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隊長》,「驚奇」不動了。
票房賣得是不錯,口碑卻相繼失守——
爛番茄觀眾好感度59%,史上最差。
當年被那麼多人吐槽的《無敵浩克》,都有70%的好感度。
MTC上媒體評分64,好歹算過了及格線;
用戶評分3.5(滿分10),才是真的慘不忍睹...
一向水分不小的IMDB,亮出了7.1分的成績。
看票型,不排除惡意差評的可能。
這差評的第一個來源,就是扮演者布麗·拉爾森的顏值。
條姐試著去理解這些人的邏輯,畢竟,大家都看慣了超英電影中「寡姐」、「紅女巫」、「神奇女俠」、「小丑女」這幾位的神仙顏值。
但是,「驚隊」跟她們不一樣。
說白了,一個從普通人中誕生的超級英雄,是不需要擁有一張顛倒眾生的臉蛋的。
如果說這純粹是觀眾的自主行為,那麼後面這一種差評理由,倒是跟布麗·拉爾森本人多少有點關係。
早在去年「漫威之父」斯坦·李老爺子去世的時候,各位演員發文悼念,要麼放合照,要麼是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時刻。
而她,附上了一張自拍。
這張照片,引發了一場粉絲的群嘲——
別人去世你發自拍,也太不走心了吧!
甚至,《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主演艾米·漢莫直接隔空開懟:
「簡直沒有比用你自己的照片來紀念一位傳奇人物更好的方式了!」
最終,布麗刪除了那一條動態。
還沒完。
上個月,她出席洛杉磯的一家頒獎典禮,說道:
我不想讓一個40歲的白種兄弟告訴我什麼是「有用的」,我想知道有色人種女性、混血女性、有色青少年、混血青少年對它的評價。
還充滿求生欲地強調了好幾遍:
我並不是針對我們的白人男同胞。
但就這樣,還是被不少外媒曲解為「《驚奇隊長》不是給白人男性看的」;
甚至,傳到我們這裡的時候變成了「《驚奇隊長》不是給男人看的。」
國外一波未平,國內一波又起。
打著「女性平權」價值觀的影片,卻主動加入進慶祝「女生節」的行列之中。
關於「女生節」來源的那條惡臭的葷段子,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
就算是用美好的「高校文化」包裝起來,也掩蓋不了它本來的那股味道。
《中國婦女報》就曾指出:
爭權利、促平等、求解放,是婦女節的起點,也是婦女節的目標。那些庸俗化了平淡化了的名稱,不但與追求婦女解放與促進性別平等的歷史使命毫不相關,而且還會消解中國婦女運動的正確方向。
勞動婦女節,本來就是它最有力的名字。
而這樣的失誤,就發生在電影上映的前一天。
條姐當然願意相信,無論是布麗本人,還是宣傳方都沒有惡意。
只不過是不了解,或者說,是無心。
那麼,這顆「心」又放到了哪裡去了呢?
完完全全地放在了那句響亮的標語上——
沒有his譜寫的history,由her站起來的hero。
定檔3月8號,比什麼都有說服力。
無論是網絡暴力也好,是低級失誤也罷,這些輿論或許能「殺死」《驚奇隊長》的路人緣,但卻「殺不死」影片的質量。
殺得死《驚奇隊長》的,只有它本身。
片子上映之前面對採訪,布麗說——
我一直不太理解某種評判電影價值的方式,就是說一部電影「作為某一類型的電影來說真的很不錯」。
OK,那我們就來摘下「超英」的濾鏡,忘掉那些天馬行空的打鬥,單純來看看這部電影的成色。
也就是剛剛及格。
說句實在的,哪怕記憶沒有復甦,哪怕沒有「雙星狀態」,驚奇隊長從最一開始就橫掃八荒,平步而上。
沒有裂縫,陽光當然也就照不進來,情感也就湧動不起來。
只能說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我們的「影后」女主演,可是看著《亂世佳人》和《油炸綠番茄》長大的。
9歲出演喜劇小品,14歲被迪士尼看中出演青春電影;
24歲第一次當女主,就拿了好幾個電影節的影后;
27歲,擊敗凱特·布蘭切特和詹妮弗·勞倫斯,捧回小金人。
而那個時候,她已經在好萊塢摸爬滾打了18年。
回到這部讓布麗加冕奧斯卡影后的電影,《房間》。
布麗飾演的媽媽抱起孩子,凝視著那到從囚禁他們的暗室門口灑下來的光。
她的掙扎,她的痛苦,她的渴望,她的堅強...
當她在陰暗的密室裡也要為孩子撐出一片天地的時候,
當她終於逃出生天在自家的沙發崩潰大哭的時候;
那樣的能量,比「驚奇隊長」要強大得太多了。
布麗·拉爾森,既有實力,又有經歷。
但這一次,她搞錯了重點。
瘋狂地健身和力量訓練,沒錯,
宣揚女性的能量,也沒錯。
但人的精力終歸是有限的,演員在藝術創作上的靈感更是寶貴。
怎麼用極其有限的時間,去碰觸到人物的靈魂和內心呢?
影片的虛浮,當然也不能只有女主背鍋,導演跟編劇其實要付大部分責任。
說來也不容易,《驚奇隊長》包含了幾個「第一次」。
漫威影業第一次啟用女性導演,主創陣容也基本上是第一次接觸「超英題材」。
《好萊塢報導者》在爛番茄上對此的評價是:
這部作品並不沉悶,但確切的說,只是平淡無奇,它的缺點包括缺乏想像力的情節、低俗的反派、平庸的視覺風格,以及任何環節都少了一種銳氣。
看起來,這些「第一次」也不算成功。
片子播到現在,條姐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
看不懂《驚奇隊長》,不給打五星,就說明你是「直男癌」!
那麼真正的「女性覺醒」是什麼?
是自由。
是選擇的自由,美醜的自由,調侃與被調侃的自由。
只有等到有一天性別問題真正「脫敏」,那才是平等。
我不是「直男癌」,可我依舊覺得這部片子很平庸。
這隻關電影,無關旗號。
責任編輯:廢話隊長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精彩
版權歸電影頭條(ID:movieiii)所有 轉載需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