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播出兩個多月,截至2018年10月23日,騰訊播放量已達152.9億。同名原著小說於2011年12月起在磨鐵中文網連載,累計閱讀量超過一千萬。故事講述了乾隆與側福晉如懿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情感歷程,不同於流瀲紫的另一熱門女頻小說《後宮·甄嬛傳》,《如懿傳》側重帝王夫妻的相處之道。(資料圖/圖)
全文共5731字,閱讀大約需要13分鐘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文 | 南方周末記者 程涵 劉悠翔
責任編輯 | 邢人儼
作為骨灰級讀者,微微甜書齡十二年,幾乎與女頻小說的歷史一樣長。
十二年前,讀初三的微微甜在讀了明曉溪的幾本青春小說後,從此「入坑」。手機開通上網功能之後,高中生微微甜開始廣泛涉獵各種網文——古代言情、懸疑推理、虐戀故事……
如今,大學畢業的微微甜從事會計工作。每天一個多小時的通勤路,陪她穿越城市和人潮的仍是4.7英寸手機屏上滑動的文字。不過,她愛看的故事變成了更現實的職場文,這些小說裡的女主角大多敢愛敢恨。讀得多了,內向的微微甜變得敢於表達,「我發現什麼事情說出來之後,更容易解決。」
網文作者丁墨總結女性讀者的三層訴求:共鳴、彌補、升華——即尋找生活的共鳴、體驗虛構的完美、感受情感的升華。丁墨的創作始於2006年,她的多部作品已被改編成影視劇,是女頻小說作者中的大神級人物。
「女頻」概念出自起點中文網。網站設有女生頻道,該頻道上的網文便被讀者簡稱為「女頻」,有時也籠統泛指「女性向作品」——為女性讀者服務或令女性讀者更有代入感的作品。與此相應地,男生頻道的網文被稱為「男頻」。「男頻」和「女頻」逐漸成為網絡文學作品通用的分類方式——這是傳統文學前所未見的現象,它意味著幾乎所有網文在誕生時就有了「性別」。
「女頻」的發展正呈現壓倒「男頻」的趨勢。2018年的熱播劇《天盛長歌》《如懿傳》都是由女頻小說改編而來。這股潮流興起於2011年前後,《後宮·甄嬛傳》《步步驚心》《失戀33天》等由熱門女頻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反響熱烈,一直延續到了《琅琊榜》《歡樂頌》《花千骨》等劇的熱播。
那些成功影視化的作品僅僅是位於女頻文學金字塔尖的部分。據《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與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提供的數據,支撐這個龐大產業的,是每年上百萬部女頻網文產量以及大陸近兩億女性網文讀者。
▲女頻小說《後宮·甄嬛傳》最初連載於晉江文學城,2011年11月首播的同名劇集已成為經典的現象級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後宮·如懿傳》分別位居《2017貓片·胡潤原創文學IP價值榜》第6名、第78名,其作者流瀲紫是少有的有2部作品上榜的女頻作者。(資料圖/圖)
「普遍來說,女頻作品對文字要求更高,『男頻』更注重劇情。」網文作者書海滄生向南方周末記者舉例,同樣是描寫秋天,「男頻」通常平鋪直敘——「秋天來了,天漸漸地涼了」;而「女頻」會寫「一層秋雨一層涼,又到了穿羊毛衫的時候……」
書海滄生認為,女性作者更注重生活中的儀式感,會費盡心思讓文字的氛圍貼合當時的情境,而男性作者關注的是「接下來要面對哪個boss了,該用哪個套路打敗他」。
女頻小說《餘生,請多多指教》開始連載後,「餘生請多多指教」成為戀人訂婚時的流行語。「這句話既深情,又節制。」網文作者書海滄生認為,這是許多讀者在女頻文裡尋找的東西。
