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愛能打敗恨——曾獲奧斯卡11項大獎電影《賓虛》新上映

2021-02-08 ijingjie

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聖經頻道】《以記》第一集。視頻時長約12分鐘,建議在wifi環境收看。國際事工出品,聯繫電郵:info@.org; 網址:www..org;微信:國際事工。)

《境界》獨立出品 【熱點影評】

文|橡溪

向兄弟復仇重獲自由身的賓虛,遇見背十字架即將赴死的耶穌,賓虛不顧羅馬兵丁為難給倒地耶穌遞上一杯涼水,在十字架下他突然明白原來報復唯一能達到的目的,是彰顯他對失去家人的「恨」,卻無法表達對家人的「愛」。「要愛你的仇敵!」這是耶穌教導賓虛的話。

《賓虛》的故事被讚譽為史上最棒的信仰故事之一。最新福音電影《賓虛》(《Ben-Hur》)於9月19日在北美正式上映,上映以來,讚譽不斷,而這部史詩巨作也在10月10日登陸國內各大影院。

《賓虛》改編自19世紀最暢銷的小說之一——盧•華萊士(Lew Wallace)創作的小說《賓虛:基督故事》,該書曾於1925年和1959年改編成電影;1959年版《賓虛》大受好評,曾獲第32屆奧斯卡11項獎項殊榮。

新版《賓虛》由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與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聯合出品,該片追溯到羅馬時代,將磅礴的歷史感和大場面描繪得淋漓盡致,在這一背景下講述了猶太王子賓虛被義兄米撒拉(家中養子)誣陷後被捕,並且淪為奴隸,5年後終得機會返回耶路撒冷復仇,盼望奪回失去的家人及一切,但因著遇到耶穌,而得著救贖的故事。

對於新版《賓虛》,臺灣福音協進會秘書長夏忠堅牧師說,這部片子講述的是「賓虛跟米撒拉彼此饒恕,重新建立友誼,那種饒恕的力量就是十字架的力量!十字架所流出來的不只是叫人身體得著醫治,更重要是心靈真正得著自由,所以鼓勵沒看《賓虛》的人一定要來看一次。」

讓各種不同背景的觀眾都能感同身受,享受觀影過程以及它帶來的觸動是電影主創團隊在創作中一直追求的,《賓虛》製片人肖恩•丹尼爾說:「不管你的個人信仰是什麼,你都會被這部電影所探索的深刻普世主題所震撼。」

不過,與海外上映的版本相比,國內上映的《賓虛》被剪輯成一部精彩的動作片了。

事實上,原片中有兩條主線,雖然影片的明線是寫賓虛,但是暗線耶穌才是賓虛能夠選擇饒恕的關鍵。然而,國內的版本,耶穌是缺席的,整個影片下來,耶穌只被當做普通群眾露了一面。

最困擾觀眾的是,在電影結尾的部分,刪掉了十字架帶來饒恕的部分,賓虛和米撒拉之間莫名其妙地和好了,難免讓觀眾一頭霧水。

就如網上有評論說:電影的靈魂被剪輯後,只剩下空殼。而本影評是根據未刪節版而作,讓我們還原這部影片的立意從信仰而來的源頭活水。

仇恨只能繁衍仇恨 

身為猶太貴族之子,賓虛與家中非猶太裔的外族養子米撒拉從小一起長大,二人感情深厚,然而一次意外讓米撒拉覺得自己始終被當作「外人」看待,於是,他決定前往戰場,以獲取戰功,方能受人尊重。數年後,賓虛與米撒拉重逢時,米撒拉已經成為羅馬的軍長,而賓虛則是猶太人的領袖。

此時,二人落入非常尷尬的境地,因為對猶太人來說,由於羅馬帝國在耶路撒冷施行的高壓政策,有人組成了奮銳黨,以遊擊的方式,與羅馬帝國抗衡。有一位襲擊羅馬總督彼拉多的奮銳黨少年因傷被賓虛收留。賓虛不願供出這位少年,不料,被誣陷以叛國的罪名,下放到奴隸船中,成了前線海戰的奴隸,直到五年後海戰時船艦被擊沉才得以逃脫,並被非洲一位以「戰馬車」競賽為業的非洲族長伊德勒姆救起。

