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華時報
近日,饒雪漫新書《52赫茲的回聲》上市,她親自操刀劇本的電影《左耳》也將上映,並推出《左耳》紀念版新書。饒雪漫曾創作超過50本青春文學小說,同時,她也是一位資深出版人。她最早在國內採用選拔「書模」的方式為圖書出版做宣傳,林更新、蔣勁夫、馬思純都曾是其「書模」。而蔣方舟及「北大雙胞胎」苑子文、苑子豪等年輕作家也和她有淵源。受訪時,饒雪漫笑說「編劇不是人幹的活」,她還是最愛作家身份。饒雪漫感慨,目前圖書市場不太景氣,「我靠影視公司來養我的出版公司。」不過她認為,出版行業的春天終究會到來。
>>關鍵詞·作家
夏令營系列出到第7本
新作繼續關注青春期女孩
饒雪漫新作《52赫茲的回聲》近日由鳳凰雪漫文化公司推出。她從2005年開始組織「女生夏令營」並將這些故事匯集成書,《52赫茲的回聲》已是夏令營的第7本書。饒雪漫表示,2005年的17歲與2014年的17歲故事很不同,「雖然都是青春期的問題,但80後與95後很不相同,這本書也更溫暖一些。」
入選饒雪漫夏令營的多為14到18周歲的女孩,並且多數都是別人眼中所謂的「壞女生」,「她們有一些是自己寫信報名給我尋求理解和幫助的孩子,也有很多家長的求助。那時候我就萌生了做女生成長夏令營的想法,幫助在成長中犯過錯誤的好女孩兒。」在饒雪漫看來,這些女孩的「錯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特殊的經歷和環境造成的,「我想告訴她們,要相信自己的聲音會被聽得到,會有回聲。」
《52赫茲的回聲》中,有一個故事讓饒雪漫覺得尤為心疼,「《被嫌棄的英子的半生》中,女孩從小父母離婚,媽媽不要她,爸爸曾幾次把她帶到陌生的地方想要丟掉她,把她帶到高架橋上讓她掉下去。或許是命運吧,女孩每次都能化險為夷。聊天時候我問過她現在對生活是什麼想法,她微笑著說:『我不哭,更不會跟人生服輸。』」為了以第一人稱生動講述女孩們的故事,饒雪漫要和夏令營的每一個女孩進行深度的交流,不少女孩在這種溝通中,慢慢敞開心扉。
>>關鍵詞·編劇
操刀《左耳》劇本
「一開始我是抗拒的」
從去年開始,饒雪漫鮮少推出長篇小說,一直埋頭忙於做編劇和自己影視公司投拍的電影《左耳》。此前《左耳》宣布定檔4月30日,這也是她的經典作品第一次被正式搬上大銀幕,「之後會有更多我的作品進行影視劇改編,如《沙漏》《離歌》等。」
饒雪漫稱影視劇改編很難,《左耳》電影改編過程就前後換了26個編劇,「《左耳》這本書出版10年了,我們一直希望能將它改編成影視劇,為此我們前後換了很多家影視公司。製片方都希望我作為原著,要跟編劇多聊人物、劇情。但聊到最後,我喉炎都說出來了,卻始終看不到滿意的本子。」「他們一開始說讓我自己來試一試,我其實是抗拒的。」饒雪漫笑說。她擔心作家的思維和編劇的思維完全不同,「我擅長用文字去編織畫面,不代表我懂什麼是真正的畫面感,而且我手頭欠了好多稿子。但事實上,沒有好的劇本電影是沒有辦法開拍的。某一天,我心一橫,一個晚上整出了近30場戲。大家看了都說寫得好,你就自己寫吧。」但最後的結果是,不過3萬字的劇本,饒雪漫寫完改,改完寫,用了差不多一年。她得出的結論就是:「編劇不是人幹的活。」
被導演蘇有朋「怒斥」?
「常常會意見不統一」
有消息稱,電影《左耳》的導演蘇有朋曾「怒斥」饒雪漫。饒雪漫回應稱兩人確實常常會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但只限於在創作上,「我們出現分歧也不止一次。但我真的很感謝有朋,在尊重原著這件事情上,他做得特別好。他對劇本的要求很嚴格,有時候為了磨一句臺詞,我跟他往往要花掉一整晚的時間。」實在堅持不了的時候,蘇有朋會鼓勵饒雪漫,說她可以拿金馬獎,吃點苦是值得的,「我就說,那我先去把領獎詞好好想一下。」饒雪漫稱蘇有朋「又聰明又努力,又認真又嚴格」。
談及編劇和作家,更愛哪個身份時,饒雪漫稱是後者,「我不覺得作家是一份職業,寫作是快樂的,是很享受的事情。我記得寫《沙漏》的時候,基本一天就可以兩萬字。」饒雪漫稱自己未來也不會像韓寒、郭敬明那樣做導演,「因為大大咧咧的射手座應該沒有辦法做導演。」
>>關鍵詞·出版人
圖書市場不景氣
「我做影視公司來養出版公司」
從14歲踏上文學創作之路,饒雪漫迄今創作了超過50本青春文學小說,也是第一位在國內創辦青春文學雜誌的作家,並最早在國內採用選拔「書模」的方式為圖書出版做宣傳。演員馬思純、林更新、蔣勁夫、「快女」劉忻等走紅前都曾做過她的「書模」。作為出版人的她也和不少當紅青春文學寫作者有淵源。2009年饒雪漫的雜誌《最女生》曾籤下包括蔣方舟、蔣雅楠等在內的10位年輕作者,網絡走紅的北大雙胞胎苑子文、苑子豪也曾是她的籤約作者。目前她很看好一位年輕作家冷瑩,「豆瓣上很火的那本書《我還愛著你,比想像中更深》就是她寫的,小姑娘寫的故事很有自己的腔調和味道。」
在她看來,出名早不早不重要,「上天眷顧的是努力認真堅持自己夢想的人。」談及圖書文學性和市場的平衡,饒雪漫認為書的「內容為王」,「但凡是用心的作品,就一定有屬於它自己的市場和受眾,是金子總會發光,不需要去刻意迎合市場,只需要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市場,讓市場發現它們。」
饒雪漫感慨,目前整個圖書市場都不景氣,「像我的出版公司就每一年都在賠錢,我做影視公司(譯林影視)來養我的出版公司。但我仍然相信電子版的圖書無論發展得多快,紙質書籍都是無法取代的。我相信出版行業的春天終究會到來。」
>>自白
自曝拖延症
交出電影《左耳》後把《雀斑2》完成
京華時報:你之前說《雀斑》可能是你的最後一部青春「疼痛」小說。那接下來創作上有什麼計劃?會否擔心作品的突破問題?
饒雪漫:《雀斑2》吧,一直很遺憾只出了《雀斑1》,這個故事沒有寫完。我的責任編輯每天都在催我,去走校園行的時候也有很多同學問我什麼時候出第二部。我想等我交出完整的《左耳》電影的時候吧……我知道我這樣說他們已經不相信了,上次的藉口好像是「等我寫完劇本再說吧」,哈哈哈哈。我不會擔心這個,因為我的作品都是十七歲的成長故事,那麼每一個時代的十七歲都是不同的,都會有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