2013年,丁墨寫了自己第一部懸疑背景的言情小說《如果蝸牛有愛情》。丁墨畢業於北大物理系,作為工科生,她寫網文時偏好邏輯推理和強劇情。「寫之前編輯勸我,你寫這個連出版都很難。大家都有很多擔憂,不知道讀者會是什麼樣的反應。」丁墨回憶。結果,小說閱讀量高達7000萬次,甚至成了網文的重要類型——「懸愛」(懸疑愛情的簡稱)。
此前,丁墨還寫過一些科幻背景的言情小說。寫著寫著,她發現,自己的讀者大部分是女性,一些男性讀者因為女朋友在看,也會跟著看。丁墨意識到,不管她寫的題材類型是什麼,最後仍然會被歸為「女頻」。在懸愛小說《美人為餡》的開頭,丁墨詳細敘述了男女主角不打不相識的過程,她認為,很少有男讀者會耐心看下去,「他們會跳過,直接看案件」。
「女頻」作者未必是女性,但「女頻」區別於「男頻」的最重要特徵有兩個:女性視角、注重感情線。丁墨很少看到男頻小說以感情為主,「很多優秀的男頻文也會把感情寫得特別動人,但是不會花很大的筆墨,或者成為主線。」
一些「女頻」儘管以男性為視角,並且完全不寫愛情,讀起來仍然迥異於「男頻」。丁墨舉例,同樣寫一場戰爭,「男頻」作者更側重的是熱血和徵戰,「女頻」作者也會寫得很宏大,但更側重人物在這場戰爭中的感受以及人物的命運。「女頻文的骨肉血脈跟男頻文是不一樣的,長出來是女性讀者感興趣、有代入感的點。」
網文作者隨侯珠認為,女性讀者最大的需求是「愛」,男性讀者最大的需求是「成功」。「女性讀者看文最主要是對情感的體驗、共鳴,不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被愛還是主動愛。」隨侯珠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男性讀者可能更渴望成功,對升級打怪、走上人生巔峰更感興趣,對獲取事業成功的要求更高一些。」
隨侯珠寫網文將近十年,她感覺「女頻」讀者對男性角色的要求明顯在提高。「幾年前大家的要求可能就是一個男人的樣子,現在希望他忠貞、英俊、多金、溫柔……」隨侯珠認為作者的功能就是拉著讀者進入文中的世界,跟著女主角去經歷、去感受,「男主角就像一幅很好看的畫」。
受讀者歡迎的女頻小說中,男主角無不披著好看的皮囊。「按照一般的套路,與女主角有感情糾葛的男二號男三號男四號都要美,無論是正派還是反派,」看過數千萬字的「女頻」讀者華月認為,「不然有啥好看的,一個從頭醜到尾的男性角色,不在女性的擇偶範圍之內。」
外表迷人的「女頻」男主角,情商卻不一定高。比如丁墨的小說《他來了請閉眼》的男主角薄靳言,儘管情商低,卻有其他優點。隨侯珠認為,這通常寄託著作者對男性的不同期待,有人看重品位,有人看重幽默感,還有人看重率真的個性。
讀者的喜好則受到當紅男明星的影響。如果某個男明星火了,敏銳的「女頻」作者也會在小說中炮製類似的男主角。許多讀者會根據小說情節,把男明星此前的影視劇素材剪輯成短視頻。「女頻」作者書海滄生發現,她的小說被書粉做成視頻時,出現最多的男明星是胡歌。
書海滄生覺得這得益於「女頻」改編劇《琅琊榜》的熱播。在《琅琊榜》中,胡歌成功演繹了小說中英俊多謀、病弱堅忍的男主角梅長蘇,「大家發現了一個實體的、活的『女頻』男主角,看小說和做視頻的時候,都會代入進去。」書海滄生說,「因為讀者這樣,作者寫文的時候也會代入這個形象。」
▲海宴小說《琅琊榜》於2006年至2007年在起點女生網連載,同名改編電視劇由胡歌、劉濤、王凱主演,於2015年9月首播,收官時網絡播放量破60億。(資料圖/圖)
「女頻」男主角最大的內在共性是忠貞、對女主角全心全意。隨侯珠曾經在小說《心有不甘》中描寫男主角婚內出軌,被讀者罵得很慘。小說中,男主在短暫的迷失後找回初心,但結尾隨侯珠還是把他「寫死了」——「我覺得讓他掛掉,是對他最大的愛意了」。隨侯珠發現,其他女頻小說也寫過不專情的男主角,如今,這種設定幾乎都被淘汰了。「男性女性都希望對方專情。專情聽起來很大眾,其實很稀缺,現實生活中,人不可能一成不變,感情也一樣。」
