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熟悉的開頭,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的青春記憶被拉回到《緋聞女孩》(Gossip Girl)裡那個紙醉金迷的上東區。
從2007到2012年,6季故事雖然劇情上逐漸演變成了排列組合式的男男女女關係「亂燉」,但無論從造型還是人物塑造上它依舊是時裝劇中的經典標杆。
就在這個無比艱難的2020,《緋聞女孩》完結的8年後,新版《緋聞女孩》開拍了。新版的演員們還特意在Met的臺階上還原了當年Serena和Blair的經典場景。
這次新版一出,倒是炸出了國內外老劇粉們的「噓聲一片」。顏值偏低是大家普遍反映的問題,有一條相當刻薄的評論更加直接的反映出來群眾們的心聲:「這群人可能沒有緋聞,只有女孩!」
首先從顏值上來講,新版《緋聞女孩》還是有顏值擔當的,比如Emily Alyn,起碼從目前的路透照來看,這位金髮碧眼的上東區女孩無功無過。
不過依舊有人別有用心的把她的照片和Serena的扮演者Blake Lively放在一起,Emily在新版陣容中或許是顏值代表,但和Queen S放在一起就頗有點相形見絀的感覺了。
從製作班底上看,原劇的編劇Josh Schwartz和Stephanie Savage、製片人Joshua Safran重聚在了一起,親自為新版《緋聞女孩》操刀。本劇將在流媒體平臺HBO Max播出,HBO Max和原版播出的CW電視網都隸屬於華納媒體,新版在「血統」上可謂是滴水不羼。
在劇情設置上,華納深諳無以復加的道理,將新版《緋聞女孩》的時間線設置在了原版故事的八年後,聚焦在Constance中學的新一代學生身上,新版並非是對原版的翻拍。然而珠玉在前,就免不了被比較,就算製作方反覆強調「我們是新一代曼哈頓的故事」,劇粉們還是會在新版演員中去尋那些經典角色們的影子。
不知是不是華納有意為之,在選角上,有些演員確實和老版迷之相似。
Chuck Bass & Thomas Doherty
Vanessa Abrams & Whitney Peak
如果說上面這幾位算是中規中矩的話,那下面這位絕對是本次新陣容中爭議最大的角色。這位演員就是Jordan Alexander,儘管作為新人這並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但從目前的劇照中看來,幾乎大部分場景她都處在了中心位置,有種昔日Constance中學「女王」地位的象徵。
和前任女王Blair不同,她沒有那些傳統的格紋髮帶和優雅的Lady Dior,相反以寸頭的形象和大膽的著裝風格宣告著和Queen B截然不同的統治方式。她更加個人化酷兒化。
「酷兒」是新版《緋聞女孩》的標籤之一,在該劇開發之初,製片人Joshua就強調這次重啟中「大多數角色都是多樣化和酷兒」(majority of characters being diverse and/or queer)。這批角色確實在種族膚色和酷兒形象上做足了功課。
從宣傳上劇方就顯得異常謹慎,在多個場合和平臺上反覆強調這是一個Queer化的故事。在歐美國家的許多語境中,「Queer」更像是一個廣義上的描述性詞彙,它用來通稱社會上的某些性別和性取向,除異性戀外的所有性取向都能用Queer來指代,它同樣也能用於形容流動性的性別意識。有趣的是,在Queer這個詞誕生的初期它是具有貶低意味的,直到80年代Queer理論開始盛行以及社會學家們的使用,它才轉變為鬆散的替代語,以及反抗社會汙名的象徵。
華納對於新版《緋聞女孩》或許寄予了厚望,它可能更像是一個時移世易的青春劇。畢竟那個在時尚劇中能稱之為類型經典的原版放在今時今日,有許多地方或許已是飽受詬病的黑歷史。
「爭議」對於《緋聞女孩》來說是家常便飯了,最初能讓CW電視臺這部青春劇火出圈的除了時尚,就是極具爭議的價值觀。
2007年在《緋聞女孩》上半季開播時,這部劇並沒有得到太大的反響,不過它正好趕上了2007年至2008年如火如荼的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在這場長達4個多月高歌猛進的罷工運動中,美國各大電視臺都出現了劇集庫存嚴重不足的情況,連大型的公共頻道都開始復播以前的老劇,更何況是本就規模不大的CW電視臺,而CW電視臺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復播《緋聞女孩》第一季的前半季,《緋聞女孩》在復播中得到了極好的反響。
Blake Lively在後來的採訪中回憶第一季開拍時候的情形,沒有人認識他們,很多大牌也不會借衣服給他們,隨著這部劇在復播中的爆火,下半季在造型上有了明顯的提升,並且紐約的眾多高級餐廳和俱樂部都紛紛向劇組拋出了橄欖枝。
