不是如何讓虛妄的夢想膨脹自己。

8.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臉上仿佛長出一個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氣,仿佛職業表演者的卸妝儀式。

9.我始終接受不了,活得這麼輕盈,輕盈到似乎沒活過。其實我並不願意旅行,其實我更願意待在一個地方,守著我愛著的人,生根發芽。

10.生活就是一張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而且你不回答這個問題,就永遠看不到的下一個問題。

11.人各有異,這是一種幸運: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但人本質上又那麼一致,這也是一種幸運:如果有心,便能通過這共通的部分,最終看見彼此,映照出彼此,溫暖彼此。

讀蔡崇達的《皮囊》,有種意猶未盡、不想讀完的感覺。

正如韓寒說的:"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達到更快。"

劉德華也說:"因為當下,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

在我看來,這本書名為《皮囊》,實則在寫每個人的內心。

我們如何看待所處的世界,我們就會收穫怎樣的世界。

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閱讀的好書,現在的作者大都喜歡傳遞一些自認為深刻的思考。但蔡崇達卻反其道而行之,只是通過簡單的故事,便將自己撕裂開來,毫無掩飾地將自己展示給讀者。

這不是一本很難懂的作品,或者說它本身就很80後,容易讓人共鳴。

當理想被戒除,成熟修煉到了骨髓,見慣了別人的跳脫放蕩,也經歷了生活的風雨飄搖。

不斷前行,不斷努力,直到有了一點自信,回頭望去,那些最想要的東西卻仍然停留在了出發的地方。

只有經歷過這些,人們才會明白:身體皮囊只不過是我們靈魂的附屬品罷了。

恰逢出版社活動,精裝全書只要39.8元,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頓午飯的錢,卻可以點亮一盞心燈,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

