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蘊含著「天造地設」的文化自信

2020-11-17 新華網客戶端

  因為做生態批評的緣故,總會關注到中外一些自然地理的紀錄片。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系統性拍攝的植物類大型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就很值得一看。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授予《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紀錄片團隊「AIPH植物力量宣傳紀錄片榮譽獎」,表彰其在片子中推廣植物的力量。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為古老的源頭,從充滿傳奇色彩的光核桃再到非洲高原的青蒿素,這部紀錄片呈現了21科28種中國原產植物的生命旅程,它們的故事其實是中華民族不斷孕育新文明的過程,也構成了人類進化史的精彩篇章。

  為植物尋根

  其實也是為人類文明尋根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使用了先進的4K超高清攝影機、大型航拍無人機等設備,採用了延時攝影、定格動畫、高速攝影、水下攝影、顯微攝影等多種拍攝方式,為世界觀眾記錄和呈現了一幅完整的中國植物版圖。

  4.2億年前,大地慢慢被一層叫作苔蘚的綠色所覆蓋,這些植物成了陸地上的拓荒者,也為地球孕育更多植物備下了肥沃土壤;3.6億年前,地球上第一顆種子誕生了,這是自然進化史上最奇妙的一環……200萬年前,第四紀冰期來臨,平原地帶大量生物滅亡,喜馬拉雅山東南部、雅魯藏布江、瀾滄江等區域的高山峽谷阻擋了冰蓋寒流,萬千種植物得以倖存。這些植物活化石延續了古老的生命基因,造就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植物天堂。植物的種子藉助根系、風雨、水流、蟲子、鳥獸和人力,歷經無數磨難和數代演化,「走」到了其他區域,種群不斷壯大,最終隨著船舶、駝隊、馬幫等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作為「大地寵兒」的人類,與野物草木從相遇到相識,從相伴到相守,共同上演了一場場叫作「進化」的大戲。紀錄片共分《植物天堂》《水稻》《水果家族》《茶樹》《竹子》《桑樹》《大豆》《本草》《園林》《花卉》十集,用唯美的畫面、科學的依據、深情的解說,呈現了中國原生穀子、野稻、茶、桑、竹、橙子、柚子、香櫞、蘋果、獼猴桃、黃豆、塔黃、石斛、黃花蒿、蓮、菊、月季等植物在這片土地上進化演變的歷史。植物的每一步進化都牽動著人類文明的步履,這種人類與草木之間奇妙的關係讓人敬畏和感恩。在觀看這部片子的過程中,你被一株植物的使命感動而哭再正常不過了。

  1萬多年前,中國大地上生長了一種看似普通的草,為後世形態各異的水稻品種留下了可貴的基因,它被今天的人們稱為野生稻。那麼,到底是人馴化了稻,還是稻馴化了人呢?

  為了傳承後代,野生稻費盡心機,它的種子發育時前端長出長長的芒刺,作為防禦鳥蟲的矛槍;芒刺上長著的倒鉤,讓它有機會掛在過往動物的身上向遠方傳播;成熟時種子會變成低調的褐黑色,並在最短時間內脫落埋身泥土,躲過動物們的垂涎。而這些繁衍的本能正體現出它們拓荒擴張的野心,也得以讓人們發現它,人類與野生稻開始了共贏的合作:人類培育栽培野生稻作為糧食,助長了這種植物繁衍生息的能力,而野生稻為了贏得人類的芳心,漸漸褪去了野蠻的芒刺,也放棄了主動墜地的生存策略,把自己的命運交付給了可信的人類,而它離不開水的習性,也迫使人類想方設法為它營造理想家園。距今6000多年前,水田開始出現在中華大地上;盛唐時期,從北方南下雲貴的民族,在適者生存的驅使下創造了梯田,用高山水稻改變了山川的容顏。一株草變成了人類的夥伴,一起在進化之旅冒險。如今,水稻已跋山涉水走進了113個國家的田間。

  一棵小小的植物,原來都那麼有故事,那麼傳奇!今天,我們站在自然進化的「頂端」,瞭望野生稻、野桃子、野豆子、野蓮子等古生植物的起源、繁衍和馴化,看似簡單的自然選擇背後是生存的自覺,它們衝破土地的堅毅中透著智慧。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看似是為一種種植物尋根,其實也是在為人類文明尋根,植物的進化史也是人類的進化史。正是人類在這種關係中保持了足夠克制和耐心,才得以與天地共生,與萬物同長。每一粒種子作為食物到我們飯碗的行程都歷盡風險,稍微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擦肩而過。

