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0-2020星期四
【導引】國慶遇見中秋——雙節雙至,紅旗是要掛的,親情是濃厚的,娃娃的日記也少不了中國元素。還有忘年老友千裡相送《歲寒三友》,節前節後與節尾,都很中國。所有美好、珍貴的記憶都應該記述,並傳播開來,這是本人樂此不疲,並終生不懈的事業……
掛紅旗、送旗杆,很中國!
2020年9月30日上午。雖然是節前,但雙節雙至的氣氛已漸濃厚,南寧各大社區、街道已紅旗招展。可我搬家時忘記帶走旗杆了,找出晾衣杆試試,太短——嚴重不行。為難中,突見榮和大地物業安保兩個小夥子扛著幾面紅旗過來,遂:「小夥子們,能不能支持一個旗杆?」「可以,我們回去再拿一根」一個小夥子很快卸下一根旗杆給我,如願!在這個其樂融融的人文社區五年多了,真有點不想回京了。
話說這幾年也是神奇了,有點缺啥來啥,到哪步自然而然順暢之趕腳,極符合個人「到哪山,唱哪歌」之心性。就比如掛國旗,缺旗杆——兩個可愛的年輕人送了一根,掛著掛著來風了,拍完美照,風馬上就停了——天助力事必成。突然想到「人不能逆天」,而應天時地利人和俱全,最為重要的是:國好家才好,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方方面面的支持。
自從系統學習了公共管理之後,明白了公共組織對現代國家的重要性。以前,我們一盤散沙,竟然被小民族摁在地上反覆蹂躪了幾百年,現在,中國人民覺悟了團結了——掛國旗、送旗杆肯定很普遍,不僅僅是以小見大,中華民族的強勢崛起是立體性的,體現在方方面面,當然,我們連強大的洋鬼子都不怕了!很中國!更很樂見!
一年級孩子日記,很中國!
2020年9月29日中午。給三個可愛的一年級孩子布置了「命題日記」:中秋遇見國慶我想對親人說……,一個孩子想寫盼著回老家——尊重,另外兩個孩子——對爸爸媽媽(父輩)、爺爺奶奶(祖輩)沙沙開說,看完三個孩子的日記——都很中國,在這裡選漫紓的日記予以分享。
漫紓不想用「遇見」,要完全自己創作,開頭就說雙節「混合」了,兒童化語言——很好!漫紓先祝媽媽「越長越漂亮」,主題鮮明!隨後,希望爸爸「國慶錢很多」,並「人帥帥的」後,小姑娘思考全面,家裡經濟要抓好,人必須帥!
到了對爺爺、奶奶說時,想引導一下「爺爺、奶奶照顧你和弟弟是不是很辛苦?」漫紓不想被幹擾,堅持自己創作,看到寫出「節後發大財」頓感很亮很亮:不但體現了中國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體現了對全家人不懈努力之期盼——都要創造財富,越細品越感受到很中國!
《歲寒三友》,很中國!
2020年10月7日下午。「歲寒三友圖,比竹報平安、花開富貴要寬40多公分。把地址發給我吧……」雙節接近尾聲,身在北京的老友,著名書畫家、詩人周義發教授微語飛至,得一「國寶」級相送——必然秒回。
「身無彩蝶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我和周老師相交十多年來,始終本著不市儈、不功利、淡如水、坦蕩蕩,平時各忙各事,每每節假日必有語言、文字之交流。步入知天命愈發感到,人生友不在多,得一滿足,得二幸甚,愈二則豪奢了。
「一個偉大民族雖歷經苦寒,但芬芳猶在。堅韌頑強的仁人志士歷久彌堅,其精神與寓意是雙重存在的……」今年周老師動過一次手術,觀這幅《歲寒三友圖》知老先生身體、精神狀態都很好,特存於此,先祝老友:身體康健,創作豐厚!再饞饞畫友們:此作將特別珍藏,誰也別惦記了……
【關於】孫雨果,社會學者、專欄作家、人文行者。迄今在國內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各級媒體,以及海外華文媒體發表作品愈千篇。自大二與小夥伴單車6000裡,完成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五省的社會調查後,堅定開啟走遍中國、記錄世界的不懈之旅。對於社會、財經、文化的思考、探索從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