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每天有三大不得不做之事,即:吃飯,睡覺,排洩。看似毫不關聯的三個獨立個體,其實所含聯繫甚多。例如吃飯和排洩,一個人每天的排洩量可以根據進食食物的能量和每天所消耗的能量計算,這其中排除了少部分可以為人體所堆積的物質,比如脂肪。
但是有的人卻進食甚多,排洩甚少,也不堆積脂肪,那麼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呢?
從人的消化本質來看,當一個人攝入少量食物或大量進食後,食物會經由人的腸道抵達人的胃部,胃部會隨之產生大量的胃酸來消解食物,使之分解成為可吸收成分和食物殘渣,其中的有效成分,例如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會被人體各器官吸收,剩餘不能消解部分,例如食物殘渣中的纖維素,可可鹼,低聚糖,酒精等都是胃酸無法處理的對象,可可鹼和低聚糖等都是大腸才能分解吸收的對象,而纖維素,除了少部分可溶性纖維素能在胃部短暫停留外,大多數纖維素都會囤積在人體直腸部,等待人體排出。
如果一個人吃得多拉的少,根據上述的科學依據,這自然就意味他胃部或者腸道某部分出現了嚴重問題,例如胃液分泌過少,致使食物不能消化囤積在胃部,導致胃脹或者長久不餓的現象或者腸道蠕動能力差,不能推送食物殘渣到達人體直腸部位,致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堆積,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現象。
那麼如何著手解決此類不良消化現象就成了人們生活中必須面臨難題。首先,人體出現上述腸道問題,本質原因主要是因為缺少水分攝入,其次才是攝入的食物問題和消化系統問題。
如果人體攝入水分不足,會導致消化液分泌不足,腸道潤滑液分泌過少,致使食物在胃部無法被充分分解或食物殘渣在腸道長期停留,針對此類現象,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多喝水,從醫學角度上講,正常人每天必須攝入2000毫升至2500毫升水,可見水的重要性。
既然排洩跟吃飯掛鈎,那麼人每天所攝入的食物種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如果長期攝入營養不均衡的食物如燒烤,醃菜或過於油膩的食物,身體各器官都會因為缺乏所需營養物質而增加代謝負擔。建議是吃飯不要過於挑剔,不要僅吃細糧,粗糧也需適當增加,例如糙米,玉米,瓜菜蔬果等都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足以滿足人體所需。
正常人無論是吃鮑魚海參還是吃青菜豆腐,其身體都能消化接受的原因,就是因為其消化系統處於健康運行狀態,如果某人的消化系統出現問題,那麼即便上述二者都處於正常的情況下,人體的運轉也會出現嚴重問題,吃多拉少都還是輕微現象,重者會出現由於腸胃長期堵塞而形成的各種結石。
針對消化系統不好的人群,除了滿足上述二者的條件外,還要注意增加運動量,因為運動不僅能促進腸道的蠕動,還能促進人體整體器官的協調代謝。
總之無論是吃多拉少還是吃少拉多,都要重視此類現象,因為很有可能這是您的消化系統發出的求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