  繁華或寂寥

  都已藏在人類的根脈裡

  人類與大地物種相處久了,植物會從人的眼睛、舌尖進入心靈,藏進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品格、我們的信仰、我們的過往與去處。在人類文明史上,許多植物與人類的修身、養性、詩歌、繪畫、宗教等產生了緊密聯繫,內化為人們精神內域的一部分。

  追尋茶樹一路演進的生命源頭,它原本只是中國西南山林中一棵普普通通的樹木,可以高達30多米。為了走出競爭激烈的森林,讓自己的子孫廣為散播,它不得不適應人類的採摘,逐漸矮化到1米左右,這一疼痛的轉型讓它有機會適應世界各地不同的氣候和地形,深深地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如今,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種茶,30多億人口飲茶,茶樹是多個國家的支柱產業,時刻撥動著世界的經濟命脈。而喝茶,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口腹之慾,和人們的心靈生活融為一體。這種構建最初來自苦修的僧人。在凝神專注的禪修之中,茶因平和清淨的品性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僧人清貧自律的生活。來過大唐的日本僧人把茶傳到日本,但當時茶葉是珍貴的飲品;宋代時,被稱作「日本茶祖」的榮西禪師撰著了《吃茶養生記》,茶終於將根脈深深扎進日本人的生活,源於中國的茶道又演變成日本文化的標籤。茶,從一味藥、一泡湯,變成人們的精神料理。

  和茶樹為了擴大地盤逐漸矮化不同,竹子的策略則是拼命長高。竹子通過盤根錯節的地下根系生出竹筍來開疆拓土,一大片浩瀚的竹海或許是一棵母竹的後代。竹子稚嫩時是一道時令美食,長大後可以用來製作器具、家具,搭房建屋,而它對人類文明最大的參與則是用作書寫的竹簡和造紙的上等原料,還有製作尺八、洞簫、笙等樂器,這三大藝術功能讓它的後裔傳遍世界。在原產地中國,竹子中空外直、高風亮節的形象在文人雅士那裡成了人格的化身。

  在中國,月季、玫瑰、薔薇是薔薇科薔薇屬的三種花卉,而在拉丁語系國家統稱rose。在原產中國的園林花卉中,月季到達歐洲,與科技革命、商業需求成就了花卉世界的傳奇。西方人經過雜交培育的月季回傳到中國時,正是我們積貧積弱的那段辰光,我們將這種rose譯為「玫瑰」,好像它本來就是舶來品。實際上,我們真正的玫瑰是用作茶飲和食品原料的;鮮花店裡面被我們稱為「玫瑰」的鮮切花,全部都是切花型月季。月季以這樣陰差陽錯的方式出奇制勝,從普通的園林花卉走進我們的精神空間,成為美、愛和容光煥發的象徵。

  植物家族的這類族員,還有梅、蘭、菊、荷等等,它們見識過生,見識過死,見識過文明的破碎,也見識過秩序的重建。或繁華或寂寥,都已藏在人類的根脈裡。

  每幀畫面都是屏保

  每段旁白都讓人動容

  無疑,《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是一部養眼養心、震撼而溫暖的紀錄片,正如人們的評價:每一幀畫面都是屏保,每一段旁白都讓人動容,每一株植物都讓人驕傲!

  近年來,中國的自然人文地理類紀錄片越拍越好,如《家園,生態多樣性的中國》《航拍中國》《茶馬古道》《河西走廊》《了不起的村落》,不勝枚舉。這些紀錄片裡蘊含著我們「天造地設」的文化自信——自然萬物相連,人類命運一體,有理有據,不卑不亢。

  順應時代發展,紀錄片正以前所未有的圖像力量,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新名片。在混沌未開的遠古,古人認識世界的原初方式就是圖像,那些刻在或繪在巖洞裡、山壁間、石頭上的刻痕,記錄、傳播、保存了先民的一段段信息,依然是今天的我們認識人類來處的有效資源。

  今天,在移動網際網路、電視、電腦、手機等的協同發展下,人類文明已經進入了一個電子讀圖時代。與其他的傳播形式和手段相比,紀錄片這種「視覺語言」能夠超越民族語言文字的障礙,暢通無阻地被全人類所理解,這足以說明圖像敘事的重要性。

  當我們隨著《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那一個個鏡頭走進植物王國,在感受大自然滄海桑田的鬼斧神工、感恩物種對這片土地的格外眷顧、感嘆人與植物協同進化的神奇之時,也會忍不住稱讚攝製組經年累月、沐風櫛雨的耐心和辛苦。據介紹,這部紀錄片沉澱3年時間,製作歷時2年,僅主創人員就有200多位,在國內他們遍訪27省的93個地區,在國外他們到過美國、英國、日本、義大利、紐西蘭、印度、馬達加斯加7個國家的30多個地區,最終凝聚成這部紀錄片。