這時的賓虛,心裡充滿苦毒仇恨,他恨不得要殺死他的兄弟米撒拉,因為他認為一切的苦難,都是米撒拉一手造成的,雖然他回到耶路撒冷,見到了久別的妻子以斯帖,已經悔改跟隨耶穌的以斯帖,勸賓虛放下仇恨,這讓他心裡非常糾結,但他仍舊選擇向代表著羅馬帝國榮耀的戰馬車冠軍米撒拉下戰書。

一場激烈的戰馬車競賽,在千鈞一髮之際取得勝利,他看似報了仇,卻陷入更深的恨之中。電影中,賓虛雖與妻子重逢,但復仇之心卻沒有因為妻子的愛而改變,反而在見到母親與妹妹因罹患大麻瘋病,被隔離在不見天日的房間之後,更找到刺殺米撒拉的理由。

後來,兩人在競技場上互相殘殺,因為賓虛認為,唯有「勝利」才能換回失去的一切。最後,他在千鈞一髮之際贏得了勝利,米撒拉墜馬重傷,失去了一條腿;但似乎什麼都沒改變,他雖贏得所有猶太人的愛戴,恢復了身分,但彼此相殘的結果卻沒有讓他卸下仇恨的重擔,反而喚不回曾經珍貴的兄弟情。

電影中,羅馬競技場中的賽馬是整部電影非常出彩的部分,然而,在這個部分中,賓虛看似報了血仇,但他的傷口並沒有因此癒合,反而陷入更深的仇恨之中。仇恨能夠繁衍仇恨,使人只注目仇恨上,從而陷入更深的仇恨中。侯士庭說得好:「作為愛的對立面,仇恨所表達出的是一種來自地下、接近地獄的氣息。」這也讓我們看到,用報復這種世界的法則去解決問題,最終只能讓我們絕望。

    

如同賓虛妻子以斯帖所說:上帝給了我們第二次機會,如果你把它用在仇恨之中,你依然還是個奴隸。 


賓虛在競技場找米撒拉比賽復仇

黑暗不能驅逐黑暗,只有光明可以 

當賓虛還是貴族之子時,曾遇見過那時還是木匠之子的耶穌,當他再遇見耶穌時,耶穌也不再是木匠之子,而自己也不再是貴族之子。一個報了仇又重獲「自由身」的人,遇見了一個背著十字架即將赴死的「彌賽亞」,賓虛不顧羅馬兵丁的為難,為倒地的耶穌遞上一杯涼水,並一路追隨至十字架下。

     

他在聽見耶穌為兵丁求赦免時突然明白,原來他的報復,唯一能達到的目的,是彰顯他對失去家人的「恨」,卻無法表達對家人的「愛」。「要愛你的仇敵!」這是兄弟相爭復仇之前,耶穌教導賓虛的話。

當猶太人被羅馬帝國壓迫時,耶穌並沒有鼓勵人要起來,卸掉他們的鎖鏈,耶穌的教訓簡直叫那些用暴力抵擋羅馬帝國的奮銳黨人吐血,他遊走在百姓中間,並教導百姓說:「要愛你的仇敵,要愛人如己,要原諒包容他們,不要用恨來解決問題。」

耶穌在宣講要用愛來徵服別人,而不是暴力。他頓時醒悟,恨永遠不會讓傷害復原,只會帶來更多傷害,愛卻能真實地修復關係,甚至帶來奇蹟。

    

耶穌要我們完全放棄報復,要愛我們的仇敵。馬丁路德•金牧師的見證,值得我們思考。他的房屋被炸毀,13年如一日不時受著死亡的威脅,被誣告為不忠誠,被他同族的人刺傷,關在獄中20次以上,不時因朋友出賣而常常痛心,然而他從不憤憤不平,不積怨、不懷恨,更不會想到報復。他走遍全球到處宣揚非暴力鬥爭,以及愛的補救能力。

馬丁·路德·金最感人的一篇講道是根據《馬太福音》5章43節到45節為主題,題為「愛你的仇敵」的道。這是他在喬治亞州的監獄裡所寫的,他認真思考的問題是基督徒為什麼要愛和如何去愛。

