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 |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2021-02-19 古詩詞文欣賞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喜馬拉雅的朋友,你好!想必今天大家已經觀看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最後一集。冠軍總算是揭曉了,真正的英雄都是千錘百鍊,成功的時候水到渠成。那麼在這第十集中,我也點評了不少名篇佳作,其中就包括杜甫的《登高》。杜甫的《登高》被後人譽為古今七律第一,換言之,就是寫的最好的七律詩。那麼這首詩到底好在何處呢?今天呀,咱們還得跟你嘮叨嘮叨。詩云: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寫的為什麼好?就是因為它的感情特別地深沉,詩寫到這個份上,把一生的感慨和家國的感慨都勾連到了一起,將七律所有的規則和情感的所有的韻律如此完美地結合起來,成為了一個完美的藝術品。

這首詩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也就是公元767年,當時正是農曆九月九日登高的季節。詩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高抒懷,他當時住在夔州,就是現在的重慶奉節。大家都知道,杜甫和四川關係最緊密的就是成都草堂,也有人叫杜甫草堂,都一樣了。給人的感覺是杜甫在四川就住在成都,這是不準確的。杜甫剛剛到四川的時候,的確是住在成都,不僅得到了岑參、高適還有很多朋友的幫助,所以他蓋起了成都草堂。你送點樹苗,我送點椽子,你打個地基,我送套家具,是大家一起幫他建起來的。當然,其中對他幫助最大的是他的朋友高適和嚴武。可是後來,高適調走了(唐朝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六十歲。二月,遷任劍南節度使。十二月,松、維、保三州等地為吐蕃所陷,高適不能救。唐朝廣德二年(764年),六十一歲。春,高適為嚴武所代,遷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進封渤海縣侯。),嚴武也去世了(嚴武:上元二年(761年)十二月,被任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劍南節度使。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唐肅宗父子時隔十四日相繼去世。七月,嚴武被召回京,入為太子賓客,遷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實際是命他充陵橋道使,監修玄宗、肅宗父子的陵墓。廣德二年(764年)初再次入蜀。永泰元年(765年),嚴武突患疾病,死於成都,時年四十歲。),他在蜀中就沒有了依靠,特別是在成都失去依靠。我們都說杜甫任工部員外郎,這個檢校工部員外郎還真是嚴武給他上報朝廷得來的。現在嚴武死了,他只好離開了成都,打算出川。他出川往哪出啊,那就得從夔門往外走,出了夔門就出了四川,他打算沿著長江一直向南走,這是後話了。他在夔州前後也就只待了兩年的時間,但寫了好幾百首詩,那麼這首詩就寫在他在夔州的時候。

詩的第一句說,「風急天高猿嘯哀」。這一天登髙啊,看來不是個好天氣。風特別地急,天特別地高,最關鍵的是,站在這夔門,呆在這夔州都能聽到巫峽兩岸的猿聲哀鳴。李白不是說過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聽見猿哀鳴,人禁不住要掉眼淚的!所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人們聽到猿的啼鳴、哀鳴,腸子都斷了。「風急天高猿嘯哀」起筆很髙,一下就把當時作者當時的心情就寫出來了,很肅殺。

「渚清沙白鳥飛回」。渚,江中的小洲,小島。飛回,不是鳥飛回來了,是鳥在天空盤旋。沙白是什麼意思啊?實際上就是江邊水底的沙子,水底的沙子看上去特別地明澈。我們現在一看就知道,這個寫作是從高空的高度來寫的。換句話說,這是從鳥飛回這個鳥的的視角來寫的,鳥飛得很高,看到了什麼?看到了很大的風、很高的天,看到了巫峽兩岸的猿猴,聽到了他們的哀鳴。還看到了小島之上、江水之底白色的沙子,這鳥在這來回盤旋。這不叫登高嘛,他登在高處他就也看到了這些景象。這些景象很壯大,但是也帶點悲壯的意味。

緊接著說「無邊落木蕭蕭下」。「蕭蕭」就是風譁譁地吹動樹葉子的聲音。落木,落葉,《楚辭•九歌》中湘夫人說「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秋風起,洞庭湖邊上紛紛地落葉。在《山鬼》中也說到,「風颯颯兮木蕭蕭」,我們可以想見無邊的落木蕭蕭而下。作者登高看到當時夔門、夔州這個地方的秋天是什麼樣的秋天,景象異乎尋常地壯大。層層疊疊的落葉,在譁譁大風的吹動之下,樹葉飛動,落到地上。

「不盡長江滾滾來」,遠望長江滾滾而來。流不盡的長江水真是讓我們想起蘇東坡的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杜甫當時想沒想到千古風流人物咱們不知道,可他自己沒能成為當時的風流人物,心裡是有遺憾的,是有悲涼的。所以你看這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已經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佳句。


