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炳倫
梁炳倫:字澄一、玄鈺,號逸廬主人,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入展得主。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深造於中國人民大學書法系碩士研究生課程;中國國家畫院沈鵬先生訪問學者,沈鵬先生精英班學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重慶市中小學書法教育教材編委專家、清華大學名家書法工作室助教。
其書法學習,從五體探求開始:最早師從嶺南李小如、龐國鍾先生學習歐楷和魏碑;隸書得到歐廣勇、周俊傑、李剛田、劉文華先生等大家的指點;93年起,行草拜師曹寶麟、邱振中、孫曉雲導師;後來問道北京,常聆聽曾來德、張旭光、胡抗美先生的教誨,更立雪沈 鵬先生門下,漸入書法的堂奧。
到源頭去、尋回真實:用了近四十年的研究、實踐,目標在於找尋失傳了,又對當今書法創作有重要意義的「古法」,已漸有所得;在書法教育方面,探索出一套獨到有效的教學、訓練系統,影響了一大批書法愛好者,讓他們走上經典書法之路,2006年已獲得全國「優秀書法導師」稱號。
書法創作自成體系,以中國大文化 為觀照,從自然境界、人格魅力中悟道,涵養詩心書意,融通五體,以真誠為念,漸得「天骨古厚、正大清和」的妙諦。正書、行書均獲「全國獎」,六十多次參加國家級專業書法大展,2009年入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書法大系》,被評為改革開放後的代表書家。
庚子微展
吳川淮
廣東三水有梁炳倫,善書善悟,人個頭不高書藝甚高,筆中有遒勁,猶在二王、米芾、東坡、王鐸之間,滋染深矣。有求道於炳倫者,炳倫曰:「書者,一者書之功也,二者讀書之化也,三者自然之體悟也。餘書,酷嗜二王蘇米,讀書不多但求精,求書卷之深味,尤於自然之中常有所悟也。」
書法除了個人的功底之外,對自然的體悟則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從自然中的所得才可能化作自己的一種「內勁」,如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知「草」;懷素山間觀「二蛇相鬥」而知「草書的力度」,炳倫於自然的花木草樹、山水石巖之間,常常矚目而觀,深入情境之中而有所悟也。
某一冬日,梁炳倫在京,恰遇大雪,天地傾刻間卻變成白茫茫一片.,這大雪瀰漫天地在三水難得一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突然,他好像明白過來,這不就是「意境」嗎,原來統一的情調方得「意境」。這白茫茫之中不正是孕育著某種天地的力量,某種純正的大氣蘊之其中嗎。他在大雪之中,手之舞之,動之跳之,旁人不解,而他則一臉興奮矣。
創作中心副主任兼中國書
畫美術館副館長,中國楷
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名稱:《臨王羲之小楷曹娥碑》
尺寸:39cm*27cm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臨王羲之三札》
尺寸:71cm*48.5cm
用印:平常心、水流花開、在水一方、千載往來、梁、梁炳倫印
名稱:《臨王獻之草書卷》
尺寸:215cm*43cm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臨米芾行書》
尺寸:73cm*43cm
用印:天地悠悠、梁、梁炳倫印
名稱:《徐渭書夏珪山水卷》(已收藏)
尺寸:87cm*16cm
釋文:觀夏珪此畫,蒼潔曠迥,令人舍形而悅影。但兩接處墨與景俱不交,必有遺失,惜哉!雲護蛟龍,支股間必間斷,亦在意會而已。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僧肇不真空論》
尺寸:69cm*34cm
釋文:心無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得在於神靜,失在於物虛。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錢鍾書句》
尺寸:50cm*34cm
釋文:象雖一著,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於一功一效,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應多,守常處變。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題畫詩》
尺寸:69cm*32cm
釋文:餘友莫廷韓,嗜畫,畫亦逼黃子久此卷蓋其所藏以為珍賞,甲科後歸潘光祿,流傳入餘手,每一展之,不勝人琴之嘆。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容臺集》(已收藏)
尺寸:37cm*28cm
釋文: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矣。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玄宰句》(已收藏)
尺寸:69cm*24cm
