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悟真如 | 梁炳倫2019.01—2020.05書法精品網絡展

2021-02-22 中國書法網
緣起:為什麼要2019.01——2020.05這個時間跨度呢?因為這一年多來,在人生的一段,內心的安頓與世事的變幻.得「妙悟真如」四字,「妙悟」:空而妙有之悟;「真如」:名由心立、相由心生,去浮華,澄然不虛妄,而真性常如。在這一階段的臨創實踐中,挑選了一些作品(美其名曰「精品」),與大家分享,並誠意請教。在此感恩一年來支持我努力的您及所有人,特別感謝吳川淮兄的生花妙筆、錦繡文章!已在《書法報》2019年11月發表。

                                                       梁炳倫

                          

           梁炳倫:字澄一、玄鈺,號逸廬主人,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入展得主。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深造於中國人民大學書法系碩士研究生課程;中國國家畫院沈鵬先生訪問學者,沈鵬先生精英班學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重慶市中小學書法教育教材編委專家、清華大學名家書法工作室助教。

其書法學習,從五體探求開始:最早師從嶺南李小如、龐國鍾先生學習歐楷和魏碑;隸書得到歐廣勇、周俊傑、李剛田、劉文華先生等大家的指點;93年起,行草拜師曹寶麟、邱振中、孫曉雲導師;後來問道北京,常聆聽曾來德、張旭光、胡抗美先生的教誨,更立雪沈 鵬先生門下,漸入書法的堂奧。

到源頭去、尋回真實:用了近四十年的研究、實踐,目標在於找尋失傳了,又對當今書法創作有重要意義的「古法」,已漸有所得;在書法教育方面,探索出一套獨到有效的教學、訓練系統,影響了一大批書法愛好者,讓他們走上經典書法之路,2006年已獲得全國「優秀書法導師」稱號。

書法創作自成體系,以中國大文化 為觀照,從自然境界、人格魅力中悟道,涵養詩心書意,融通五體,以真誠為念,漸得「天骨古厚、正大清和」的妙諦。正書、行書均獲「全國獎」,六十多次參加國家級專業書法大展,2009年入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書法大系》,被評為改革開放後的代表書家。

                                庚子微展

吳川淮


廣東三水有梁炳倫,善書善悟,人個頭不高書藝甚高,筆中有遒勁,猶在二王、米芾、東坡、王鐸之間,滋染深矣。有求道於炳倫者,炳倫曰:「書者,一者書之功也,二者讀書之化也,三者自然之體悟也。餘書,酷嗜二王蘇米,讀書不多但求精,求書卷之深味,尤於自然之中常有所悟也。」

三水區內,北江、西江與綏江匯流交錯,有古鍋耳屋群、胥江祖廟、南丹山風景區等,梁炳倫徜徉其中,留戀往返,於自然之中常有所獲。

書法除了個人的功底之外,對自然的體悟則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從自然中的所得才可能化作自己的一種「內勁」,如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知「草」;懷素山間觀「二蛇相鬥」而知「草書的力度」,炳倫於自然的花木草樹、山水石巖之間,常常矚目而觀,深入情境之中而有所悟也。

「書法」有「意象」之說,這表意的「象」,亦可說「意境」,而何能夠「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乎?此意象之喻常常縈繞炳倫之心之念,念茲在茲,揮之不去,又明白不過來。

某一冬日,梁炳倫在京,恰遇大雪,天地傾刻間卻變成白茫茫一片.,這大雪瀰漫天地在三水難得一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突然,他好像明白過來,這不就是「意境」嗎,原來統一的情調方得「意境」。這白茫茫之中不正是孕育著某種天地的力量,某種純正的大氣蘊之其中嗎。他在大雪之中,手之舞之,動之跳之,旁人不解,而他則一臉興奮矣。