頭前這四句寫的是秋景,接下來四句就不是秋景了,是秋懷啊。先寫景,後邊這四句是寫他的情懷、懷抱,他在想什麼。「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登臺是沒錯的。他本來這詩的名字就是《登高》。萬裡,是說這夔州離長安太遙遠了。杜甫對長安有很特殊的感情的,因為他這個杜氏的祖宗就是京兆杜氏。當然杜甫本人後來就分支了,因為這杜氏有很多分支,他是襄陽杜。「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他也承認自己最老最老那老家在哪?在杜陵。但是京兆杜氏尤為尊貴,他自己也說「秦中自古帝王都」啊。他對長安有感情。他在長安待了整整十多年,所以長安算是他的第二故鄉,雖然說仕途無名,可是情感在這擺著。「萬裡悲秋常作客」這萬裡這是夔州離長安遠,我估計他心裡想離洛陽也遠,洛陽是他真正的故鄉。「萬裡悲秋常作客」,他自從離開了長安,去了天水,輾轉又來到成都,現在又來到夔州,就再也沒能回去。「萬裡悲秋常作客」,我到這悲秋的季節,想起我的故鄉,想念我的長安。我常年漂泊在外,什麼時候才能回還呢?

「百年多病獨登臺」,百年用得好,我們經常說人生百年,百年好合,其實指的就是一輩子。我這一生多病啊,不僅是身體有病,心裡也有病啊,我懷才不遇、老大無成,我現在都五十多了,年近花甲了,還在這漂泊呢。再一個是真的有病,據學者們研究考證,此刻的杜甫由於長期漂泊,缺醫少藥,營養不良,顛沛流離,他患有最嚴重的是糖尿病,也就是所謂的「消渴病」。這個病有個特點,老是不停地口渴,老得不停地喝水。肺病、瘧疾、耳聾。還有一些輕微的,可能也未必是輕微的,總之他有一條胳膊總是有點麻痺,就是風痺之症,那為此他還在家裡養了烏雞用以治這個病。

所以說他這個詩是很有意味的,「百年多病獨登臺」,這什麼意思?「常作客」的「常」是說時間久,「獨登臺」的「獨」是說孤獨,悲秋是因為什麼?是太不堪了。就像古人說的,「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用於感嘆歲月無情,催人衰老,表達了自然規律讓人無奈、感傷。東晉大司馬桓溫以柳自比而發出的感嘆。《世說新語》:桓溫北徵,經金城,見年輕時所種之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是不是?常作客,而悲秋尤為難堪,多病更不堪,多病而登高更是情何以堪。所以我們說,「常作客」說明他沒有家,「獨登臺」說明連朋友也沒有。你說說他,帶著一家子人顛沛流離,落得個「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兩句把這煩惱的人生算是寫盡了。那為什麼能落得這個下場,那不都得怪這「安史之亂」嘛,這戰亂和動蕩讓詩人遠離家園。在這萬裡之遙,重陽登髙,寄託的是孤獨的情懷。

最後兩句說「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艱難不用說了。苦恨是什麼?恨到家了,恨透了。苦恨也可以說恨苦,苦中有恨,恨中有苦,總之味道是苦的。「繁霜鬢」,頭髮全都白完了。那麼「潦倒新停濁酒杯」,詩人很坦率,確實夠潦倒的。能不潦倒嗎?眼前是「落木蕭蕭下,長江滾滾來,天高猿嘯哀」,又是遠離故鄉,遠離長安,悲秋在這客鄉。這一輩子身體多病,現在獨自登到高臺上,舉目一望,真是滿目蕭索。既然潦倒,不免要借酒鎊愁。曹操早有詩云:「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可是有時候酒越喝越醉,越喝越愁。李白又有詩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梢愁愁更愁。」有人可能會說,說,這「潦倒新停濁酒杯」難不成是作者越喝越醉,越喝越愁?我想固然有這個道理,但最主要的是、最悽慘的是作者連喝酒的本事都沒有了。

