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背後—參加大松博文魔鬼訓練的山東體育學院女排姑娘們

2021-01-18 閃電新聞

從首奪世界冠軍到奪得第十個世界冠軍,電影《奪冠》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女排精神」震撼著觀眾,感動著國人。成績背後,是幾代排球人的努力,其中,大松博文和參加當時訓練的女排人功不可沒。山東體育學院體育口述歷史團隊為追尋排球往事,訪談了參加大松博文訓練的7名老校友,這段往事,給她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說:「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新中國成立71年來,一代代中國女排在奮鬥中鑄就了女排精神的榮耀和豐碑,激發了國人投身國家建設的鬥志,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偉大在平凡中孕育,中國女排的成績來自於一代代女排的刻苦訓練,低谷時的默默付出,成功時的不驕不躁。薪火相傳,當回憶的閘門打開,追溯「女排精神」的最初源頭,那就是1965年在「魔鬼訓練」中,中國女排隊員在嚴格訓練、團結協作中所展示的是毫不鬆懈、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意志和為國家排球事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當時,山東體育學院運動系學生有10名隊員被選拔到上海參加大松博文一個月的訓練,另有2名被選入國家隊的校友也參加了訓練。在最後階段留下的11名參訓精英中,山東體育學院7名老校友徐愛敏(國家隊)、高緒美(國家隊)、徐利雲(參加大松博文訓練後調入國家隊)、李春蘭、劉向葵、馬世芬、臧磊佔據半壁江山。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初參加魔鬼訓練的青春少女都已經進入耄耋之年。談起參加日本女排教練的「魔鬼訓練」的經歷,老女排隊員們仍是記憶猶新。

周恩來總理款待大松博文(右)夫婦

20世紀50年代即建國初,排球強國是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60年代,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挑戰著蘇聯女排的皇者地位,其教練就是大松博文。1964年日本女排獲得奧運冠軍,在世界女子排壇史上連勝175場的奇蹟引起了中國排球界的關注。1965年4月,中國排協經過周恩來總理的批准,邀請日本著名排球教練大松博文幫助訓練中國女排。周恩來總理對這次訓練非常關心和支持,他關注著隊員訓練的一點一滴的表現,每天都要聽匯報,包括這樣大的訓練量女排隊員能否受得了、對身體有沒有損害等等都了解的很仔細。國家體委抽調訓練、科研和醫護的整體力量,觀摩大松博文訓練,關注隊員的表現和反映,研究訓練技術和方法。

女排姑娘與大松博文夫婦、教練以及部分工作人員合影

被挑選參加訓練的40名隊員認識到,這次訓練不僅僅是個人的專業技術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講,更是為國家練球、為中國女排練球,自己的表現代表著國家形象、中國女排形象。隊員們訓練中都有一股絕對不服輸的勁,尤其是面對日本教練、世界冠軍隊教練,就覺得必須發憤圖強,練好排球、掌握技術,要為中國爭口氣。

大松博文給中國女排姑娘做示範動作

大松博文的訓練包含了「三從一大」的原則,即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和大運動量訓練。大松博文訓練非常嚴格,既有訓練難度也有強度,隊員達不到訓練標準不能休息。尤其是極限訓練將隊員身體的潛能全都挖出來,直到不能動彈為止。有「魔鬼教練」之稱的大松博文大強度、大密度的訓練因近乎殘酷被稱為「魔鬼訓練」。

徐愛敏是較早從山東體育學院被選拔到國家隊的學生,後來從國家隊又入選參加大松博文訓練。「排球改變了我的一生。」徐愛敏認為,大松博文對中國女排的訓練,是中國排球發展的一次挑戰和摸索。徐愛敏回憶跟大松博文訓練就像上刑場一樣,很苦很累,從早上吃完飯12個小時一直泡在球場上,最多休息一個小時,繼續耗在球場訓練。訓練期間她膽結石發炎,但是沒有缺席過一次訓練。後來徐愛敏的一根手指在比賽中骨折,因為怕耽誤訓練和比賽,沒有及時做手術,至今是九十度彎曲。但她不後悔,她認為中國人必須拼搏,要奮鬥,排球也一樣,只要精神不死,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就會有希望,就能成功。