他描述「仇恨如何繁衍仇恨……構成越來越嚴重的暴行」,但他說首要的是,「愛是唯一能化敵為友的力量。」馬丁路德.金恩說:「黑暗不能驅逐黑暗,只有光明可以;仇恨不能趕走仇恨,只有愛可以。」而電影《賓虛》為我們展現的就是愛勝過了仇恨。

耶穌來,是要顛覆這個世界,耶穌說,最大的誡命是愛。耶穌對這個充滿恨意世界的「戰略計劃」就是用愛打敗恨,耶穌邀請跟隨他的人來踐行他愛的教導:愛人如己。

有一次特蕾莎修女要教一個出身富家的年輕女孩照顧加爾各答市窮困瀕死的街民。她說,當你在街上看到這些人,全身疾病、變形扭曲、傷口潰爛而覆蓋著蛆,要用無比的愛心與細緻的照顧,輕輕地觸碰他們,因為耶穌就在這樣的人當中。

電影中,當耶穌走在十字架的道路上,終於明白何為愛的賓虛,選擇走向耶穌,他端起了一碗水,給體力不支而倒地的耶穌喝水,就像當年耶穌送水給他喝一樣,這是他活出愛的生命的開始。

 

「沒有別的神有傷口,唯獨你有」  

 

《賓虛》裡的背景所描述的時代正是羅馬共和國,當時的社會與政治氛圍充滿動蕩與不安,而耶穌正在此時來到世上。雖在電影《賓虛》中,耶穌並非主角,卻以「老師」的身份穿插在賓虛與米撒拉之間,更加表達了電影的主題:唯有耶穌十字架的救贖,才能施行真正的饒恕。  

如果沒有基督的十字架,我們的饒恕是空洞無力的。一個牧師談到這部電影說:「真正的能力是透過愛跟饒恕所帶來的和好和真心。人靠自己的意志力是走不出來,其實神在十字架上已經為我們成就了。賓虛看到耶穌被釘十字架,他的一切傷痛,因著十字架上的愛,都可以得著釋放。」

《賓虛》這部電影講述了在耶穌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也身陷仇恨的漩渦。片中的猶太人賓虛和羅馬人米撒拉之間雖是好友,卻都必須面對民族差異、政治衝突以及信仰的不同。在這兩個人故事交織的背後是兩個截然對立的團體:一個是猶太人的奮銳黨,以遊擊戰的方式以牙還牙,爭取民族尊嚴;另一個是代表羅馬強權的本丟彼拉多,他用屠殺來樹立政治威信。

拯救賓虛的伊爾德林同樣選擇用另類的方式復仇,鼓勵賓虛進入競技場,藉由獲勝解除奴隸的身份,重獲自由,打倒和他反目成仇的米撒拉。就如電影中飾演賓虛妻子以斯帖的納札寧·波妮阿蒂(Nazanin Boniadi)所說:「這故事與今日息息相關,事實上整個歷史雖總處在動亂光景,卻不像今日這般負面,以恨還恨。」

該片導演提莫•貝克曼貝託夫認為這部電影在今天仍非常具有價值,他說:「我們仍然生活在權力、貪婪或成功統治世界的價值觀中,在殘酷的競爭中設法取得成就,很少有人意識到,人類真正的價值觀是合作和饒恕。」

《賓虛》為我們呈現的就是這樣的悲慘世界:自從該隱與亞伯結仇以來,人類一直在彼此築仇恨的牆,但耶穌的十字架卻成為拆毀這堵仇恨之牆的唯一出路。電影中,耶穌在十架苦路上卻對著取得勝利內心極其空虛的賓虛說:「我以我的自由意志獻上我的生命。」

這意味著耶穌甘願捨命,來拯救整個人類,讓人類的仇恨傾倒在他身上,他成了一切仇恨的終結者,雖然他身為君王,卻為我們成就了義,甘願背負我們的罪而受死,好讓我們得著赦免之恩。

這位王向我們所要的是承認自己的罪,一旦我們認罪,我們就從自己的捆綁中得以釋放,得以自由為他而活。聖經說:「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西1:20)

