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成為當紅風口的同時,販賣假貨的非法行為也被「不經意間」搬上熒幕。
近日,當紅主播辛巴的「假燕窩事件」在全網鬧得沸沸揚揚,最終被證實直播間中售賣的燕窩的確是糖水後,辛巴團隊公開道歉,並承諾賠償6200萬。
這場鬧劇看似是普通的打假行為,但背後卻是由另一個團隊在操控,而團隊的引領者正是有著「中國職業打假第一人」之稱的王海。辛巴燕窩事件之所以在網際網路上迅速傳播熱度高漲,起因就是王海公開指出辛巴所銷售的燕窩是糖水。
換句話說,辛巴本身的熱度加上王海在打假界的知名度,才令這場打假行為變得風風火火、眾人皆知。
那麼,號稱中國「職業打假第一人」的王海,到底是何方神聖?
根據天眼查公布的資料,王海的打假生涯已經有25個年頭,早在1995年,王海便開始利用打假來盈利。
當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剛施行沒多久,很少有消費者在買到假貨後,會利用法律合理維護自身利益。王海在沒有看到這本法律之前同樣如此。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海在書店看到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並且在翻看中注意到了第49條「退一賠一」的條款。頭腦靈活的王海當即就萌生了一個藉此機會發家致富的想法。
第二天,王海就來到北京隆福大廈實施「計劃」。王海先是買了兩幅單價85元的「索尼」耳機,然後跑到相關部門進行維權。
可當時法律剛剛實施,維權流程尚不完善,因此王海的初次嘗試頗為艱難,維權的成本也超出了按律應得的賠償款的數額。不甘心的王海又回到大廈,一口氣買下10副假耳機,又找來記者曝光此事。當輿論鬧大後,王海如願以償。
嘗到甜頭後,王海繼續靠打假賺錢,一周就能賺8000。對於王海的行為,起初官方也默認且支持,因為當年《消法》剛出臺,知之者甚少,王海這樣的行為剛好能夠將《消法》廣而告之。
就這樣,王海徹底走紅。此後多年間,王海開始將打假規模化運營,開起了打假公司。除了繼續做老本行之外,王海的公司還新增幫助消費者維權以及替企業打假等業務。
25年來,在國家對消費者權益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王海站在「為民除害」的道德制高點上賺下了千萬身家。
對於這種職業打假盈利的行為,你有何看法?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