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火星上種馬鈴薯,NASA怎麼看?

2021-02-08 LEDinside


眾人期待已久、終於上映的電影《火星救援》中,主角為了存活,將僅有的幾顆馬鈴薯切成小塊,提高他的生活艙Hab的溫度,營造出適合馬鈴薯生長的環境,想辦法製造出水來灌溉馬鈴薯。


《火星救援》電影中使用了許多真實的NASA科技,其中不可少的是太空植栽的技術。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不過,在看電影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究竟航天員是在甚麼環境下栽培植物呢?


2015年8月,駐守NASA國際太空站的航天員驕傲的展示他們的太空作物收成:紅色蘿蔓生菜。這些紅色蘿蔓生菜是來自於軌道實驗室的「Veggie」植蔬生長系統。


集合眾科學家之力所研發的Veggie植蔬系統,籠罩在紫粉色燈光下,使用這種看似夢幻的色彩是有原因的,這個結合紅、藍色LED燈的組合,能夠發出比綠色LED燈還要多的光線,提高生長效率。


不過,為了顧及人類的觀感,科學家很貼心的加入了綠色LED燈,中和紫色光芒,讓植物看起來更像食物。


圖片來源:NASA


當時的高級維生計劃由雷‧韋勒(Ray Wheeler)博士表示:「藍色和紅色的波長是植物生長的基本條件。它們應該是以電力轉換成光能量而言最有效率的顏色。


綠色LED則幫助強化人類對於植物的視覺效果,但其實發出的光並不像紅、藍燈那麼多。」


NASA計劃在未來的載人火星任務中栽植菜葉與香料等農作物。(圖片來源:NASA)


NASA也相當應景的為大家說明「真正的」火星困境,人類要怎麼活下來。


火星上平均溫度為攝氏零下80度,即使有適當隔溫裝備,不管火星上的溫度多麼理想,最後人類都會肚餓需要進食,在電影中,主角面臨的最大困境之一就是要如何平均分配他手邊的食物。


電影劇照:主角馬克小心翼翼的照顧著火星上的馬鈴薯園。(照片來源:Peter Mountain/NASA)


在資源有限的火星上,用水和氧氣錙銖必較,而相較於傳統在「地球」上,常常澆灌太多水的農作方式,NASA開始研究是否能更精確的灌溉植物,讓航天員用有限資源,得到最大收成。


早在2000年時,NASA成立的研究中心就開始了解水分和植物葉子飽滿度的關係,並研究是否能用傳感器偵測葉片含水程度。


這個概念後來被民間公司成功商品化,做出能夠放在葉子上直接偵測飽水度傳感器。


傳感器能夠將植物飽水度和整體健康指數數據都傳輸到農夫的計算機上;系統還會在植物需要灌溉時傳訊息通知農夫。使用傳感器這種精確的農作方式不只改善傳統上澆太多水的現象,還能省下許時間與金錢。


在葉片上裝設傳感器,將是未來精確農作技術的一環。(圖片來源:AgriHouse Brands Ltd.)


幸好,主角馬克就是一個植物學家,這些最新的研究想必他都瞭若執掌,一切就只能靠他的步步為營,成功種出更多糧食小薯仔,等待下一批航天員抵達火星啦!(編譯/LEDinside Emmachang)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熱門:LED植物照明的特點及優勢分析!』,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相關焦點

