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問答:為何會有一地到十地的菩薩境界?

2021-01-10 百家號

問:老師,你說真理是無路之國,為何還有從一地到十地的菩薩境界?

答:真理是無路之國,因為祂就是當下,是無法以分別智去理解,無法以情緒體驗去感知。

一地到七地,是有路可以走的,路就是心靈煩惱,路標就是法義法理,階段就是心靈對自我維護的放棄。

當心靈不再被自我禁錮,自我欲望覺受熄滅於心,心靈深處的覺性光明,從不被自我掩蓋的心靈存在感展現,就是想陰破,光明表達存在感,就是行陰流,當光明燒盡最細膩的心靈習氣覺受,光中無色,則存在感失去依靠,一念空幻,身心脫落,入法界,證八地菩薩。

法界本性無生,隨緣不掛,遇境無染,五蘊六根就會變成一件衣服,你可以穿著它,卻不會被因緣業果迷惑。

何為菩薩?證法我皆空,離幻即覺,非幻不動的,名菩薩。

八地菩薩就是佛,與佛性質一樣,與佛智慧相同,但因覺性即煩惱,所現法界變易生死,未曾滅盡心靈最細膩的煩惱。

八地菩薩到如來,不是人為的修行努力可以達到,因為努力就是錯覺,而八地到佛地,是錯覺熄滅的過程,是累世修行,今生兌現的人,可以一世解脫。

一般入八地的菩薩,死亡後都會去其他世界繼續為眾生宣法,法義熄滅覺性中細膩的分辨,覺性熄滅,無生無滅就是如來。

所以佛經中,阿難問釋迦牟尼佛,覺性之上還有成就嗎?

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說,覺性之上還有寂滅,但是並不是眾生努力可以達到的,寂滅之地是如來實地,諸佛法身,除寂滅實地外,一切法皆名為魔。

是阿難等眾生,修行億萬萬劫,都無法想像的境界,對於修行者而言,入法界,證大菩薩果,就是成功了,覺性就是法界,法界中無有作者,

也無所作意,明性、覺性、智慧、空性,是一體,覺性就是世界,世界由覺性純明,表現世界法性圓滿,覺性熄滅錯覺就是圓照,覺性不可能熄滅覺性自己,這就是眾生無法跨越的坎。

