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表英才性樸純,天然氣象妙精神。眼空四海全無欲,心貫三才絕點塵。
帝賜金符微一笑,師傳玉訣樂長春。源緣慈父徵唐德,積一皇后二仙真。
這是元代苗善時為曹國舅所作之詩。這首詩是以曹國舅另一個版本的故事為背景的,其中的曹國舅再不是那個仗勢欺人的反面教材,而是天性純良、一心慕道、終成正果的羽士。
根據《宋史》的相關記載,我們可以了解到,歷史上的曹國舅名佾,是北宋樞密使曹彬的孫子、吳王曹玘的兒子。曹玘被宋仁宗封為吳王,他的女兒應詔入宮,後來被冊封為皇后。這樣,曹皇后的弟弟曹佾就成為國舅。可以說,在八仙中,論起成仙前的身份地位,曹國舅是最尊貴的一位。
史書記載,曹國舅相貌英俊,舉止瀟灑,行動敏捷,神採飛揚,然而性格卻安靜恬淡,天性純真善良,並不因為自己是皇親國戚而貪享聲色犬馬,只追求清虛平淡的日子。早在十二三歲的時候,曹國舅就已熟讀精通儒釋道三教經典。因為國舅的特殊身份,他從小就可以自由出入宮廷,皇帝和後宮的諸位嬪妃都很喜歡並器重他。皇上每次和他談話時,他總是以提倡黃老「清靜無為」的做法,主張皇帝實行無為之治。皇帝非常喜歡,曾經賜給他黃袍和紅腰帶,但他並不因此而自矜自傲。
有一天,一心嚮往修道生活的曹國舅忽然來拜見皇上和皇后,向他們辭行。皇上問他打算到哪裡去,他回答說:「修道的人可以在天地十方之間、四海五湖之內,無拘無束,隨心所欲地遨遊。我已經羨慕很久了,希望過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皇上和皇后認為雲遊苦行十分艱難,十分不舍,盡力勸阻。但曹國舅已經打定主意,不聽任何人的勸阻。皇上無奈,就說賜給他鞍馬和僕從,以便照顧他,他一概不接受。皇上想總得給他一點保護,就賜給了他一塊金牌,上面刻著:「國舅到處,如朕親行」幾個字,這樣就不怕國舅在途中遇到危險了。國舅一看,盛情難卻,就接受了金牌,隻身一人離開皇宮,雲遊四方去了。
曹國舅修道的意願十分堅定,出門時除了那塊金牌,就只帶著一把笊籬,用來化緣乞食。他任意遊走,有一天不知不覺來到了黃河邊,考慮了一會兒,他決定乘船過河去對岸繼續參訪。於是他登上一隻渡船,艄公向他索要渡河的銀錢,他說:「我是個道士,身無分文,但是可以幫船家幹些雜活以抵渡錢。您看可以嗎?」梢公聽罷,十分不情願,怒氣衝衝地辱罵他,還要把他趕下去。曹國舅急了,就從衣服中取出了皇上賜給他的那塊金牌,遞給艄公,問:「這個可以抵作渡錢嗎?」艄公接過金牌,不認得字,其他人圍過來一看,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慌忙跪倒一片,口中呼喊著「萬歲!」艄公更是六神無主、驚慌失措,頓時傻了眼,跌坐在船中。
這時,只聽見有人大聲喝斥道:「你既然自稱是出家人,怎麼還依仗權勢威嚇欺負別人!」國舅循聲一看,是一位道士,衣衫襤褸,卻聲如洪鐘。曹國舅也自知不妥,恭恭敬敬地向這位道士彎腰行禮,說:「弟子怎麼敢仗勢欺人呢?的確是渡河心切,又沒有銀兩,才想拿金牌抵押的。」那道士問:「既然你不用倚仗金牌,那你能把它丟到水裡去嗎?」話音未落,曹國舅已經毫不猶豫地一揮手,把金牌遠遠地拋了出去,金牌隨即沉沒到急流深處,不見了蹤跡。大家見了曹國舅的這一舉動,都非常驚嘆他的魄力,紛紛向他行禮稱讚。那位道士登上河岸,微笑著說:「你既然有此決心,是否願意跟隨著我雲遊參訪呢?」曹國舅毫不遲疑地答道:「弟子願意追隨道長!」於是,他就上岸跟著這個道士離開了。
道士和曹國舅二人一同走了好幾裡路後,坐在一棵大樹下歇息,道士問他:「你以前認識呂洞賓嗎?」曹國舅說:「弟子只是一個凡夫俗子,怎麼可能認識他那樣的神仙呢?」道士輕聲嘆息,微笑著說:「在下正是呂洞賓,今日就是特地來度化你的。」曹國舅聽後,驚喜萬分,連忙跪拜,心裡自責自己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呂洞賓告訴曹國舅正是他一心向道的決心感應了神明,所以才由自己下凡來點化他。後來,呂洞賓向曹國舅傳授了修道的理論和口訣,曹國舅刻苦的修煉,終於證真成仙。
這個故事最早見於苗善時的《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其中的曹國舅不是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而是不貪慕浮榮的清修道士。元代無名氏的散曲《雙調·水仙子》中的形象描述與這個故事頗為吻合:「玉堂金馬一朝臣,翻作崑崙頂上人。腰間不掛黃金印,閒隨著呂洞賓,林泉下養性修真。金牌腰中帶,笊籬手內存,更不做國戚皇親。」人們大概更喜歡曹國舅的這一形象吧。
=============
歡迎點擊右上角按鈕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西安萬壽八仙宮公眾微信號方法:
1、直接添加本公眾號:xianwsbxg
2、「朋友們」-「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號」-輸入「西安萬壽八仙宮」-打開後關注
3、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點擊關注
4、掃下方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