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從一個穿什麼都無所謂的年紀,突然嚷嚷著要父母給他買心儀的衣服、鞋子,甚至每天上學之前,都要把自己關在衛生間,打理好自己的形象才肯出來時,父母是否能意識到孩子已經有了強烈的愛美之心和性別意識呢?與此同時,父母是否擔心孩子會因為追求穿衣打扮而分心,影響學習成績呢?
最近,睛晴的父母有些擔憂,因為女兒越來越愛臭美。
小時候,媽媽總是把睛晴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時完全是媽媽為晴晴打造形象,穿什麼衣服,鞋子,梳什麼辮子,弄什麼髮型,都是媽媽說了算。
可自從睛睛上了中學,她在穿衣打扮方面不再聽命於媽媽的安排了。她開始有了強烈的想法,買衣服、鞋子的時候非要挑選自己喜歡的。整理髮型時,她要自己動手。每天早上挑選、搭配衣服至少花掉20分鐘。晚上做作業不專心,老琢磨著第二天穿什麼衣服,如何打扮,成績也因此下降得厲害。
青春期孩子愛美,注重穿衣打扮太正常、太普遍了。尤其是女孩,在這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北京所中學的心理諮詢師孫老師說,有一次她在學校的衛生間裡,看到幾個女生僅僅為了劉海的事就聊了大半天。有的說用發卡別在後面,有的說要別在側面,還有的認為讓劉海垂下來好看。
如今,很多中學都要求學生穿校服,學生在穿著上沒有太大的發揮餘地,只能在鞋子或髮型上做文章。在這方面,男孩也有突出的表現。
為什 麼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在穿衣打扮上花心思呢?這一方面源於他們內心深處的本能,即愛美之心。另一方面,伴隨著青春期生理上的成熟,孩子開始有了更強烈的性別意識,他們渴望通過穿衣打扮來吸引異性的關注。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心理,都可以當作教育的契機。父母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產生健康、良好的自我認同感。
1.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審美觀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愛打扮這一表現,父母不應把關注點放在行為本身,而要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審美觀,讓孩子認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美,人的魅力從何而來。
2.尊重孩子著裝上的選擇,不必刻意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該怎麼穿衣打扮,並沒有一個標準。作為父母,不必刻意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認為孩子不該這樣穿,不該那樣穿。在節假日裡,哪怕孩子穿得不太合你心意,只要是社會大環境下能接受的穿戴,父母都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對自我的認同與他們的服裝的認同有很大關係,父母否定孩子的著裝,就等於是在否定孩子。
3.與孩子討論穿衣打扮,設法了解孩子愛美行為背後的動機
對於孩子注重穿衣打扮的行為表現,父母首先要接受孩子的行為,面不是指責孩子:「你怎 麼花那麼長時間在打扮上!」父母的否定態度,很容場激化矛盾。 如果父母換一種說法,比如,對孩子說: 「你最近很關注自己的髮型啊,你覺得什麼髮型比較帥氣?」「你喜歡什麼髮型?你認為你適合什麼髮型?」孩子肯定會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父母再適時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比如,「你為什麼要 打扮自己呢?你以前可不是這樣的!」父母可以帶動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自己說出其中的原因。
讓孩子明白美不在於花哨,而在於得體,即什麼年齡穿什麼衣服,什麼身份有什麼著裝。美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內涵,內在美才是真的美。愛美不能只是愛慕虛榮,更應該踏實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