釋文:吾鄉莫中江方伯書學右軍,自謂得之《聖教序》,然與《聖教序》體小異,其沉著逼古處,當代名公,未能或之先也。予每詢其所由,公謙遜不肯應。及餘丁卯試留都,見王右軍《官奴帖》真跡,儼然莫公書,始知公深於二王。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小窗幽記》
尺寸:129cm*48cm
釋文:帶雨有時種竹,關門無事鋤花;拈筆閒刪舊句,汲泉幾試新茶。餘嘗淨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 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餉時而起,則啜苦茗,信手寫漢書幾行,心目間,覺灑灑靈空,面上俗塵,當亦撲去三寸。但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餘友莫廷韓,嗜畫,畫亦逼黃子久此卷蓋其所藏以為珍賞,甲科後歸潘光祿,流傳入餘手,每一展之,不勝人琴之嘆。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慾,則心自清。竹裡登樓,遠窺韻士,聆其談名理於坐上,而人我之相可忘;花間掃石,時候棋師,觀其應危劫於枰間,而勝負之機早決。形骸非親,何況形骸外之長物;大地亦幻,何況大地內之微塵。五更雞鳴,喚起窗前明月。一覺睡醒,看破夢裡當年。
用印:無涯知、在水一方、水流花開、平常心、梁、梁炳倫印
名稱:司空曙《江村即事》
尺寸:55cm*22cm
釋文: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唐王駕詩》
尺寸:64cm*24cm
釋文: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八大山人詩一首》
尺寸:69cm*34cm
釋文:無心隨去鳥,相松野塘秋。更約蘆華白,斜陽共釣舟。空林一頁飛,秋色橫天地。聞得山人來,正與白雲往。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李日華詩一首》
尺寸:50cm*34cm
釋文:落日萬山紫,虛亭一葉秋。新詩吟未穩,注目數江鷗。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沈周題畫詩二首》
尺寸:69cm*34cm
釋文:青山間碧溪,人靜秋亦靜。虛亭藏白雲,野鶴讀幽徑。山木半落葉,西風方滿林。無人到此地,野意自蕭瑟。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心經》
尺寸:154cm*31cm
釋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用印:天地悠悠、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文》
尺寸:107cm*41cm
釋文:禪與畫俱有南北宗,分亦同時,氣運復相敵也。南則王摩詰:裁構淳秀,出韻幽淡,為文人開山;若荊、關、宏、璪、董、巨、二米、子久、叔明、松雪、梅叟、迂翁,以至明之沈、文,慧燈無盡。北則李思訓:風骨奇峭,揮掃躁硬,為行家建幢;若趙幹、伯駒、伯驌、馬遠、夏珪,以至戴文進、吳小仙、張平山輩,日就狐禪,衣缽塵土。李成晴巒蕭寺,文三橋售之項子京。大青綠全法王維。今歸餘處。細視之,其名董羽也。
用印:無限江山、水流花開、梁、梁炳倫印
名稱:《八大山人題畫詩一首》(已收藏)
尺寸:50cm*41cm
釋文:月自不受晦,澹煙蒙亦好。俯仰見晴軒,籬根空皎皎。此時世上心,所習唯枯槁。誰解惜其花,長夏恣幽討?左右此何水,名名曰曲阿,更求淵注處,料得晚霞多 。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八大山人題畫詩三首》
尺寸:50cm*41cm
釋文:春山無近遠,遠意一為林,未少雲飛處,何來人世心。無心隨去鳥,相送野塘秋。更約蘆華白,斜陽共釣舟。側聞雙翠鳥,歸飛翼已長,日日雲無心,那得蓮花上。
用印:在水一方、梁、梁炳倫印
名稱:《玄宰句》
尺寸:138cm*15cm
釋文:達觀禪師初至雲間,餘時為諸生,與會於積慶方丈。越三日,觀師過訪,稽首請餘為思大禪師大乘止觀序。曰:王廷尉妙於文章,陸宗伯深於禪理,合之雙美,離之兩傷。道人於子有厚望耳餘。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方薰畫論》
尺寸:139cm*23cm*4
用印:領略古意、夢繞晉唐、天地悠悠、知無涯、長安、梁、梁炳倫印
名稱:《明安天句》(已收藏)
尺寸:49cm*13.5cm
釋文:明安天謂情境不同滯在取捨,前後偏枯,鑑覺不全是識,浪流轉途中,邊岸事直須,字字離二邊,不滯情境。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董其昌句》
尺寸:124cm*35cm
釋文:雲開見山高,木落知風勁,亭下不逢人,斜陽淡秋影。青山一抹簷外紅,葉幾堆砌邊撿西竺,楞迦宇讀南華秋水篇。右為魯公真跡,始見模本,頗怪其神採味道,及是與仲醇同觀,如探驪得珠,為之一快。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陸務觀詩》
尺寸:152cm*25cm
釋文:蜀漢羈遊歲月侵,京華乖隔少來音。登臨忽據三江會,飛動從來萬裡心。地勝頓驚詩律壯,氣增不怕酒杯深。一琴一劍白雲外,揮手下山何處尋?
