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瑞的瘋狂日記 第三季》Why do you like me ? How do I like myself?

2020-11-09 唯佳
今年是第二次刷這部劇了,MMFD應該是我心目中top1的英國青春劇。所以從沒在豆瓣寫過長評的我準備來寫寫看。很多細節和內核真的是要到二刷你才能體會到其中妙處,作為青春劇當然要有blingbling的情節,這部劇也不例外,乍一看何嘗不瑪麗蘇呢?一個180的大胖妞Rae和一個從外貌、性格到聲線、口音都是蘇點的Finn,湊到一起,怎麼看都是偶像劇的標配。然而一個劇好與不好,關鍵不在於它的情節是否落俗、是否套路,摸著良心說,誰不喜歡看三角戀呢?誰不喜歡看天差地別硬拗到一起的愛情呢?就像喜歡偶爾吃一點兒垃圾食品一樣,對三角戀和狗血情節的喜愛,大概跟對烤肉和高熱量的食品的熱愛一樣,是根植於人類部落時代遺留下來的本能之中的吧?

  扯遠了。一個劇好不好,其中一個關鍵在於貼不貼心(或許還有是否敢於適當地坦誠地走腎?),也就是爛大街的那句話:在細節。英劇對人物內心世界和心理軌跡的描摹和關照一直是十分細緻周到的,MMFD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本劇的一大亮點在於Rea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腦洞再現,將青春期上至雲端下至私處的躁動、搖擺與苦悶,以塗鴉➕咆哮的方式,絕對坦誠地暴露在觀者面前,時刻都在點題敲黑板:this is my f**king mad diary! 作為女生,看這劇的時候那種暗戳戳的會心一笑之處,真是太多了。遇到有趣的靈魂,你會在內心深處跟他過完一生,還有各種不同的版本和波折;而見到好看的皮囊,你又何嘗沒想過將其推倒蹂躪?你與Rae的區別,只在於敢不敢承認而已。腦洞萬歲,欲望無罪。之前聽到有人說,男生平均7秒就會想到性事,是荷爾蒙動物,女生...又何嘗不是呢?本劇的坦誠和具象,走心也走腎,是徵服觀眾的一大魅力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本劇真的走心,那Finn喜歡Rae這件事,就不應當被當做一個劇情預設來看,說真的,Rae在廁所裡的那通咆哮,也是我一刷時的疑問的:為啥呢?為啥Finn會稀罕這樣的Rae呢?Finn當時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選擇了霸道總裁式的——I just did!老子就是喜歡你!emm...怎麼說呢,這一套乍一聽是挺蘇的,可是根本沒有打到重點。可以理解成是Finn自己的獨立意識在作祟,因為前面他強調說「我喜歡什麼樣的人是我自己決定的」,他其實是在為Rae太過為外界的看法所困擾而感到憤怒,或者進一步說,他自己也不可能全然不為外界左右,而他自己在努力克服輿論的影響,Rae卻直率地戳了痛處。不然,Finn如果完全堅定的話,就應該在這個時候明明白白地告訴Rae,我喜歡你因為你很堅強,因為你有怎樣怎樣的優點(這個後面還會分析)。這樣就能安撫和梳理好Rae的心,理解她的自卑,握緊她的手,給她自信。我一刷二刷到此處的觀感,都是這樣的,單純覺得編劇如果這麼寫的話,後面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波折了...然而,當我二刷時,第一次看到第三季結尾才深刻體會到,編劇想要打到的高度究竟有多高——自信不是靠著男神緊握著你的手告訴你,我喜歡你因為什麼什麼而得來的。自信必須是自己給自己的,自信是你有強大的自我,知道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哪裡,至少,要相信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自己被偏愛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你為什麼喜歡我這種話,是絕不用問出口的。