  • 免費宣傳全力吆喝 《火星救援》就是NASA的火星移民計劃?
    2015最值得一看的科幻大片來了!現在提到火星,國外網友第一反應就是《火星救援》,可見它在美國是有多火。媒體和影評人也對這部片子讚不絕口,稱它「不僅是馬特·達蒙,也是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近年來最棒的作品。」該片被視為和《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具有同樣精彩程度的科幻佳作。
  • 去火星種土豆NASA要玩真的!
    電影《火星救援》中太空人在火星種土豆  你是否還記得電影《火星救援》中,由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滯留火星,靠種土豆作為食物補給
  • 拯救NASA的《火星救援》
    電影上映之後,西方各大媒體紛紛點評了《火星救援》中科學和不科學的內容,比如因為引力很弱,太空人不會真的在火星上行走;由於火星沒有大氣,每個人都會死於輻射導致的癌症;飛行器赫爾墨斯旋轉太慢,無法造出所需的重力等等。
  • NASA威武!《火星救援》這9大科技是真的-火星救援,火星,NASA,天文...
    NASA的太空人被滯留火星的科幻故事,被拍攝成《火星救援》,將於明天在中國大陸上映,本文將向你講述其中NASA的9項真實科技。數千年來,火星都處在人類想像和文化的核心位置。它的紅色外表和周而復始的亮度變化讓古人感到震驚不已。通過望遠鏡的早期觀察,一些人推測這個星球被運河網絡所覆蓋,並被該星球的居民用於運輸和商業活動。
  • 真實版《火星救援》?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在2015年上映的美國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被遺落在外太空的男主角,在火星上種出了馬鈴薯,因而倖存。而現實生活中,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人類史上第一批「太空蘿蔔」11月30日已成功收成。
  • 如何看待《火星救援》這部電影?
    影片《火星救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擼否君很容易被這樣的故事感動,一是求生,浩渺的太空的孤獨之旅,二是團結,為救英雄的竭盡全力。那麼你是怎麼看《火星救援》這部片子的呢?
  • 《火星救援》影評,有志者自有千計萬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但是在火星上被巨石擊中的馬克活了下來。發現自己的太空衣被天線擊穿,但同時天線固定在了擊穿處。於是他返回居住艙為自己進行緊急手術。情況穩定下來後,馬克開始用視頻日誌記錄自己的火星日常生活。同時,他也知道自己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居住艙的食物最多只能維持400個火星日,而下一次的火星任務是4年後,他必須想辦法解決食物問題。身為植物學家的馬克決定在火星上種植馬鈴薯來解決食物問題。
  • 《火星救援》:看地球人如何在火星生存一千天
    正如貝爺拍攝的系列紀錄片《荒野求生》被很多戶外運動愛好者作為野外生存指南一樣,由馬特•達蒙主演的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以其豐富的科學內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人類登陸火星前的火星生存手冊。地球土壤中有幾十種不同的微生物,而火星土壤中沒有。馬克在糞便中加入火星土壤鋪開,再加入一點地球土壤,讓地球土壤中的微生物感染火星土壤,這些微生物至關重要,是作物生長的關鍵。一周之後,火星土壤就會被改造成充滿微生物的地球土壤,支撐作物生長。每周被改造的土壤規模都會增加一倍。
  • 《火星救援》:看地球人如何火星生存一千天
    正如貝爺拍攝的系列紀錄片《荒野求生》被很多戶外運動愛好者作為野外生存指南一樣,由馬特·達蒙主演的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以其豐富的科學內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人類登陸火星前的火星生存手冊。由於讀者反響不錯,他把小說放到亞馬遜網絡書店上出售,定價0.99美元,如此一來,喜歡該書的讀者就可以在Kindle上方便地閱讀。短短3個月《火星救援》就賣出了3500份,榮登亞馬遜2014年科幻類暢銷書榜首。更幸運的是,這部小說被好萊塢看中,拍成了同名電影,安迪·威爾也由此成名。自出版起,《火星救援》經受了科幻迷、太空迷和專業人士的檢驗,得到眾多好評。
  • 即將上映的《火星救援》告訴我們,NASA一直在準備登陸火星……