徐愛敏接受訪談

高緒美也是從國家隊入選的,因為在訓練中動作標準規範,成為全國女子排球學習的示範和標杆人物。高緒美說,「大松在訓練前給每人發了一塊白毛巾,說擦汗用。後來姑娘們終於體會到了,不止流汗還流血呢!」女排隊員每天訓練結束後都是血汗交織,弄的床單、毛巾都是紫藥水。

高緒美接受訪談

有一次比賽中,高緒美打主攻,徐利雲打二傳。由於出汗多,有一個球因為徐利雲手滑傳錯了方向,本來往前傳的,結果直接跑後面去了。就在所有人包括對方球員都認為徐利雲傳球失誤時,反應敏捷、運動速度特別快的高緒美突然從後面直接把球打過網、成功得分。這一波操作真的是出人意料,對方被打懵了。高緒美、徐利雲發現這個辦法很好,於是後來故意把球傳到後面,迷惑對手以為傳球失誤,再出其不意扣球得分。之後這個技術被相關人員整理,形成了排球「背溜」技術。

中國女排姑娘與日本女排隊員合影

訓練中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徐利雲因為技術動作規範到位,在整個訓練當中沒有受重傷。在訓練結束,大松博文要回日本之前的送別宴會上,他笑著對徐利雲說:你是參訓隊員中唯一練滿30天的隊員,應該獎勵你!徐利雲後來將參加訓練時的經驗應用到了她後來做教練的帶隊訓練實踐中。

徐利雲接受訪談

李春蘭被選拔參加大松博文的訓練時因為年齡小被稱為「小鬼」。原來每天訓練2-3個小時,大松博文一接手訓練就一下子增加到7-8個小時。李春蘭回憶說,「有一次,我剛練完一組倒地滾翻救球,氣喘籲籲,剛停下來擦擦汗,他一個球就從背後打過來。就是不讓隊員停下來休息,必須不停地動。」後來李春蘭任山東省體育局副局長,退休前任省體育局巡視員,退休後擔任山東老年體育工作者協會副主席,最為關注的還是她珍愛的排球運動。

李春蘭接受訪談

大松博文發球

大松博文訓練嚴苛,運動量大,有的運動員練得瞳孔放大,有的膝關節扭傷,有的腳踝處骨折,有的尿血、有的腿部積水,但沒有人退出訓練,大家仍然咬牙堅持訓練不叫苦、不喊累。馬世芬在訓練中右膝關節膝蓋處磕破了,因為連續訓練,傷口越來越深,沒有很好的恢復,一個月的訓練結束後,傷口處形成了一個洞。劉向葵在一次救球時腳踝處骨折,但她仍然堅持練完了才下來。治療後劉向葵的腳和腿部打上了石膏,因為想儘快掌握技術,她硬是翹著腿練滾翻,一直帶傷堅持到最後。

劉向葵接受訪談

馬世芬接受訪談

臧磊說,「熱愛,是堅持下來的首要因素。」如果不喜歡排球,被動的參加訓練和比賽,很難激發內在潛力並將自身能力發展到極限,也很難成為一名優秀運動員。當時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帶領下在世界排球賽場上所向無敵,而中國女排的技術還主要是學習蘇聯,防守尤其薄弱。隊員們想學習先進技術的強烈願望和不服輸的個性,要展示出中國人的頑強意志,不能敗下陣來的信念,是支撐隊員們堅持訓練的強大精神動力。比如側滾翻接球及勾手飄球等很多新的技術動作,中國女排反覆練習直至熟練掌握,感覺所有的累和付出都值得了。

臧磊(左三)和女兒畢楠(左二,曾為沙排運動員)接受訪談

一個月的時間,女排隊員精神高度集中,大腦從理智的應對到本能的反應,整個人已經與排球融為了一體,將生命全部付諸在訓練中!大松博文的訓練方法、訓練思想和訓練作風,在中國排球界乃至整個體育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給中國女排帶來新的訓練方法,鍛鍊了她們的精神意志,奠定了中國排球日後成長和騰飛的基石。

大松博文臨走的時候說:中國女排有國家的重視,有良好的基礎條件,有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一定會拿世界冠軍的!