大菩薩就是佛,當未來因緣兌現,覺性中智慧熄滅,覺所覺空,空所空滅,生滅寂滅,寂滅現前,無來去,無生滅,隨緣不動,遍滿清淨,就是如來。

相關焦點

  • 十地菩薩
    華嚴經說:「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聖位菩薩與佛的修證境界完全是不可思議的,凡夫自然也是很難了知的,我們只能從一些經論中窺其大概。初地菩薩住於歡喜前文中提到,初地菩薩有七個徵象:(一)能堪忍受,能為難事,心不退沒。
  • 十地菩薩有哪幾位呢?境界有何差異?
    十地菩薩就是法雲地菩薩,謂菩薩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滿,唯務化利眾生,大慈如雲,普能陰覆,雖施作利潤,而本寂不動。十地是大乘菩薩道的修行階位,《華嚴經·十地品》詳細地敘述了大乘佛教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於此十地的修、入、住、出之方法和境地等。
  • 541.十地菩薩就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神通智力,那麼佛的又是什麼境界呢...
    若菩薩神通智力能如是者。佛復云何。】 當金剛藏菩薩說了以上有關十地菩薩的神通智力的話之後,這時法會中的諸菩薩和天龍八部、護世四王、釋提桓因、大梵天的天王、淨居天的天王、摩醯首羅天的天王、以及諸天的天子們,大家都有這樣的想法:假若如上所說十地菩薩就已經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神通智慧之力,那麼,佛的神通智力,又是什麼境界呢?
  • 佛教:十地菩薩,因地生萬物,因地生諸功德,過十地為聖位菩薩
    依大乘佛法來說,十地前為三賢位,見道後登地為聖位,以後進入修道階位直至十地,等覺妙覺,最後圓滿成佛。大悲心、菩提心、無二慧是菩薩修行所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菩薩修行的位次,地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分,地上有十地之分。十信之前為外凡菩薩,十信之後為內凡菩薩,十住至十回向,為賢位菩薩,十地之上為聖位菩薩。
  • 何謂「地前菩薩」、「十地菩薩」?
    菩薩是略稱,全名是菩提薩埵,是梵文bodhi-sattva的音 譯,意譯是覺有情。有情即是眾生。意思是指那些希望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有情。這些有情/眾生希望成 佛,立誓要成佛,是誓要普渡眾生的佛教徒。
  • 佛法漫談|菩薩也有煩惱?受持《金剛經》四句偈為何功德無量?
    一個人從立志起修到究竟成佛,開悟佛性是凡與聖的分水嶺。開悟之前是凡夫菩薩,開悟之後便是聖者菩薩。聖者菩薩分為十個等級,術語稱作十地。最低是初地菩薩,過十地後便究竟成佛了。菩薩們開悟時,境界都是各有差別的。嚴肅地說,由於根性深淺不同,根性淺的,可能只是初地境界,甚至只是初地境界上的最初境界;根性深的,可能是二地三地,根性最深的,可能開悟之時便已究竟成佛了。
  • 《楞嚴經素解》卷八:十地菩薩,如何一地地修行?
    《楞嚴經》對於十地菩薩每一地雖然惜字如金,但是極其生動形象。【原文】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淨極明生。名發光地。明極覺滿。名焰慧地。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盡真如際。
  • 《楞嚴經》金剛後心六至十地菩薩
    《華嚴經》說:菩薩摩訶薩已具足第五地已,欲入第六現前地,當觀察十平等法。何等為十?菩薩於此位:斷第三十七品根本無明。八、金剛後心八地菩薩:住不動地。佛說:菩薩修一真,一真即一心,一心即真空,真空無相,無相之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了了常知,周遍塵剎,遊戲三界,而心不動。此即第八菩薩位:名「不動地」。怎樣才能進入不動地呢?
  • 雙修法是八地菩薩在世間示現嗎
    問題二,弟子在微信圈裡轉發一個關於老師講的「八地菩薩才有資格雙修法」的開示。我的一個親戚是個老師,也學佛,一直在看《科注》,但不重視十善業。看了,問我一個問題,極樂世界都沒有女人了,怎麼還有雙修法呢?我說極樂世界肯定沒有,是八地菩薩來到這個世間,為了增長自己的戒定慧,在這個淫怒痴裡修戒定慧,使戒定慧越來越圓滿。他又問這個世間有沒有八地菩薩,我說,即使有他也不會跟你說,只要現在這個世間讓人知道修雙身法的都是邪的,你記住這個就行了。請問老師,這個理解對嗎?
  • 文殊菩薩問佛:地藏菩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成就不思議事?