咱們剛才說到百年多病的時候舉了他的很多病,他有糖尿病,古代又叫消渴病,他又得了這個風痺之症,他還有頭風。而且他自己還有肺病,還患了瘧疾,眼睛也有病,耳朵半聾不靈的,這每一樣病都是忌酒的。所以詩人為什麼在這要提出「新停濁酒杯」呢?他是想拿起這酒杯來喝,要不然在這就不用說了,那可以在序裡邊說,最近我剛剛把酒戒了,所以呢今天這詩裡頭啊我就不再寫酒了。沒有,他把這酒還專門寫進去,就是說明如果之前不戒酒的話,他今天是非要潦倒新舉濁酒杯,對不對?他為什麼故意寫新停濁酒杯?他太愁了,太苦了,他太想借酒澆愁了。他現在只能盯著這杯酒發呆,看著這杯酒不能動,那心裡邊就更難受了。所以要麼說作者寫詩非常地巧妙,這一句話既給大家交代了他最近身體更不好了,繁霜鬢啊,病更重了,重到已經不能再喝酒了,另外一方面又表達如此渴望酒的一種心情。這就是大詩人,不動聲色地就同時交代了兩件事情。等到哪天他這病都治好了,這詩就可以改為「潦倒新舉濁酒杯」、「煥發新舉濁酒杯」。

這首詩寫得實在是太好,它的景都透著孤獨,它的情都透著悲涼,這個重陽節對於杜甫來說太痛苦了,但是也未嘗不是一種解脫,為什麼?他把自己心裡所要想的全都寫出來了,全都吐露出來了,而且他吐露出來的不光是苦,不光是痛,不光是艱難,還有卓越的詩情。所以我們千百年後讀這首詩,雖然為詩人的遭際而感到悲傷而引發我們對這秋景也生出了一些悲慨之情。但總的來講,我們驚嘆於他這樣的詩意,我們也感慨於作者的這種深沉的情感。這樣的情感、這樣高超的詩意吸引著我們,使我們對詩人,特別是病中的詩人產生了驚嘆,產生了佩服。

詩人為什麼老說這「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你想想安史之亂之後,他就沒消停過,從長安出發,帶著家人先去了鳳翔,又到秦州,又到成都,又到嘉州,又到渝州、忠州,雲安、夔州、江陵、嶽州、潭州,最後湖南耒陽,湖南的平江,終老於平江,死在一條船上。可不就是」萬裡悲秋常作客」嗎?

剛才說到他的疾病病痛,詩人在很多詩裡邊都說到了這所謂的消渴病,「病渴三更回白首,傳聲一注溼青雲。」(山木蒼蒼落日曛,竹竿褭褭細泉分。郡人入夜爭餘瀝,豎子尋源獨不聞。病渴三更回白首,傳聲一注溼青雲。曾驚陶侃胡奴異,怪爾常穿虎豹群。),「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所以在他的詩裡邊給我們吐露出他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為什麼?像他這樣的生活他沒有保障,飽一頓,飢—頓,睡覺的時候一會被子是幹的,一會是「長夜沾溼何由徹」,能不得病嗎?

這些都還算好,最關鍵的是他身邊的那些老朋友,一個一個的都先後凋零了,可不就是「百年多病獨登臺」。大家說都誰呀?他算小的。唐肅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白去世,李白那是他的偶像。唐肅宗寶應二年763年,儲光羲、房琯去世,特別是房琯對他是有恩情的。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他的摯友鄭虔(鄭虔(691年—759年),字趨庭,又字若齊(一字弱齊、若齋),唐代都畿道鄭州滎陽縣人 ,盛唐著名高士,文學家、詩人、書畫家,又是一位精通經史、天文、地理、博物、兵法、醫藥近乎百科全書式的一代通儒,詩聖杜甫稱讚他「滎陽冠眾儒」、「文傳天下口」。)去世,他的好朋友蘇源明(蘇源明(?——約公元764年),初名預,字弱夫,京兆武功(今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附近)人,生平不詳,中唐時期詩人。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前後,蘇源明餓死於長安,有時人賦詩弔唁他。大約於唐玄宗天寶九年前後在世。)在長安去世。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他的兩個好朋友,都對他是有很大的恩情的高適(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和嚴武(嚴武(726年—765年),字季鷹。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朝中期大臣、詩人,中書侍郎嚴挺之之子。初為拾遺,後任成都尹。兩次鎮蜀,以軍功封鄭國公。永泰元年(765年),因暴病逝於成都,年四十。追贈尚書左僕射。嚴武雖是武夫,亦能詩。他與詩人杜甫友善,常以詩歌唱和。《全唐詩》中錄存六首。)都去世了。你看看,從762到765,就這三四年間,他去世的朋友就有七八位。

杜甫是個很重情義的人,怎麼能不難過,怎麼能不感到孤獨!俗話說兔死狐悲啊。盛唐的一代一代的這些梟雄們,這些偉大的詩人們、政治家們都離開了詩壇和政壇,杜甫雖然在當時算不上是一個大政治家,甚至在當時的時侯,人們的眼中,他算不上一個超一流的大詩人,但畢竟跟這些詩人、這些朋友有著很深的情誼。杜甫,北方人,生活在夔州,雖然當時的夔州都督、御史中丞柏茂琳對他有很多的幫助,但是他在這生活的並不愉快。這不愉快不是說生活上沒有保障,第一是因為老且病也,身體狀況很惡劣。第二,他太想老家了,他想回家。第三,夔州這個地方的風俗人情與北方有異,特別是他長期生活在長安、洛陽,他適應不了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第四,當地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他也不怎麼適應。人年紀大了就想家了,即便是老人已經不在了,

