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2倍速刷劇的你,可能要慢下來了。
最近豆瓣評分8.8,被熱烈討論的港劇——《嘆息橋》,顛覆普通人認知,形式精緻到頂級,內容現實到可怕。
演員陣容很熟悉,都是港劇熟臉,林保怡和周家怡是好多部劇裡面的官方CP,伍詠薇在亞視拍了很多經典劇集,《銀狐》裡迷人極了。
《銀狐》
港劇很長時間也已經不在集美們的追劇清單裡了,沒看過經典港劇的也沒關係,用一個很過氣的詞來形容,《嘆息橋》是一部非典型港劇,你無法用過去任何一個港劇類型去定義它,劇中沒有飛車打鬥,沒有法庭或油麻地警署;雖然節奏緩慢,但你也無法用以往「師奶」的放鬆狀態來看。
香港無線出來的帥哥太多,很多人評價林保怡不是最帥氣,但是最瀟灑。
《妙手仁心》《鑑證實錄》《金枝欲孽》《讀心神探》《火舞黃沙》《大時代》等劇中,無論他是出演主角還是配角,都貢獻了出色的表演。
港劇沒落,他也在內地演過一些電視劇,這位「視帝」也經歷了一段職業疲憊期,這次作為導演歸來,林保怡打開了港劇的另一種樣子。
他採訪的時候說:觀眾可能要看三遍才明白劇情。
它相當挑戰觀眾的智力:突然就冒出一個新人物,不按正常的時間線講故事,還有很多細節第一遍看不懂,得倒回去重看…
它講述的故事跟愛情有關,但我想看了的人應該明白,透過李子勇Thomas、何樂兒Joyce、方小薇Sammy這幾個人的故事,它真正要表現的是人性,是香港這個物質社會底下,人性的扭曲和異化。
準備好了嗎?儘量秉承著不劇透的好品質,以下內容僅僅含輕微劇透!
生活裡,我們也知道,同一件事情,話筒給對面的人,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嘆息橋》的劇情就是這樣子創新的講述方式,以創作者不同的個人視角講述同一時空裡的同一事件。
不是有時候,是常常,也可能是每時每刻,這個世界充滿了謊言。
記憶偏差在男女朋友相處中體現最為明顯:
這部劇最精彩的一點還有:鏡頭給到的那個人,都擁有羅生門般的智慧,說出一大段看破俗世的自白,讓觀眾無限的接近真相。
比如第一集裡面,李子勇經營的餐廳到底為什麼橄欖油會用的那麼快?李子勇會打破「第四堵牆」,突然會轉向觀眾,揭露謊言。
後面何樂兒和李子勇、胡啟源三角戀關係裡,明顯看出何樂兒和李子勇在一起更開心,畢竟還有年少時候的浪漫邂逅,但最後她還是想要和胡啟源結婚。在觀眾極度困惑的時候,她轉過來告訴你:只因為這是所有人眼中的合適。
媽寶男胡啟源也不見得有多麼愛何樂兒,總是向生活妥協的他,坦蕩面對你、回答你,只是因為相比回到母親那裡和自己出去租房,住在女朋友那裡是最好的選擇。
劇中的每個人都是主角,當他轉向鏡頭的一刻,就是揭露成年人生活真相的時刻。
作為觀眾來說,這種模式極度舒適,是一種親切感,多久沒人聽你說說,在你看來事情是這樣的?
