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曉峰就這麼一人,直言直語,他說:
有一群人,而且為數不少。
他們拿音樂公關、裝*,刷存在感、顯擺自己有文化,然而他們骨子裡根本瞧不起音樂。
他們號稱喜歡音樂、愛好寫歌,但是多年來連一本關於歌曲創作的書都沒看過。
他們急功近利,自認為能以量取勝,大量「創作」「垃圾作品」,他們像病毒一樣充斥著整個音樂界,混跡在偉大的音樂藝術當中,導致社會人士誤認為做音樂特別容易,誰都可以當作曲家,甚至讓孩子們誤以為:報考音樂藝術院校是讀大學最為簡單、容易的捷徑。
他們只顧及個人的表達,以為音樂就是純娛樂。當然,娛樂是音樂重要功能之一,但請不要調戲音樂,不要侮辱藝術,更不要拿垃圾當作品。尊重藝術也是尊重自己的體現。因為不管你是真誠或虛偽,音樂都能將你徹底無遺的暴露出來。垃圾作品不僅不能體現人的才華,反而暴露了人的醜惡。
音樂是偉大的藝術,是一門特殊的語言,她是知識、是科學、是人性、是需要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的,更需要大量的理論支撐。只有全身心投入去學習和苦練才有可能進入專業行列。
最後引用一段鋼琴名家的話:
身為一個音樂家,我們的音樂所能表達的,僅僅是真實的自我,不是他人;音樂就像一面鏡子,赤裸裸地將自己反映出來。內心如有任何些微造作、虛偽與不真誠,我們都會感到羞恥,在音樂中表露無遺。——露絲·史蘭倩絲卡(Ruth Slenczynsha世界著名鋼琴家, 「美國第一鋼琴夫人」,被倫敦《鏡報》稱為「當代最優秀的女鋼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