賓虛原本聽信人的智慧取得了勝利,但勝利並沒帶給他滿足,最終他在耶穌那裡找到了安息之源,而他的導師伊爾德林最後也來到十架下,凝視著耶穌流出的寶血。上帝使用十字架「愚拙」的智慧高過人「聰明」的智慧,強勢的伊爾德林也在十字架下得到了救贖。

愛德華•瑟理託說過:「別的神明都很強壯,但是你軟弱;他們高高在上,但是你摔倒在寶座面前;然而只有神的傷口能對我們的傷口說話,沒有別的神有傷口,唯獨你有。」


耶穌送水給賓虛喝

耶穌被釘十字架是最大的「逆襲」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發出了願意饒恕的邀請函:「父啊,饒恕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一個沒有犯過罪、完美無瑕的人,卻接納被人所厭惡痛恨的人。這個邀請涵蓋所有的人類,大到高官貴族、小到妓女強盜。耶穌歡迎任何人加入他的國度,乃是要建立一個新的族類。

神用十字架來修復這個世界,他把十字架上的咒詛,變成了對人類的祝福。故此,十字架上的殘忍並不是在美化暴力,反而是承認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暴力,並表達出我們要依靠神的愛,這種更大的能力,去戰勝一切導致暴力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希特勒為代表的納粹政府施行了慘絕人寰的暴力屠殺,然而這樣的暴力並沒有為世界帶來和平,反而成為一場災難。在二戰之前,自由主義神學盛行,人們高揚理性,以理性為信仰的試金石,否認基督的神性,只強調基督的道德典範,認為憑藉基督的道德典範即可建立人間天國。

美國神學家理察•尼布爾曾經評論這種信仰:「一個沒有憤怒的上帝,通過一個沒有釘十字架的基督,把沒有罪的世人,帶入一個沒有審判的天堂」。然而,隨著二戰的爆發,戰爭的殘暴摧垮了人們建立人間天國的美夢,自由主義神學日漸衰落。在二戰中飽嘗戰爭之苦的人們需要仰望十字架上耶穌寶血的救贖和醫治。這也是1959年《賓虛》引起巨大轟動的原因之一。

耶穌被釘十字架,看似強權得了勝,黑暗掌了權,暴力勝過了正義。但十字架上軟弱無力的耶穌,卻在死後復活升上高天,並將再來審判這個世界。耶穌從受死到復活,這難道不是人類歷史上最大最成功的「逆襲」嗎?人人苦苦尋覓世上的出路,事實證明世界的最終結局是死路一條,而十字架為絕望人類開闢了新的道路。

小說《賓虛》的作者華萊士,也因為在創作這個小說期間生命得以更新改變。他之前對上帝和耶穌基督的事情一無所知,但當他認真研究《聖經》中關於耶穌基督的記載,和當時的羅馬帝國歷史背景以及猶太巴勒斯坦等細節時,他不得不改變之前的立場,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生命的救主,找到了醫治他靈魂疾病的良方。

版權聲明:《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境界奉獻

因《境界》無固定投資者,全靠讀者奉獻支持運轉,這三年來《境界》的主編和部分採編人員為義工,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倚靠聖靈方能成事!凡參與過奉獻的讀者(不限次數和數額),請將你的電郵地址發送至jingjietougao@gmail.com,您將會定期收到主編來信。

