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是由愛奇藝製作的唱作人原創作品競技節目,不得不說,這個節目的製作水平,節目的整個賽制還是很獨特很優秀的。放在幾年前《歌手》是「含金量」很高的一檔綜藝節目,然而今非昔比,如今在《我是唱作人》面前,《歌手》這檔節目已經黯然失色了。
輸就輸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透明度
看過《我是唱作人》的朋友都知道,在每次兩位唱作人PK 後的投票環節,節目組不僅會將兩方投票總數公布,更會列出投票名單,所以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哪位樂評人投了哪位歌手。相較於《歌手》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天一個地。因為眾所周知,《歌手》一直被網友們說存在黑幕,而且尤其是到了歌王之戰,排名更是一個謎,暫且不談黑幕之說是否真實,但是倘若《歌手》可以同樣做到公開投票的具體結果,可能也不會引來這麼多的猜測。
2.樂評人
《我是唱作人》的投票者都相對客觀理性,都是一些對音樂有一些了解的人,而《歌手》大眾評審就稍微欠妥,就拿今年的「當打之年」來說,有一位線上觀眾在錄完節目後發布視頻,直言稱黃霄雲唱歌一直炫技,高音不但不好還特別刺耳,於是他無奈地摘下耳機選擇不聽。
聽到這些後,不禁讓人懷疑節目組篩選雲端大眾評委的準則,不知是黃霄雲高音刺耳還是他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人,倘若只是高音太高的話,完全可以調低聲音,但是摘掉耳機的做法,是自己作為大眾評委責任的缺失以及對歌手的不尊重。
3.賽制模式
《我是唱作人》選擇了三種排位區的模式,由歌手們自己選擇PK 對象,每場都增加了刺激感和新鮮感,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歌手》這些年的賽制已經讓觀眾疲勞,就算今年的「奇襲」賽制也不是很好,相反還有些亂,節目組稱這樣增加了刺激感,但其實不然。
而且踢館歌手哪怕奇襲成功之後還不一定能進入下一期,因為同時面臨著兩個或者三個人都奇襲成功的局面可結果是只能進一個,這也是為什麼節目從第一期到最後一期總決賽,首發歌手除了毛不易之外都在,只有吉克雋逸加入了進來。「洗牌」的可能性太小了。
所以,一檔節目想要長久,要不斷地去探索新的元素,加入新鮮的血液,開創不同的東西,以免觀眾審美疲勞。當然,除此之外,質量仍然要放在首位,畢竟,大家都想看有誠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