  總結起來,《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的成功之處在於:第一,選題具有創新性。作為中國第一部大規模系統拍攝的植物類紀錄片,它擇取了原產中國的數類植物,抽絲剝繭般,呈現了它們壯麗桀驁的生命篇章,知識性科學性強。第二,從人類與自然協同進步、命運一體的角度出發,立意探尋原產植物的「世界影響」,讓事實說話,不虛妄,不浮誇,潛移默化中傳遞出一種「文化自信」。例如《桑樹》一集,敘述一隻昆蟲和一片葉子的秘密被人們發現,引爆了中國古代絲綢業的繁榮,它與歐洲貴族的時尚結親,推動了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造就了影響人類文明史的「絲綢之路」。中國白桑最初傳入韓國、日本、中東地區,並在12世紀時傳入歐洲、美洲,東羅馬帝國為打破東方大國的絲綢壟斷做出了種種努力。對照這一歷史,片中影像是義大利的桑園種植和當地學者對引進中國白桑的解說,還有阿貝格博物館裡收藏的來自中國的古代織造設備,理據分明,讓人信服。第三,在對每一種植物的進化和傳播追根溯源時,融入了擬人化的敘事手法,竭盡全力地呈現每一株植物的生存、綻放、奉獻與輪迴,而每一棵草、每一片葉的命運都和人的生存、心靈緊密相連,嵌入畫面的詩文與那些植物相得益彰,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富有感染力。第四,拍攝地域廣,物種多,時間長,畫面精美,後期製作精良,解說生動鮮活,整個紀錄片既有蒼遠遼闊的長鏡頭震撼人心,也有纖毫畢露的近鏡頭賞心悅目。

