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蒂姆·波頓,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是「怪異的」?
「黑暗的」?
「瘋狂的」?
「哥特的」?
他那些天馬行空,又略帶邪惡的奇思異想,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自成一派,成為好萊塢導演中極其獨特、與眾不同的怪咖導演。
而前些天,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也專門來到中國,為他即將於12月2日上映的新片《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做宣傳。
對於國內眾多蒂姆·波頓粉絲來說,這也是相當讓人激動的時刻。一直以為他本人應該也是一個很自我、很高冷的藝術家類型。
但很驚訝地是,其實他本人非常友善,謙卑,懂得尊重別人,會尊重每一位提問者,並認真傾聽大家的提問。
幾乎每個媒體都繞不開他怪異的個人風格,他腦迴路如何,他怎麼會是這樣的來提問。而他一再說「其實我是個正常人,我真的很正常,我從來不覺得我是個黑暗的人啊。」
或者,其實我們看到的就是他,不是刻意去黑暗,也不是刻意去怪異,更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一個很真實的蒂姆·波頓。
那些我們所認為的藝術家,後者那些所謂「怪異的人」,只不過就是對某些小眾領域更有感覺,更有熱情,就像你喜歡蘋果他喜歡香蕉,廣場舞大媽聽到電音就興奮一樣。大家一樣,又都不一樣。
而有些人,大概就是天生的藝術家吧。
在海外社交媒體的《佩小姐》宣傳中,都會加一個標籤#Stay PECULIAR#(我怪故我在)
不一樣有什麼不好,奇特又有什麼不好。
接受自己,喜歡自己,無論是如何。
我想這也是蒂姆·波頓自己所信奉的吧。
就好像群訪中有人問他你多大了,他說我13歲。
沒錯,13歲的蒂姆·波頓
當然,還是這樣的波頓更符合我們的想像
而蒂姆·波頓的可貴,還在於他對用影像打造怪異世界和奇幻空間的堅持,包括最新的這部佩小姐。
是這樣的,
或是這樣的
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
而主角就是這些PECULIAR CHILDREN,奇特的孩子們。
影片改編自2012年的一本暢銷小說《怪屋女孩》。《怪屋女孩》曾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榜70周之久,全球累計銷量直逼《哈利波特》和《達文西密碼》。
這本小說跟其他很多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裡面用了很多非常真實的怪異圖片串聯起了整個故事。
比如這樣。
這種真實的怪異感讓人讀起來非常具有沉浸性,亦真亦幻。蒂姆·波頓也是讀了小說後覺得太對自己胃口,於是便著手導演了這個「世另我」的作品。
對於這個電影,紐約時報的評論標題是:
在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裡,「追」著爺爺的故事掉進了「兔子洞」。
沒錯,確實有點兔子洞。男主小時候,他的爺爺經常拿著一些老照片給他講一些奇奇怪怪的睡前故事,講兒時生活在奇幻城堡的奇異小夥伴。男主從孩童時期的好奇和深信不疑,到了長大後識得世事「撕開謊言」,於是爺爺從此緘默不談。
這個設定跟蒂姆·波頓的另一部電影《大魚》有些類似,然而後續發展則大相逕庭。
隨著故事的推進,男主慢慢發現了一些神秘的證據
最終,他「追著爺爺的故事」,來到了那個神秘的異世界。從此,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這裡有不穿著沉重的鉛鞋就會飄起來的氫氣少女。
有碰觸物品就會發熱著火的妹子。
有隱身人。
有後腦勺長著鋒利牙齒大嘴的萌妹。
有怪異的雙胞胎。
(我前面也一直困惑這倆雙胞胎有什麼功能,賣萌嗎?結果後面才發現吊!炸!天!不信去看)
當然,還有我們美哭的伊娃·格林小姐。
等等等等。這些都是爺爺兒時的夥伴,一群有著特異功能的孩子。
影片延續了一貫的蒂姆·波頓美學風格,不是陰暗詭譎,就是明媚炫目。
看過一些蒂姆·波頓電影的人都知道他對於人物設計很有自己的一套。從歷年來德普塑造的各個人物也可以看出來。
由於這個影片是根據小說改編而來,而小說中已經有了很多直觀的視覺線索,所以在這部片子中,蒂姆·波頓更多的是在原有人物形象的設置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審美風格。
他之前對於一些經典人物由手繪稿到電影人物的還原就非常讓人驚豔。
比如剪刀手愛德華。
紅桃皇后
所以大可放心波頓對於書中角色的塑造。
做了一組對比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小說改編成電影難免被拿來比較。雖然蒂姆·波頓應該是執導此類電影最適合的導演了,但仍有很多原著黨很不滿意電影中的部分改編。比如能帶給玩偶生命的Enoch,在書中他控制的只是普通的娃娃,而波頓電影中的娃娃則哥特了許多。
不不不,簡直是邪惡與詭異。
不過,這才是波頓不是嗎?