以後,他到了新疆的戈壁灘上,黃沙萬裡,無邊無際,看不盡的畫卷,起伏而浩渺的迭次風景,再次讓梁炳倫深深明白過來,「意境」便是統一的情境、情調而產生的「意象」,它綿延而悠長,形成了一股遒勁的大力。這是什麼,這是天地之「精氣」,亦是藝術之「元氣」,更是書法中「浩然之氣」。
梁炳倫好讀書,尤好讀古典哲學,從不同的哲學書籍中尋找靈犀洞開的那種啟悟。正是他大量的讀書,在各種古典哲學思想中明白書法的靈魂,即「意」,便是中國人恆久不滅的精神境界。所謂儒家的「擔得起」,所謂道家的「想得開」,所謂佛家的「放得下」,都是「一」矣。天人合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書者,精神也!「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其於本也,弘大而闢,深閎而肆;其於宗也,可謂稠適而上遂矣。」(《莊子·天下篇》)
「妙悟真如」四字,能否用來概括梁炳倫在體悟書道的當下呢?

創作中心副主任兼中國書

畫美術館副館長,中國楷

                                                  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名稱:《臨王羲之小楷曹娥碑》

尺寸:39cm*27cm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臨王羲之三札》

尺寸:71cm*48.5cm

用印:平常心、水流花開、在水一方、千載往來、梁、梁炳倫印

名稱:《臨王獻之草書卷》

尺寸:215cm*43cm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臨米芾行書》

尺寸:73cm*43cm

用印:天地悠悠、梁、梁炳倫印

名稱:《徐渭書夏珪山水卷》(已收藏)

尺寸:87cm*16cm

釋文:觀夏珪此畫,蒼潔曠迥,令人舍形而悅影。但兩接處墨與景俱不交,必有遺失,惜哉!雲護蛟龍,支股間必間斷,亦在意會而已。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僧肇不真空論》

尺寸:69cm*34cm

釋文:心無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得在於神靜,失在於物虛。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錢鍾書句》

尺寸:50cm*34cm

釋文:象雖一著,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於一功一效,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應多,守常處變。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題畫詩》

尺寸:69cm*32cm

釋文:餘友莫廷韓,嗜畫,畫亦逼黃子久此卷蓋其所藏以為珍賞,甲科後歸潘光祿,流傳入餘手,每一展之,不勝人琴之嘆。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容臺集》(已收藏)

尺寸:37cm*28cm

釋文: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矣。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玄宰句》(已收藏)

尺寸:69cm*24cm

釋文:吾鄉莫中江方伯書學右軍,自謂得之《聖教序》,然與《聖教序》體小異,其沉著逼古處,當代名公,未能或之先也。予每詢其所由,公謙遜不肯應。及餘丁卯試留都,見王右軍《官奴帖》真跡,儼然莫公書,始知公深於二王。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小窗幽記》

尺寸:129cm*48cm

釋文:帶雨有時種竹,關門無事鋤花;拈筆閒刪舊句,汲泉幾試新茶。餘嘗淨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 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餉時而起,則啜苦茗,信手寫漢書幾行,心目間,覺灑灑靈空,面上俗塵,當亦撲去三寸。但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餘友莫廷韓,嗜畫,畫亦逼黃子久此卷蓋其所藏以為珍賞,甲科後歸潘光祿,流傳入餘手,每一展之,不勝人琴之嘆。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慾,則心自清。竹裡登樓,遠窺韻士,聆其談名理於坐上,而人我之相可忘;花間掃石,時候棋師,觀其應危劫於枰間,而勝負之機早決。形骸非親,何況形骸外之長物;大地亦幻,何況大地內之微塵。五更雞鳴,喚起窗前明月。一覺睡醒,看破夢裡當年。

用印:無涯知、在水一方、水流花開、平常心、梁、梁炳倫印

名稱:司空曙《江村即事》

尺寸:55cm*22cm

釋文: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唐王駕詩》

尺寸:64cm*24cm

釋文: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八大山人詩一首》

尺寸:69cm*34cm

釋文:無心隨去鳥,相松野塘秋。更約蘆華白,斜陽共釣舟。空林一頁飛,秋色橫天地。聞得山人來,正與白雲往。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李日華詩一首》