微信錢包轉帳:長按下圖二維碼,選擇直接識別二維碼,如果無法辨識請「保存圖片」到手機,使用微信-發現-掃一掃功能,點擊右上角「相冊」選取剛剛保存的二維碼就可以了。

付寶轉帳:jingjie2013@gmail.com

國際支付:Paypal:jingjie2013@gmail.com

點擊」閱讀原文」看過往精彩內容

↓↓↓ 

相關焦點

  • 《喬喬的異想世界》上映 曾獲奧斯卡等51項大獎
    《喬喬的異想世界》上映 曾獲奧斯卡等51項大獎 ,共斬獲145項重磅提名,以及51項大獎,其中更是包括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大獎以及5項提名,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片在內的的2項提名,和BAFTA最佳影片在內的6項提名等。
  • 《賓虛》:一部電影的百年改編史
    查爾登·海斯頓在1959年版本的《賓虛》中扮演男主角猶大·賓虛,當年那部《賓虛》曾斬獲11項奧斯卡大獎,而當時的導演威廉·惠勒與這部經典作品的緣分卻開始於1925年版本的《賓虛》中,他是導演弗雷德·尼布諾的助理。作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基督教書籍」,《賓虛》曾先後四次被搬上大銀幕。這部出版於1880年的小說是當時所有宗教書籍中的異類。
  • 《喬喬的異想世界》上映 曾獲奧斯卡等51項大獎
    >7月31日,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正式公映。《喬喬的異想世界》是2019-2020頒獎季當之無愧的頒獎季寵兒之一,從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以來,共斬獲145項重磅提名,以及51項大獎,其中更是包括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大獎以及5項提名,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片在內的的2項提名,和BAFTA最佳影片在內的6項提名等。
  • 《賓虛》電影推薦
    導演:威廉·惠勒主演:查爾登·海斯頓,休·格裡夫斯評價:無法用自己那貧瘠的語言來描述這部電影
  • 新版《賓虛》究竟是重現史詩,還是一場災難
    在國內這周新上映的影片中,有一部電影看似低調,但卻大有來頭。
  • 零點首映史詩電影《賓虛》今晚24點首映,展現古羅馬版「速度與激情」!
    :米高梅世紀經典之作,當年奧斯卡金像獎上狂攬11項大獎的史詩巨作,如今翻拍重製為全新的視覺大片。  翻拍經典本來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也難怪該片上映之後票房慘敗血本無歸。但對於中國觀眾來說,經典老版的印象不如西方觀眾那樣強烈,簡單將其看做一部視覺大片即可,就像上半年《神戰:權利之眼》那樣。《賓虛》血燃預告 鬥獸場雙雄對峙好萊塢史詩片《賓虛》(Ben-Hur)將於10月10 日在國內院線上映。
  • 首映預售史詩電影《賓虛》10月9日晚24點首映,傳奇英雄歸來,自帶光環特效
    ↓點擊觀看《賓虛》預告片↓《賓虛》:傳奇英雄歸來,自帶光環特效上映日期:2016年10月10日導演:提莫·貝克曼貝託夫主演:傑克·休斯頓 納贊寧·波妮阿蒂 摩根·弗裡曼 託比·凱貝爾 哈魯克·比爾根納爾
  • 如何客觀評價2016年上映的電影《賓虛》?
    所以,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賓虛》的偉大,和其與生俱來的宗教血脈是不可分割的。關於《賓虛》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歷史也由來已久,它曾經在1907年、1925年、1959年三次被改編成電影,並在2010年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1959年版本的電影《賓虛》,堪稱上古時代的鴻篇巨製,在1960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中,橫掃十一項大獎,在電影史上只有《鐵達尼號》和《指環王3:王者歸來》可以與之相比了。
  • 《愛樂之城》將在臺重映 曾包攬6項奧斯卡大獎
    《愛樂之城》將在臺重映 曾包攬6項奧斯卡大獎 時間:2020.04.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 人生必看的10部奧斯卡電影,你看過幾部?
    1934年上映  第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1934年的這部經典愛情喜劇《一夜風流》第一個完成了囊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編劇獎等五個含金量最高的大獎這一奇蹟。1942年上映  第1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卡薩布蘭卡》是最能代表好萊塢黃金時期特質的影片。戰爭、愛情、諜戰、黑色,這些好萊塢黃金時期讓人著迷的電影氣息都能在這部影片中有所體現,本片堪稱一部全方位的經典之作。
  • 史詩級影片《賓虛》新版就應該這樣看!
