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影視劇明顯比去年少了很多,反倒是一些演技競演節目給了觀眾不少認識、了解演員的機會。
但是隨著這類節目熱度的不斷增加,似乎市場漸漸有些變味,追逐流量和收視好像佔了上風。經常火上熱搜一些跟演員演技無關的話題。觀眾開始還吃瓜吃的津津有味,次數多了就感覺有點審美疲憊。畢竟大家看演技競演節目,還是希望看到新老演員的演技比拼,一味用噱頭博流量眼球,時間久了觀眾並不買帳。
這屆觀眾也不太好帶了,市場上不少優質的影視作品已經讓觀眾的審美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對於這類綜藝。觀眾需要看到的不僅是熱鬧,更需要看到一個真正的演員鍊金場,而非為了流量的狂歡。
那麼如何讓所有的一切都回歸到表演的本質?
在這一點上,浙江衛視近期播出的綜藝《我就是演員》可以說做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即使節目現場有一些衝上熱搜的爭議、導師扎心的點評和氣氛白熱化的時刻,但話題卻都是圍繞著演員的演技和表演,一直堅守著演技競演節目的初衷,專業度可以說是一直在線。
章子怡等幾位導師也真正盡到了做導師的責任,一切從心出發,點評直言不諱,直指痛點,時而言辭激烈卻從不為博網友眼球,讓演員認識到自己在表演上的短板。
比如前幾期李誠儒批評盛一倫,網友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導師的嚴厲和演員的尷尬委屈和羞憤。
有網友質疑,至於麼,這麼不留情面?隨後在盛一倫表演的劇目《驢得水》中,發現他飾演的裴魁山時,正好用上了這段情緒體驗,情緒狀態找的都很準,網友這才明白李誠儒老師當時真正的用意,絕非對著演員發洩情緒,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幫助演員建立感情記憶。不可不謂用心良苦。
因為演員的表演是需要藉助生活的體驗,有生活才能更好的表演。一線演員陳坤就說過,演哭戲時一想到兒子,眼淚就譁啦啦。
還有前幾期節目中導師與王自健的爭論,郝蕾的神情也是十分著急,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
眼看場面即將失控,章子怡出來既打了個圓場,又指出了王自健表演問題核心——雜念太多。語氣非常誠懇走心,讓一直失落找藉口的王自健突然就承認了自己的問題,虛心受教。
導師們的言辭有時候雖然犀利了一些,但初衷從來都是為了幫助演員提升演技,不論章子怡、陸川、郝蕾,還是張頌文等,這些在國內外影壇積累了多年經驗的標杆性導演和演員,通過《我就是演員》這個舞臺向各位選手輸出的專業指導、點評,對參加這檔節目的演員來說,意義重大。互相之間的交流,切磋,也讓演員這個舞臺變得越來越優質,好看。
昨天新更的節目中,由章子怡擔任主考核官和表演指導、潘斌龍、李夢、馬嘉祺主演的影視化作品《一念》,就廣受好評。
演員表演細節到位,情緒刻畫精準,張弛有度。除了演員自身的努力,還離不開章子怡四兩撥千金的專業指導。
拿張頌文誇獎馬嘉祺的這個轉身下跪時的表演來說,就是因為章子怡幫馬嘉祺解讀角色心理、外加設計畫外臺詞對演員進行情緒刺激,進而才幫助馬嘉祺成功的完成了這種混合了失落、悲憤、感激、倔強多種複雜情緒的眼神詮釋。不得不說,章子怡不愧是國際影星級別的演員,寶貴經驗效率啟發年輕演員演技,優秀。
幾期節目下來,來競技的演員在舞臺上都取得屬於自己的進步,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表演行業的信念。
這種被導師帶動,感染,進而更加熱愛這個舞臺和表演的感覺。用這期潘斌龍的話似乎表達的更準確。
討論表演技巧,用心啟發提高演員演技,給實力演員展示的平臺,讓新人逐漸摸到表演的門檻。並激發出內心的熱愛,這屆《我就是演員》的導師顯然擔得起導師二字。節目組也把鏡頭儘可能多地給了舞臺上的演員,去雜念,去噱頭,回歸表演初心,這才是一個立意高,內容優,真正為演員和影視行業發展著想的節目。
不愧小編粉兒了這麼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