尺寸:50cm*34cm

釋文:落日萬山紫,虛亭一葉秋。新詩吟未穩,注目數江鷗。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沈周題畫詩二首》

尺寸:69cm*34cm

釋文:青山間碧溪,人靜秋亦靜。虛亭藏白雲,野鶴讀幽徑。山木半落葉,西風方滿林。無人到此地,野意自蕭瑟。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心經》

尺寸:154cm*31cm

釋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用印:天地悠悠、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文》

尺寸:107cm*41cm

釋文:禪與畫俱有南北宗,分亦同時,氣運復相敵也。南則王摩詰:裁構淳秀,出韻幽淡,為文人開山;若荊、關、宏、璪、董、巨、二米、子久、叔明、松雪、梅叟、迂翁,以至明之沈、文,慧燈無盡。北則李思訓:風骨奇峭,揮掃躁硬,為行家建幢;若趙幹、伯駒、伯驌、馬遠、夏珪,以至戴文進、吳小仙、張平山輩,日就狐禪,衣缽塵土。李成晴巒蕭寺,文三橋售之項子京。大青綠全法王維。今歸餘處。細視之,其名董羽也。

用印:無限江山、水流花開、梁、梁炳倫印

名稱:《八大山人題畫詩一首》(已收藏)

尺寸:50cm*41cm

釋文:月自不受晦,澹煙蒙亦好。俯仰見晴軒,籬根空皎皎。此時世上心,所習唯枯槁。誰解惜其花,長夏恣幽討?左右此何水,名名曰曲阿,更求淵注處,料得晚霞多 。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八大山人題畫詩三首》

尺寸:50cm*41cm

釋文:春山無近遠,遠意一為林,未少雲飛處,何來人世心。無心隨去鳥,相送野塘秋。更約蘆華白,斜陽共釣舟。側聞雙翠鳥,歸飛翼已長,日日雲無心,那得蓮花上。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玄宰句》

尺寸:138cm*15cm

釋文:達觀禪師初至雲間,餘時為諸生,與會於積慶方丈。越三日,觀師過訪,稽首請餘為思大禪師大乘止觀序。曰:王廷尉妙於文章,陸宗伯深於禪理,合之雙美,離之兩傷。道人於子有厚望耳餘。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方薰畫論》

尺寸:139cm*23cm*4

用印:領略古意、夢繞晉唐、天地悠悠、知無涯、長安、梁、梁炳倫印

名稱:《明安天句》(已收藏)

尺寸:49cm*13.5cm

釋文:明安天謂情境不同滯在取捨,前後偏枯,鑑覺不全是識,浪流轉途中,邊岸事直須,字字離二邊,不滯情境。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句》

尺寸:124cm*35cm

釋文:雲開見山高,木落知風勁,亭下不逢人,斜陽淡秋影。青山一抹簷外紅,葉幾堆砌邊撿西竺,楞迦宇讀南華秋水篇。右為魯公真跡,始見模本,頗怪其神採味道,及是與仲醇同觀,如探驪得珠,為之一快。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陸務觀詩》

尺寸:152cm*25cm

釋文:蜀漢羈遊歲月侵,京華乖隔少來音。登臨忽據三江會,飛動從來萬裡心。地勝頓驚詩律壯,氣增不怕酒杯深。一琴一劍白雲外,揮手下山何處尋?

用印: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豎幅(已收藏)

規格:138cm*70cm

釋文:

元·吳鎮《絕句》

霜落林端萬壑幽,白雲紅葉入溪流。

朝來應為尋真至,行向山中領素秋。

明·沈周《秋泛圖》

秋水浮空天影長,歸來江上自鳴榔。

白鷗飛過攙紅葉,不覺微風陡薦涼。

古人詠秋詩

積翠千山雨,涼聲一壑秋。

北窗殊酒醒,淡自走蒼虯。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豎幅(已收藏)

規格:138cm*70cm

釋文:

