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Kung Fu一詞帶入英文詞典
他創立截拳道並讓雙節棍風靡全球
他是第一位徵服好萊塢的華裔演員
他被《時代》評為「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
他讓全世界記住他的怪吼也記住他的拳頭
他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逝世
但龍魂永駐,精武長存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的東華醫院呱呱墜地,護士在檔案上填寫了一個英文名——Bruce Lee。李小龍三個月大的時候就登上了電影屏幕,在《金門女》中本色出演一名嬰兒。
1941年3月底,李小龍隨家人回到香港,他從小就對演戲充滿熱情,展現出極佳的表演天賦。
1950年,李小龍10歲,參演電影《細路祥》,這是他進入影視行業的啟蒙之作,將父母早亡、不甘貧窮而又良心末泯的小匪徒「細路祥」演得活靈活現,成為頗受歡迎的童星。
電影《細路祥》劇照
1954年,經引薦,李小龍拜葉問為師,由此正式開始習武。
李小龍與師父葉問
1959年4月29日,19歲的李小龍隻身赴美。來到美國後,他寄居在父親友人家中,邊補習英文,邊打工,隨後又開始教授武術和舞蹈以賺取生活費,日子過得十分艱苦。1961年3月,李小龍順利升學,考入華盛頓大學。
初到美國的李小龍
與此同時,李小龍沒有停止授武的腳步。1962年4月,他在西雅圖唐人街舊樓地下室成立了第一間「振藩國術館」,開始在固定地點授課。
振藩國術館館長李小龍
1964年7月,李小龍決定休學,他離開西雅圖前往奧克蘭,並在那裡開辦了第二家「振藩國術館」。
一個月後,在加州長灘舉辦的「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成為李小龍的又一個人生轉折點。李小龍獲得大賽組織者埃德 · 帕克的邀請,作為表演嘉賓出席。在開幕式上,他的功夫表演一鳴驚人。
李小龍示範「極速出拳」與「寸拳」
1965年2月,李小龍受邀前往洛杉磯試鏡。1966年,李小龍獲得了電視劇《青蜂俠》的參演機會,飾演青蜂俠的助手加藤一角。李小龍在劇中的打鬥場面備受好評,該劇也成為他在美國早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李小龍在《青蜂俠》中的角色造型
1971年6月28日,在眾多香港電影公司的追捧下,李小龍最終選擇回港發展,加盟「嘉禾」,並很快投入到《唐山大兄》和《精武門》兩部電影的拍攝中。
《唐山大兄》是李小龍「新式功夫電影」的開山之作,電影裡,他敏捷的身手、乾淨利落的招式,都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唐山大兄》大獲成功,一舉奠定了李小龍在香港功夫電影界的地位。
1972年3月,《精武門》在香港上映,電影中李小龍一腳踢碎「狗與華人不得入內」匾牌的一幕成為經典。他也憑藉這部影片,在第十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奪得「最佳技藝特別獎」。
《精武門》上映後兩個月,李小龍便帶領劇組團隊遠赴義大利羅馬,開始拍攝一部由他全權執掌,自編、自導、自演並且擔當武術指導的電影——《猛龍過江》。此片是香港有史以來,首部票房突破500萬大關的影片,同時也幾乎打破了所有東南亞地區的票房紀錄。
李小龍的幾部電影在票房上都大獲成功,這讓好萊塢的華納公司注意到他的商業價值,最終,1972年11月,李小龍與華納籤約,合作拍攝電影——《龍爭虎鬥》。
然而,《龍爭虎鬥》拍攝結束後,李小龍未能等到電影上映,就於1973年7月20日猝然離世。
同年8月,影片在美國上映。這部成本不到100萬的電影,全球總票房最終高達2億美元。李小龍的這部突破之作,也成為電影史上最賣座電影之一。
《龍爭虎鬥》的成功,同時也造就了一股文化風潮。當時在美國,幾乎每個街角都有一間武館,從東岸到西岸,乃至全世界,所有人都想成為「李小龍」。
李小龍不僅擅長武術,同樣也是一名出色的舞者。他尤其擅長恰恰舞。1958年,李小龍更是獲得了「全港恰恰舞公開賽」冠軍。
恰恰舞高手李小龍
在美國求學期間,李小龍研讀了大量的哲學書籍,對於哲學和功夫的結合,更是有著獨到見解。他還曾在大學二年級時,受邀前往西雅圖的加菲爾德高中講授中國哲學。
除了哲學,李小龍還是個文學愛好者,在空暇時間,他不但嘗試翻譯過一些中國古代詩詞,自己也創作了大量詩歌。
李小龍的親筆詩稿《漫步華盛頓湖畔》
—我是小編冒泡的分割線 —
對於90後的小編我來說,在知道李小龍時,他已經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了,不曾看過他主演的那些電影,但能夠從其他影視作品中人們對他的模仿,感受到他是一個特別且偉大的人。不知道生活報的讀者朋友裡,有沒有誰是李小龍的粉絲呢?如果李小龍曾點燃過你的青春,讓你擁有一段熱血回憶,歡迎在文末留言哦~
註:本文綜合整理自網絡
@海峽生活報原創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主任編輯|莊莊 製作|阿里裡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