    不知是否是因為《星際穿越》的餘熱未盡,作為同樣以外星生存為主題的《火星救援》受到了業界極大的關注。馬特·達蒙本人也曾在《星際穿越》裡客串了一把,在《星際穿越》中飾演墨菲的傑西卡·查斯坦也加入到該片,陣容非常強大。當然更重要的是,《火星救援》在科幻精神上與《星際穿越》有很多相似之處,劇組也是力求站在科學的角度去規劃電影中的每一點情節。現在就請允許小編來向大家提前劇透一下吧:
  • 《火星救援》:太空版的荒野求生
    在77歲高齡,從《普羅米修斯》起,一年一部大片的高產量,超高速有效率地完成《火星救援》呢?(由去年11月開鏡,到公映只花上11個月)Andy Weir原作,因滿載了科學理論丶數據和情節,大膽的假設的科學精神,他雖並非科研人員,內裡的太空任務失而復得的情節,受到太空總署的高度表揚!
  • 《火星救援》:他竟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令火星顫抖的植物學家
    如果你發現自己穿著太空衣從火星醒來,周圍空無一人,整個星球甚至整個太空都無人回應你會怎樣?有個植物學家的做法是,那就在火星上種土豆吧,於是火星被他殖民統治了。因為一旦你在哪裡種下莊稼,就意味著你對那兒開始了殖民統治。英國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風格多變、作品題材廣泛,《火星救援》是其2015年上映的科幻電影作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 一個人在火星上
    (感嘆號姑且也算一個字吧)幸好,馬克瓦特尼是個大逗逼。他始終以整個太陽系最大條的神經對待這件事。我想,在碰上全世界所有人類都沒有碰上過的超大麻煩的時候,也只有他這樣的逗逼才能活下來。這也讓《火星任務》成為最讓我看得歡樂的科幻小說。下面,我就來告訴你他碰上了什麼樣的超大麻煩。真的是一大波麻煩。(警告:前方劇透)他要解決吃飯問題。
  • 《火星救援》中9項真實的NASA科技
    《火星救援》,隨後它被改編為電影,並將於2015年10月上映(譯註:本片將於2015年11月在中國上映)。《火星救援》結合了關於火星的幻想和事實,以NASA以及其他機構業已進行過的火星探測為基礎,並將時間後推到了21世紀30年代。那時NASA的太空人將定期前往火星,並生活在火星表面上進行探索。雖然片中的故事發生在未來20年之後,但NASA已經在開發片中出現的很多技術了。
  • 《火星救援》一部學霸在火星被拋棄後種土豆,最終獲救的高分電影
    大家好,我是Mandarin,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學霸在火星被拋棄後種土豆,最終獲救的電影——《火星救援》。男主馬特呆萌跟隊友在火星執行任務的時候,遇到了風暴,呆萌被一個類似鍋蓋一樣的衛星天線給撞飛了,醒來以後發現火星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納尼,隊友不會被火星的怪獸給吃了吧?
  • 最硬核科幻片《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帶你逃離火星
    火星救援》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傑夫·丹尼爾斯等主演的冒險、劇情、科幻類型的電影,於2015年11月25日在中國上映,改編自安迪 威爾的同名小說《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獨自生存了500多天後,最終實現自我救贖成功回地球的故事。
  • NASA 員工必讀的《火星救援》是如何誕生的?|完全極客養成指南
    他研究的東西包括天體運動,阿波羅十三號登月任務,人在死後的世界,NASA 是怎麼運作的……接下來十年裡,他時不時寫點跟這些有關的小文章放在個人博客上,漸漸獲得幾千個固定讀者。有一次他寫了一篇叫「蛋」(The Egg)的短篇,設想人死後的世界,這個故事不長,五分鐘就能看完,大家很喜歡,有好幾百萬的瀏覽量,這給他帶去很多讀者。
  • 盤點與火星有關的科幻電影|火星|火星救援|布萊恩·考克斯|bbc|...
    盤點與火星有關的科幻電影「九天之際,安放安屬?」一首《天問》,表達了華夏兒女千年來對自然宇宙和真理的追問和求索。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之際,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正式公布。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火星救援》,其題材就令人相當著迷:透過受困在火星上的地球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宛如《浩劫重生》的劇情,融合《馬蓋先》的機智,加上《2009月球漫遊》的孤獨感,《火星任務》的太空探險場面,讓《火星救援》整體呈現相當多元豐富。
  • 真正讀懂《火星救援》方式:先看電影再讀小說
    電影《火星救援》的一大亮點就是極具真實感的場景。  一個多月前《火星救援》小說大陸版剛上架的時候,我糾結過好一陣子到底是等刷完電影再看書呢,還是先把小說給看了然後去看電影?最後還是抵擋不住眼前小說的誘惑,先看完了小說。