明·沈周《題青山紅樹圖》

千樹秋風萬葉飛,林溪苔徑步斜暉。

履聲應落啄歌去,尤有餘紅點著衣。

明·文徵明《題沈氏所藏石田臨小米大姚江圖》

一時點筆迥通神,得非小米是前身。

從來藝事關人品,敢謂今人非古人。

用印:秋山自遠、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豎幅

規格:138cm*70cm

釋文:

東晉·王羲之《自論書》

「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後達解者,知其評之不虛。吾盡心精作亦久,尋諸舊書,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意,去此二賢,僕書次之,頃得書,意轉深,點畫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論君不謝。

用印:天地悠悠、禪心、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書豎幅

規格:138cm*70cm

釋文:

東晉·王羲之《記白雲先生書訣》

天台紫真謂予曰:「子雖至矣,而未善也。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寶齊貴,萬古能名。陽氣明則華壁立,陰氣大則風神生。把筆抵鋒,肇乎本性。力圓則潤,勢疾則澀。緊則勁,險則峻。內貴盈,外貴虛。起不孤,伏不寡。向迎非近,背接非遠。望之惟逸,發之惟靖;敬茲法也。書妙盡矣。言訖,真隱子遂鐫石,以為陳績。維永和九年三月六日,右軍將軍王羲之記。」

印文:秋山自遠、生生不息、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豎幅

規格:180cm*26cm

釋文:

明·沈周《題畫詩》

繞路尋詩句意新,涼風吹葉趁閒人。

一般來往溪橋步,但涉忙緣便有塵。

畫筆詩篇兩鬥新,胸中丘壑景中人。

就中會得無塵意,屐齡何如自染塵。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對聯(已收藏)

規格:180cm*26cm*2

釋文:機雲才思非人力,王謝風流本性生。

用印:領略古意、秋山自遠、梁、梁炳倫印

名稱:楷書豎幅

規格:180cm*30cm

釋文:

清顧炎武《日知錄》

蓋自弘治正德之際,天下之士,厭常喜新,風會之變,已有其從來。而文成以絕世之資,唱其新說,鼓動海內。若要做個出頭人,直須放開此心。令之至虛,若天空,若海闊;又令之極樂,若曾點遊春,若茂叔觀蓬,灑灑落落。一切過去相、見在相、未來相,絕不掛念,到大有入處,便是擔當宇宙的人,何論雕蟲末技?昔王心齋先生居泰州,為賈人先生自悟,忠信可以動眾,久之,又從縫掖為經生,師者,聽其解傅注,豁然有省。先生乃自立難,有其聞說者,驚詫曰此非吾輩所及,越東有王陽明公者,其指類是,盍性辨證乎先生以弟子禮見陽明。既數日。復疑之。請陽明還四拜禮,陽明如所請,不稱師。

用印:秋山自遠、生生不息、梁、梁炳倫印

名稱:豎幅(已收藏)

規格:139*23cm*4

釋文: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風卷珠簾自上鉤。蕭蕭亂葉報新秋。獨攜縴手上高樓。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當戶照綢繆。香生霧縠見纖柔。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用印:天地悠悠、千載往來、秋山自遠、踏雪尋梅、梁炳倫印

名稱:鬥方(已收藏)

規格:34cm*34cm

釋文:福

用印:梁炳倫印

名稱:行書鬥方(已收藏)

規格:60cm*60cm

釋文:

《夏日睡起》文徵明

綠陰如水夏堂涼,翠簟含風午夢長。

老去自於閒有得,困來每與客相忘。

松窗試筆端溪滑,石鼎烹雲顧渚香。

一鳥不鳴心境寂,此身真不愧羲皇。

《琴鶴圖跋》文徵明

茅簷灌莽落清陰。童子遙將七尺琴。

流水高山堪寄興。何須城市覓知音。

用印:無限江山、生生不息、幽玄、水流花開、天地悠悠、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對聯(已收藏)

規格:31cm*179cm*2

釋文: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

用印:千載往來、山陰道上、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小品(已收藏)