堅守初心、拼搏進取的中國女排一路向前,終於在1981年拿到世界盃冠軍,之後1985年世界盃、1982年和1986年世錦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冠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五連冠」,又在2003年世界盃、2004年奧運會、2015年世界盃、2016年奧運會、2019世界盃奪冠,共十度成為世界冠軍(包括世界盃、世錦賽和奧運會三大賽)。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女排幾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從首奪世界冠軍到奪得第十個世界冠軍,一路荊棘與榮光鑄成今天的王者之師。正如郎平所說,女排精神不僅成就了勇奪世界冠軍的夢想,更是鼓舞中國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奮勇前進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國女排精神,是幾代人的共同記憶。電影《奪冠》再現中國女排披荊斬棘、勇攀高峰的歷程,我們為冠軍榮耀歡呼,更為冠軍背後的故事動容。

團結和拚搏永不過時,中國女排奪冠背後的磨礪和艱辛,更激發新時代青年的鬥志,傳承和發揚「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拚搏、永不言敗」的新時代女排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山體體育口述歷史團隊 錢芳)

山東體育學院黨委宣傳部

籤發:任 傑

編輯:劉 蕾

排版:於梓璇

- 推薦閱讀 -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女排奪冠後,受邀參加國宴,宴會食物規格讓人意外
    不要看現在的中國女排成績斐然,是國人的驕傲,在她們剛剛組立排球隊伍的時候,可是最為不起眼的存在。中國女排成立於1951年5月,十六位熱愛體育事業的姑娘,懷揣著一顆要報效祖國的心,組成了早期的排球隊。那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刻。
  • 只靠《奪冠》來宣揚女排精神夠嗎?體育電影不能只是《少林足球》
    隨後經過幾年魔鬼式訓練,女排姑娘們蛻變成了賽場上的英雄,在1981年的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上,七戰七捷,更是力克當時的「東洋魔女」日本隊,首次拿到冠軍。當時的日本隊有多強呢?不知道小夥伴們還記不記得十幾年前火遍中國的「小鹿純子」?就是那個講述日本排球的電視劇《排球女將》的女主角。
  • 女排姑娘們再奪冠,奧運冠軍也來啦!
    繼出演《奪冠》後南大女排姑娘們再次上演「奪冠」!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大賽實行全封閉管理,前往銀川參賽的人員均提前做好核酸檢測,到達賽區後,集中隔離並再次接受核酸檢測,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參加比賽。女排隊員們發揚團結協作,奮勇拼搏的精神,再次「上演《奪冠》」,為江蘇大學生女排獲得三年一屆的全國學生運動會女排預賽冠軍立下戰功。預祝英姿颯爽的女排姑娘們明年決賽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 「奪冠」背後的故事:中國女排和南京體育學院、江蘇男排有著這樣的...
    《奪冠》你看了嗎?這部講述女排精神的電影,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由江蘇省體育局主辦的「牢記初心使命攀新高 踐行女排精神再出發」體育文化展巡展,10月13日走進了南京體育學院,一批珍貴實物和歷史照片,讓觀眾重溫了那段振奮幾代中國人的黃金記憶,令人熱血沸騰。
  • 《奪冠》上映第1天,無數人痛哭:成年人的世界,需要女排精神
    9月25日,我們期待已久的《奪冠》終於上映,這部由女排姑娘親自出馬,鞏俐、黃渤、吳剛等一線明星傾情出演的電影,當時,日本排球已經響徹世界,在周總理的邀請下,日本排球教練大松博文來華協助中國女排,開始了魔鬼訓練。
  • 這部28年前的紀錄片,講述中國女排奪冠的故事