用印: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豎幅(已收藏)
規格:138cm*70cm
釋文:
元·吳鎮《絕句》
霜落林端萬壑幽,白雲紅葉入溪流。
朝來應為尋真至,行向山中領素秋。
明·沈周《秋泛圖》
秋水浮空天影長,歸來江上自鳴榔。
白鷗飛過攙紅葉,不覺微風陡薦涼。
古人詠秋詩
積翠千山雨,涼聲一壑秋。
北窗殊酒醒,淡自走蒼虯。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豎幅(已收藏)
規格:138cm*70cm
釋文:
明·沈周《題青山紅樹圖》
千樹秋風萬葉飛,林溪苔徑步斜暉。
履聲應落啄歌去,尤有餘紅點著衣。
明·文徵明《題沈氏所藏石田臨小米大姚江圖》
一時點筆迥通神,得非小米是前身。
從來藝事關人品,敢謂今人非古人。
用印:秋山自遠、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豎幅
規格:138cm*70cm
釋文:
東晉·王羲之《自論書》
「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後達解者,知其評之不虛。吾盡心精作亦久,尋諸舊書,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意,去此二賢,僕書次之,頃得書,意轉深,點畫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論君不謝。
用印:天地悠悠、禪心、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書豎幅
規格:138cm*70cm
釋文:
東晉·王羲之《記白雲先生書訣》
天台紫真謂予曰:「子雖至矣,而未善也。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寶齊貴,萬古能名。陽氣明則華壁立,陰氣大則風神生。把筆抵鋒,肇乎本性。力圓則潤,勢疾則澀。緊則勁,險則峻。內貴盈,外貴虛。起不孤,伏不寡。向迎非近,背接非遠。望之惟逸,發之惟靖;敬茲法也。書妙盡矣。言訖,真隱子遂鐫石,以為陳績。維永和九年三月六日,右軍將軍王羲之記。」
印文:秋山自遠、生生不息、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豎幅
規格:180cm*26cm
釋文:
明·沈周《題畫詩》
繞路尋詩句意新,涼風吹葉趁閒人。
一般來往溪橋步,但涉忙緣便有塵。
畫筆詩篇兩鬥新,胸中丘壑景中人。
就中會得無塵意,屐齡何如自染塵。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對聯(已收藏)
規格:180cm*26cm*2
釋文:機雲才思非人力,王謝風流本性生。
用印:領略古意、秋山自遠、梁、梁炳倫印
名稱:楷書豎幅
規格:180cm*30cm
釋文:
清顧炎武《日知錄》
蓋自弘治正德之際,天下之士,厭常喜新,風會之變,已有其從來。而文成以絕世之資,唱其新說,鼓動海內。若要做個出頭人,直須放開此心。令之至虛,若天空,若海闊;又令之極樂,若曾點遊春,若茂叔觀蓬,灑灑落落。一切過去相、見在相、未來相,絕不掛念,到大有入處,便是擔當宇宙的人,何論雕蟲末技?昔王心齋先生居泰州,為賈人先生自悟,忠信可以動眾,久之,又從縫掖為經生,師者,聽其解傅注,豁然有省。先生乃自立難,有其聞說者,驚詫曰此非吾輩所及,越東有王陽明公者,其指類是,盍性辨證乎先生以弟子禮見陽明。既數日。復疑之。請陽明還四拜禮,陽明如所請,不稱師。
用印:秋山自遠、生生不息、梁、梁炳倫印
名稱:豎幅(已收藏)
規格:139*23cm*4
釋文: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風卷珠簾自上鉤。蕭蕭亂葉報新秋。獨攜縴手上高樓。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當戶照綢繆。香生霧縠見纖柔。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用印:天地悠悠、千載往來、秋山自遠、踏雪尋梅、梁炳倫印
名稱:鬥方(已收藏)
規格:34cm*34cm
釋文:福
用印:梁炳倫印
名稱:行書鬥方(已收藏)
規格:60cm*60cm
釋文:
《夏日睡起》文徵明