規格:70cm*103cm

釋文:

《題畫四首其一》唐寅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

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水亭幽居圖》唐寅

虛亭林木裡,傍水著欄杆。

試展團蒲坐,葉聲生早寒。

《題畫四首其二》唐寅

綠水紅橋夾杏花,數間茅屋似仙家。

主人莫拒看花客,囊有青錢酒不賒。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鬥方(已收藏)

規格:47cm*60cm

釋文:

《春江疊嶂圖跋》文徵明

閒說仙人葛稚川,丹成仙去已千年。

白雲渺渺都無跡,碧竇娟娟尚有泉。

秋老空山寒浸月,草香沙暖玉生煙。

林堂俯仰成今古,總屬風流顧彥先。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孟郊詩詞三首》(已收藏)

尺寸:150cm*32cm

釋文: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閒亭。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豎幅(已收藏)

規格:47cm*179cm

釋文:

《西亭》李商隱

此夜西亭月正圓,疏簾相伴宿風煙。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鶴從來不得眠。

用印:千載往來、放懷天地間、梁、梁炳倫印

名稱:鬥方(已收藏)

規格:60cm*60cm

釋文:

蘇軾《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用印:秋山自遠、梁、梁炳倫印


名稱:鬥方(已收藏)

規格:60cm*60cm

釋文:

蘇軾的《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用印:千載往來、梁、梁炳倫印

名稱:扇面(已收藏)

規格:68cm*32cm

釋文:吉慶滿堂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橫幅(已收藏)

規格:139cm*23cm

釋文:紫氣東來

用印:千載往來、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豎幅(已收藏)

規格:179cm*59cm

釋文:

《題畫》文徵明

蒼山曲曲水斜斜,茅屋高低帶淺沙。

車馬城中塵似海,多應不到野人家。

《溪南八景圖跋》石濤

龐公宅畔甫田多,畎畝春深水氣和。

五兩細風搖翠練,一犁甘雨展青羅。

魚鱗隱伏輕圍徑,燕尾逶迤不作波。

最喜經鋤多有獲,豐年寧愧伐檀歌。

《西村》郭祥正

遠近皆僧剎,西村八九家。

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

《沙磧圖跋》王翬

一峰老人沙磧圖,沙磧圖卷,痴翁好跡不多,茂林崇山,

連岡邃谷,平遠煙灘,一曲荒邨漁浦,風趣泠然。

《杭世駿山水冊題跋》杭世駿

溪行河處辯朝昏,只認寒潮退後痕。

十裡萬株龍眼樹,板橋橫處是陳村。

《九龍山居圖跋》王星榮

茅堂梁水上,山色正當行,

文簡九龍室。賢孫半畒園,

竹中隨客賦,樹下戲禽言,

喬木轉蒼翠,居然綠樹邨。

用印:無限江山、領略古意、小、則、得、不經意、幽玄、梁、梁炳倫印

    

           

掃一掃,添加助理

(可分享高清原圖)

