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東縣長臨河鎮白馬社區窪地吳村,有一處保存較為完好的百年老宅——這裡曾是六家畈地區很有影響力的秀才吳鳳標的家,承載著吳家幾代人的回憶。
吳鳳標的曾孫、74歲的吳勤生,如今是這處老宅的主人。從吳鳳標到吳勤生的父親,吳家三代人全憑筆桿子走天下,代代相傳,在當地傳為佳話。
青磚黛瓦憶老宅
飽經滄桑的拴馬環
夏日雨水特別多,一個難得的晴天,記者一行來到長臨河鎮白馬社區。在窪地吳村,一處青磚黛瓦的老宅引起我們注意。只見:老宅大門朝東北,大門兩側,鑲在牆上的黑色拴馬鐵環,有著明顯的歲月痕跡,卻仍然堅固硬實。走進老宅,只見屋頂已經破敗不堪。不過,在幾根老朽的房梁上,仍能清晰地看見精美的雕刻。
雕花的房梁
老宅的主人叫吳勤生,今年74歲。據他介紹,老宅原本有三進房屋,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毀了一半,現在只剩下一個大門和一進房屋了。「以前,我和老伴一直住在這個老宅裡,後來房屋實在破舊,而且還漏雨,一到夏天蚊蟲特別多,根本不能住人,所以我就在後面蓋了一間屋。」吳勤生介紹。
吳氏老宅的雕花門
大門雖破舊,可門上倒是貼著嶄新的對聯。據吳勤生透露:老宅以前分中門(大門)和側門,一般進出都是走側門,只有貴客到來或者家裡發生大事了,才會打開中門。
吳家秀才名望高
別看老宅歷經百年風雨如今有些破敗,可在當年,這裡住著六家畈地區一位很有影響力的秀才——吳鳳標。
吳氏宗譜記載了老宅主人的故事
據1914年(民國三年)修成的六家畈《吳氏宗譜》記載:吳鳳標,名補貞,字性存,號瑞鳴,邑庠生,配王氏。窪地吳村人現在還習慣稱他「吳補貞」。早在1880年(清光緒六年)修成的《吳氏宗譜》裡,登記的名字還是「補貞」,1914年的譜裡,全稱「鳳標」。
「吳鳳標是我的太爺爺,當年可是出了名的秀才。」據吳勤生透露,20歲時,吳鳳標進京趕考,經過家門口的大樹,一顆鳥屎落到頭上,不過在他看來,卻是一個好兆頭。後來,吳鳳標如願考中秀才,但因當時家中有老人去世,需要守孝,所以他放棄了進京學習的機會;後期,鳳標一直從事教育事業。
老人講述老宅的歷史
村裡人都說,當年吳鳳標被稱為「三老太爺」,也被人背地裡稱「三老頭」,在六家畈威望很高。當地不正經的小青年一聽說「三老太爺」、「三老頭」要來,都嚇得不敢再搗蛋。有一年,有人與六家畈有名的頭面人物發生糾紛,頭面人物要去打官司告那人,那人害怕,請吳鳳標出面。吳鳳標答應下來,頭面人物聽說吳鳳標介入後,也就讓步了。
吳鳳標還曾出任六家畈吳氏宗祠宗長。在他做壽時,民國總統黎元洪和代總統馮國璋先後題贈「大耄同春」、「端委高風」匾額兩塊。
筆耕不輟代相傳
在講吳鳳標的故事時,吳勤生一臉自豪。的確,吳家人以吳鳳標為驕傲,而吳勤生的爺爺、父親,也傳承了吳鳳標的衣缽,要麼當教師,要麼在部隊裡也是從事文職。
據悉,吳鳳標的兩個兒子都參了軍。次子吳忻仁,字家讓,1904年出生,1975年去世,年輕時就加入重慶部隊擔當文職,後變職到雲南;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上校參議,一生都奉獻給部隊;晚年因高血壓復發,死於部隊。吳鳳標的孫子高中畢業進入軍校,解放後成為老師。「我父親當年還被評為肥東特級教師呢,那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個月有五十多塊錢的工資,算是相當高了。後來在『文革』期間,被打成右派,從此生活拮据,貧困潦倒了結一生。」談起父親,吳勤生不住地搖頭,一臉遺憾。
窪地吳村還保留有幾座這樣的老宅
長臨河鎮窪地吳村百年歷史的老宅
在窪地吳村,像這樣的百年老宅,還有幾處。雖說大多破敗不堪,可吳氏後人仍盡力保護老屋。畢竟,老宅見證了家族的發展,見證了吳氏後人代代相傳……
看完別急著走哦~
給小編ZAN一個!
~歡迎留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