  而Rae的成長也恰在於此,第二季裡還咆哮著問Finn為什麼喜歡自己的她,到了第三季結尾,就能夠自信坦然地說:我們不必隨時都是「我們」,可以是我和你,我們現在不在一起,不代表我們永遠不會在一起。看到此處,我就安心地覺得,兩個足夠有趣也足夠強大的人,終究會走到一起,不需要技巧,不需要心計、造作和死纏爛打。那麼,看似靠著瑪麗蘇之力走到一起的這兩個人,Rae和Finn,他們的情感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

 說真的,一刷的時候,我自己也沒有特別理解,可能是被狗血刺激的情節帶著匆匆往後跑了吧,想看這群孩子最後究竟怎樣了,Archie出櫃沒?Chloe跟誰在一起了?Rae和Finn啥時候才能成功衝上本壘...二刷才會注意到更多的細節。不得不說第二季裡Rae看到Chloe的日記那一集,可謂神來之筆,我不是說偷看日記這種行為是應該的,而是換了Chloe這一人生贏家、校園女神的視角去審視小團體一路走來的種種,尤其是審視Rae和Finn的關係,確實是從側面回答了觀眾的一些疑問。同時,讓人耳目一新的是,Chloe這一款校園小碧池從來都不會是青春劇的主角,從來沒有誰關心她們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她們自己的訴求又是怎樣的,她們是被標籤化的一個群體。看到這兒我才深感編劇構思之獨特。在Rae與Chloe這一對閨蜜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好幾種標籤的對立:胖子和美女,tough weird girl 和 typical girly girl, 女屌絲和校園女神...究竟誰才是真正自信自足,真正不用去探問,why do you like me的那一個?事實上都不是,我們都有迫於群體壓力而非出於個體喜好和意願而改(自)變(我)自(物)己(化)的時刻,像Rae這樣明明穿板鞋配牛仔褲最舒服的女孩子,也不得不去試穿各種塞不進去的裙子,加高跟鞋、濃眼線,惺惺作態地走上街;而不會說俏皮話也經常接不到梗的Chloe,也不得不強迫自己去說笑話、爆粗口,最終卻往往以冷場告終...這都是因為她們在沒有真正樹立起自我的時候,總以為對方那個版本的女孩,才是真正受歡迎的,所以才不得不做出這些彆扭的自我改造(我想,這是每一個人在青春期,甚至在成年後,都會有的體驗)。兩個人之間這種鏡像效應,頗為有趣。在知乎看到一個帖子科普說原著裡是沒有Chloe這個人物的,若為真,就更加要為編劇點讚了。

  這一對閨蜜的有趣對照,引出的就是Kester的那句醍醐灌頂的話:「你是要讓男生來定義你是否是女生嗎?」這又何嘗不會讓我們按一個暫停,然後反思一下自己...莫名其妙地被帶偏節奏,然後裝模作樣地取悅別人的時刻,不也是經常降臨到我們的生活之中嗎?因此,在廁所的時候,Rae才會對Finn說,我覺得你喜歡的應該是Tracy那樣的女孩,身材火辣、性感時尚,Finn就感覺自己被冒犯了:你在標籤化我喜歡的對象,其實也就是將我標籤化了,而我本以為我們是心靈相通的...那麼問題還是那個,所以,Rae究竟是哪裡好?Rae的綽號是Ramondo,第一季的時候她頗為苦惱——這些男生把我當哥們兒,什麼玩意兒?!然後Danny又給Rae科普了friend zone這種東西,覺得要是對方把你當朋友,真正的朋友來相處的話,兩個人基本就沒戲了。事實證明,這確實是Rae的誤解。相處方式上或有技巧可言,比如女生跟男生相處的時候,還是不能太過隨便,隨便到連性別區別都忽視了,變成個大咧咧的傻大姐,或者故意沉溺於女漢子的人設,那就有點過了。可畢竟這些都是表面的東西,我覺得Finn與Rae的關係能夠萌芽,能夠成立,就在於兩人之間能夠進行完整的、獨立的、有效的交流,這種交流超越性別之見,也沒有刻意的迎合與敷衍,沒有為了掩蓋調情的本質而進行的言不達意、甚至毫無意義的對話存在。也就是說,兩個人首先是真正交心的朋友。這種交心首先集中體現在音樂上,兩人一開始的幾次交鋒、和解、暗自欣賞,都圍繞著音樂展開,始終覺得兩個人坐在一起聽音樂的畫面,是最舒心最美好的。我始終認為,志同道合是理想的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不管後來那些傷痕累累的成年人們如何詆毀這一信念,妄圖消解soul mate這一概念,我始終認為,心有靈犀是愛情的至高理想,尋不尋得到,又是另一回事。人不應該恥於一段感情中對志同道合的訴求。
  