  當然,《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每集的文案水平參差不齊,體現在解說詞上有的文採飛揚,有的不夠深刻走心,前者如《水稻》《本草》,後者如《園林》《花卉》;有些部分影像敘述線索跳蕩,前後畫面的邏輯性不強,表意不清,例如《竹》。但瑕不掩瑜,《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依然不失為近年來紀錄片中的翹楚之作,草木深處隱藏著的文化內蘊、精神信息,也將會隨著這部片子的傳播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郭藹明&劉青雲:從「天差地別」到「天造地設」的傳奇愛情
    郭藹明始終堅定地支持喜歡的人,直到他被世人所認可。平凡的是,相戀六年結婚,他們仍像初識一樣熱戀。婚姻24年,他們仍手牽手去市場買菜。過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從「天差地別」到「天造地設」,他們用愛證明,唯有愛可以超越一切。
  • 【寒假•影視劇】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集
    中國已知的植物有三萬五千種,佔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這裡是植物的天堂、文明的搖籃。衣食住行、美的歷程,傳播萬裡、綿延不絕。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古老的源頭,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區的青蒿素,該紀錄片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花卉
    花,是植物演化歷程中的偉大「發明」。花,為植物種群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更適合環境的工具。 花與人的相遇相知,改變了自然,改變了世界
  • 堪比BBC的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是如何誕生的?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是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植物紀錄片,央視播出後,豆瓣評分高達8.7分。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中獎名單公布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中獎名單 在本次贈書活動(雪山開花?柑橘亂倫?比8.8分紀錄片更精彩的同名書籍,來了)的前10名精選留言中,我們用隨機數生成器抽取了3位幸運讀者,分別是3、4和5樓的讀者,他們分別獲贈《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一本。
  • 4K專題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之《植物天堂》——製作經驗分享|...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是國內首部植物類紀錄片,我們用鏡頭語言,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植物的偉大。 作為中國業界超高清內容製作的風向標,索尼每年一屆的4K杯(從2018年開始稱「UHD杯」)已經進入了第七個年頭了。
  • 《孟子》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特質基因
    然而,在中國國內,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並沒有轉變為對於中國文化、中國制度的自信,一些人將此成就歸因為向西方學習的結果,卻無法解釋何以正宗的西方正陷入衰退危機之中,更有甚者,將此經濟的成功看成是改變中國現行道路、制度的物質前提。
  • 比肩BBC丨《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竟有1/5來自這片植物王國!
    堪比BBC的國內首部大型植物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每一幀都可以當壁紙8.8的豆瓣評分,跨越27省的深入拍攝3年風霜,最大嘗試堪稱最難係數紀錄片>地球上植物大約三十萬種卻有近十分之一生長在中國享受著得天獨厚的陽光和水分,說出來有點不好意思,結實是真的不算多,成年望天樹還沒來得及看著孩子長大,這些娃就迫不及待地都要離開。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噴湧勃發
    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個「強起來」概括了今天中國社會發展的整體風貌:社會生產顯著提升,生產能力的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發展,更加自信。社會生產生活這些「質」的提升必然從整體上決定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
  • 豆瓣8.9分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座「植物天堂」,30000多種植物,你還沒看嗎?
    上個月熱播的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阿風是趁著國慶假期一口氣給追完了。這是什麼寶藏紀錄片啊,比追劇還要爽,還好阿風沒錯過。這部歷時3年,豆瓣8.9分的高分紀錄片,你還沒看嗎?追《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部紀錄片,真是過癮!攝影構圖、背景音樂、旁白文案都是極極極好的!
  • 文脈同國脈相連——中國何以文化自信?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5000多年來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天文曆法、哲學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響深遠,有力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要說哪種文化能夠自信的話,中華文化是最有理由充滿自信的文化。
  • 把「中國植物」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中的一個個主角。攝製組就是在這種無形的威脅下戰戰兢兢地記錄下黃花蒿影響下的非洲疫區。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世界第三極,造就了獨特的地理環境與生物類群,從衣食住行到藥用審美,中國植物孕育並陪伴了華夏文明的誕生。  中國植物為我們所熟知,人人都能講出幾種耳熟能詳的品種。中國植物同時為我們所不知,比如紐西蘭國果獼猴桃起源於中國;水稻改變了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桑樹間接推動了文藝復興;茶葉「徵服」了全球30億人……中國植物正在影響世界。
  • 豆瓣評分8.8,比肩BBC丨《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竟有1/5來自這片植物王國!
    堪比BBC的國內首部大型植物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每一幀都可以當壁紙8.8的豆瓣評分,跨越27省的深入拍攝3年風霜,最大嘗試堪稱最難係數紀錄片>地球上植物大約三十萬種卻有近十分之一生長在中國享受著得天獨厚的陽光和水分,說出來有點不好意思,結實是真的不算多,成年望天樹還沒來得及看著孩子長大,這些娃就迫不及待地都要離開。
  • 翻拍《花木蘭》動畫取得成功,接著上映真人版,中國文化影響世界
    迪士尼翻拍《花木蘭》動畫版取得成功,接著上映真人版,中國文化影響世界?答案是肯定的。如今,迪士尼決定翻拍真人版《花木蘭》,邀請了中國演員劉亦菲,甄子丹領銜主演,鞏俐,李連杰等大牌巨星都有參與。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明顯,不管是經濟上面,文化輸出也是讓世界各地爭相學習中國文化。中國本身就是文化大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蘊含著文化瑰寶。
  • 增加文化內涵 培養文化自信
    我國新時期建設以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做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近幾年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逐年增加,描繪「十四五」發展規劃更是在國家層面上對提高文化軟實力描繪出一幅時間表和路線圖。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以文化自信厚植中國之治的根基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而文化自信正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繁榮,是凝聚力量,推動和保障「中國之治」的重要基礎。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文化才能愈發光彩奪目,才能厚植「中國之治」的根基,有利於找到中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的中國制度和治理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鬥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文化傳統愈是深厚、久遠,對民族的影響愈是深刻、持久。綿延數千年的獨特中華文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鮮明的內在特質、帶有獨特的文化烙印。
  • 快看漫畫陳安妮:中國的青年人越來越有文化自信
    第三方報告,在中國泛二次元用戶已達到3.5億規模。陳安妮稱,現在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中國的青年人越來越有文化自信。而在第三方青年調查裡面,越來越多人喜歡中國原創的漫畫,有21.15%的青年認為國漫是他們第一優先選擇的作品。國產動漫作品在知名度排行裡排前列,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青年人對自己原創的漫畫非常認可和喜歡。
  • 【理論講堂】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闡釋中華民族稟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人類文明是由世界各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出訪所到之處,最陶醉的是各國各民族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
  • 文化自信在「抗疫」中升華
    18世紀(包括18世紀中葉的乾隆盛世)之前,西方的工業革命尚處於萌芽階段,給世界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的正是我國四大發明,遍尋外國史料和史學評論,對18世紀中葉之前的中華民族也大都飽含溢美之詞與崇拜之情。誠然,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國門,中華民族遭遇劫難,體會了「落後就要挨打」。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中體西用」,中國曾試圖通過學習西方世界標榜的資本主義文化和制度,進行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