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很多青年人關注著正在熱播的兩檔選秀綜藝節目,也有不少媒體把《青你2》和《創造營》相對比。兩檔節目的開播對於疫情中單一的生活而言,可謂是場及時雨。
一檔洋溢著青春少女風,幾乎期期播出都能上熱搜,話題感十足;另一檔主打「敢」字當頭,強調勇敢+實力才能達成夢想的主題,熱血滿滿,兩檔雖然均為選秀類節目,但背後綜藝風格、製作思路、及傳遞給青年人的價值觀念卻大有不同。
《青你2》傳遞出一種非常規、搞怪、有噱頭的人,更易獲得關注的價值觀念,無論是剪輯還是點評,更多展現給觀眾的也是話題度大於能力的幾個女生:比如淡黃的長裙片段、「哇哦」出圈的虞書欣。而《創造營》則切實突出了不要噱頭,不走捷徑,一切以實力說話的人生信條。
一定意義上,本次的創造營打破傳統女團選拔模式:上來就以挑戰自我和他人的殘酷模式初選晉級生,在每次的PK中,傳遞出只有踏實練習的同學才能晉級的正確三觀認知,以清晰的自我認知最終回歸真正實力的較量,比如:失敗的種子選手希林娜依·高逆風翻盤、把導師當做目標的陳卓璇、初舞臺現場失誤卻依然堅持跳完全場的姜貞羽。
對於兩檔綜藝而言,我們更傾向於後者傳遞給青年人的價值觀:用實力說話,最好的捷徑,就是不走捷徑。
在上述兩檔綜藝價值觀的傳遞中,我們似乎可以進一步思考:為什麼當下部分年輕人想走捷徑?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由於自己懶,實力跟不上夢想,卻又不願意腳踏實地的用提高能力的方法改變現狀。
而在當今的自媒體時代,綜藝選秀橫行,讓走紅這件事兒似乎看起來變得很容易。於是乎部分青年人奔著一夜成名、走捷徑的初衷,開始參加各大選秀活動、自媒體網紅吸流量,甚至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如何吸引眼球上面。印象中,很多選手在說自己選秀理由時,都會透露,自己在追尋夢想,其實本質上還是想通過一個大的選秀平臺,邁入人生的另一個轉折點,從此享受著鎂光燈下粉絲的追捧和與之而來的不菲收入。
那麼問題來,你的實力配的上你的夢想麼,只想著走捷徑的後果會如何呢?
那些人秉承著一夜暴富、一夜出名的念頭走向直播間,為了吸粉變現,可謂玩盡手段:浙江紹興某座橋上,一位29歲的小夥郝某,為了吸粉直播跳河。可惜河水太淺,他一頭撞在河底,不幸身亡;更有29歲男主播為博關注,直播喝酒喝油猝死付出了生命!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其實,你眼中每一種捷徑,背後都自己的價格,你做出的每個選擇,都要為之付出代價。
《創造營2020》第一期初舞臺中學員姜貞羽沒有因腳崴而繼續擴大失誤,忍著劇痛完美的表演好接下來的舞蹈,在後採中她承認是自己的基本功不紮實導致的失誤,其實高空落下崴腳的那一刻確實有被觸動,而在日後的練習中她更加精進自己的基本功,羽翼也越發豐滿;而同是初舞臺模仿宋丹丹的學員王麗娜,因為坦誠自己沒實力,而獲得觀眾好感,在日後別的同學都刻苦訓練中,她偷懶、睡覺,終因實力不足,而淘汰,追悔莫及為時已晚。
再回頭看看另一檔女團綜藝中,因為「作精」虞書欣、抖音網紅秦牛正威等人的加入,雖給節目留下了話題度和娛樂性,但仔細想想卻也沒留下什麼其它記憶點。當你返回節目去看完整片段的時候,發現它傳遞出的信息似乎是:專業上不紮實還不夠努力,反而更容易被垂青?而這樣的理念放在節目中,供大家一笑,是可以接受的。放在社會中,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怕真的是行不通。
為什麼這樣的理念放在社會是行不通的,其實仔細回想,在我們身邊的同事中,不乏這樣兩種人:一種積極向上又有能力,另一種心思玲瓏又會出彩;有時候,後者這類人擅長把一手零牌打出天際,且更易在短時間內更易獲得階段性成果,因為他們明白如何走捷徑能快速獲得關注。但社會不比女團選拔,擅長走捷徑的人也許能在短時間迅速出彩,但只有真正有實力的人,不走捷徑的人,才能在長久歲月的淘沙中凸顯,他內在的實力及閃光點才能助力他在社會中站穩腳步。
那麼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如何做才是真正正確的「走捷徑」呢?
所謂的捷徑,也表示人們在想問題做事情的時候,尋求更簡潔的辦法和更快速的途徑,但在不具備一些基礎和前提的情況下,往往會弄巧成拙。職場中的優勝略汰,不是依靠關注度和投機取巧取勝的,最終能有所成就的還是綜合實力過硬且不斷更新自己的人,比起心思都花在走捷徑,走哪條捷徑更易出彩的理念,我們更提倡:腳踏實地,不走捷徑。當捷徑變得廣為人知,成為所有人的首選時,正常踏實努力的途徑,反而成為了真正的「捷徑」。
前平安集團渠道總監良大師曾分享說:職場打拼,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大事,也沒什麼絕招,你要做的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大事的背後,都是無數瑣碎的小事。
正如良大師的所說,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職場打拼時,從來沒有捷徑可言,在什麼階段就幹什麼事兒,年輕時踏踏實實學本事,才是成長最快的方式。大多數人並不缺乏人生道理的教誨,缺乏的是對道理的堅信,總以為自己在成長中可以走捷徑。但是,在關乎心智成熟的道路上,任何試圖走捷徑的行為,都將在未來付出更大的代價。
生活真正的面目,不是一夜暴富,也不是一宿成名,更不是一勞永逸。而是,在每個清晨,用「傻」勤奮,下「笨」功夫,不斷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