  為什麼酒肉朋友讓人厭倦?就是因為酒肉朋友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而從長遠來說,人始終是需要面對面的有效的、深度的交流的。同樣的,無法提供有效交流和深層慰藉的戀情,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也很難持久下去,甚至都無法開始。我說的這一部分人,就是在一段關係中希望自己以獨立的、完整的個體存在,而不僅僅是對方所渴望的一具肉體,一個很傻很天真的洋娃娃,或者別的什麼非我的存在。Chloe後來遭遇的Ian這一群人,對她的態度就是如同後者,所以Rae才堅定地問Chloe:Did they want you or like you?他們是喜歡你,還是想要你?喜歡在前,必定想要,而不怎麼喜歡,也可以想要。推到極端,就是一個情與欲的問題,而情慾雜糅,不可能涇渭分明。所以兩極之間,就有各式各樣的戀情存在於這個世間。首先將對方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人來尊重,隨後將對方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人去交往、成為朋友、成為戀人,欣賞對方的靈魂,也渴望對方的肉體,只是其中的一種戀情。而Rae和Finn的感情,就是這樣的。並且我要說,Rae和Liam的感情也是這樣的,兩個人發生關係的時候,Liam說我們就不開燈不脫衣服的那些話,並不是不尊重Rae,而是一種自暴自棄,他無法面對的是自己的肉體,同時也深知對方有著同樣的心病。這種自暴自棄,就是兩個人交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這個三角關係中兩邊的區別就在於:你找到了soul mate,是想與他一起成為更好的人,還是抱團取暖、共同沉淪?兩種都是可行的活法,就看你折哪一枝。
  
  Rae最終選擇做更好的自己,跟那個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人在一起。然而我也不敢斷言,如果Rae選擇了Liam,兩人就沒有幸福的可能,或是共同進步的可能。而Finn會喜歡Rae,也說明他自己需要的,就是這一款的戀情,而非其他。Finn是真的很性感,所以我不免猜測,或許他是看過太多主動諂媚的美好肉體了吧?不是說美好的肉體對他失去了吸引力,而是這些美好的肉體裡裝著的靈魂,或許沒有豐滿到讓他念念不忘。想起一個朋友的爸爸告誡她的話:找男朋友,一定要找帥哥,因為帥哥從小見慣了各種追他的人,反而不會隨便動心,一旦認定了你,那必定是因為你的獨一無二;而醜男呢?隨便哪個女的示個好,就被勾著去了,或許他選擇你也是因為他別無選擇。這當然是句玩笑話,不能當真。但看到Finn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想起這種說法,或許Rae就是那個他尋尋覓覓許久的獨一無二的人吧。Rae因為自己的脆弱,而在某些時候異常地溫柔,懂得體貼人心,當很多女孩子都垂涎Finn的肉體、玩弄各種調情的技巧的時候,唯有Rae在Finn真正脆弱的時候(在Rae家party上接到那個奶奶去世的電話後),把所有的衝動與佔有欲還有那些刻意製造疏離和緊張感的所謂小技巧,全部拋之腦後,又變回了那個最可靠最坦誠的朋友,給了Finn最溫暖的擁抱。而同樣擁有完美外形的Chloe,尋尋覓覓的,不也就是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真正看到她閃光點、把她當做一個有靈有肉有個性的人來喜歡、來呵護的人嗎?

