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起底網絡佔卜騙局#前幾天網絡算命突然被起底,使得很多人也得知了網絡算命背後的一條黑色產業鏈,其實關於「網絡算命」這件事我們之前也講過一期,像這類預測方式基本上都是通過機器和數據來測算一個人的運勢,其中用到的文字也大多都是提前錄入進去的,因為我本身喜歡研究一些傳統文化,所以總有粉絲讓講一下關於佔卜的一些事情,那麼我們今天就來完整的盤點一下算命的發展體系,算命這兩個字到底從何而來呢?
01上古時期
假如神話傳說都是真的,佔卜的源頭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時期,我們之前說到過,在上古時期有個特別神秘的職業叫做巫,可以將其理解成為是巫師,伏羲畫八卦之後,這個叫做巫師的職業就出現了,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卜問」,「卜問」是什麼意思呢?通俗點來講就是說,上古時期特別相信天神的存在,所以他們認為天神能夠知曉一切,所以但凡遇到天災、戰爭等這些大事的時候,他們都會讓這個巫師去問一下天神的意見,在當時一般使用的方法就是龜甲之類的,大家可以將其理解為是抽籤,因為過於崇拜天神,所以在當時巫師的地位不低於首領,甚至還要更高,在當時的佔卜主要是為王室服務的。
後來,隨著天神崇拜的逐漸加深,到了夏商時期,佔卜已經應用於生活的各個角落了,在夏朝時期,佔卜一術被編製成了一本叫做《連山》的書籍並且傳到了各個地區,在當時,基本上所有的大事小事都要通過佔卜來決定,從大的方面來說,可以決定一個國家是否發展戰爭,從小的方面來說,可以決定個人的婚姻嫁娶,到了商朝,這本叫做《連山》的書籍又被改編,出現了《歸藏》一書,內容也是相差不多,到了周朝,佔卜的第一個轉折點就出現了……
周朝覆滅商朝之後,天神信仰逐漸開始淡化,天神信仰淡化自然也就代表著巫術一脈的沒落,在這裡說明一點,周文王雖然對摒棄了巫術之中的鬼神信仰,但是卻保留下了其中的佔卜一術,而且周文王認為周朝是個不同於以往的朝代,所以就把伏羲所畫的八卦改編了,這個時候也就出現了《周易》一書,在這裡我們做一個總結,也就是說,周朝之前的佔卜多為鬼神信仰,這些佔卜方法是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所作的,周朝之後的佔卜均是記載的天地運轉規律,其中的佔卜方法是根據周文王的後天八卦所作的,這兩個方法有質的不同,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也不好說。
02春秋時期
時間來到春秋時期,隨著《易經》的盛行,各類佔卜方法也層出不窮,在春秋時期可謂是達到了一個頂峰,可能有很多朋友都搞不清楚預測術的分支,所以在這裡我們展開來看一下,因為春秋時期是個神仙打架的時代,所以有很多預測術都在這個時期出現過,首先是《易經》,這個時期的《易經》包含連山、歸藏、周易三篇,屬於當時最出名的預測書籍,其次是奇門遁甲,奇門遁甲相傳是九天玄女所傳,但是由於失傳了太多,所以只留下了其中的預測內容,另外還有太乙神數,據說是黃帝的宰相風后所作的,所以在《一人之下》中被稱為風后奇門,其實這個時候的奇門就已經變成太乙神數了。
最後就是最神秘的六壬神課了,由於六壬的起源太早,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六壬到底是誰做的,而且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時期出現的,所以大六壬一直被稱為是天神所傳,但是很遺憾,大六壬的失傳也很嚴重,那麼這個時期的人是怎麼看待佔卜的呢?孔子曾說過:「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孔子從五十歲開始讀《易經》,不管他讀什麼書一定是要將其改編的,唯獨《易經》不但沒有改編,而且還做了《十翼》一文給易經做註解,由此可見孔子對算卦的態度,但是有一點也要跟大家說一下,孔子說過:「子曰吾百佔而七十當」,也就是說,就算是孔子算卦也只有百分之七十的準確率,春秋時期的人驚嘆與佔卜的獨特之處,他們更喜歡研究,抱著這種研究的態度,也不排斥,也不盲目跟從,不愧是百家爭鳴時期。
03秦漢與三國
秦朝並沒有什麼特殊的佔卜方法出現,由於始皇帝對於成仙的執著,所以在這個時代的記載更偏向於煉丹、成仙一類的,到了漢朝,佔卜這一門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術數,因為在這個時期產生了一門叫做紫微鬥數的預測術,其實也就是觀星,在漢朝時期更是被稱為「帝王之學」,也就是說,在早期,只有帝王才會去學習這觀星之術,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根據漢朝出現的觀星一說又更改了奇門遁甲的布局,所以三國時期奇門遁甲就更偏向於觀星術了,這個時期的奇門遁甲已經被改編嚴重了,秦漢與三國時期的人是比較看重術數的,因為亂世之中,大家更希望有一些精神寄託,從這個時期記載來看,術數也確實有一些玄妙之處。
04唐宋元明清
到了唐朝,術數正式被稱為算命,為什麼突然又被稱為算命了呢?因為唐朝的李虛中和宋初的徐子平、徐大升等人提出了八字一說,八字看的就是一個人的命,所以,這個時候的佔卜又被稱為是算命了,其實唐朝人看待八字也沒有那麼盲目,仍然是「信者有,不信者無」的態度,到了宋代《麻衣神相》和《梅花易數》出現,算命一說變得越來越神秘,當然,也越來越市井,開始遍布各行各業,至此,古代算命術已經全部講述完畢了,當然後世也出現了一些,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大概也就分為這些類了,了解完起源和歷史之後,可能有些朋友納悶了,算命既然有這麼久遠的歷史,那麼為什麼一直受到抨擊呢?為什麼我不建議大家算命呢?
05算命的本質
算命的本質是什麼呢?是經驗之談,從上述的記載來看,除了《奇門遁甲》和《六壬》這種無跡可尋的預測術之外,其餘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歷史上能夠預測的且準確率較高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研究出來的一套方法,而且這套方法傳給別人,別人也學不通,比如說《奇門遁甲》的流傳,從來都是不斷進行改編的,每代人都要添加自己的理解進去,所以像如算命這回事,從來都不是一個可以按照書本去學習的東西,他是需要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融會貫通一套方法,其實也就說是都是經驗之談。
反觀現在的網絡算命基本上都是將幾本書中的內容搬運上去,然後根據關鍵字來進行檢索,這樣的方法通常給人一種似準非準的感覺,說白了其實就是忽悠,不知道這麼說的話大家能不能理解,通俗點來講的話,預測這件事就算是在古代也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準確率,更何況在今天是機器測算,缺少了太多的個人理解,其次古代高人探究算命這回事通常都是抱著研究的態度,而不是他們真的想要用這些方法來達到什麼目的,我不建議大家去算命,但是卻建議大家可以去看一些預測類的書籍。
孔子說:「善易者不卜」,但是仍作《十翼》給《易經》註解,因為這其中有太多值得借鑑的哲學思想,不管你是想要反駁還是研究易學,總是要去看一下的,只有了解之後,自己說出的話才有分量,話說回來,幾千年傳承的智慧沒有那麼簡單,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尊重古人的哲學思想,對萬事萬物要常抱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