    中國女排奪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要溯源到1981年在日本舉辦的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一部名為《拼搏——中國女排奪魁記》記錄了中國女排如何七戰七捷,最終戰勝東道主日本隊,站在冠軍領獎臺上的故事。新中國體育紀錄片由來已久,第一部體育紀錄片是《北京市人民體育大會》。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49年10月攝製。
  •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遺憾的、時代的記憶
    這部關於中國女排發展和成長的歷史人物影片《奪冠》,也可謂是具有相當的難度。令人非常惋惜和遺憾的是,在電影《奪冠》中前半段對1981年代的老女排這段歷史有著一個非常清晰和詳細的描寫,特別是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參加第三屆女排世界盃與日本隊的決賽,長大20多分鐘的歷史現場再現。
  • 《奪冠》上映,講述38年前女排奪魁的紀錄片同樣不可錯過
    記錄世界冠軍徵程 「女排精神」,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時代符號,電影《奪冠》也於近期與觀眾見面。中國女排奪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要溯源到1981年在日本舉辦的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一部名為《拼搏——中國女排奪魁記》記錄了中國女排如何七戰七捷,最終戰勝東道主日本隊,站在冠軍領獎臺上的故事。 新中國體育紀錄片由來已久,第一部體育紀錄片是《北京市人民體育大會》。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49年10月攝製。
  • 《奪冠》一天破億!鞏俐和女排姑娘們贏了!
    從小練習排球的影迷範先生告訴記者,中國女排是中國幾代人共同的記憶,很有感染力。" 影片很好地還原了女排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排的敢打敢拼,很為女排姑娘們驕傲,為中國自豪。"女排姑娘們也很沮喪,對她們來說不過是回到起點,開啟逆戰之路,繼續前行。鐵榔頭郎平在2013年成為女排主教練,之後又發掘了朱婷等新一代排球運動員。
  • 山大體育學院校友參演《奪冠》!飾演女排2004年國家隊隊長
    記者注意到,山東大學體育學院2016屆本科畢業生劉桃校友參演了這部電影,飾演的是2004年國家隊隊長馮坤。劉桃(左一)與電影《奪冠》導演陳可辛合影劉桃,國家一級女子排球運動員,山東大學體育學院2016劉桃在山東大學體育學院就讀期間,曾擔任山東大學高水平女子排球隊隊長,大學期間榮獲三次一等獎學金,2014年榮獲國家獎學金,學習成績優異,運動成績突出。
  • 江蘇省棠張高級中學的姑娘參演年度大劇《奪冠 原名:中國女排》
    江蘇省棠張高級中學的姑娘參演年度大劇《奪冠(原名:中國女排)》 9月25日在全國上映的重磅大劇《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是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電影講述了,2016年的8月17日,裡約奧運會「中巴大戰」,當時中國女排姑娘們頂住了巨大壓力和對陣東道主由不利處境,逆襲戰勝世界強隊巴西隊,創造了奇蹟。
  • 眾議競技體育 感悟奮鬥人生|中國女排|女排精神|全國遊泳冠軍賽|...
    我們為中國女排蟬聯世界冠軍而歡呼雀躍,但奪冠的背後,真正讓國人自豪的,是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在2020年全國遊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中,傅園慧斬獲100米仰泳預賽第一卻無緣決賽,讓人深感遺憾,更令人深思背後關於體能測試的相關制度……我們或許不會投身到競技體育當中,但與競技體育相關的一些事件已成為我們的共同記憶。
  • 兩點讓噴子閉嘴:天津女排的歷史厚重,基礎紮實,冠軍靠拼搏而得