梁炳倫導師推薦用筆

攝影:大渡文化傳媒

製作:潘宗燦

梁炳倫第四期網絡班招生(6~8月學習、特邀陳海良、周劍初名家點評):分入道班、出採班、國展班(這幾天已有10人報名),欲報從速

相關焦點

  • 著名書法家「梁炳倫」2019-2020書法精品欣賞
    藝術家寄語:為什麼要2019.01——2020.06這個時間跨度呢?因為這一年多來,在人生的一段,內心的安頓與世事的變幻......得「妙悟真如」四字,「妙悟」:空而妙有之悟;「真如」:名由心立、相由心生,去浮華,澄然不虛妄,而真性常如。
  • 2017.四川省第三屆硬筆書法精品網絡展獲獎人員
    2017.四川省第三屆硬筆書法精品網絡展參展作品經過兩個多月的網絡展示後,所有參展作品評選已於2018年1月9日全部結束。本屆網展共評選出優等獎20名,優秀獎45名,入展獎若干名。         本屆網絡展是在沐浴著黨的十九大春風中展開的。來自我省24個地市縣的書法受好者以及協會會員、創作委員會委員。
  • 中國網絡書法聯盟會員:周佐霞
    現為中國網絡書法聯盟會員,正意書軒會長,明志堂書苑書法教師,藏隸社社員,清池書畫社會員。2016年「大學生文化藝術節」書法作品 三等獎;2017年「社區紅色主題文化」硬筆書法 一等獎;2019年南昌經開區「廉政家風文化活動」書法二等獎;2020年入展「五四專輯—硬筆書法家聯展」;2020
  • 蘭州市第八屆青少年書法大賽網絡展作品展示之一(小學組)
    蘭州市第八屆青少年書法大賽網絡展作品展示之一(小學組) 2020-12-01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梁炳倫知行工作室|「每周一星」— — 中大才俊 仇沛文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梁炳倫知行工作室的支持和關注,也祝願每一位書法愛好者在以後的日子裡,書藝日精、越來越棒。
  • 中國網絡書法聯盟硬筆委員會委員:黃華慶
    >9.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參賽作品2019年-優秀獎;10.文鳳堂第一屆硬筆書法公開賽-優秀獎;11.首屆」硯德堂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優秀獎;12.慶賀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建設壯美廣西—廣西大書法作品展-入展;13.第五屆
  • 梁炳倫知行工作室|「每周一星」— — 態度的力量 梁春燕
    我信了,他告訴我:書法是:「道」和「心」的藝術,道法自然,以道養心,藝道相長,「道」是陰陽的對立統一,「心」是書法最高境界的心,是儒家的擔當、道家順其自然的灑脫、佛家禪宗的空靈,活在當下。梁老師就是通過個人修為和藝術修養,借用書法載體狀物抒情,參禪悟道,他的教學,五體打通,各取一系。
  • 戮力同心 四川省書法界舉行抗擊疫情主題書法創作網絡展
    值此舉國上下奮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刻,2月2日,四川省書法家協會迅速行動,倡議全省廣大書法家、書法組織工作者和書法愛好者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手中的筆墨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創作出鼓舞人民鬥志、凝聚人民群眾全面抗擊疫情強大正能量的書法作品,與全國人民一道,在這場抗疫防控阻擊戰中展現出四川書法人的責任和擔當,助力武漢、助力四川、助力全國戰勝疫情,為祖國加油
  • 淼城達人 | 40年,這位書法迷把毛筆都練禿了
    梁炳倫是三水本土的書法家,在學習書法的40年間,他四處拜訪書法名家,擷英採華,共參加60多次國家級專業書法大展。他還是一名書法老師,以書法教育為己任,大力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成就了他,也塑造了他。他通過學習書法,養成了一身文雅的氣質,培養了通達的性格,也找到了願意為之奮鬥一生的書法教育事業。「怎樣的人能成為達人?
  • 書法天下祝大家春節快樂,萬事如意!
    天下春來早,萬象已更新,書法天下向全國廣大文藝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和美好祝願,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順遂!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書法天下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們積極響應中央的部署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文藝宣傳工作,組織推動廣大文藝工作者以藝戰疫,先後舉辦書法人應做點微薄的事,一起《送瘟神》抗「疫」書法主題網絡展,「萬印封疫」書法天下抗「疫」篆刻主題網絡展,「聯墨同心,共抗疫情」書法天下戰「疫」楹聯書法作品主題網絡展,活動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影響之深。