流行的女主角設定也在變化。隨侯珠記得,2008年左右的女頻小說比較流行「傻白甜」女主角,通常代指那些在感情上天真爛漫、不諳世事的女主角,帶有調侃意味。
眼下新的流行設定是「黑蓮花」(相對於「白蓮花」而言,「白蓮花」代指慷他人之慨卻自以為善良的女性角色),如古言小說《延禧攻略》的女主角魏瓔珞,這部小說由2018年7月播出的同名清宮劇改編而成。「女主角不再是受人欺負、楚楚可憐的樣子,而是頑強反抗、去打臉的人。」隨侯珠認為,隨著女性越來越獨立,女性獨立自主的價值觀從現實開始滲透進創作裡,瓊瑤小說裡那種逆來順受的女性形象在網絡時代漸漸消失了。
幾年前,隨侯珠在小說中幾乎不需要寫女主角的事業線,她只要長得漂亮、嫁個好男人就行了。「那種灰姑娘的故事,大家好像已經不太買帳了。」隨侯珠說,如今讀者對女主角的事業和學歷都有更多要求,她們更喜歡看到一個獨立自強的女主角,「她在感情上可以選擇男主角,而不是被選擇。」
不過,「傻白甜」依然不乏讀者。2008年以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逐漸普及,中老年婦女和年齡更小的孩子也開始讀網文。95後讀者小魚的媽媽就是一位「女頻」讀者,她發現同事和女兒都在讀網文,也跟著「入了坑」。小魚的媽媽做保姆工作,平時的精神生活比較單調,相比讀書,女頻小說大多語言通俗,比較對她的胃口。小魚的媽媽喜歡穿越文以及「霸道總裁與傻白甜女主」的言情故事,她通常先搜索這兩類關鍵詞,把看中的小說名字記下來,讓女兒幫忙下載。
隨侯珠認為,「傻白甜」不該成為一個否定詞。「『傻白甜』的核心是善良,大家對善良的渴望、需求和認可度是非常高的。」她說,「即便是『黑蓮花』,內心也還是善良、正直以及真誠的,這三點不能少。」
2003年的《何以笙簫默》是最早的女頻小說之一,引領了都市言情題材的潮流。
「霸道總裁」則是都市言情小說中長盛不衰的類型,與紙質出版時代臺灣言情小說一脈相承。這類小說的男主角通常是年輕英俊、強勢富有的企業家,專情而執著地追求女主角。書海滄生高中時很喜歡這類作品:「當時相信我是個可愛清純善良的小姑娘,所以就會有這麼一個人愛我。」
微微甜大學時喜歡讀的虐戀故事(簡稱「虐文」),屬於都市言情的另一類型。這類小說中,有情人之間總是障礙重重,難成眷屬。「大學時閒得無聊,覺得虐來虐去情緒很豐富。」上班後,她再也不看虐文,「工作比較辛苦,本來就很心累,再看這個就更心累。」
2004年,女頻小說《夢回大清》開始連載,被讀者稱為「清穿小說鼻祖」。2005年,網絡作者桐華開始寫同題材小說《步步驚心》。從此穿越題材成為「女頻」的新潮流,穿越目的地也從清朝擴展到各個朝代。
穿越小說中,女主角通常是生活在當代的普通女孩,因為觸電等莫名其妙的原因穿越到古代。女主角把後世的各種文明成果據為己有,在古代混得風生水起,並受到多個王公貴族的追求。追求者的爭奪不斷升級,甚至發展成傾國傾城的大混戰。
穿越小說建構了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的碰撞,並通過女主角的感情遭遇催生出某種女性情結——「希望全天下的人都愛自己」。
受穿越小說影響,書海滄生也開始寫清穿小說。寫了幾章後,她覺得沒靈感,而且清穿小說已經飽和,暫時寫不出新意,就擱置下來。到了二三十歲的年紀,書海滄生的關注點變成了家長裡短和人情世故,閱讀興趣也轉移到「種田文」上。
「種田文」興起於2011年左右,也是女頻文學類型之一,由穿越小說演變而來。穿越小說偏重言情,而「種田文」多寫世情。
十幾年前的穿越小說,滿足的是少女未嫁時被人追求的心理,如今流行的「種田文」,受眾主要是已婚婦女。常與「種田文」疊加出現的是「重生文」,後者常見的一種故事套路是,女主在小說開頭被人謀害致死,心中充滿仇恨,通過超現實地重生到自己的過去把人生再活一遍,完成復仇。隨著情節發展,女主「前世」的仇人會一個個出現。「重生之前,她看不透這些人,『這輩子』能不能看透?這就給讀者很大的懸念,」書海滄生說,「讓你再過一遍人生,會不會做得好一點?」