甚至看劇的過程中,還會有一種你自己是劇中主角的奇特感覺,有一些鏡頭仿佛是你自己在偷窺這些朋友的生活。
胡啟源家的視角大多是這樣子:
導演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以前的觀眾是對一部劇有要求,但《嘆息橋》是對觀眾有要求,你們不要還沒睡醒就看,一定不明白的,你們要好好的上完洗手、坐好了、倒杯茶,我們再去看《嘆息橋》在說什麼。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細節,如果看漏眼的話,你們就會不明白了。」
細節往往令人毛骨悚然,也是最能解釋真相的證據。
先給你磕個糖:李子勇的餐廳名叫Massam ,是李子勇Tomas 和方小微Sammy 英文名的縮寫,餐廳的名字是方小微起的。苦澀的是,以李子勇的性格,他應該早就get到了,可是假裝沒明白。
還有關於穿搭的一個細節,好笑又真實。
糾結的三角戀裡,何樂兒和李子勇、胡啟源約會look,簡直不像一個人。
何樂兒每次在見到李子勇的時候,哪怕在他家廚房洗碗,也是精緻妝容+貝雷帽+耳環
約會還有各式各樣漂亮的裙子大衣
而跟胡啟源在一起的時候,日常是毛衣+牛仔褲
情人節的look是白色衛衣
女為悅己者容,可以說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了。
港劇裡一向愛cue到藝人,劇裡有提到陳奕迅。
故事裡的鐘家俊也是個個性比較特殊的兒子,媽媽梁淑媛覺得兒子的思想很是怪異,總是將他鎖在家裡。
有一處鍾家俊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牆上掛的是陳奕迅《The key》這張專輯的封面!
陳奕迅2013年專輯
陳奕迅對這個封面畫的解釋是:「有兩個外星人來到地球,坐在兩棵被砍掉的樹樁上,看到地球人正在破壞自己居住的生態環境。中間那顆叫『梅爾卡巴』的星星就是『The Key』,是人體能量的一個標誌,同時也代表著地球人應該追求的一種正能量。外星人早已知道該怎樣運用這種能量,而我們則還在追尋『如何活得更好』、『如何過得開心一點』的答案。」
這個含義,完全解釋了鍾家俊的人生觀,細思極恐!
其實看的時候一直在思考的不是鍾家俊到底是誰的兒子,而是這一家三口,父親、兒子和媽媽,到底誰才是精神病,誰才算正常人?或許,兒子才是唯一正常的人。
有沒有注意到,每集片尾的畫都是本集人物最愛、最珍惜的物品。
李子勇Thomas的畫筆袋
方小微Sammy最喜歡和最拿手的培根意粉
Ken最愛的限量版機器人玩具
看過劇了,但是沒有發現這些細節的,請你再回去好好看好嗎?
這個劇的精緻還體現在畫面極其對稱和有序。
仿佛《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韋斯·安德森上身。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軸對稱構圖
尤其是第一集最開始的畫面,出現比利時街景時,簡直有一種「這就是韋導本人吧」的錯覺。
而回到香港本土,印象最深的是原本港劇裡亂糟糟的茶餐廳,在這種視覺裡都高級了起來。
不管是劇情還是各種精緻細節,導演說看3遍才能懂,就是十遍,也大呼「我可以」!
甚至你無法試圖用一個大的概念去總結,這部劇到底要講什麼,它從不同人物角色帶有記憶偏差的主觀視角,來一點點拼湊出故事的原貌,從謊言中得到真相。
每一集都有一個關鍵詞。第一集的是:懷疑;最後一集是:承諾。
但卻是完全錯過的結局,李子勇幫方小薇解開心結,成為家人相處,錯過一次兩次是偶然,錯過了二十年,那就有某種註定的必然了,或許這是編劇能給的最有善意的結局。
大概,「承諾」不是「愛」吧。
摸到了事情的真相,是一件好事嗎?
生活不是我們經歷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什麼?我們大腦對於記憶的自我修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原來一切生活的最大欺騙者,是你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你要承擔的太多。
要說全劇活得最通透,還是精神小夥兒Kevin,雖然隨時可能因為癌症過世,但作為全劇人生指導家,理智的點破所有人的鬱結:
「人生苦短,越逃避越有問題,為什麼不能承認自己過得差,一定要告訴別人我活得很好,為什麼要活在假象裡面。如果真實的自己,是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廢柴,那就努力改變現實,如果已經很努力還是沒辦法,那就認命吧。用謊話掩蓋謊話,最後真正的自己都不知道去哪兒了。」
往期報導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