    新版《賓虛》再度曝光新預告,預告片中再現古羅馬競技場,動作場景宏大,摩根·弗裡曼飾演的導師在英雄成長路上發揮重要作用。但賓虛不肯出賣自己的民族,於是兩個好友決裂了。隨後,米撒拉找了藉口治了賓虛一家謀反罪,賓虛被賣到一艘軍艦上當奴隸,而他也失去家人們的信息。一次偶然機會,賓虛立了戰功,得到了古羅馬的皇帝接見,他回到了故鄉,也開始了他的復仇之旅。看點:米高梅世紀經典之作,當年奧斯卡金像獎上狂攬11項大獎的史詩巨作,如今翻拍重製為全新的視覺大片。
  • 「奧斯卡」經典電影主題曲交響音樂會下周五上演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在一座近90年的建築裡重溫「奧斯卡」電影的90年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記者從廣州中山紀念堂獲悉,「奧斯卡」經典電影主題曲交響音樂會下周五(11月27日)將在中山紀念堂上演上演,《阿甘正傳》《獅子王》《花木蘭》和《哈利波特》等8部獲得過「奧斯卡」獎的經典電影主題曲將奏響。中山紀念堂約定你了,你來嗎?
  • 奧斯卡金像獎十大紀錄
    1、奧斯卡頒獎史上獲獎最多的電影「賓虛」 (Ben-Hur)、「鐵達尼號」 (Titanic) 及「指環王3:王者無敵」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三片分別獲得11項小金人獎。
  • 韓國電影自豪了!首次獲得奧斯卡大獎,同時入圍6項大獎提名!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正在進行中,截至到目前已經出爐了多個大獎。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都以能參加奧斯卡為榮,即便沒有獲獎,能夠獲得提名也是足可以讓人覺得驕傲的事情。因此,很多大電影都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增加一下知名度。
  • 指環王老年比爾博扮演者去世 享年88歲 曾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指環王老年比爾博扮演者去世 享年88歲 曾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指環王老年比爾博扮演者去世】6月19日,突然出現一條新聞,《指環王》和《霍比特人》中的比爾博·巴金斯老年扮演者Ian Holm在倫敦醫院去世了,享年88歲。
  • 由中國人主演的一部電影,曾獲得9座奧斯卡
    《寄生蟲》先前就榮膺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這次在奧斯卡又獲得此般殊榮,許多電影人都表示興奮。在很多觀眾心中,奧斯卡獎代表著電影界的最高榮譽。華語電影入圍奧斯卡獎的雖然有一些,但真正拿獎的只有一部,那便是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
  • 【票·資訊】《寵兒》包攬英國獨立電影獎10項大獎,《羅馬》獲最佳國際獨立電影
    Independent Film Awards)上名副其實的「寵兒」,獲了10項大獎,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劇本」與「2018英國最佳獨立影片」等獎項。喬·科爾,《煉獄信使》(左二)阿方索·卡隆的新作《羅馬》獲得了「最佳國際獨立片」獎,打敗了趙婷導演的《騎士》,以及三部有可能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與《羅馬》一爭高下的影片:《迦百農》、《冷戰》與《小偷家族》。
  • 《賓虛》:愛的平和比復仇火焰珍貴
    1959年威廉·惠勒版本席捲了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11個奧斯卡小金人;1925年的版本,賓虛形象被認為是最有感染力也最忠於原著的一版,它唯一遺憾是比奧斯卡獎早誕生了幾年;與小說同年誕生的1907年版本雖僅只15分鐘,然而它不僅是史上首部描繪戰車競賽場面的電影,還開創了電影版權先河。
  • 2016史詩級福音電影《賓虛》(無刪減完整版)
    2016新版電影《賓虛》已於10月10日正式登陸國內銀幕。米高梅公司在1925年、1959年已將《賓虛》改編成電影搬上熒幕,並且1959版《賓虛》摘取第32屆奧斯卡11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2014年米高梅公司採用先進的CG電影製作技術再度翻拍此劇,可見對《賓虛》是何等的情有獨鍾!
  • 奧斯卡頒獎典禮:韓國一電影獲4項大獎,悼念電影人時高以翔出鏡
    據觀察者網2月10日報導,美國媒體稱,當地時間2月9日晚,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的杜比劇院舉行頒獎典禮,24項大獎一一揭曉,同時在現場悼念去世電影人環節中還出現了高以翔、科比的畫面等。在此次頒獎典禮中,傑昆·菲尼克斯憑藉電影《小丑》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獎,蕾妮·齊薇格憑藉《朱迪》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女配角分別由布拉德·皮特和蘿拉·鄧恩獲得。當晚的大贏家是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獎以及最佳國際影片獎,其導演奉俊昊也獲得了最佳導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