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世界上最珍貴的照片」
攝影師 Jojakim CORTIS 和 Adrian Sonderegger 的這個項目告訴我們,歷史總是充滿迷霧,所以真相尤為珍貴。他們利用紙、棉花、塑料模型和大量的業餘時間還原了歷史上那些著名的照片。
——
下圖: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色》。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 1826年
法國人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1826年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可被保存的照片。他當時的製作工藝是在白蠟板上敷上一層薄瀝青,然後利用陽光和原始鏡頭,拍攝下閣樓窗外的景色,曝光時間長達八小時,再經過燻衣草油的衝洗,才獲得了人類拍攝的第一張照片。
——
下圖:1945年日本長崎市原子彈爆炸。Charles Levy 1945年
長崎市原子彈爆炸是二次大戰末期由美軍對日本長崎市所發起的一次核攻擊,發生於1945年(昭和20年)8月9日日本當地時間上午11時02分,亦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於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第一次為8月6日對廣島市的核攻擊),投下的原子彈是屬於Mk-3型且名為「胖子」的原子彈。當時的長崎市人口有24萬,戰後估計死者約達14.9萬人,而建築物大約36%受到全面燒毀或破壞。6天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
下圖:「興登堡」號飛艇爆炸。Sam Shere 1937年
1937年5月6日,「興登堡」號飛艇在一場災難性事故中被大火焚毀,97名乘客和乘務人員中至少有23人死亡。「興登堡」號失事後,飛艇退出歷史舞臺。
——
下圖: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人類在月球上留下第一個腳印。Edwin Aldrin 1969
阿波羅計劃(Apollo Project),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美國於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組織實施的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工程開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
下圖:鐵達尼號的最後一張照片。Francis Browne 1912年
鐵達尼號(RMS Titanic,又稱鐵達尼號)是一艘奧林匹克級郵輪,於1912年4月處女航時撞上冰山後沉沒。鐵達尼號由位於愛爾蘭島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興建,是當時最大的客運輪船。在它的處女航中,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途經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以及愛爾蘭昆士敦,計劃中的目的地為美國紐約。
——
下圖: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試飛成功。John Thomas Daniels 1903年
1900年10月的一個傍晚,威爾伯·萊特趴在易碎的滑翔機骨架上,迎著海風飄了起來,他成功了。雖然這只是幾秒鐘的飛行,只有1米多高,但萊特兄弟的成就超過了試圖靠移動身體重量操縱飛行的李林達爾。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基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
下圖:尼斯湖水怪。Marmaduke Wetherell 1934年
尼斯湖水怪是生活在英國蘇格蘭尼斯湖的傳疑生物。它的形象一向都是蛇頸龍一般的生物。此怪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參觀,希望能一睹水怪真面目;同時也吸引著許多科學家和探險者的目光,數百年來已經有無數次的搜捕水怪行動,儘管最後都是以失敗告終。
1934年的這張照片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尼斯湖水怪存在的最有力證據,但是,這是一張偽造的照片。相傳是一名醫生所拍,策劃者是《每日郵報》派去尋訪水怪的記者馬爾馬杜克·韋特雷爾(Marmaduke Wetherell),怪獸由玩具潛艇和木製模型製作。參與偽造的克裡斯蒂安·斯堡林(Christian Spuring)在臨終前一年的11月,為他的偽造行為而懺悔,道出了真情。
——
下圖: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Sean Adair 2001年
——
下圖:五名士兵在Broodseinde之戰。Ernest Brooks 1917年
——
下圖: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Toshihiko Sato 2000年
2000年7月25日法國航空4590號協和式飛機(F-BTSC)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法語:Vol 4590 Air France)發生在2000年7月25日,法國航空一架原定由法國巴黎夏爾·戴高樂國際機場飛往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協和飛機,在起飛後不久墜毀於巴黎市郊的戈內斯。
——
下圖:曾是世上最昂貴的照片「Rhein II(萊茵河2號)」 Andreas Gursky 1999年
——
© 編輯:尖峰視界 (微信訂閱號:尖峰視界 / 微信ID:Apextaste / 新浪微博:尖峰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