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業餘界逐漸流傳一句話:「不要拿自己的興趣愛好挑戰別人的飯碗」。再加上最近網絡流傳了小德對業餘界選手的比賽視頻,似乎,業餘界越發認可這句話的真理性。
由此想到金庸老人家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小時候看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每每看到武功高強的人對打都是一種享受。以射鵰英雄傳為例,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他們幾個人過招的時候給人感覺在招數上特別簡單,誰也不能輕鬆擊到對方,而最終比的是內功。可是,五大高手在與丘處機、梅超風、靈智上人、梁子翁等二、三流高手對打時,擊敗對手只是分分鐘的事。在此,以郭靖的武功成長經歷來啟發網球訓練。
一,郭靖初級教練——江南七俠。
郭靖從小在江南七俠(書上也稱七怪)的教導下,十年的訓練,卻沒有讓郭靖成為一名江湖高手,哪怕是一個四流高手。不知道是江南七俠的問題,還是郭靖真的就不適合練武功。不過,看過的電視劇的人都知道,郭靖後來成為了一代大俠。回憶一下射鵰英雄傳那一段內容,江南七怪教郭靖的大都是「武」。鏡頭的轉換都是郭靖每天練習各種招式。只要練不好招式,就被大師傅罵一頓,不讓吃飯,直到練會為止。可以這麼理解,所謂的武,就是我們現在網球訓練的技術,叫招式。就這樣一晃十年過去,郭靖竟然連段王爺手下的四鬼都打不過。四鬼是什麼水平的武功?可以說在射鵰英雄傳裡面,四鬼的武功都不入流。
二,郭靖武功進步的轉折點是在遇到全真教的馬鈺道長那一刻。
馬道長第一步就是讓郭靖每晚爬到山上跟他學武功。而那座山郭靖第一次的時候根本爬不上去,是在馬鈺道長的幫助下才上去的。那段時間,郭靖每晚爬山去跟馬道長學武功。後來,大師傅想放棄教郭靖武功,在各位師傅的勸說下才同意讓郭靖能夠接他三招才答應繼續教他武功。郭靖把這件事告訴了馬道長,而馬道長這個時候交給他的是內功心法(內功心法在此不作概述,有些複雜)。相當於網球大賽之前的心理輔導和戰術布置吧。果然,郭靖接了師傅們三招。不得不說,馬鈺道長放到現在也是一名優秀的教練員。馬鈺道長教郭靖的過程中,更注重的是「功」的傳授,才使郭靖的武功快速進步。什麼是功?回到網球訓練理論中來講,「功」就是基本身體素質,力量、耐力、速度等。有一個情節是:晚上,郭靖的兩個師傅跟蹤郭靖,看看到底是跟誰學武功,後來竟然跟丟了。這說明郭靖的功力在短期內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就是郭靖的優點,叫練武功的潛質,被馬鈺挖掘出來了。可以這麼說,郭靖成為一代巨俠,馬鈺道長給郭靖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
三,在郭靖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也是造就郭靖成為一代巨俠的重要人物——洪七公。
洪七公的武功自不必說。郭靖後來遇到洪七公,七公一眼就看到了郭靖最大的優點,按照現代價值觀說,就是誠實、憨厚、吃苦耐勞、心底善良、正義感爆棚、敢作敢當,典型的大俠特點。記住:這裡面並沒有聰明、高智商等字樣。洪七公同樣注重「功」的傳授。郭靖學習降龍十八掌,開始只能把樹葉打的稍微搖晃,後來經過內功心法結合苦練,逐漸提升了自己的功力,整個武功水平提升到二流高手行列,偶爾還能與西毒歐陽鋒對上一掌。除此之外,洪七公對郭靖的教導還有一個層面,就是武德的引導和規範。雖然郭靖具備了厚德載物的基礎,但是,並不能把這種「德」與武功結合起來。如何通過武功表達德行,這對於一名武林高手來說是一個難題。也許,每招每式之間都會透露出一個武林高手的修養和品行。這一點,不是每個練武者都能夠做到的,即使是一流高手,也不一定能夠做到。
回到網球中來解釋這一點。網球比賽中,每一拍的擊球、甚至每一個小動作都顯示出一名職業運動員的職業素養來。一局比賽、一盤比賽、一場比賽,每個小細節就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一名職業選手的職業形象來。像費德勒,有一個細節,在處理對手出界球的時候,常會把球回到球童容易撿球的地方,甚至直接回到球童的手上。大家都知道費德勒控球的厲害,控球的背後是對內心殺機的一種控制,而不是想著一招致對手於死命。業餘選手是不是很多機會球打丟的現象,想一想是什麼原因吧!網球比賽不僅體現一名職業選手的技術、戰術、體能、心理品質,還有長期訓練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影響的球德、球風、球知等的綜合。可以上升到網球訓練與競賽的哲學高度去理解。
通過上面的分析,郭靖整個練武功的過程一目了然。驗證了一句話: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只要功力達到,武功自然會進步。對於郭靖幾個主要的師傅,還是很有趣。郭靖曾經給馬鈺道長說:幾位師傅教了我十年,武功也沒有多少進步。馬鈺道長對郭靖說:也許是不得其法吧。哈哈,按照當今的方法論來說,馬鈺道長是說七位師傅在教學方法上欠缺。馬鈺道長的教學方法就稍顯高檔了很多,知道郭靖的優缺點,知道如何引導郭靖練功。洪七公教練就更不用說了,他的高明之處不僅僅在於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更重要的是把哲學觀、思想政治教育也貫穿教學過程。洪七公教郭靖武功,不在乎外形的一板一眼,不注重任何形式化的「教」,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情況都可以融入訓練,達到訓練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這才是頂尖級的師傅!
其實,網球的訓練也與練武功是一個道理。
如果說技術是「武」,體能就是「功」。技術是體能發揮的載體,技術學習相對體能提升要簡單的多。技術學習只要符合力學、美學就可以了。但是,同樣的技術,體現出不同的技能水平。原地擊球,能達到一定的速度、力度、角度,那是技術合理。可在比賽中卻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技術水平,那是功力的問題。這也是有國內職業選手與費德勒練球的時候,感覺到費德勒的回球很重,費牛的功力深厚啊!從這個角度分析,少兒階段的訓練方向,或目標就非常明確了。不要過度注重技術學習,要提升少兒的功力。功力長進了,技能水平自然提升。而對於技術,不要以傳統的訓練方法把娃兒們的技術動作固定成教練希望的標準動作技術。採取引導、啟發的訓練方法,娃兒們的創造性自然會被開發出來,技術動作自然會有一個適合他自己的標準。而在引導、啟發式的訓練過程中,培養了少兒獨立思考、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更何況,握拍方式、揮拍方式、擊球類型、身體狀況、性格特點等要有一個系統的匹配才可以。網球訓練不僅僅是運動訓練學的問題,還是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哲學等學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