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向洋:紮根一線用情幫扶 山村舊貌換新顏

2021-01-12 身邊24小時

綏寧新聞網訊 綏寧縣武陽鎮雙鳴村扶貧隊長向洋,與村支兩委班子一道,用心用情用力,苦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用智慧和汗水換來了實實在在的脫貧成效。12月28日,記者走進脫貧後的雙鳴村,這裡已是舊貌換新顏,只見磚房林立,環境乾淨,產業興旺,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今年38歲的向洋,在部隊鍛鍊二年,退伍後成為綏寧縣武陽鎮中心醫院一名職工。正是脫貧攻堅時,向洋毅然接受單位委派進駐雙鳴村,並擔任該村扶貧隊長。在雙鳴村,向洋與群眾打成一片,走村串戶與群眾座談交流,堅持「用真心聆聽百姓心聲、用耐心服務百姓難處、用細心為百姓辦事」。對此,該村支部書記黃世步非常讚賞。他說:「向洋同志紮根雙鳴村,為雙鳴村的扶貧工作默默奉獻,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雙鳴村5組村民江蕩,家有6口人,因災致貧。為了幫助江蕩一家脫貧,向洋與村裡勞務經紀人一道,想方設法為江蕩夫婦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現在,江蕩在鎮裡的一家超市上班,丈夫楊昌進在外務工,夫妻倆一年有8萬多元的穩定收入,而且全家通過易地搬遷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生活越過越紅火。江蕩非常感謝向洋,她告訴記者:「我們家因為水災致貧,通過扶貧隊,尤其是在向洋隊長的精心幫扶下,我們現在已經脫貧了,家裡有了穩定的收入,老人身體健康,小孩讀書上進,我們全家感到非常幸福。」

為了推進產業發展,向洋搬著板凳進村,多次召開群眾院落會,摸村情察民意,探索群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據該村村主任尹晚娥介紹,為了發展扶貧產業,幫助群眾穩定增收,工作隊向洋同志深入調研產業發展,根據雙鳴實際情況,制定產業發展方案。目前,我們村主要開展太子參、吳茱萸、紅薯、八月瓜等中藥材和瓜果種植,產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三年來,該村大力開展「三邊」種植,並成立了誠和種養殖合作社。合作社共種植冰淇淋紅薯12畝多、太子參12畝多,吸收貧困勞力10餘人務工,每人年增收5000到10000元。同時,該村在 「新綠源」公司投資40萬元,每年分紅3.2萬,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投入資金45萬元用於小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360萬元改善村道、修建村部、建造橋梁等;並投入數萬元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村級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目前,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324人全部脫貧,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向洋踏實的工作作風,最終也贏得了村民的廣泛讚譽。面對新徵程,駐紮在雙鳴村的扶貧隊員更加眾志成城。他們表示,要繼續堅守工作崗位,鞏固脫貧成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隊長向洋也堅定地說:「我們要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繼續堅守扶貧第一線,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對接,為建設幸福美麗新雙鳴繼續打拼!」

(編輯:袁學龍)

