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大年初五)晚21:30黃金檔,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國家寶藏》新春特別節目《「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用音樂做語言,以黃河為脈絡,穿梭千年歷史,奏響華彩樂章。」春節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推出《國家寶藏》新春特別節目《「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並於1月29日(大年初五)晚21:30黃金檔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為一直「催更」、期盼第三季上新的粉絲們獻上一份新年禮物,與觀眾共賀新春。炳靈寺第169窟第6龕無量壽佛作為甘肅代表性文物,將與舞蹈紋彩陶盆、東漢七盤舞畫像磚、石刻胡旋舞墓門、唐三彩載樂駱駝俑等九省代表性文物同臺亮相,講述「黃河故事」。
取自李白《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千古名句,此次「國寶音樂會」以「黃河之水天上來」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與人文精神,講好黃河故事」的講話精神,展現滔滔母親河奔湧豪邁的壯闊氣勢,傳遞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黃河文明。
已播出兩季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以電視呈現的手段真正讓「國寶」文物「活起來」,深受觀眾喜愛。其原創音樂也得到了觀眾和粉絲的一致厚愛,被網友戲稱為「大型原創音樂節目」。
此次,《「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聯動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首批48家文博機構,將在黃河流域沿線九個省份,分別選擇一件代表性文物,通過全新的創作編排和國寶守護人的精彩演繹,讓文物穿越千年歲月,生動詮釋黃河兩岸古往今來璀璨奪目的文化風採。特別是,將繼續鎖定、放大原創音樂這一創作亮點,以歌舞、器樂演奏等文藝形態,講述國寶與黃河文化的淵源故事,呈現黃河流域各段不同風情、各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風貌,再次用藝術的形式讓國寶活起來。
甘肅代表性文物為炳靈寺第169窟第6龕無量壽佛。炳靈寺石窟是中國開鑿年代最早的石窟之一,第169窟第6龕無量壽佛造像旁,一方落款為「建弘元年歲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的墨書題記,將中國早期石窟的開創時間向前推進了一百年。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曾在這裡停駐;酈道元在這裡遠眺黃河交匯,還在《水經注》裡為石窟命名為唐述窟。古往今來無數西行東歸的傳說,在這尊佛像的注視下,渡過黃河,走向遠方。
甘肅代表性文物為炳靈寺第169窟第6龕無量壽佛,守護人為日本陶笛演奏家宗次郎。
炳靈寺第169窟第6龕無量壽佛的守護人為日本陶笛演奏家宗次郎。1985年,一支匯集中日兩國力量的紀錄片拍攝隊伍,沿著黃河一路西行來到甘肅省炳靈寺石窟。當時,年輕的宗次郎用悠揚久遠的陶笛聲,為這部紀錄片寫下主題曲《大黃河》,讓無數人駐足流連。此次《國寶音樂會》上,宗次郎將再次吹響那耳熟能詳的旋律。
甘肅省博物館、天水市博物館、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甘肅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會寧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慶城縣博物館六家文博機構,共同送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隴原之聲」。
九組國寶守護人中,除日本陶笛演奏家宗次郎外,還有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琵琶演奏家趙聰,二胡演奏家金?,頂尖舞者殷碩、孟慶?,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青年歌唱家呼斯楞等分別守護各省代表性文物。
此外,針對《國家寶藏》的文物關注度,節目還將聯合百度熱榜,盤點出年度最受網友喜愛的十大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