如果你也想品讀這本書,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擁有超強記憶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1991年, 有一個英國人就發起了一項代表著世界上最高記憶力的賽事,就是世界記憶錦標賽,這個賽事造就了許多世界記憶大師。那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位,她的記憶力有些讓人難以置信,我把她形容為擁有著錄像機般的記憶力,美國就有這樣一位女子,她可以記住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所有事,只要是曾經發生在她身邊的事,她都能記得非常清楚,她被稱為擁有近乎完美記憶力的人。
  • 擁有「透視眼」後看到的世界什麼樣?
    小時候狂丸羨慕過動畫裡的人物用「透視眼」考試作弊,而後來才了解到,其實人類早已解鎖了「透視眼」這一技能,只不過看到的東西都挺「露骨」的.
  • 劉德華讀《皮囊》:會卸下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猶如明燈
    蔡崇達的這本《皮囊》,與其說是一本散文集,但卻更偏向一本小說。在書中,你能看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雖然他們不是我們生活的主角,甚至是過客。但是這些人伴隨我們成長,直到最後成為我們靈魂的一部分。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凡塵俗世,誰不是普通人?劉德華說的沒錯,當我們有一定經歷和思考能力之後,不管我們遇到什麼樣的人,都會讓我們產生一些想法。
  • 張文宏:書讀多了,你能明白欺負人的嘴臉是什麼樣的
    但如果你書讀多了,你會選擇不再跟這些人有關係。」「你被人欺負慣了,你就知道欺負人的嘴臉是怎樣的,你就要善待比你年紀小的、權力沒你大的人。」「現在社會上有人會覺得自己老是被欺負,其實我一路也是被人欺負過來的,如今年過半百了,現在更理解很多人的這種滋味。書讀多了,你能明白欺負人的嘴臉是什麼樣的,對於欺負你的人你就繞著走,除非你力量強大了。
  • 讀《皮囊》為何淚點低?忍不住潸然淚下,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共鳴
    劉德華三十年來首次親筆作序,在《皮囊》中寫道:「崇達的《皮囊》裡,有的是對他成長中有所啟發的人,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馬塞爾·普魯斯特說,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這句話不能更得我心。
  • 韓寒、劉德華讚揚《皮囊》: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捨棄皮囊
    有些人終其一生,也無法捨棄皮囊,看見自己。每個人的一生最終還是會和自己和解,最終捨棄皮囊。今天小白和大家一起聊聊作者蔡崇達的一部散文集——《皮囊》。蔡崇達的《皮囊》,寫盡了人生的悲傷與堅強。打開《皮囊》,讀到崇達果然文如其人的真諦,坦蕩蕩的自然自白成長經歷,沒有掩飾凡人難免的喜、怒、哀、樂、貪、嗔、痴,所以很真。」每個年輕人都能在這本書中看到自己,從一個少年長大成人,你經歷過的迷茫、心碎、疲憊都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安慰。
  • 程怡:「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
    我很高興在那一天,我還找到了一個孩子,跟我少年時長得極為接近。所以,我感恩每一個孩子,讓我回到了少年!少年時的我(羅坦)與今天的我合影(扛牌者宋和民)那天站起來發言的學生有30多個。有兩個同學回應我的「未來行知人是什麼樣子」的比較到位:
  • 《皮囊》:人都是有靈魂的,它就住在我們的皮囊裡,活得隨心所欲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皮囊人的皮囊下還有什麼呢?好吧我告訴你,還有靈魂。我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靈魂的,他就住在我的皮囊裡,在皮囊的掩蓋下,他可以活得隨心所欲。
  •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緣!
    世界是面鏡子,所以你要先出現在鏡子面前,才能看到相同的倒影。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生在世,沒有無緣無故的因,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果,你會遇見誰,都是有原因的。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緣。
  • 人這一生,終究要和自己和解!《皮囊》經典10句,一生至少讀一遍
    >6、不要為失去的而難過,要為擁有的而高興。7、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像的狂熱,而是務實的、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8、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
  • 遇到什麼樣的人,才能讓自己更加「完整」?為你讀宮崎駿的治癒
    這個柔軟,是對世界的溫柔,是愛產生的地方。 我們都曾經希望能有一個人,使得我們敢於付出自己的真心,把自己最柔軟的部分,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他(她)面前。 我們這樣做,並非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關於愛的付出,首先源於內心渴望得到一個回應。換句話說,我們有愛的能力,更渴望被愛。但本質來說,我們呼喚愛,是為了得到一種完整的人生體驗。
  • 90後眼裡的00後是什麼樣子?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你眼中的00後是什麼樣子的?我覺得他們特立獨行,十分渴望做自己;他們也心懷美好,會用充滿少女心的東西;他們有很多特長,比如畫畫,比如跳舞,比如樂器。00後不像90後,他們不是伴隨著網絡時代的崛起成長起來的,他們生下來就有網絡,在電子產品的陪伴下,他們不是被帶壞了,他們是變得更好了。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學教育
    孩子的世界就真的變得絕對安全了嗎?我們對「什麼年齡做什麼事」這種話耳熟能詳,「什麼年齡讀什麼書」,連句式都一樣,想必也是以此推論出來的。稍大些竟又覺得紅樓是講愛情的,系記錄把寶玉放到女兒堆裡發生的種種稀罕事,遂腦洞大開,以初中生特有的矯揉文風大肆歌頌寶黛的悽慘愛情,洋洋灑灑數千字,頗有嘔心瀝血之感(彼時青春疼痛文學尚未風靡,不然這部初中生羞恥筆稿還有機會被拖出來反覆鞭屍);後來才明白《紅樓夢》水之深,直到現在大學不敢稱自己完整讀過紅樓。
  • 五年後的你是什麼樣子就取決於兩件事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個樣子,總會因為身邊的一些事情改變。要想在歲月中逐漸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得提前做好準備。世界上80%的人都想生命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卻只有20%的人學會自律改變自己。而一個人的成長是從自律開始的,你處在什麼樣的圈子和花多少精力提升自己,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
  • 讀完《皮囊》為何會哭的一塌糊塗?原來句句都戳中淚點,引人共鳴
    讀完《皮囊》哭的一塌糊塗:原來每個人都在扛著皮囊匍匐前進!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臉上仿佛長出一個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氣,仿佛職業表演者的卸妝儀式。——《皮囊》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讀完這本書,輾轉反側夜不能眠,哭的一塌糊塗,這是我對《皮囊》最直觀的感受。
  • 擁有上千張唱片是什麼樣的體驗?
    :這來寫寫我家和我爸的收藏吧,ps:我家不是賣碟的,只是愛好罷了。所以擁有上千張藏碟是個什麼體驗,我覺得會回答起來可能有點兒不準確,不如就回答一下擁有上萬張藏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吧。按照慣例,先上照片:
  • 感恩,讓我們明白自己擁有的一切原來如此美好
    在物慾橫流、急功近利的今天,我們總聽見不絕於耳的報怨聲,報怨生活的不幸,報怨情感的坎坷,報怨工作的艱辛,報怨仕途的曲折……為什麼會如此呢?通過《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我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想當這些老師讀了這本書後態度就會有所改觀,會和我一樣用感恩的心去對待自己的工作,對待自己的人生,重新認識一切。要心懷感恩地去工作,在工作中體會樂趣。我們應該感謝父母、同事、領導和我們周圍的人,是他們給了我們恩惠,我們不但要學會對給予我們幫助的人感恩,還要學會以感恩的心去對待我們身邊所有的人。
  • 現實版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是什麼樣子?
    ,這就是魔法,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世界 近300年來, 我們的世界太現實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神話 沒有神秘 沒有神的物質世界,我們失去了幻想和展望 。想像的空間 也僅僅局限於科學幻想,我們需要像哈利波特那樣給我們的世界帶來超現實的空間 在魔法世界暢遊 。我們任何人都可以是哈利波特 而自己的無意識世界就是魔法世界 。下面介紹2種方法幫助你覺察你的魔法屬性1深挖自己的內在2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生命 閉眼去感受 宇宙和自然 大地。藍天 白雲 萬物都有內在的聲音 。
  • 晚安故事:你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周圍人眼裡,他是個勤奮好學、打了雞血的勵志青年。縱觀他的大學,也的確如此。很多人會問我當初怎麼想起來學日語的。哪有那麼多為什麼啊?被調劑到外語系的唄!那年,我們日語專業76個學生裡,僅僅5個人是自願學日語的。於是,很多人以此為藉口逃課。我也逃過課——逃課去曬太陽了。
  • 什麼樣的髮際線才好看呢?
    想要顏值高,除了要五官精緻,臉型好看;其實我們的髮際線對我們的顏值也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不管是過低還是過高都是會影響我們的顏值的,那麼,要什麼樣的髮際線才好看呢?大家都知道,髮際線對我們的面部也是有著關鍵的影響力的,不管是過高還是過低了都是會對我們的面部輪廓整體有影響的,只有標準的髮際線才會將我們的臉型很好的襯託起來;因此,要什麼樣的髮際線才好看呢?有專家說,髮際線是我們面部與髮根之間的一個界限,前額髮際線的高與低,對我們的整體面部的美感都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