也想念老人、想念祖宗啊,所以他就想回去。正是在這樣一個秋風起的重陽節裡,作者登高寫下了這一首感慨一生的著名的詩篇。  

所以你看這一首《登高》讀下來,作者的內心的世界全部都展露在我們的面前,這就是詩聖的情懷,這也是當時詩聖眼中的世界,和我們隔了千年之後所能感受到的作者遠離長安,遠離故鄉那種獨特的心情。

今天這首詩講的時間不短了,就先這樣吧,咱們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 為什麼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千古一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出自杜工部的《登高》,全詩如下:《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接下來頷聯緊承首聯,把目光聚焦到面前視野內的落葉和長江上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首聯景比較繁,是從細緻處著眼;而這一聯景比較簡,則從宏大處落筆。落木,就是落葉。曾經有詩友問為什麼用「落木」二字而不是「落葉」。這個問題很重要。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裡說,詩忌俗字。也就是說,詩歌有詩歌的傳承語言,當然也會因時創新。
  •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跨學科視角下的杜甫《登高》
    在一個深秋季節,群芳凋零,杜甫站在高處,看到落木蕭蕭,長江滾滾,自己也已經年老多病,卻壯志未酬,不由得產生一種憂愁。悲秋也是古代文人心中的一種情結,宋玉《九問》:「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悲秋是生命意識的體現,成為佔人表達生命情感的母體,悲秋的潛意識是哀悼青春不再,時光難駐的嘆息,是抒發壯志難酬,一事無成的感慨。
  • 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悲對秋景感慨萬裡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賞析】本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
  •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裡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 每日分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詩詞鑑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唐代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裡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注釋詩題一作《九日登高》。選自《杜詩詳註》。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秋天的重陽節。
  •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的人生當中有個階段叫「長安十年」,在長安客居,無任何收穫,想求得功名卻總不能如願。公元748年,這時杜甫37歲,在長安應試落第,心情極其沮喪而又無比落寞,想離京出遊,就寫了《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向韋左丞韋濟告別,這是在長安十年期間杜甫所寫的求人援引的詩篇中最好的一篇。
  • 無邊落木蕭蕭下
    登高唐代: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裡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 鳳凰讀書 | 悲秋更覺時光淺,今又落木蕭蕭下——教官英語朗誦杜甫《登高》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教官英語朗誦杜甫《登高》小編說——杜甫是浪子嗎?你或許覺得他是,也或許覺得不是。悲秋更覺時光淺,今又落木蕭蕭下。
  • 杜甫 《登高》 賞析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杜甫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再有一般、普通、正常之義,司馬光《訓儉示康》: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無邊落木蕭蕭下------盤面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杜甫的登高,是俺比較喜歡的一首七言律詩。被譽為非唐詩之首,而是古今律詩之首。初讀,會令人想起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感慨。再讀,你會發現全詩中透漏著著淡淡的憂而不傷。這是很值得拿捏的地方。雖萬裡悲秋。
  • 老杜西南天地間——杜甫《登高》賞析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愁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集七言律詩第一。「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老杜畢竟是老杜,他以萬鈞筆力續出了頷聯。《登高》一詩,無聯不妙。或說首聯藝術手法高,或說頸聯含意豐,或說尾聯意蘊深,而究其實,頷聯似更廣為傳誦,為人所愛。人們愛它什麼呢?人們普遍似喜愛下句「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磅礴氣勢,可怪正在這裡,膚淺也常在這裡。
  • 馬雲: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看來,被資本蒙住雙眼的這匹野馬已經狂奔好久了,不然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明知道二選一是一種排除競爭的絞殺行為,是市場壟斷,是違法,還理直氣壯的說是正常的市場行為,這吃相就顯得太醜陋了。
  • 唐詩鑑賞-登高(杜甫)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注釋⑴登高: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習俗。⑵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悽厲的叫聲。《水經注·江水》引民謠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
  • 古詩詞賞析 |《登高》杜甫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白話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裡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 【古詩詞賞析】杜甫《登高》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的《登高》總體上給人一種蕭瑟荒涼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於景,將個人身世之悲、抑鬱不得志之苦融於悲涼的秋景之中。極盡沉鬱頓挫之能事,使人讀來,感傷之情噴湧而出,如火山爆發而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