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背山》一直是同志心目中的神片。今天介紹一部不弱於《斷背山》的同志神片《自由墜落》。
即將成為警察的馬克(漢諾·科弗勒 Hanno Koffler 飾)有著令人欽羨的生活:和睦的父母,深愛他的女友,還有女友腹中即將誕生的孩子。
在警校訓練期間,馬克認識了帥氣的室友凱(馬克思·雷邁特 Max Riemelt 飾)。凱陪著馬克訓練長跑的同時,也帶著馬克去實踐之前從未嘗試的大膽行為,比如深夜遊泳、逛夜店等。凱喜歡上了馬克,並有意表白。馬克起初對同性戀情持排斥態度,在凱的窮追不捨之下最終繳槍。在日後的交往中,馬克不但接受了這份同志戀情,也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凱。
這份感情打亂了馬克原本平靜安逸的生活。一方面女友察覺出了馬克的種種異常,一方面凱又希望能和馬克遠走高飛,同時孩子又即將出生。所有的矛盾都匯聚在馬克身上,面對此番情景,馬克又該如何抉擇?
1、不分攻受
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在於電影沒有預先設置攻受。請直人演員出演同志片,最常見的毛病就是異性戀演員為了刻意塑造出「gay」的效果,將gay群體中小部分人的行為特點進行無限放大,導致呈現的表演刻意且做作。
這部電影完美地體現了一個起初不是gay的人,在與gay的不斷接觸後,接受了自己的變為gay的事實。雖然講的是同志電影中老套的自我認同和掙扎,但是整部電影卻體現了變為gay的過程中的成長,敘述流暢簡潔。
2、同志心中的理想男友
凱是眾多基友心中的理想人選。顏值高,身材好,話說的少、事做的多,並且有勇氣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為了愛情甚至做出極大的自我犧牲。這樣的男人,時而認真時而狡黠,這樣的男人一旦愛上你並對你展開追求,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得繳械投降。
電影的前半段,凱一直是攻勢,試圖讓異性戀的馬克接受同性戀。無論是在叢林裡戒菸,還是在雨裡的那場激情戲,無一不展現了凱心中激烈的情感。雨中的激情,讓馬克開始重新進行自我認知。這就好似拆牆,雖然一次只拆去幾塊,但最終牆會轟然倒塌。
凱之於馬克便是如此。凱帶領馬克發現了不一樣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不斷加深馬克不同於之前的看法,不斷讓馬克否定原來的自己,由於釋放自己內心得衝動。
3、開放式結局
同性戀之於社會,還是一個比較禁忌的話題。為男同戀設置一個完美的結局,會使電影變得瑪麗蘇,也許開放式結局才是最好的結局。
影片最後的結尾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凱的離開,女友的放手,馬克孤獨地搬回警校。馬克究竟會去找凱,還是重新回歸家庭,亦或者懷著愧疚之心一個人生活,我們不得而知。
但片中結尾處的一個細節設置地非常巧妙。
在影片結束時的集訓長跑中,馬克一馬當先,脫穎而出。這與影片開頭的集訓中,馬克總是掉隊而遙相呼應。似乎暗示著在經歷了風雨之後,馬克也從大男孩成長為大男人,更加有勇氣坦誠面對自己的心,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