    德洋系列《兩點讓噴子閉嘴:天津女排的歷史厚重,基礎紮實,冠軍靠拼搏而得》隨著津蘇兩隊分別榮獲冠亞軍,本賽季的女排聯賽也同時結束。本來競技體育就很殘酷,人們記住的永遠是冠軍,甚至勝者王侯敗者寇。伴隨著女排冠亞軍決賽中,刁琳宇發生了意外踩腳崴傷事件,熱熱鬧鬧的口水大戰在前一段達到了高潮。部分江蘇隊噴子們無視蔡斌豪賭一套陣容的失敗,更多的歸集為其他原因無奈痛失冠軍,因此輿論一段時間曾爆發到了極點,部分江蘇隊噴子們難免氣急敗壞,大罵特罵甚囂塵上的將矛頭亂指,大棒亂揮,以至於非常過分的咒罵都開始了。
  • 《奪冠》熱映,女排姑娘本色出演,感受女排精神的力量
    自從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的重新開啟,各類大片蓄勢待發紛紛衝進影院,進入到觀眾們的視野中,可謂是百花爭豔看的觀眾們是眼花繚亂的,畢竟不論是製片方、影院還是觀眾都已經憋了大半年了,眾多作品也積壓至近期才亮給觀眾,而不是像之前正常的定期放映,這樣就給了片方很大的壓力,因為大家只能靠實力硬拼了。
  • 《奪冠》影評:中國女排,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懷與記憶
    而且女排姑娘們的演技也比預想的要出色得多,影片後半段關於女排姑娘們的戲份也沒有給人任何出戲的感覺。,我們只能通過魔鬼訓練來強迫自己超越極限。老一代的女排姑娘們才能夠在一次次的魔鬼訓練中一直堅持到最後,也正是這種為了民族榮譽拼盡全力的精神。 體育精神與責任感 在這個故事中,加入了一段小插曲: 郎平與陳忠和在賽前見面,兩人聊到第二天的比賽,陳忠和詢問郎平:「你希望誰能贏?」
  • 被《奪冠》燃哭!女排姑娘們真實的樣子,這下終於暴露了
    這樣的「頂級陣容」,來自於最近上映的電影《奪冠》。沒錯,經歷了延期、改名、刪減、提檔等一系列風波後,《奪冠》終於來了!而這群可愛的姑娘們,不僅承載著女排從輝煌到低谷,再到重回巔峰的集體記憶,也帶我們見證了幾十年間,國家從落後追趕成自信強國的艱辛歷程。「頑強戰鬥、永遠拼搏」,不僅僅是女排精神,也是我們的民族精神。
  • 《中國女排》,其實是《中國女排背後的故事》
    《中國女排》,9月25日上映的片子,喚起了女排的崢嶸歲月,也勾起了跨越幾代人的「女排精神」。陳可辛導演,鞏俐主演,還有一批女排姑娘們領銜出演。這陣仗,遠比一般的大牌明星來的震撼。電影中,新老女排紛紛出現,串聯觀眾們的記憶,不僅再現郎平年輕時的英姿,也讓老一輩的觀眾們再次感受到年輕時的熱血。而扮演青年郎平的,正是郎平女兒,白浪。訓練室的光影明暗,賽場上的吶喊震天,隊員們無縫的配合,看臺上觀眾搖旗吶喊。時代氣息撲面而來,振奮之餘,多的是感動。
  • 《奪冠》為何是一部引發爭議的「女排」電影?
    超級體育IP《中國女排》自電影立項之日,就舉國關注。 "中國女排"四個字,於中國民眾而言,已經跨越年代,成為現代中國精神的一種象徵。在那個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的年代裡,女排姑娘們只有一個選擇,拼命的訓練,拼命的打球,而在不近人情的主教練的魔鬼訓練之下,中國女排直面挑戰了先前根本沒有勝算的日本女子排球隊,並在力量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上演了絕地反擊,最終取得了冠軍。消息傳到國內,舉國歡騰,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中國女排的冠軍奇蹟自此開局。
  • 《奪冠》:女排是女排,電影是電影,不能一概而論
    》是中國最好的體育電影。我覺得我們應該分開來看,中國女排是中國女排,電影是電影本身,不能一概而論。提起中國女排,是個中國人都會對女排姑娘們點讚可是《奪冠》這部電影實在是太差了,完全沒有表現出中國女排的可貴之處,和其閃閃發光的現實意義。這部電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截取了三個主要的片段,講述了幾代女排姑娘的故事,其中又穿插著兩位中國女排靈魂人物的多年來的友誼。
  • 被《奪冠》燃哭!女排姑娘們真實的樣子,這下終於暴露了……​
    這樣的「頂級陣容」,來自於最近上映的電影《奪冠》。沒錯,經歷了延期、改名、刪減、提檔等一系列風波後,《奪冠》終於來了!而這群可愛的姑娘們,不僅承載著女排從輝煌到低谷,再到重回巔峰的集體記憶,也帶我們見證了幾十年間,國家從落後追趕成自信強國的艱辛歷程。「頑強戰鬥、永遠拼搏」,不僅僅是女排精神,也是我們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