綠陰如水夏堂涼,翠簟含風午夢長。
老去自於閒有得,困來每與客相忘。
松窗試筆端溪滑,石鼎烹雲顧渚香。
一鳥不鳴心境寂,此身真不愧羲皇。
《琴鶴圖跋》文徵明
茅簷灌莽落清陰。童子遙將七尺琴。
流水高山堪寄興。何須城市覓知音。
用印:無限江山、生生不息、幽玄、水流花開、天地悠悠、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對聯(已收藏)
規格:31cm*179cm*2
釋文: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
用印:千載往來、山陰道上、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小品(已收藏)
規格:70cm*103cm
釋文:
《題畫四首其一》唐寅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
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水亭幽居圖》唐寅
虛亭林木裡,傍水著欄杆。
試展團蒲坐,葉聲生早寒。
《題畫四首其二》唐寅
綠水紅橋夾杏花,數間茅屋似仙家。
主人莫拒看花客,囊有青錢酒不賒。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鬥方(已收藏)
規格:47cm*60cm
釋文:
《春江疊嶂圖跋》文徵明
閒說仙人葛稚川,丹成仙去已千年。
白雲渺渺都無跡,碧竇娟娟尚有泉。
秋老空山寒浸月,草香沙暖玉生煙。
林堂俯仰成今古,總屬風流顧彥先。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孟郊詩詞三首》(已收藏)
尺寸:150cm*32cm
釋文: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閒亭。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用印:梁、梁炳倫印
名稱:草書豎幅(已收藏)
規格:47cm*179cm
釋文:
《西亭》李商隱
此夜西亭月正圓,疏簾相伴宿風煙。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鶴從來不得眠。
用印:千載往來、放懷天地間、梁、梁炳倫印
名稱:鬥方(已收藏)
規格:60cm*60cm
釋文:
蘇軾《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用印:秋山自遠、梁、梁炳倫印
名稱:鬥方(已收藏)
規格:60cm*60cm
釋文:
蘇軾的《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用印:千載往來、梁、梁炳倫印
名稱:扇面(已收藏)
規格:68cm*32cm
釋文:吉慶滿堂
用印:無限江山、梁、梁炳倫印
名稱:橫幅(已收藏)
規格:139cm*23cm
釋文:紫氣東來
用印:千載往來、梁、梁炳倫印
名稱:行草豎幅(已收藏)
規格:179cm*59cm
釋文:
《題畫》文徵明
蒼山曲曲水斜斜,茅屋高低帶淺沙。
車馬城中塵似海,多應不到野人家。
《溪南八景圖跋》石濤
龐公宅畔甫田多,畎畝春深水氣和。
五兩細風搖翠練,一犁甘雨展青羅。
魚鱗隱伏輕圍徑,燕尾逶迤不作波。
最喜經鋤多有獲,豐年寧愧伐檀歌。
《西村》郭祥正
遠近皆僧剎,西村八九家。
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
《沙磧圖跋》王翬
一峰老人沙磧圖,沙磧圖卷,痴翁好跡不多,茂林崇山,
連岡邃谷,平遠煙灘,一曲荒邨漁浦,風趣泠然。
《杭世駿山水冊題跋》杭世駿
溪行河處辯朝昏,只認寒潮退後痕。
十裡萬株龍眼樹,板橋橫處是陳村。
《九龍山居圖跋》王星榮
茅堂梁水上,山色正當行,
文簡九龍室。賢孫半畒園,
竹中隨客賦,樹下戲禽言,
喬木轉蒼翠,居然綠樹邨。
用印:無限江山、領略古意、小、則、得、不經意、幽玄、梁、梁炳倫印
掃一掃,添加助理
(可分享高清原圖)
梁炳倫導師推薦用筆
攝影:大渡文化傳媒
製作:潘宗燦
梁炳倫第四期網絡班招生(6~8月學習、特邀陳海良、周劍初名家點評):分入道班、出採班、國展班(這幾天已有10人報名),欲報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