  每個人其實都在why do you like me的追問之中,苦苦尋找how do I like myself的線索。
  所以不得不說MMFD是一部自我意識特別強的青春劇,或者說,它本質上在探討的,就是自我認同的樹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對愛情和友情的追求,其內在驅動力除了荷爾蒙之外,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自我認同的焦慮。第二季大家進入college之後,發生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好像gang要解體了一樣,其實就是因為大家在分頭盲目地尋找這種認同。所以Archie學抽菸,跟一群小混蛋混在一起,甚至跟著他們一起調侃Rae;Chloe寧願當牛做馬只為加入辣妹團體;Chop在足球隊不敢為Archie說一句話,其實都是分頭尋找自我的表現。最後他們都漸漸發現,做自己、愛自己,面對、接受完整的自己,或許才是唯一的出路,這也是很多青春片永恆的結論。
 
  然而,愛自己,談何容易?自私或許是本能,可是喜歡自己、欣賞自己,卻需要千錘百鍊。哪怕對於那些表面上十分自戀的人,也是如此。就像後來Finn對Rae說的那樣:Everyone is crazy。 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心結,不知道該怎麼喜歡自己,所以常常做出傷害別人的事來,刷存在感、隨大流、欺軟怕硬,往往都是因為沒有辦法回答,how do I like myself這個問題,而產生的行動。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就不用對著男神大喊大叫,問:why do you like me這樣的話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以及人與自己的戰鬥,是一體兩面的存在。一個優秀的劇作,總能將這兩面豐滿地揉捏在一起,給出很多很多的爭論和建議,唯獨不給你一句話可以概括的答案。

  所以,《金剛經》才問:云何降伏其心?降伏這個詞,取得太妙,誰不是做困獸鬥呢?

  最後,說一些零碎的私人感受。首先,Rae作為一個胖妹的很多心結和感受,我都是深有同感的,雖然沒有胖到那樣的程度,用現在的話說,應該算是微胖,但小時候遭到同學恥笑的事,一直到高中才基本克服。尤其在胖子不多的我國,大家對人外貌的要求,似乎比劇裡的英國還要苛刻,微胖是近幾年才有的說法,並且很多自稱微胖的人,我真看不出來他們哪裡胖了(Rae式白眼.jpg)所以直到今天,我對自己的外貌,或者說肉體,都不是十分自信,雖然感覺自己已經成長成了一個足夠自信的人了,但是這方面...真是沒辦法。所以,Rae那種不敢在Finn跟前脫衣服的心情,我是十分理解的,因為早幾年對戀愛中可能發生的肉體關係,我也有這方面的顧慮,怎麼好意思露出自己肉肉的小肚子呢?為什麼自己明明是微胖,胸還是那麼小,並且好像還外擴...肉沒長在合適的地方?等等這樣的心結,我想很多女生都曾經有過。這應該是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肉體關係的弱勢位置,而非兩情相悅的自然而然,才導致的彆扭吧...這種彆扭發展下去,毫不誇張,是會讓人對戀愛中基本的肉體接觸都會有所抗拒的。明明是個還不錯的對象,一想到要有更深的發展,便落荒而逃了。以及,想對那些對胖子說:既然這麼苦惱,那為什麼不減肥,減了肥不就解決問題了的人說,F**k off(Chop式口音)。這樣的說法其實就是在助長這個時代人們對於外貌的那種無理的苛刻,助長審美的單一化,助長人與人之間的物化與碾壓,你今日物化別人,明日自己必然會與物化迎面相撞。你可以勸別人因為健康而減肥,但絕對,絕對不要拿外貌來說事兒。認真臉。最後,英劇一貫的優勢,音樂真的沒得挑,尤其是這個劇,齊聚了90年代英倫搖滾的金曲,讓我入了Oasis的坑,畢竟,主角兒是別的不敢說,音樂絕對是靈魂的一部分的Rae啊。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