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設計者,產品質量好,滿足基本需求,並非是一切。
一個頂尖的設計師,會從社會男女的生活規律和動向上,挖掘兩性深層次的心理,創作出一個男女性別之間,交叉性的設計。
2008年,日本一家公司,出臺了一件商品,用性別的混亂錯差,產生了一種新奇感。不僅在輿論上產生了轟動,還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峰」公司是一家日本內衣零售商,2008年,他開發了一款黑色、白色、粉色,適合男性佩戴的「胸罩」。
推向市場之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訂單源源不斷。
不僅在日本購物網站上,成為熱賣冠軍,還在中國發行過。
在一些顧客的反饋中,企業負責人就曾經透露,很多顧客都說「期待這種胸罩很久了」。
這款「男性胸罩」,依據男性體型精心設計,罩杯比較小,採用和男性內褲相同的面料,質地柔軟有彈性。
一開始銷售,兩周之內就賣出了300件,一個月的銷售額達到1.5億日元。
這種反性別的事情,自然引起巨大的輿論。
在日本國內,很多的民眾對之嗤之以鼻,嘲弄、諷刺之外,認為男人穿胸罩,是一種「變態」行為。還有一些人認為,男性胸罩就是為了滿足,一些喜歡奇裝異服的男性需要。
然而一番調查之後,出現了一種讓人意外的結果——「男性胸罩」可以緩解壓力。
日本是一個男權社會,高度發達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很大。
尤其是男人們,為了減輕壓力,除了喝酒之外,還獨創了很多減壓的方式,比如兩人抱頭痛哭,打點滴等等。
「男性胸罩」也成為減壓的絕招之一。
根據購買「男性胸罩」顧客的反饋,他們買胸罩,並非是喜歡穿奇裝異服,而是因為胸肌不夠發達,穿上胸罩之後,可以讓胸部看起來更加的豐滿,滿足男性威猛氣質。
還有人說,見客戶的時候,戴「男性胸罩」感覺雙方之間有個保護層,安全感更好。
我們從更深層次來說一下。
嘲弄「男性胸罩」的人背後,體現了性別不平等。
日韓文化中,有很多的男性,在外表上逐漸女性化,也就是俗稱的「偽娘」,這種視覺上衝擊,讓人感覺「男性胸罩」就是為了滿足一些惡趣味誕生的。
胸罩的誕生,雖然和女性有關,可是如果說,是女生的專利物品,也不太合適。
當時歐美國家,一些女性身體健碩,一個T恤,一個吊帶,就有拖住乳房的功能,胸罩基本上也退出了他們的生活。
從這一個現象來看,女生也並是非用胸罩不可,那麼為何不能使用呢?
在一些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一個偽娘,或者對女性內衣有特殊癖好的人之外,還有一群使用者,胸罩能夠他們帶來安全感,這絕對是出於正常的生理,心理上需要。
話又說胡來,為了滿足特殊癖好,購買「男性胸罩」的人,真的就那麼不可理解嗎?
小編認為,對女性內衣感興趣的男人,都是處於對女性身體一種欲望的表現。
日本與中國一樣,長久以來,女性都是男性的附屬,儘管女權運動,提倡男女平等。可是「女性」的身體,期望被凝視的現象一直都沒有多大的改變。
一些內衣設計展覽會,都會做一些性感的廣告,用女性裸露的皮膚,魅惑的眼神,刺激觀眾的感官,達到推銷商品的目的。
從本質上來件,女性的身體,就是刺激男性消費者,讓其產生興趣的一種載體。尤其是一些媚俗、煽情的性感廣告,甚至可以刺激男性的欲望幻想。
「偷窺」被認為是一種病態,而性感廣告卻能大行其道。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也能說明一個問題。
「假小子」女生,穿著男裝,人們不驚奇。而「假姑娘」的男生,穿女裝扮女人,就成為一個自取其辱,滑稽可笑的現象。
這就是男女不平等的世俗表現。
從這裡小編要鄭重的說一下,我們不妨將「男性胸罩」,當成一種為專有人群的一種特殊設計。將其看作,專門為有生理缺陷的特殊人群,專門設計的一種產品,滿足他們的需要即可。
從小編的眼中,「男性胸罩」與眼鏡,拐杖,假肢等等,這些特殊商品一樣,為使用而設計。不要將其升高到,社會、文化、習俗的層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