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貓,不好意思各位,在這個國產情人節預熱的時間段,幾乎所有APP都在首頁發推送,本單身狗實在是承受不住這愛情的酸腐味兒,於是受了刺激順手參加了個「勸分小組」的同時大膽想一下,是不是因為愛情兩個人對於當事人來說是甜的,所以這個氣氛烘到了我們周邊人的時候就已經發酵成酸酸的味道了?那這麼說豈不是我們外人越覺得酸,人家當事人就越覺得甜了?
為了給自己受到腐蝕的心靈療傷,忍不住換個風格八卦一段曾經非常被看好但兩個人還是分道揚鑣的愛情。
沒得辦法,七夕這個節日當然所有情侶準情侶來慶祝,但是小編相信,愛情這回事一直是以點而不是成線來出現的,所以那麼多彼此之間沒有守到算是愛情斷點的曾經有情人,他們也畢竟曾在彼此的愛情中留下了高光時刻。
只要有過情,故事就不會差
今日份私心準備聊的是鄧超郝蕾,他們相遇的故事網上已經說了一籮筐,再簡單回顧一下就是兩個人相識於2002年鄧超成名作《少年天子》中,那時候的鄧超還不是如今的綜藝搞笑咖,正規表演學院出身的他,端的叫一個根兒正苗也紅。
在劇中兩個人有大量的對手戲,時而因為感情互相凝神,又時而因為殘酷產生對峙,可以說把順治與皇后的相愛相殺展現的淋漓盡致。
那個時候的鄧超是有藝術追求的,郝蕾更不用說,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幾乎所有看過這部劇的人都不會驚訝二人拍完戲就好上了,男才女也才,相貌上一個俊朗,一個集清純與文藝性感於一身,可以說這一對的結合是當時那個明星不允許光明正大的談戀愛的已經成為潛規則的娛樂圈的另類,他們的感情被所有人注目,又被所有人祝福。
除了對於藝術的追求,二人生活上也有個共同點:相當低調,幾乎不會把自己的私人生活展示給大眾來看。這個點如今跟鄧超可能已經有點不太對的上了,但其實馬後炮的說,這個可能也是二人最終會分手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為低調這個特點,在二人分手之後給大眾帶來了太大的臆想空間。
2006年郝蕾拍了《頤和園》這是一部尺度相當大的影片,郝蕾有場表演全裸出境,這對她本人來說即便曾經有過恐慌也是因為對於未知,對於中國不曾有演員這麼做的緊張,絕對不是對於全裸這兩個字恐懼。
只是這個大膽的鏡頭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輿論,隨著片子被封殺,而後又爆出郝蕾鄧超分手的消息,想讓人不把全裸跟分手聯想到一起都難。
那個事情放在現在,可能會出現的網絡盛況都會變成網上一匿名貼「女朋友是演員,但是她在我不同意的情況下全裸出境應該怎麼辦?」想必是一場網絡狂歡盛宴——總是那時候很多人這麼寫,鄧超女朋友給戴綠帽子,鄧超不同意郝蕾拍大尺度戲,郝蕾一定要拍,鄧超怒而分手……等等等等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不是
正如郝蕾所說,能被一場電影打敗的愛情還叫什麼愛情呢?兩個人最後分手一定是生活發生了改變而兩個人沒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假如這個時候有什麼事情出現的話,最後的結果只是說是兩個人處理感情的結果的展現。簡單來說就是感情生活為因,處理事情為果,而不是因為一件事情導致感情的失敗。
多年之後郝蕾接受採訪,說這個跟當事人其實都沒有關係。至於當初傳的沸沸揚揚的說什麼大尺度,那是有相當一波有心人,因為要上映新戲而做出來的宣傳。大眾誤解為我們分手是因為我的電影,其實那不過是有心人讓人誤讀罷了。
用今天比較時髦的用詞兒,觀眾被帶了節奏。
我查了一下,那個時候鄧這邊播出的是奠定他國民小生地位的《幸福像花兒一樣》
其實演員這個職業對感情實在是不利,他們聚少離多,又因為工作跟這個世界上外表最出色的異性談著編劇筆下最轟轟烈烈的感情。演這種戲的時候為了產生比較真實的化學反應你還不能不入戲。
所以演員們分分合合的,我從來不會感到奇怪。
有些事情一定要經歷之後才會懂得,環境,氣氛甚至是當時的空氣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寫這一對當然是因為始終感到意難平,但同時也算是做個解讀: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始終是兩個人的事,隨外界怎麼說,最後不管做出什麼決定也一定是兩個人共同面對。大眾哪有那麼了解,大眾只會更喜歡看熱鬧。
願天下所有有情人之間的情都不要被輿論而裹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