像這樣的波頓元素在電影裡還有很多。
比如看這些修建的灌木,你有沒有想到愛德華?
雖然由於篇幅所限,電影很難把一本書的內容完完全全地還原出來。好在,影片故事結構很清晰,前半段像是一個探索解密,後半段則更像大戰BOSS的合家歡。
BOSS其實長得還蠻可怕的,吃人眼珠的設定也非常不兒童。這部片在外國的分級是PG-13,但是有家長呼籲說應該改成R級片啊,也是因為這個。
同時,還是有很多場面讓人驚喜的。比如一場骷髏大戰噬魂怪的戲,這也是相當迷影的一場戲,不知,你們有沒有從中找到某部老電影的影子呢?
波頓在採訪時表示:
我試著抓住原著故事的精髓。
而原著作者同樣也親臨拍攝現場參與了部分拍攝意見。
所以,他們還是有很努力還原原書的。
何況,電影的卡司還這麼牛逼,裡面有很多讓人不得不看的角色。
比如伊娃·格林。
真的是美慘了,氣場,表現力,沒得挑。
導演在談到她的時候說,我認識她,但是我不了解她,這對一個角色來說是很重要的。
而男主阿薩就是很多迷妹的目標了。很多人表示看這部電影就是
為了他!為了他!!為了他!!!
從小男孩雨果
到現在《佩小姐》裡的美少年。
還是那個獨特的男孩,還是那雙藍眼睛。
只能說,沒長殘真是太好啦!
在奇特兒童裡最吸引我的一個角色竟然是可以控制傀儡娃娃的Enoch。他脾氣不好,冷漠,佔有欲強。
但是他甚至是我認為身上波頓氣質超越男主的一個角色。
(也可能是因為帥吧)
塞繆爾·傑克遜的反派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波頓有說過,塞繆爾·傑克遜是極少數他只是聽到名字就會想去看他的電影的一個演員。
看多了是不是沒那麼可怕了。
甚至波頓把自己Facebook專頁的頭像都改成了跟反派大哥的合影。
真是迷之表情
難得的是,蒂姆·波頓的電影,也始終會聚焦在一個脆弱、敏感、有點社交障礙的小男孩,正如他自己。
永遠蒼白,永遠與眾不同。
突然想起他早期那部短片,也是很喜歡的一部短片《文森特》。
影片用旁白講一個孤獨怪異的小男孩的故事。不被理解,很難跟人溝通,表面上做著大人希望去做的一切事情,但是內心孤獨黑暗,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
有沒有覺得,這個男孩的形象跟他現在的形象很相似。也許,他早已猜想到了自己的未來。
孤獨又天真的、永遠13歲的大男孩。
之前,曾在網上看到影片片尾的臺詞,很喜歡,送給你們
To escape themadness, he reached for the door,
為了從瘋狂中逃離,他伸出手去開門
But fell limp and lifeless down on the floor.
但他摔倒了,沒有生氣的倒在地板上
His voice was soft and very slow,
As he quoted The Raven from Edgar Allen Poe,
他的聲音輕柔又緩慢
他引用了Edgar Allen的詩<Raven>:
"And my soul from out that shadow floating onthe floor,
Shall be lifted--Nevermore!"
"我的靈魂離開這個陰影時
飄浮在地板上的這些謊言
會被留下嗎?
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