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迷上《最強大腦》是因為水哥王昱珩,神仙般的人物,置身於都市洪流,堅守內心的一股清流。
水哥敗北時念了英國蘭德的詩:「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怎樣的淡然修為?(呃,有點跑偏)
第七季最迷人的事是,難度的遞增,和規則臨時性,現場出題,備戰,挑戰。當然中國人從來不缺乏博弈競爭精神,一路上看著婁雲皓戰隊的誕生,到拼進決賽國家隊,因為疫情,導致國外的很多腦王種子型選手不能前來PK,只能前代腦王回來一起PK,在半決賽中,楊易從三個戰隊裡最差的,變成這季的腦王,有著偶然和必然。
如果婁雲皓採取半決賽第一名戰隊的特權機制,楊易是否能站到最後?必然的是,他是務實的,穩紮穩打的個性,有條不紊控制整個團隊的進度,決賽第一場以最後完成的速度贏得比賽。
王宇軒每次都逆襲,但在關鍵時刻,沒有仔細檢查一個明顯的錯誤,終極決賽首站失利。對手楊易給他遞交上停賽牌的時候,說你再堅持五分鐘,你就會贏。王宇軒答道:「不是的,這個比賽拼的不是速度,是認真」。
我知道我自己輸的原因。競賽場裡,出來腦力,速度,認真,方法,體力諸多因素。這才是真實的。而郎佳子彧回答「只要有一種可能,我不會給你機會的」。
是的,我尊重規則,給對手最大的尊重就是,我全力以赴的去贏你。
然後令人扼腕的是婁雲皓,整場比賽裡最小的,孫勇不愧是那個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婁雲皓在數字華容道裡手速最快的,目前還沒有人超越他。半決賽帶領團隊得第一的。我不清楚對手什麼樣子,也不知道他多有名氣,我不是清華北大的,我只是個16歲的少年,但是即便不小心被對手安排,我也坦然不懼。終是年輕,疲勞戰對年長者影響的不多,對年紀小的是不公平的。但現實生活中,大家面對的環境一致,對手也不會是因為你小就被放過。但年輕,以為著我還有更多機會重來,我不懼怕你。下一次,不一定還是你贏。
最後一戰的是趙金昊,這個清華姚班的,方法是對的,卻輸在速度上。他說,最遺憾的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我本可以。我的策略和方法是最好的,但我輸在了速度。讓對手驚豔,雖然輸了,卻讓人不可小覷。
人生的賽場遠不止在節目裡,大多數人每天的堅持著,實驗著,進取著。但歲月又何曾饒過誰?每次放任自己隨意,都最終會讓自己的將來買單。未來已來,那麼就儲存戰意,殺氣騰騰的去爭取吧。前波未滅,後波生。我不虛度。這才是精彩。
期待第八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