    在這裡文殊菩薩的疑問其實是佛法中的方便一說,因為作為七佛之師,菩薩之首的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是以智慧見長,肯定知道原因。地藏菩薩攝受眾生所以文殊菩薩才有一問,地藏菩薩做了什麼?發了什麼大願?能夠成就不可思議的神力,來廣度無量眾生已成佛、當成佛、未來成佛呢?
  • 學佛如何快速修行到菩薩境界品第
    修菩薩法,只會讓你越來越窮,只會享受的人,不建議這樣修不管你是修什麼法門的,你都有發自內心的皈依地藏菩薩。不用刻意的 去法會皈依,只要發自內心的皈依在家也行,正常的念完三皈依再念皈依地藏王菩薩,沒信心的話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皈依地藏菩薩。
  • 說一說佛教有哪些菩薩,都分什麼等級
    佛教菩薩大家都很熟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等,但大家也都只是知道他們的名號,對於恐怕了解不多,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菩薩。首先要說的是,根據佛經的記載,菩薩的地位都是一樣的,但是根據各位菩薩的修行程度不同,又分為不同的等級。何為菩薩?
  • 菩薩六度波羅蜜
    然後再應用四攝法或六度波羅蜜,乃至各種菩提行的因緣,以大悲柔軟心和廣大的福藏與智藏,來教導所應該化度的眾生,使得眾生見聞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正理,以及憶念如來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佛地究竟功德來增長眾生的善根。 上一集講到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 大乘佛法開示:甚深般若,文殊菩薩問維摩詰:菩薩如何通達佛道
    講在前:今天不講佛法方便法,此講,對於我執太深,非利根眾生來說,難懂,難信受之大乘實相,一時,佛陀及大眾在維摩詰居士所,文殊師利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相互論法,開示大眾。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就問維摩詰說:菩薩怎麼樣才是通達佛道呢?
  • 在農曆六月,禮拜、供養觀音菩薩,會得到更大的利益
    我願以遍滿世界的七寶進行供養,假如缺乏紙筆,我寧願刺血為墨,剝皮為紙,析骨為筆,無有悔吝地捨棄身體。」除蓋障菩薩問佛陀:你是怎麼得到觀音心咒傳承的?佛說:過去世時,我遍歷如微塵世界,承事、供養百千萬俱胝那庾多如來,但對此咒不得亦不聞。後來遇到寶上如來,寶上如來也沒有給我傳授,而是介紹到蓮上如來那裡去。
  • 地藏王菩薩何許人也?為什麼會居住在地獄?
    大願地藏王菩薩,中國人最熟悉的菩薩之一。然而,多數人並不一定知道:地藏王菩薩究竟何許人也?他是如何修行、證道,又為什麼會居住在地獄之中呢?有人說,地藏王菩薩過去世中,因入地獄救母親,親身感受地獄眾生之苦。所以發下宏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 542.菩薩修證到法雲地果位時,多示現作摩醯首羅天王【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因之,諸佛也以神通智力加被於他,使他的智慧之光,一天比一天大,一天比一天明。他在十法界中,無論誰有任何困難問題,來請問他,他都能詳詳細細,善言為他們解答,令來問者,得到滿意的解答。就是經過百千億的大劫,也沒有人能把他屈伏的。 【佛子。譬如金師以上妙真金作嚴身具。大摩尼寶鈿廁其間。自在天王身自服戴。其餘天人莊嚴之具所不能及。
  • 佛子行作者||藏地無著菩薩傳記(上)
    接著,他便來到一處具足《經觀莊嚴論》中所講的寂靜地所應具足之功德的聖地——悟啟求忠(銀水法堡),這裡曾湧現出無數個大成就者,就像風水寶地普陀山一樣,下面就簡要描述一下此聖地的境況與功德:  悟啟求忠環境優雅、寂靜,安住此處定會令歡喜心不斷生起,等持力亦會自然增上。放眼望去,五彩繽紛的花朵遍地盛開;側耳傾聽,各種鳥兒的宛轉鳴音時時傳來。
  • 猛咒的強大力量:十地菩薩的壽命都會產生動搖
    就經教乘門而言,十地菩薩位居法雲地,已經得到菩薩離垢三昧,臻達修道圓滿,寂然不動,任何情況下都無能傷害者。即便是初地菩薩,魔軍百千萬億,也無法動搖他身上任何一根毫毛,因此弟子就是修再多的法,念再多的長壽住世祈請文都沒用,再如何祈請都無法把上師留下來。
  • 佛教:從天王帳下神將到賢劫最後一佛,韋陀菩薩的傳奇經歷
    因為他最早根本不是菩薩,只是持戒修福而升到四天王天,並成為四大天王麾下的三十二位神將之一,然後他又因為發下大願,憑藉願力成為菩薩,並最終被授記為樓至佛——也就是我們這個賢劫千佛的最後一位。這裡多說一句,四天王巡遊日有時候也被稱為十齋日,意思是在這十天持齋,供養,行善,功德會額外多,如果有這方面願望的師兄不妨可以留心一下,每月儘量從這十天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