曼哈頓上東區的設定讓這個故事一開始就自帶濾鏡效果,這群全美國甚至全世界最有權勢的紅男綠女們擁有著專門為他們存在的「緋聞女孩」網站,上流社會富N代們的活色生香展現的淋漓盡致。
你一輩子或許都穿不到的高定禮服是這些上東區年輕人們某場舞會的一次性著裝,價值連城的鑽石彩寶只是Blair校服領結上的裝飾物...上層社會的紙醉金迷與現實世界中2008年的經濟大蕭條形成了鮮明又諷刺的對比。然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上東區在珠光寶氣的華麗外衣下上演著五花八門的狗血大戲。
對於圈層文化和上流社會的仰望是這部劇的核心價值表現之一。Dan和他的妹妹Jenny來自布魯克林,對於上東區的男男女女們來說那就是貧民窟,一心想要擠入Blair朋友圈的Jenny,心甘情願為她當牛做馬。這種與她階級迥異的圈層文化逐漸激起了她愈發畸形和瘋狂的虛榮心。
後期終於混入這個圈子的Jenny根本就無法跟上這種每日揮金如土的生活方式。為了得到派對的晚禮服,她偷走了朋友家Valentino的定製裙。不過Gossip Girl最妙的地方就在於它從不會對於這樣「毀三觀式」行為給出任何的批判,最後Jenny還是能重回上流社會繼續談笑風生。
這部劇總能在無形中贊同著這種為了擠入上層社會不擇手段的行為。實際上自從《緋聞女孩》開播以來,每一季它都能收到來自各大美國家長協會的舉報信。
比如Blair在學校建立的女王制度更像是一場冠冕堂皇的校園霸凌盛宴,把新生分成三六九等,欺負新人,要求所有的跟班要模仿自己的穿著方式,或者利用Gossip Girl中傷他人,這都是Queen B的得意把戲。
而對於Queen S,逐步發展到後期她更像是劇組的一個消費符號,劇情上無腦戀愛遊走在各色男人之間。在角色的塑造上,S後期的形象比起B要平面的許多,大多數時候劇組都會讓Blake穿上各種低胸的衣服,對於「販賣身材」這件事,Blake自己本身也是頗有微詞的,在第五季的時候就曾有考慮過退出該劇。
這些核心價值放在今天這個倡導性別平等和反物化女性的語境下可能會慘遭炮轟。原版《緋聞女孩》中的許多老配方放在今天可能早就過時了,以「白人為主」的單一化配置在今天的歐美影視劇市場上很難再複製過往的成功。無論是矯枉過正還是意識多樣化的進步,現在的年輕人更像是一個難以討好的易感人群,或許酷兒化的《緋聞女孩》2021版能帶來更多的驚喜,畢竟現在的Z世代們有誰還想看Blair和Serena的婚後故事呢?
在歐美影視劇中,如今狗血的青春劇很難出圈了。Netflix也非常會審時度勢的開發了一批非類型化的青春劇,這其中最紅的應當是Netflix西班牙開發的《名校風暴》。
這部劇更是刷新了西語劇在全球的播放量記錄,成為了Netflix旗下最火爆的非英語劇。《名校風暴》和《緋聞女孩》在故事架構上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故事也設定在了西班牙的一所貴族學校,並且全劇組高顏值的輪番轟炸。
不過和《緋聞女孩》不同的是它加入了謀殺懸疑的元素,每一季的開頭都以謀殺案件為引子貫穿全季,並且在尺度上更是趕超了Gossip Girl,骨科戀、三人行等各種毀三觀式的大尺度戲碼一季比一季狗血。
不過在劇情上節奏緊張,短小精悍,每位角色都在和青春外衣下不可告人的暗黑面進行著反覆的心理撕扯,人物跳脫出了偏平的平板化形象,並且配上網飛一次性放出全季的模式看下來比動輒20多集的Gossip Girl要容易的多。
這種講述成長之痛的題材作品在當今更容易受到市場的歡迎,他們聚焦的人物不再是那些光鮮亮麗的年輕人,而是帶著青春的傷痛和自身的缺陷在成長的迷離中自我探索的殘缺式人物。比如幫助Zendaya拿下艾美獎視後的《亢奮》就以謀殺作為開場, 這群年輕人通過酒精藥物暴力來逃避著混亂的現實,迷離幽黑中閃爍的是美國墮落式青春的浮世繪卷,衰仔爛女的頹喪式成長為這部劇得到了收視和口碑的雙重讚譽。
網飛的《非典型少年》則把主角聚焦在一位18歲的自閉症患者Sam,Sam踏上了自我發現的成長之旅,而他的成長也打破了家庭看似風平浪靜的表象,他周圍的每一個人都遇到了同一個主題:什麼才是正常的人?
《去他*的世界》則講了喪到極致的故事。冷血少年+叛逆少女攜手離家出走,兩位缺乏共情能力的青少年也帶著各自成長的傷痕,缺失原生家庭的安全感和青春期的情感建構。亡命之徒的兩人更像是走著情感歸位的追債之旅。向成人世界的宣戰最終也在兩人的共生關係中達成和解。
《緋聞女孩》式的華美青春或許不再吃香,但是那個開頭帶著魔力的神秘女聲是另一個深淵世界的天窗,我們總會無法克制的窺視著難以企及的生動奢華。畢竟俊男靚女,鮮衣怒馬擺在一起誰不樂意看呢?希望這個屬於新一代年輕人的緋聞女孩能在狗血滿天飛的故事中走出新的續章。
XOXO Gossip Girl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