  • 中國網絡書法聯盟硬筆委員會委員:饒梓焌
    獲獎經歷:2020年第十一屆Findcolor尋彩全國少兒書畫大展賽(書法類)高中組金獎;2020年拿起筆,為中國加油-北京字典範全國網絡書法作品展(第四輯入展)-成人組入展;2020年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眾志成城、戰勝疫情大書法作品網絡展成人組入選
  • 我在這一期沉醉,不能自已|《中國書法》2019年第05期預覽
    編者按:記得《中國書法》微信公眾平臺在2019年4月10日推出《最現場:「源流·時代——古代篇」正式對觀眾開放》報導時談到:「我刊將於近期推出相關專題
  • 邢雪婷詩詞書法作品賞析
    2020年還參加了石家莊市書協舉辦的「萬眾一心,無往不勝」 為防疫主題的書法作品網絡展。書法作品曾在《老幹部生活》、《西柏坡報》、《中國經濟網》多次刊登。2020年作品獲河北省「孝道·感恩」書畫大賽三等獎,現從事書法教育工作。(責任編輯:蔣檸潞)
  • 經典電視劇《黛玉傳》01-05
    【往期回讀】趣話紅樓夢    說紅樓配角中華詩詞之美   穆斯林的葬禮電視劇:金瓶梅「丁中廣祥」2020更多精品資源,可聯繫我微信jddzzgx 。視頻在下方2016年08月31日獲得原創保護功能,2016年09月01日獲得留言功能,2016年12月12日獲得打賞功能,2017年9月4日獲得插入GG功能,2018年05月17日獲得返傭商品GG功能,2019年01月14日獲得文中插入兩條GG的功能,2020年05月30日獲得付費閱讀功能,2020年7月13日獲得認證。最初名稱是「張廣祥」,後改為今天的名稱:丁中廣祥。
  • 黃謙《彚音妙悟》背後傳奇
    現今浯坑仍保存《增補彚音妙悟》(光緒己巳年長夏廈門廿四崎腳會文書莊石印版,上海萃英大一統書局發行版本)。黃謙編著彚音妙悟至今廣泛應用,臺灣閩南等地及海內外漢文學者也很重視它價值。黃典誠、周長楫教授於1980年記載於泉州文史第23卷,第97頁至117頁作出高度評價並作有音讀解釋。
  • 書法傳奇|少年遊 · 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宋衛東
    書法藝術與詩詞之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能夠展示高品位的人格精神與性情志趣。二者歷來關係密切,相互影響、相互激發、相得益彰。通曉書法者,易於領會詩詞之要義,精於詩詞者,亦易會通書之法理。為充分展示當代書法藝術創作風貌,不斷活躍網絡書法藝術氛圍,持續推出書法精品和藝術人才,引導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承續中華文脈,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更好地堅守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的創作理念,中原書法藝術中心特別聯合知石藝術館、少年遊網絡科技共同策劃組織了「書法傳奇 ·少年遊」——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期為廣大書家和眾多書藝、詩詞愛好者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機會和良好的交流平臺
  • 2019廣東省粵東少年大賽美術大賽網絡展(第四期)
    經過近半年的努力,2019廣東省粵東少年兒童美術大賽網絡展,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從現在開始至2月16日分5期進行網絡滾動展。本次展示作品共1150幅,(其中包括600幅優秀作品)是從來自粵東及省內的5000多幅投稿作品,經評委分期評選,評定出來的。      從本次活動踴躍投稿的場面,可以看到少年兒童美育已經得到許多家長的重視。
  • 2019廣東省粵東少年兒童美術大賽網絡展(第一期)
    經過近半年的努力,2019廣東省粵東少年兒童美術大賽網絡展,終於和大家見面了。
  •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拍賣排行榜(前30)
    鈐印:星雲星雲大師書法拍賣榜第29名 行書「厚道」 鏡芯 紙本水墨估價:RMB 25,000-35,000成交價:RMB 103,500拍賣會:中鴻信2019春季拍賣會專場:書道—歷代書法專場時間:2019-07-17尺寸:89.5×41cm
  • 不臨帖的「書法創新」,就是耍流氓!
    書法不臨帖就是耍流氓!你是否正在試圖「強姦」書法?書法學習臨帖、臨古人帖是必經之路,臨帖學書法這是唯一方法。從漢字的最初功能升華到書法層面,所出現的書法家,無一不是從碑帖中來。那麼有網友就要問了,是不是學習書法不臨帖就寫不好?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