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與戲劇」是高中音樂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它對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能力起到關鍵作用。首先,學生可以通過該模板進行經典戲劇的欣賞,從而對戲劇內容進行學習、理解和比較,以便對戲劇的一般規律有初步了解,進而對不同戲劇的特點以及其在戲劇歷史發展中存在的地位進行學習。其次,依據各地不同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戲劇實踐和表演,從而更好的對學生的綜合藝術表達能力和戲劇創作能力進行強化和發展。其次,幫助學生在感知和表達經典戲劇作品的過程中使其形成音樂感,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具有人文關懷和平等文化價值觀的戲劇藝術品位。本文以「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為理論基礎,研究「音樂與戲劇」模塊並進行分析。
"Music and Drama" is a very important module in the high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It plays a key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and ability. First of all, students can use this template to appreciate classic dramas, so as to learn, understand and compare drama content, so as to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laws of drama, and then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dramas and their status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drama To learn.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different places, students will be given targeted drama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so as to better strengthen and develo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rtistic expression ability and drama creation ability. Secondly, help students to form a sense of music in the process of perceiving and expressing classic drama works, thereby further helping students to form a drama artist with humanistic care and cultural values of equalit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re literacy of music discipline",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module of "music and drama".
關鍵詞:「音樂與戲劇」模塊;核心素養;高中
Key words: "Music and Drama" module; Core literacy; High school
1.研究背景
2016年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修訂草案開始陸續頒布,高中新課程標準自從實施到現在,使得高中音樂課程進入了又一層次的變革。在2017版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當中,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進行了相對細緻的描述,並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三個方面對高中生音樂素養的培養進行了強調[1]。同時,自2004年高中對音樂與戲劇課程進行修訂以來,便沒有再進行更深層次的更新。因此,積極依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何在高中音樂課堂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應用,並使其能夠牢牢確立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2.研究內容
本文以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為重點,閱讀與核心素養相關的書籍(主要分為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核心素養);深入探索2017年課程標準核心素養中「音樂與戲劇」模塊的要求和教學技巧;基於集團「音樂與戲劇」模塊的學生文本及體系中,進行分析並在實踐中進行嘗試。
3.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內涵
音樂學科的核心素質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三個方面。「審美感知」是指對音樂藝術的聽覺特徵、表現形式、表現要素、表現手段和獨特美感的體驗、感受、理解和把握[2],音樂是一門用聲音來表現自己的藝術課程。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通過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在實踐過程中以聽覺體驗和表達進行培養和發展。音樂審美感知作為高中音樂學科的三大核心素質之一,能夠幫助學生在取得義務教育階段的同時,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基礎上,對音樂知識取得更加深刻的掌握,同時通過課堂和課外藝術實踐活動,更好的對歌唱、演奏、表演、創作等基本技能進行更加完美的掌握,並運用聽覺、視覺、語言、運動等不同感官對音樂進行全面體驗和評價,幫助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進而在吸收和繼承優秀的音樂文化的同時,陶冶思想情操,塑造健康的身心和道德品質。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音樂的美感是對人文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結果,與「人文傳承」和「科學精神」的核心內容是一致的。因此,音樂核心素養中的「審美感知」是核心素養中「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的體現。
4.「音樂與戲劇」模塊在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教育中的價值
「音樂與戲劇」模塊作為高中音樂課程的必修課程之一,它的教育價值是為培養學生音樂學科素養服務的,它包含了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這三個方面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它們三者之間相互滲透、交叉融合[3]。
「音樂與戲劇」模塊作為高中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戲劇與民族文化密切相關,高中學生通過欣賞優秀的戲劇作品、領略中外不同戲劇的特點和風格,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該模塊的教學向學生提供必要的戲劇知識和表演技能,促使其形成正確的戲劇審美態度與價值觀,使之具有一定的戲劇表現力,可以從戲劇中獲得精神愉悅和音樂表現的樂趣。通過在戲劇排練和表演中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和合作。它是培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徑。
5.分析音樂與戲劇模塊
5.1學型
圖片來源:271教育集團普通高中音樂學科音樂與戲劇模塊學型設計
該模塊學型的設計融合了有聲語言藝術、戲曲、音樂劇的訓練特點,內容可分為五大塊(課前準備、作品欣賞與分析、演唱、表演技巧的學習與訓練、作品展示、評價方式與內容),綜合性非常的強。由於該模塊的特殊,再設計學型時,我們反覆會商基於學生的學情,使用學生能懂的文字,修改無數次,才呈現的以上版本。使學生能讀明白,知道自己需要學什麼,應該怎樣進行學習,能對自己未來一年的課程進行合理的規劃。
5.2內容結構體系
圖片來源:271教育集團普通高中音樂學科音樂與戲劇模塊內容結構體系
音樂與戲劇模塊內容結構體系一共是36學時,分為上下兩個學期的內容來進行教學,上學期18個課時的內容用來學習有聲語言藝術,下學期的18個課時來學習國粹戲曲和音樂劇,這是根據我們集團音樂學科的特色課程及音樂課程標準來劃分的單元,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接觸多種戲劇風格,提升學生的素養。先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再進行戲曲和音樂劇的學習就會簡單很多。現在體系的設計,更適合學生,有聲語言藝術作為本模塊的重點,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它能讓學生擁有獨立的即興表達能力、表演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組織能力、具備較廣的知識面等,這一目的在模塊學習當中不可或缺。
5.3教學案例分析——以第八單元《音樂劇》為例
圖片來源:271教育集團普通高中音樂學科音樂與戲劇模塊樣張
音樂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形式,它集舞蹈、聲樂、表演一體,比較有意思,學生也很喜歡,有許許多多的學生都參與音樂劇的表演。所以在此模塊中,音樂劇是一個單獨、完整的單元,並且劃分了6個課時,分別是:走進音樂劇、音樂劇——歌唱訓練、音樂劇——舞蹈訓練、音樂劇——表演訓練,其中舞蹈和表演訓練為2個課時。層層遞進的設置,讓同學們先對音樂劇有一定的了解,然後從歌唱開始切入,感受音樂劇演唱的特點。再進行舞蹈和表演的體驗,使同學們明白音樂劇表演中,每個部分所佔的比重都很多,這就是音樂劇表演的獨特之處。再設計這個單元的時候,我們就討論過,學生學完這一個單元能有哪些收穫?有可能只是認識了音樂劇,體驗了它的唱、跳、演等,並不可能成為專家,想要達到一個較高的程度,還是需要長期的訓練。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多設計幾節課,讓學生感受不同國家音樂劇的風格特點,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素養和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與戲劇模塊教學對於學生的內心世界具有潛移默化地影響。新課程背景下,模塊課程的建立和實施同樣也對教師如何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很好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同時還需要其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知識以及傳承意識。在這一過程中特別需要音樂教師持之以恆,努力將新課程教學的宏觀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的微觀方法中,從而使音樂模塊教學發揮其本身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劉琴輝.校園文化中音樂與戲劇表演教學策略[J].音樂時空,2015,(6):119-120.
[3]鄒娣.初中音樂課程設計的問題及對策[D].重慶:西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