女主重生的原因,多半是遇人不淑。「這也特別迎合現代女性的一種心理,覺得自己所嫁非人,想重生一遍換老公。」書海滄生說。與眾不同的是小說《世婚》,女主因為被丈夫拋棄,在暴亂中慘死,重生後仍然無法擺脫與丈夫結婚的命運,卻看到了丈夫不同的一面,由恨生愛,最終兩人白頭偕老。
讀者對「重生」的需求也並不止於男女之情。90後讀者當冬夜漸暖因為覺得姥姥偏心,幾年不跟姥姥說話,直到姥姥去世才後悔莫及。當冬夜漸暖並未見過在女頻小說裡有修復親情的情節,「我想多跟姥姥姥爺相處」。
隨侯珠寫小說時,有時會把一些老讀者的名字用作角色名。「給她們一個客串的角色,像角色扮演一樣。」後來,她還發微博徵集讀者的姓名用來作女主角的名字,「讓她們在情感上有一種共鳴和想像。」
讀過隨侯珠的小說後,一些讀者會根據自己的想像,畫角色的肖像,還有讀者會寫「小劇場」(借用原小說中的人物和設定寫的段子)。幾位男讀者則為書海滄生的網文寫過劇情歌(類似於影視劇主題曲)。
在文學網站連載小說時,書海滄生喜歡看讀者的評論,幫助調整自己的寫作。有時,讀者留言說某處寫得味道不對,打個負分就消失了。儘管最初不服氣,但她後來發現那些批評多半都是很好的建議。
隨著讀者群的更替,00後漸漸成為書海滄生的新讀者,她發現批評的聲音變少了。「她們對待文學作品的態度居然讓我感受到了粉絲對待明星的態度,」書海滄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以前是純讀者,你寫得好人家看;寫得不好了,人家也會罵你。現在變成純粉絲的狀態——我好喜歡你呀,誰也不能批判你,誰說你就是跟我勢不兩立。」
「99%的情況下,提建議要麼被作者罵,要麼被書粉罵。」當冬夜漸暖感嘆。如今,當她實在想吐槽時,不會在小說的留言區評論,而是去第三方論壇的相關話題區。
隨侯珠發現,「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故事總是受讀者歡迎,作者寫新小說時無非是「新瓶裝老酒」,改換一下故事的時代背景、角色的行業。「大部分讀者還是為了消遣,給她們體驗爽,總比體驗絕望的東西好。」
同樣受歡迎的還有「甜寵文」,讀者邱邱把它比喻成「垃圾食品」——「固定的寫作套路,就是對方一個勁地對你好,把責任都攬過來,什麼都不需要你做,把你養得像廢人一樣。」
書海滄生認為,現在的女頻小說,單個作品的價值越來越低,滿足讀者需求的是成堆的作品。現在的讀者會在網上搜索特定劇情的小說,比如破鏡重圓、情有獨鍾。「她們是那種撒網式的——有好多人寫這個題材,我就全部撈過來。每個我看兩章,不合我意的全扔掉,合我意的就接著看。」書海滄生說,「就像喜歡吃一種東西,要吃到撐為止。『女頻』已經產業化了。」
大部分網文儘管在連載時點擊量很高,但完結後熱度會迅速消散。「因為很多人把它當作消遣,看完就忘了,就是打發時間的。」丁墨說,「但還是會有很多優秀作品留下來,完結之後、改編成影視劇時還有很多爭論。」
「即使言情小說是滿足女性心理需求的『精神鴉片』,我還是希望它能使讀者更明白一些事理,」書海滄生寫感情線時,非常克制,從不讓男女主角為了愛情不顧一切,「做人生選擇時,不能依從於完全虛幻的想法,還是要有一些真實的考量。」
隨侯珠曾經寫過抗癌題材的小說《照見星星的她》,她本以為這個故事會讓讀者感動,誰知許多人覺得太壓抑——「我只想看男女主角談戀愛,你幹嗎給我看生離死別?」一位罹患甲狀腺癌的讀者看了《照見星星的她》覺得很治癒,留言時引用小說中的句子:「這世上很多事情都值得尊重,包括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