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京畿道城南市的家裡,韓國藝人崔雪莉被發現身亡。10月17號下午,所在公司舉辦非公開葬禮,送她走完最後一程。
這兩天看了很多雪莉的新聞,其中有一句話對我觸動很深,雪莉是這樣說的,「大家對於我是什麼樣的人好像並不關心,好像沒有幾個人想去了解我真正的樣子。」
從雪莉激烈開始尋找自己真實模樣開始,她身邊的聲音越來越多,大眾的評價從「人間水蜜桃」變成「放蕩的女人」,什麼才是雪莉真實的模樣。
2005年,年僅11歲的雪莉在父母的支持下參加韓國娛樂巨頭SM的少年選拔大會得到了青少年組外貌組打賞,從此開始了自己練習生生活。
她以童星的身份出演了《薯童謠》、《出圈女郎》、《傻瓜》等影視劇,青春、甜美的形象立刻被大眾接受並廣泛的認可。
而後,15歲的雪莉加入女團f(x),以歌手身份正式出道。在競爭激烈的韓國女團中,雪莉所在的女團殺出重圍,在同年獲得了最佳新人獎,專輯受到大眾的喜歡,人氣持續攀升,她也因為清純可人的形象,知名度陡然上升。從此,她成了明星雪莉。
我們看到雪莉閃耀的一面,而另一面卻是數不盡的責任、壓力和恐懼。成年後,雪莉對於童年,卻有著這樣的體會:
「還是孩子的時候,因為從小時候就開始工作,好像很少有人把我當孩子看。要肩負的責任太多了,害怕得時候也很多。這份重量成為了負擔,表現出不是本來自己的情況有很多。被告知那樣去做,我連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也不清楚。」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18歲成年,大學畢業才算真正長大,然後步入社會懵懵懂懂的接受各種規則。我們經歷過叛逆,激烈的向父母向世界宣誓自己。過早進入成人世界的雪莉,卻很難有這樣的經歷。我們看到童年雪莉是絢爛的,但更不能忘記這是片面的。她對於自己的童年更多的是恐懼的和無助的。
成年後尋找童年缺失的東西,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體會,或許是好吃的零食,漂浪的衣服,或許就是一雙白球鞋,像張歆藝在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中那樣,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的那雙白球鞋,直到現在都沒法釋懷。
成年後的雪莉靜靜的說著「在某一時刻,我開始意識到,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才行。我很害怕,因為看不到前方的路,也不知道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能做的事情,全都做了。」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一生悲劇的源頭在於童年父愛的缺失。從小,父親的眼裡只有病弱的妹妹,松子需要不斷的做鬼臉來得到父親短暫的關注。成年後,渴望的東西得不到,就會無意識的去尋找,導致松子在愛情中病態的付出,就算被虐待、利用、踐踏,依然低到塵埃裡去付出所有。
激烈的尋找自我,可能就是童年雪莉的後遺症。
說實話對她的外貌從來都沒有人否認過。她五官清秀,皮膚白皙,紅唇奪目,最讓人著迷的就是那燦爛的笑容。從出道開始公司給她包裝的人設就是「清純可愛的鄰家妹妹」,粉絲親切的稱呼的她為「人間水蜜桃」。
在電影《real》中,她和剛見面的女演員說「我們是同歲,我們變得親近吧」。這種行為遭到同劇組那個演員的反感。對此雪莉笑著表示,自己可能太主動了,別人對她有偏見。她們在《真理商店》中談起此事時,那個女演員說回答的很乾脆「你是女生,很羨慕,這好像是全部了」,她也反思道「為什麼我要帶著惡意去揣測呢?一直到最後都是你向我走來」,她認真聽著這些,笑聲依舊爽朗。
就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婀娜多姿的瑪蓮娜被告上法庭,而辯護律師為她辯護,她沒有罪,一切都是因為「她太美了」 。
看向雪莉的視線如果是積極的,美就是美的。否則,美就是原罪,從中可以滋生很多人性陰暗。
離開f(x) 後,雪莉成了放飛自我的雪莉,成為話題女王,成為了韓國網友票選的「最不希望發ins的藝人」。她和大14歲大叔的愛情不被認可,滿口的奶油照片被指含性暗示,咬住自家無毛貓的耳朵等動作被說有精神疾病,在直播中酗酒,不穿內衣甚至被網友說成輕犯罪。
看向雪莉的視線是負面的,她從人們心中的「小公主」、「水蜜桃」變成了「瘋女人」更或者是「放蕩的女人」。
她被困在流量的漩渦,面對質疑她自己坦言,「我好像太著急於防禦了,我就算去說我累,但是沒有人聽我說,真的像只剩我一個人一樣」。
面對這一切外界的惡評,她都在承受,卻沒有能說出來的地方。她坦言到,「如果我說我現在過得很艱難,是沒有人會聽我的。當然他們可能會認為,這有什麼好累的,無法理解嘛。就只是按照別人說的那樣去做而已。我只是按照別人說的那樣去做,我對此覺得很鬱悶。」
沒有發聲的出口,便開始自救。她在身上紋了「古巴」的紋身。她說這非常特別,這是她希望不用改變就好了的國家中的一個。當自己遇到語言解釋不了,或者有什麼生氣的事,或者委屈,或者感覺自己是一個人的時候,看著這個紋身,她能感覺到安寧。
《ELLE》曾經在拍攝中寫下了這行評價「激烈尋找自己真實的模樣,每個瞬間都孤獨度過,因混沌本身而令人著迷的二十四歲青春」。
她的一舉一動,她的成長和叛逆,變成了大眾都可以評價的一個靶心。無論雪莉離開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但很多時候死亡並不是對一件事情的絕望,它是一個漫長絕望的過程。正如網友說,「我們一步一步看著她走向死亡。」
生命是第一個禮物,愛其次,理解是第三個。當她選擇離開的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她僅僅是一個25歲的女孩。雪莉自殺的背後不管是抑鬱症、網絡暴力還是高壓的社會環境,輿論如今已有察覺,我們能做的不僅是看到,而且還要正視。
不管雪莉還是其他人,我們看待的方式從來都是單向的,主觀的,片面的,情緒化的,不管什麼欺騙了我們,不管有怎樣的視線去蒙蔽我們,但定義和評價別人從來都是容易的。
她被抨擊最棒的代表作是Instagram,長相是魚的種類,因為瞳孔問題被說是吸毒者,抨擊直播炒作,no bra 更是壓倒性的被說成為了拉仇恨博眼球等。她越是想努力擺脫這些,帶來的只有謾罵、侮辱還有惡毒的人身攻擊。
雪莉不僅僅是雪莉,雪莉也是我們自己。我們都是活在社會評價體系中的個體,長的好看的姑娘有可能被懷疑整的,女高管一定被懷疑說潛規則,年齡大了還不結婚就是不正常眼光高,工作努力弄不好就被說成溜須拍馬,內向了被說成不合群沒出息,外向了則被說不穩重等等。
人言可畏,造成的傷害永遠是不可逆。無休止的評價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但永遠都不是正確的事情。你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請一定把高標準留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