【來源:綏寧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舊貌換新顏,沿河深山有個3D彩繪網紅村
    最近,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高峰村村舍一幅幅栩栩如生的3D壁畫在網絡引起了關注,這些漂亮的壁畫不僅僅裝扮了山村,更印證了高峰村在東西部協助扶貧中逆襲的一步步腳印。《關於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後明確蘇州市「一對一」結對幫扶銅仁市,張家港市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結成幫扶對子,2018年3月,張家港市善港村與高峰村籤訂整村幫扶協議,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高峰村。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為了紮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我和同事們利用村民空閒時間召開院壩會,及時宣傳黨的各種惠民方針政策,鼓勵在家的農民自力更生,充分利用資源,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宣傳政府給予先建後補的優惠政策。
  • 蓋新房 搬新家——脫貧攻堅讓和金賢家舊貌換新顏
    原標題:蓋新房 搬新家——脫貧攻堅讓和金賢家舊貌換新顏和金賢家新建的廚房和金賢戶是七河五峰中排村唯一的建檔立卡戶,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鎮、村、掛聯單位的關心支持與幫助下,他家搭乘著脫貧攻堅的快車,兩年來全家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原先一家9個人住一院的擁擠狀況已成為歷史,如今他家住房舊貌換新顏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點燃幫扶路上的熱情「火」|都勻市沙包...
    我是唐顯江,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茶園村的一名幫扶責任人。自2015年接到沙包堡扶貧站通知的那天,我輕裝簡行正式踏上脫貧攻堅之路,承擔茶園村四戶建檔立卡戶的幫扶責任。幫扶伊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我的扶貧之路並非總是順利,其中充滿坎坷也充滿了幸福,苦在工作推進時遇到的許多次不理解、不信任,甜在幫助貧困戶實際解決困難後,他們幸福感謝的笑容。
  • 隴南:打出脫貧「組合拳」 鄉村舊貌換新顏
    隴南被命名為『全國電商扶貧示範市』『十佳精準扶貧創新城市』,榮獲『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在12月23日舉行的甘肅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隴南專場上,隴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崔景瑜通報全市脫貧攻堅成果時說。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舊貌換新顏 闊步走向幸福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生活變化背後就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變遷【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荔園堡村:產業有了 農家樂了今年6月中旬記者來到華池縣南梁鎮荔園堡村老黨員韓懷清家傾聽他們一家三代人普通又不普通的故事
  • 【我們這五年】監管支隊舊貌換新顏
    舊貌換新顏—監管支隊「十三五」工作總結2016—20202017年1月27日大年三十,貴陽市副市長、貴陽市公安局局長陳小剛、副局長石磊到監管支隊慰問一線民警,並與值班領導和民警代表在支隊警官食堂就餐。2017年3月7日,監管支隊「兩會」安保巡查組對南明區、經開區、花溪區公安監管場所進行「兩會」安保巡查。
  • 黃葛古道舊貌換新顏
    古道上新增加的觀景步道。 遊客在畫有曾經老街舊貌的壁畫前拍照。 古道石板路不寬,卻陡峭如雲梯,數百年光陰的打磨,每一塊石板都寫滿故事,置身於鬱鬱蔥蔥的參天樹蔭下,兩旁原來破舊不堪的老屋,如今正在改造成古韻盎然的傳統川東民居建築,讓人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 董瑞宜:帶頭引領 讓昔日貧困村換新顏
    本報訊 2012年4月開始,作為安徽第五、六、七批選派幫扶幹部,來自合肥市稅務局的董瑞宜,通過三年時間讓原本軟弱渙散的古城社區發展成「模範村」;自2014年開始,又到省級貧困村山南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通過6年奮鬥,讓山南村在2016年底從貧困村出列。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解民憂 用心用情做幫扶丨松桃自治縣人社...
    今年是我參加扶貧工作的第5個年頭了。我的幫扶對象是妙隘鄉塘坳村塘坳和杉木組的5戶人家。整個村藏在大山中,海撥近1000米,是妙隘鄉座落海撥最高的一個村。脫貧攻堅,要沉下心來,俯下身去。每個周末清早出門,晚上回家。走訪、交流、宣傳、幫扶……周而復始,一路走來,經常是風裡來,雨裡去。。
  • 「我的扶貧故事」用腦用心用情,譜寫自己的扶貧路丨西秀區華西辦事...
    我剛到辦事處後,認真學習中央、省、市、區的各種扶貧政策和相關會議、文件內容,做到熟悉掌握;帶領扶貧辦的同志,開始到各村居走訪貧困戶,摸清實際;將走訪情況向上級領導匯報,按照識別程序,把不符合的人員一一清查出來,全力做到貧困戶數據精準。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2017年11月,辦事處建檔立卡貧困戶僅剩92戶335人,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用心,在幫扶上想對策。
  • 市住房城鄉建委扶貧集團「牽手」大埡鄉 真情幫扶顯成效 合力攻堅...
    2017年,市住房城鄉建委扶貧集團定點幫扶大埡鄉,三年來,扶貧集團堅決扛起幫扶責任,先後共派出16人次優秀幹部駐鄉駐村,全方位協助大埡鄉實施村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幫扶、技能培訓、產業扶持、消費扶貧等內容,涉及脫貧攻堅項目121個,直接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協調資金3.15億元,幫扶成效顯著。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吳常根,現為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上,從一頭霧水到業務精通,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推動全鎮的脫貧工作,實現了質的跨越。吳常根驗收庭院硬化從擔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12個貧困村和605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摸實情」「找藥方」 「挖窮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實績。
  • 《風雪漁樵記》《銅雀臺》將「舊貌換新顏」(圖)
    上海越劇院兩大明星團長趕排兩臺大戲  《風雪漁樵記》《銅雀臺》  將「舊貌換新顏巧的是,兩臺戲都是「舊貌換新顏」的新編劇,主演分別是兩個團的團長章瑞虹和方亞芬。兩臺大戲也意圖展現上海越劇院中生代藝術家的創作及其藝術能量。
  • 佛山精準幫扶鬱南脫貧在望
    森叔脫貧致富的故事,在鬱南縣還有很多。   桂圩村舊貌換新顏,是佛山對口幫扶鬱南的縮影。佛山對口幫扶鬱南以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思路,全面推進村級基礎設施提升,四年來累計完成基礎設施項目132個,投入資金8700多萬元。
  • 看「紅軍村」舊貌換新顏!
    瑞金葉坪鄉黃沙村華屋紅軍烈士紀念亭前,講解員為遊客講述革命先烈的故事。改天換地,華屋處處皆「華屋」!落日餘暉下的華屋一隅聽一段紅色故事品一桌客家菜餚住一晚山村民宿成為華屋村的旅遊攻略瑞金市把華屋紅色鄉村旅遊納入了全市旅遊整體營銷
  • 舊貌換新顏,茶山這條老街簡直太亮眼!
    舊貌換新顏,茶山這條老街簡直太亮眼!近年來茶山鎮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改善城市基礎設施讓茶山「舊街」不斷煥新顏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舊貌換新顏,茶山這條老街簡直太亮眼!》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要做扶貧一線上催人奮進的「鼓手」|都勻市小圍...
    2019年3月底,都勻市融媒體中心才掛牌,工作千頭萬緒,採編人員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變,面臨諸多的不適應,任何工作在摸索中進行。8月10日,我就接到駐村通知後,8月12日,安排好中心各項工作後,我與中心其他三名同志來到都勻市小圍寨村,成為了一名駐村隊長。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戶順利脫貧致富是我最好的收穫|岑鞏縣扶貧辦...
    我叫舒萬模,是岑鞏縣扶貧辦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1月,我開始幫扶大有鎮大有村、奔坡村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給幫扶戶龍政斌送去衣櫃、床及棉被等物質「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是否有讀書郎,」了解幫扶戶家庭基本情況後,我結合其識別條件、貧困原因、發展意願,宣傳產業、就業、教育、醫療、易地移民搬遷、民政兜底扶貧政策,對症施策,選擇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