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好久,是不是該把我今天的推送獻給一部喜聞樂見的電影,而不是《天浴》這樣一部資源都不好找到的禁片。
但最後理性戰勝了我想要膨脹的欲望。。。還是想做出一些走心的東西,才對得起做這個公眾號的初衷,是吧?
這部由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還真是挺久遠,98年的,那時候還不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那時候主演李小璐還沒削尖她的下巴。。。
言歸正傳。《天浴》為什麼被禁?
因為這部電影非常殘酷地揭示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知青下鄉的一些血淚史。除了政治因素外,還有一些18禁的鏡頭。
之後,導演陳衝,沒得到光腚總局的批准就帶著《天浴》出國參加了電影節,這部電影成了禁片,陳衝也被禁止三年不能拍電影。但是,《天浴》在國際上摘獲n項大獎(自行百度,館主就不一一列出了),可見這個電影真的有兩把刷子。
劇情梗概
女學生文秀報名參加了知識青年下鄉。本來在奶粉廠的她,被廠隊調去和老金,一個在一次打鬥中喪屍生育能力的牧民放牧,並且不得不與老金住在同一個帳篷裡。
與文秀的朝夕相處中,老金對文秀尊重並愛護。文秀愛乾淨,老金為她堆砌了天浴池供她洗澡。
文秀常常躺在草坡上看萬花筒,老金就在附近放牧。
但是好景不長,當得知已經達到六個月,文秀卻還不能回到重慶的時候,她開始躁動起來。一個廠隊姓宋的承銷員,找到文秀,並欺騙她可以幫她回重慶,文秀就與他發生了關係。並且,在宋承銷員的花言巧語之下,文秀傾心於他。誰知這即將讓文秀陷入一個漩渦.
後來又不斷有廠隊的男人來踐踏文秀。文秀已經認為,只有對那些來踐踏她的男人「一碗水端平」才有機會回到重慶。與此同時,文秀不斷向老金索取,從不珍惜他的付出,使老金非常心痛。直到文秀發現自己亂搞付出了代價——她懷上了不知是誰的孩子。
在去墮胎的醫院,得知一個叫張三趾的男人因為斷了三根腳趾得以回家,文秀便想效仿。文秀讓老金打斷她的腳趾,從而可以回到重慶。
文秀讓老金等一下,然後梳理好自己的頭髮,系好圍巾。
老金讀懂了文秀的意思,把槍口對準文秀的頭。
文秀被安葬在天浴池,老金殉情。
可能大家也了解到了,《天浴》是一部看完就會讓人陷入低落之中的電影。曾經我也只是喜歡美好的東西。但是後來漸漸感悟藝術上的美學不能以常理度之,一部分是美到極致,另一部分也許就是醜到極致。人性的醜惡面,現實中的悲劇,在文藝作品中經過人的思考得到升華,也是一種美。
《天浴》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它有醜,醜到了極點,也有美,美到了極點。
醜在它的悲劇性。關於悲劇,魯迅先生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電影中的很多細節,作為電影的線索,就承載了這樣一種「毀滅」的使命。這些手法都是很巧妙的。
比如布帘子,拉上與不拉,象徵了文秀內心底線的變化。文秀一開始在帳篷裡洗身體,害怕老金看見,她是特別小心謹慎的。最開始與男人發生關係後,她尚且把布帘子拉上洗身體。——這時候她還是覺得自己為了達到回家的目的做了羞恥的事。但是到了影片的高潮,就是與老金起衝突之前那一次,文秀已經不再拉上布帘子,光著身子就在開始洗,老金心痛之下,用帽子遮住了燈。——此時,文秀對於自己的行為解釋為「要對那些男人一碗水端平才行」。
還有萬花筒,重慶的男友送給文秀的萬花筒。一開始文秀總是會躺在草坡上看萬花筒的圖案,看著多彩變幻的萬花筒,文秀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圖案。而後,她卻在與老金髮生爭執的那一次,憤怒到把萬花筒摔在了地上。萬花筒象徵著文秀純真的本心,顯然當萬花筒被摔在地上,純真的承諾與願景也被重重摔碎,文秀迷失了自我。
最為悲劇,莫過於電影前期與結尾,那些體現老金與文秀之間微妙關係的場景。也許看到了結尾,看到了兩人雙雙殉情的悲劇,再回想起初的那些時光,老金在高原上放牧,文秀在草坡上悠然地躺著,只剩下一聲嘆息。
幸運的是,電影留給了我們些許希望,老金這個角色的設定——也就是電影的美所在。他懦弱,也堅強。
老金的愛卑微如塵土,看著文秀一點點迷失自我,他沒有資格把她拉回正軌,因為殘缺的身體讓他不敢邁出內心的那一步。不過,老金的愛亦是勇敢的:即使文秀自我墮落至此,他還是三番四次為文秀默默付出,為她打水,為她討公道,他為文秀付出了太多,甚至生命。這卑微卻勇敢的愛與堅守,是《天浴》這部影片最後一點點、卻也是最光輝的一點點溫情。
另外說一點,我感覺嚴歌苓小說改編的另一部電影——《金陵十三釵》和《天浴》類似,也有這樣的三個特點:一個就是毀滅掉美好的東西的同時,還給人留一絲希望與溫馨。二是特別強調女性貞操的概念,比如老謀子的《金陵十三釵》裡,讓妓女代替女學生成為慰安婦。三是善於把人物放在特定時代背景下,人物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既然說到了「人物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那我們回到《天浴》這部電影,談談知青下鄉這點事。
我從前根本不知道知青是怎麼一回事,唯一聽過與知青有關的內容,是高中語文老師講過的。老師是新疆人,她說她年幼時,家鄉那邊有不少上海來的知青,那些知青都特別愛乾淨。當時聽到「愛乾淨」不以為意,而看過《天浴》這部電影後,「愛乾淨」三個字簡直讓我毛骨悚然。
油畫:《我的前夫》 作者:王國斌
為了了解真實的歷史,查了一些文獻,種種資料令我瞠目結舌.
鄧賢還採訪了一個當年因犯「男女問題」而受處理的退伍軍官黃萬全。已53歲的黃萬全竟然說:「這種事,不大說得清楚是誰的錯……據我所知,幹那種事,多數是女方主動,因為他們有求於你:入黨,提幹,上大學,病退,回城,等等。甚至有的女知青為了批探親假就跟人睡覺……」他還感慨:「誰叫咱們那時候革命意志薄弱,經不起腐蝕呢?」
摘自人民網,謝鐵群《一言難盡話知青:「青春無悔」純屬自我安慰》
知青多是十幾歲的中學生,背井離鄉來到陌生而偏遠的地區。有的是懷著一腔熱血,號召黨的領導拋頭顱灑熱血,可大多數知青還是非自願的,也許由於家庭成分的原因等等。就在他們對一切迷茫的時候,這些幹部利用職務的便捷,撒開歡兒,也在盡情「拋頭顱灑熱血」。
當沒有約束時,人性醜惡暴露無遺。
我不能也不敢去嘗試著體會那一代人的傷痛,心酸、麻木,這些詞不夠,都不夠。現在已經很難說是悲劇的時代造就了這些時代的犧牲者,還是人本身人性裡的陰暗面創造了那一個悲情的時代。我心存感激,有人能拍出《天浴》這種題材的電影,但是它讓我這樣一個看不見世界陰暗面的青年去了解那一段歷史、那一段傷痛。即使它的敘事結構並不出奇,它的畫質粗糙,但是我們需要這樣一部電影,一部真實到殘忍的電影,去反思那個千瘡百孔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